玉米黑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feixu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玉米的危害所造成产量的损失,往往因植株上病瘤的多少、大小、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玉米单株上生1个病瘤一般可减产30.9%,生3个以上病瘤的减产81.2%?熏单株上生1个直径8厘米左右病瘤的,减产89.7%。果穗以下茎部发病平均减产20%?熏果穗以上茎部发病减产40%,果穗上下茎部都发病的减产60%,果穗感病的减产80%。一般发病5%~10%,严重的可达70%~80%,甚至高达100%。
  一、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少不同的病瘤,病瘤开始为白色,后带粉红色,最后变灰色而破裂,散出黑粉,因此得名瘤黑粉病。
  幼苗长到3~5片叶时即可显症:病苗茎叶扭曲畸形,矮缩,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小的病瘤,有的病瘤沿幼茎串生。叶上病瘤多分布在叶片基部近中肋两侧或叶鞘上,病瘤小而多,常串生。茎部病瘤多发生在各节的基部,病瘤大,不规则球状。雄穗病瘤多呈囊状或牛角状,常数个聚积成堆。雄穗轴及以下节发病,由于病瘤生于一侧,常使雄穗向另外一侧弯曲。雌穗发病多在穗顶形成病瘤,病瘤较大,常突破包叶而外露,长角状或不规则形,通常仅个别小花受害长瘤。未侵染的仍可正常结实。整个果穗变成病瘤的情况也偶有所见,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与丝黑穗病的区别。瘤黑粉病的病瘤成熟前切开,轻压常有汁液流出,而丝黑穗的病果穗不呈瘤状,切开挤压很少有汁液流出。稍后很快成为一包黑粉状物,内中并杂有大量丝状维管束残余组织。
  二、病原病原菌为玉蜀黍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
  冬孢子暗褐色浅橄榄色,球形或椭圆形,8~13微米×8~12微米,表面有明显细刺。冬孢子萌发后生出有4个细胞的担子,侧生4个梭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或以芽殖方式反复产生次生担孢子,再萌发产生侵染丝。玉蜀黍黑粉菌为异宗配合菌,冬孢子萌发产生的4个担孢子,分为“+”、“一”两种交配型,每种2个。不同交配型担孢子产生的初生菌丝,才能进行性结合,形成双核菌丝。性结合可以在寄主体内,也可在寄主体外进行。双核菌丝成熟后,菌丝断裂,再形成冬孢子,即黑粉菌孢子。病原菌的冬孢子没有休眠期,成熟后即可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分散的冬孢子不易长期存活,但集结成块的冬孢子,无论在地表或土内存活期都较长,干燥后保存在室内经4年仍有24%的萌发率。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5~10℃,最高35~38℃。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萌发适温为20~26℃,侵入的适温为26~35℃,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能力很强,在干燥的情况下,经5周才死亡。一般只要有数小时短时间雨、露、雾,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即可萌发侵入,这对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和再侵染十分有利。
  该菌生理分化现象明显,目前已报道很多生理小种。各地区还存在有许多生理小种组成的地理型,各地理型间,不论在培养性状上,还是在鉴别寄主的致病性上都有不同。
  三、发病规律玉米收获后,病菌以冬孢子形态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主要初侵染来源。其次,混入粪肥中的冬孢子,如粪肥未经充分腐熟,仍具有发芽力,甚至在粪肥中还能芽殖。
  玉米生长期中越冬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便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冬孢子、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可供风、雨、昆虫等媒体传播。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萌发后,可穿透寄主的幼嫩组织或从虫伤及伤口侵入。菌丝在寄主的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发育,刺激寄主细胞膨大增生而形成病瘤,瘤内的菌丝成熟后断裂为冬孢子。冬孢子能立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进行再侵染。侵入后的潜育期因部位长短不一,侵入茎秆的经过8~12天后形成病瘤,20~24天病瘤成熟,又产生冬孢子。
  黑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主要是温湿度的影响较大。由于冬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遇到合适的温湿度就能萌发,所以一般南方比北方发病轻。玉米生育期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潮湿,或干湿交替,利于发病。因为干旱会削弱玉米的抗病力,多湿利于病原菌萌发侵入。玉米多年连作或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施用未腐熟粪肥,造成菌源积累多。玉米螟危害等造成伤口都有利于发病。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一般马齿型玉米较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病轻,甜玉米较感病。
  四、防治由于黑粉病是重复侵染的病害,防治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高产、优质、兼抗黑粉病的杂交种,注意发现抗病的地方品种,就地选拔,就地推广使用。
  2、减少和控制侵染来源:早期割除病瘤,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施用充分腐熟粪肥,减少侵染来源。重病田要实行2~3年轮作。
  3、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不偏施氮肥,防止徒长。在缺少磷钾肥的土壤上,增施磷钾肥,适当施用含锌和含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对该病有明显防治效果。
  孙克勤(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154500)
其他文献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点项目。工程上起洪泽湖三河闸,下至江鄙附近的三江营,全长157.2公里,设计泄洪能力
本文介绍了热稳定剂的分类,特性及应用情况,并概括了热稳定剂的作用机V理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大棚黄瓜生产由于多年重茬连作,病情逐年加重,特别是霜霉病、枯萎病,近年又新发生了黑星病、灰霉病,这些病害的发生给大棚黄瓜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轻的减产20~30%,严重地块
某地区有一养殖户购进1300只爱维因商品代肉鸡,于5日龄时发生了以张口呼吸、斜颈、下痢为特征的疾病,至9日龄时死亡58只,死亡率高达4.5%。经现场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曲霉
本文介绍了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研制的119.9MHz信号产生器,并对其基本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应用结果表明,DDS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该信号发生器具有频
本文介绍了Windows环境下用Delphi语言使用MSComm串行通信控件,以及在某雷达位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USB接口的普及,支持USB接口的芯片也从面向专业应用的接口控制器向较大众化的8051兼容单片机系列转移,目前市面上与8051兼容,面向普通应用领域的USB单片机的价值已经降低到
软件容错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减少错误,使单片机系统由于软件问题而出错的概率降低到人们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本文介绍单片机软件容错设计的几种方法。
模数转换器ADC是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器件,ADC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采集系统的精度。所以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测试主要是指ADC转换器性能的测试。
1、改水田地育苗为旱田地育苗  选好秧田地,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上水方便,碱性小、土质肥沃的旱田地做秧田。不提倡在本田地育秧。原因:  (1)本田土壤长期处于渍水状态,地下水位较高、春季土温升慢、土性变冷,土温低。据测定,地下7~8cm土温比旱田地低1.22~2.0℃,这对秧苗生长十分不利。  (2)土壤通透性差,本田土壤长期处于水多气少的状况,厌气型微生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