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比喻辞格的意图阐释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是现代散文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土”专题下的“江山多娇”板块也选用了此文。
  《长江三峡》的典范性特征在于其多达18处的比喻,这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不多见的。在“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文本的个性,使“这一篇”的“教学内容”区别于“那一篇”,文本的典范性特征往往成为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18处比喻是一种优质的课程资源。
  但是,传统修辞学的全部兴趣集中在语言的表达效果上,一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我们往往只是套用一些格式,遇到比喻总是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什么”,或者运用一些套话,什么化平淡于生动,化深奥于浅显,化抽象于具体,化冗长于简洁云云。殊不知“表达效果的产生是有原因的,一旦追索到原因,我们就能在一个更为深刻的解释性层面把握这种表达效果以及导致效果产生的语言形式”。刘大为先生认为,在“使用语言的特定意图——特定的语言格式——语言表达的特定效果”这一语言运用链上,更值得重视的是语言使用的意图。从意图的要求到格式的组织是一个具体可认识的、实质性的过程,抓住了意图也就抓住了效果的解释性因素,同时也控制了效果的形式性因素①。因此,对辞格的关注,应该从表达效果回溯到使用意图。
  下面对文中的18个比喻简要地进行分析,限于篇幅,合并阐释如下:
  (1)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例(1)句是全文的文眼,可以看作是全文的总纲。“我”是“人”,“飞翔”原本是“人”不可能的特征,现在它以谓语的身份在与“我”发生了组合关系而成了它事实上的可能特征。结合语境可知,这种变化的前提是“我”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乘船游览。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其实都集中于“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这个语言结构中。具体地说,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从中心语“交响乐”的角度看,“我”在长江三峡上之所以有“飞翔”感,主要是因为这是在“交响乐”中飞翔。“我”穿过三峡,宛如享受一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交响套曲;第二,从定语“雄伟而瑰丽”的角度看,“我”在长江上乘船游览,心灵第一次为“雄伟和瑰丽”大自然所吸摄。比喻与通感联姻,突出了强烈而新奇的特殊感受。
  纲举目张,在此基础上,作者先后写了穿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感受,总共汇集了17个比喻。为了说明的方便,现按描写对象进行分类(比喻句以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船与水:
  (3)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个粉碎。
  (4)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
  (14)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16)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17)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
  (18)当我们驶下崆岭滩时,果然是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如前所述,“我”在“船”上,“船”在“水”上,这里的“我”“船”“水”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地势决定水势,水流的速度决定船的快慢。从“船”的喻体看,“离弦之箭”“流星”言船行之快,而“慢步前行的旅人”言船行之难。对于快慢的原因,作者也用比喻作了交代,可谓用心良苦,船行之快应与“涛如雷鸣”有关,船行之难当与“乱石林立”有关,我们在崇山峻岭之间,在苍莽的丛林中,只能是跋涉前进了。作者之所以要写船随山势左弯右转的曲折旅程,除了表现三峡流急、滩险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这是“一幅绝好的风景画”。这幅绝好的风景画所折射的正是激流勇进之美,“一幅绝好的风景画”恰好呼应开头“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这支交响乐不是舒伯特委婉舒展的交响曲,而是贝多芬壮丽宏伟的《英雄交响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交响乐”的第一层含义,即“气势雄伟”。
  天空:
  (2)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
  (5)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
  (6)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
  (7)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11)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篷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山石:
  (8)两面巨崖,倒影如墨。
  (9)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10)山如斧削,俊秀婀娜。
  (12)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传说的神女峰了。
  (13)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15)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无论是写“天空”还是写“山”的比喻句,绝大多数的本体和喻体都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本体如“金色阳光”“白云”“绛紫色的山峰”“帆篷”“倒影”“碧绿的山峦”“深灰色石岩”“绿茸茸的草坂”,喻体如“金带”“闪电”“白银片”“红色宝石”“白色羽翼”“墨”“翡翠”“画廊”,它们并行错出,通过喻词的连接,汇成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境界”。这里虽然有斧削般的山壁,但更多的是对江而望的深情;这里没有阴云四合、山雨欲来的悲抑,有的只是变幻诡谲、绮丽斑斓的欢畅。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写天空与山石给人的奇特感受,除了表现三峡山陡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现这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条画廊一下子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一下子是“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迂回曲折,五彩缤纷,浓艳斑驳,奇诡无比!其实“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与开头“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也是对应的,只不过侧重于“瑰丽”罢了。如果联系文中峨冠博带的屈原和丰容靓饰的昭君,则在三峡雄伟壮丽的底色上又增添了一抹浪漫主义的色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交响乐”的第二层含义,即“色彩瑰丽”。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如果对号入座的话,例(2)—(12)是写瞿塘峡时出现的比喻,例(13)—(16)是写巫峡时出现的比喻,例(17)、(18)是写西陵峡时出现的比喻,可见“雄伟”与“瑰丽”是交织在一起的。修辞原是表情达意的手段,“雄伟而瑰丽”高度概括了作者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诚如王荣生先生所言,“交响乐变成了双部曲——‘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不仅是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感受,也是三峡景物的特征②”。
  在《长江三峡》中,比喻是通向作者情感和情感发展的最关键路径。作者运用了如此多的比喻,其意图似乎是为了构建起一个隐喻式的文本结构。通过还原,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作为一名军旅作家,刘白羽先生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与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对祖国特别是对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作者的情感绝非仅仅停留于“江山多娇”的层面,而是借此表达更深层次的旨意。刘白羽幼时就熟读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顺江而下,领略三峡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号”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理解作品时,需要将文本回归到作品的宏观视野中去解读。
  从整体上看,第一节写白天的“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而“一派特别雄伟的景象,出现在深宵”,“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第三节写“现在已不是前天那样大雾迷蒙,也不是昨天‘巫山巫峡色萧森’,而是:‘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了”,“东方涌现出一块巨大的、美丽得人间少有的玫瑰色的云彩”,我“不由自主地把双手伸向这幅富有魅力的图画”,表现“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会跟我同在”。可见,作为主体部分的第二节恰恰起着桥梁作用,既上承第一节的“激流勇进”,又下启第三节“生活才美妙,才有价值”。③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在第二节大量使用比喻,但散而不乱,都是紧紧围绕“雄伟”与“瑰丽”做文章的。至此,整篇文章就构成这样一个创作意图:用“开阔——狭窄——开阔”的曲折旅程,诠释“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
  文学是变形的艺术,作者内心涌动着对新中国的炽热情怀,但是又要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比喻就是作者情感表达的渠道。如果说属于“目”的17处比喻像横串起来的珍珠,那么作为“纲”的“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则是一顶珍珠冠!
  ————————
  注释:
  ①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②王荣生:《“语感中心说”的教学论意义——以〈长江三峡〉为课例作印证》,载《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会议资料》,2009年。
  ③《刘白羽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作者通联:浙江丽水学院附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额叶、扣带回皮层的萎缩模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E)评分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评分将28例AD患者分为轻度AD组、中度AD组
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主体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即是:引导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感受、领悟
目的:检测聚糖蛋白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研究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兔抗人GPC3多抗对270例石蜡切片组织以及芯片肝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
因为梦嫦娥起舞把月追因为梦梁祝化蝶翩翩飞因为梦白娘子断桥把人等因为梦多少人身处天涯不想归
9月4日,巴黎WHO’S NEXT时装展和PREMIERE CLASSE流行配饰展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馆举行。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与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移植治疗乳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的神经电生理现象。方法10只7日龄Wistar乳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50只7日龄Wistar乳鼠制备H
目的克隆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血凝素HA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TRIzolRea.gent法提取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的总RNA,RT·PCR后以其cDNA为模板PCR扩增HA基因,经酶切
一 大美香格里拉,春天它是一张白白的牛皮卷,格桑花还来不及浪漫娇柔,马铃铛还没有人山,甚至还没有探头的蕨草,只有皑皑白雪中的哈巴山,荒茫的纳帕原野只会更加空辽,但怎一个“空”
如何学好二胡,一般的回答就是掌握熟练的演奏技巧,也就是说,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这样,二胡的演奏水平才会日益长进。但现实却不尽然,变数随处可见,演奏的意外随时发生。事实表明,扎
在18~19世纪初期,欧洲确立并完善了以大小调式为基础的功能和声体系,丰富的音乐作品和科学的理论总结使功能和声体系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国。我国自"五四"运动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