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柔性末端链的二茂铁液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了中心桥键为酯基和Schiff碱基连接且分子中含4个苯环的17个化合物, 其中有带支链和不带支链的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其介晶性通过DSC和偏光显微镜进行研究. 讨论了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类型结构的二茂铁化合物绝大多数具有液晶性, 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在气液界面上研究了α-D-甘露糖苷-十六烷(MC16)与10,12-二十五碳双炔酸混合单分子膜行为, 二者具有较好的互溶性. 在疏水的玻璃衬底上用Langmuir-Schaefer(LS)薄膜技术制备
自从Benzi等[1]于1981年提出随机共振(SR)现象以来,它已经受到物理[2]、化学[3]和生物学[4]等领域的关注.SR[5]是非线性体系中弱外信号和环境扰动之间的协同作用.后来胡岗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川调查研究本刊记者吕轶杨勇报道10月11—13日,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一行7人,在应邀出席了西南财经大学建校45周年庆典之后,顺道对我省进行了调
毛细管电泳(CE)正向着实际体系分析和微型分析的方向发展[1].为提高分离效率,CE的进样量一般很小(10-12-10-9L),因此常采用在线样品富集方式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近年来, 高分子共混薄膜在选择性渗透膜、生物材料、润滑剂、粘结剂[1]、光敏电阻平板印刷、光电器件及纳米尺寸表面图案化[2]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应用前景也十分可观.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MBAC)-磷酸三丁酯(TBP)-正庚烷体系萃取Au(CN)-2的机理及过程.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
自Chiang等[1]发现富勒醇可以清除*OH以来, C60衍生物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备受关注[2,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氧自由基, 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Pharmacia公司发展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Biomolec
硅基介孔材料M41S因具有较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而引起从事多相催化、吸附分离以及非金属材料等领域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其中MCM-41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员之一,但纯硅的MCM-41因无活
在目前各种室温熔融盐(也称离子液体)体系的研究热点中,正离子多以咪唑离子、吡啶离子或其它有机季铵离子类为主,特别是烷基取代的咪唑阳离子是由咪唑环上3位N原子的孤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