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跑了
今天上午,我们到三小组的艾则孜·依明家走访。突然,一头黑白花牛拖着缰绳迎面跑来。
这头牛是吉力力家的,是他家养了两年的公牛。他跟买牛的人商量好,以8900元的价格将其卖掉。牛贩子开着小汽车来拉牛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在上车的瞬间,公牛似乎猛然意识到了什么,奋力挣脱吉力力拉缰绳的手,躲开铁栅栏,掉头朝巷道的一头跑来。
公牛钻出小巷子,冲上艾则孜·伊明家门口的主街道,一路向西狂奔而去。吉力力和牛贩子、左邻右舍的男人们听说牛跑了,都追出小巷,沿街追赶。他们身后,则是笑弯了腰的妇女和嘻嘻哈哈的孩子们。喊声、尖叫声、口哨声响成一片。
公牛继续往西跑,村道上的人纷纷往西侧的白杨树后及房门里躲藏。待牛从身旁冲过去以后,他们又纷纷探出身子,加入到追牛大军中。这样以来,追牛的队伍不断壮大。
跑到十字路口,公牛向左一拐,冲上了向南的道路。好在迎面开来一辆汽车,公牛害怕,就掉头往回跑。
这一调头不要紧,却让奋力追赶他的大队人马措手不及,急忙朝街道两侧的白杨树后面躲。整条街道突然又给公牛让了出来,使它可以毫无阻拦地再度狂奔起来。
有几个胆大的壮汉冲上去,用木板或砖头阻拦牛。公牛试图朝左右两侧人家的房门里冲撞,但很快被房主人挥舞棍棒赶回去了。有的人家则慌忙关上了大门。
牛繼续往北跑,身后再次形成了一队参差不齐的追牛队伍。骤然间,牛给整个村子带来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体狂欢。勇敢的小巴郎们跃跃欲试,都想冲上前去争当伏牛英雄。有人几次拉住了公牛拖在地上的缰绳,但都因公牛暴怒,力气太大,人们不得不松手认输。
12岁的苏比努尔是巴什托奴小学六年级学生。看到牛跑了,她拉着妹妹一起跟在队伍后面追赶。当公牛突然调头而来时,她当场吓哭了,站在路中间不知所措。有人猛冲上去,抱着她摔倒在路旁的水渠里,总算躲过了危险。
半个小时后,公牛在一个堆满砖头的小巷里被制服了。
当牛被牛贩子赶上安装了铁栅栏的小汽车,并把缰绳拴牢在栏杆上的时候,牛和追牛的人群似乎都很失落。
到底是因为牛被制服了,还是因为追牛游戏被中断了,大家才若有所失,意犹未尽?谁也说不清。
水来了
一抬头,突然看到了水。
当时我们去附近的艾迪巴扎吃午饭。
我们一直在和田地区银监分局2016年工作队搭伙,可是负责做饭的张胜利科长轮休回家了,另有几位同事去罕艾日克镇开会,留守在村里的五位驻村干部就没饭吃了。阿不都克里木建议,我们到艾迪巴扎吃拉条子去。
走出巴什托奴村后,经过一座小桥就能到公路上。
然而,就在我们走上堤坝准备过桥的时候,我一下子看到了水。
这些水轻盈、安静又急迫,在这个三米多宽的罕艾日克防渗大渠里,清澈而坚定地往前奔流着。好像前方有它们盼望已久的生活,前方拥有大于自己的力量。
大渠和公路的走向均为南北方向。顺着水来的方向看到远方,我什么也看不到。最多能看到的,只有近处的白杨树、大渠两侧的核桃树和麦田,以及公路上往来的汽车。但我知道,这些清澈的流水已经走过了很远的路程。它们来自不远处的喀拉喀什河,而喀拉喀什河则发源于离我们数百公里路程的昆仑山。
换句话说,当这些莽莽昆仑山上冰雪的孩子们奔涌而出,历尽千难万险,一刻不停地奔波到我们巴什托奴村的时候,它们一定伤痕累累、满身疲惫了。
尽管这样,它们经过我们的时候,却表现得依然坚定执着,刻不容缓。它们仿佛什么都不在意,但又仿佛在意一切。世态万象、天地万物,尽在它们清洁而透彻的胸怀之中。
我想确认一下水流的方向。王凯伟和艾尼几乎同时掏出手机,打开指南针。这两个2016年工作队和2017年工作队年轻的队员一致确定说,这条大渠是典型的南北走向——这些永不疲倦的流水,以坚定不移的姿态,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北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我回头偷看了一眼渠水,我发现水流的浪花高高低低地舔噬着大渠的边缘,一副隐忍又深情的模样。
大渠紧挨着村委会宿舍窗户的方向。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偷偷打开窗户,倾听水流的声音。我听得心绪激荡,满身幸福!
我到这个村庄快一个月了。村委会办公室和宿舍里没有自来水。院子里的三个水龙头,这些天也因早晚寒冷被冻住而无法使用。需要用水的时候,只能到2016年工作队的宿舍里去提。
此刻,当大量流水澎湃而来的时候,我觉得整个巴什托奴大地都被激活了。
在这种清晰又坚定的流水声中,我被激荡得通体透亮。
水跑了
阿曼满头大汗跑进村委会,用结结巴巴的国语说:“水……跑了!”
阿曼是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开足马力冲进村委会大院的。车还没有完全停稳,他就跳下来,冲进村委会。
阿曼骑车从罕艾尔克镇往村里一户人家拉化肥。路过第四村民小组的时候,他看到本应当流到四小组的渠水,却无缘无故流到了附近的一片荒地里。
阿曼有些不能确定眼前的事实。他停住三轮车,到渠边看了看,确认这是巴什托奴村的大渠。然后,他骑车掉头往回跑,到罕艾日克大渠分流到巴什托奴村的闸口看了一下,确认这是分流给本村的春季流水,心里有数了。他坐上三轮车,加大油门朝村委会赶来。
罕艾日克镇33个村庄的水,是按照统一计划,依次浇灌的。每个村的浇水时间只有3到5天。
几天前,今年的头一个水流过来的时候,巴什托奴村的干部和村民日夜奔忙,总算浇完了前三个村民小组的地。浇到第四村民小组的时候,正好是夜里。由于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没有联系上,另有一些村民夜里睡得太实,没能听到大喇叭里的浇水通知,致使水流到自己的田地里的时候无人签字和经管水头。水管站负责浇水的人员急了,连喊三遍也没人出来,就跃过这些田地,把水调到下个村里去了。 毕竟巴什托奴村的浇水任务没有完成,在浇了一个村的水后,管水员又把水头调回来,继续浇巴什托奴村第四村民小组的田地。浇水时间只有6个小时。也许是回马枪杀得太突然了,也许是村民们懒散惯了,也许有的村民想出去打工,根本不想种地了,因此,当水回过头来浇地的时候,巴什托奴村的人和地都没能做好接纳水的准备——一些水渠没有清理,有的渠道未能修整加固,该分岔的没分,该疏通的没有疏通,致使回头而来的水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片慌乱。路过一片荒地的时候,领头的水大喊一声:跑!它们奋力一跃,冲垮脆弱的渠岸,朝低处奔流而去!
阿曼用他的电动三轮车,拉着我们来到跑水的地方,让我们现场察看水情。
水忘情地朝低洼处奔流着,一刻也不歇息。
阿曼手指上套着电动三轮车的钥匙,从水渠的缺口旁跳下去,一阵狂奔,追着头水到远处看去了。
水管员说,跑掉的水按立方米计算,水钱由巴什托奴村出!
水管员接着说,你们让水跑掉了,是要负责任的!
接着,他把200元的罚款单交给了村支书依明托合提。
女生小合唱
你根本无法想象,对于巴什托奴村的女性来说,这个小合唱意味着什么!你们不能理解村里的姑娘们在迈上村委会“三·八”庆祝活动红地毯上的这一刻,她们的心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是的,你无法理解。
但我理解。我理解這些姑娘们!
这是巴什托奴村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的开场节目。在此之前,全场肃立,刚唱完《国歌》。
这当然是姑娘们的心理压力之一。全场男女老少起立,男人脱帽,女人摘掉头巾,孩子们行少先队礼,所有人一丝不苟地挺立着,并随着音乐齐声高唱《国歌》——庄严肃穆的气氛吓住了表演合唱的姑娘们。
此外,作为开场节目,由这些姑娘们出来打头阵,实在有些难为他们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姑娘们大多数没走出过巴什托奴村,最远的地方是去过5公里外的罕艾日克镇或20公里外的和田市。虽然从电视里看过很多人蹦蹦跳跳的演出,但真正让自己走上舞台,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所以,今天是她们头一次迈上演出大舞台,头一次站在舞台上看舞台下的观众,也被观众数百双眼睛观看。而这些观众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父老乡亲——这使得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格外谨慎,格外引人注目。
还有一点——在几年前,姑娘们上舞台唱歌,在村里是不可想象的。
罕艾日克镇宗教氛围浓厚。巴什托奴村又是罕艾日克镇宗教极端思想泛滥的重中之重。婚礼上不能笑,不能唱歌跳舞,葬礼上不能哭;女人必须穿长袍、戴面纱,不能随便与男人见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被视为大逆不道;敢上台唱歌跳舞,会被视为异端,不可饶恕……
谁能想象到,今天,村里这些姑娘们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揭开面纱走上了村里的大舞台?
但是,这14位姑娘登台亮相了。
她们穿着自己最漂亮、洗得最干净的衣服和裙子,头戴小花帽,勇敢地走上了庆“三·八”活动舞台。
她们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也没有排练过合理的队形。所以,上台以后,她们使劲靠在一起。除了一两个胆大的姑娘昂首唱歌外,绝大多数人把手握得紧紧的,低头看着地面,唱出的歌也不整齐,甚至不着调——但她们却勇敢地唱着,直到唱完整支歌曲。
她们唱的是《歌唱祖国》。
她们勇敢又羞怯的表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装不完的笑
这是写给艾尔肯主任的一副摄影图片的文字。
在巴什托奴村庆“三·八”活动现场,他抓拍了一张观众观看节目时满场笑容的照片,一种满溢而出的明媚的暖意。
当天晚上,在这组庆“三·八”活动照片发到“我们代表你们”和人民社“民族团结一家亲”公众号里以后,邢建刚书记特意点开这张照片让我看。他显得异常兴奋,说,你给我找一找,看照片里有没有没笑的人。
我仔细看了一下,果然,从近处到远处,无论年龄大小,所有人中没有一个人没有发笑。有的笑得把头低下了,有的笑得背过身子,有的捂住了嘴或正准备捂嘴,还有人抹着笑出的眼泪,更多的人则咧开嘴巴仰头大笑着,另外一些人则一边欢笑,一边鼓掌。离镜头最近的一个女人,双手绕过怀里的孩子,鼓掌大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就连坐在地上的孩子们也鼓掌欢笑。
唯一的遗憾是,照相机的镜头只能框住这些笑脸。还有更多的笑无法全部装进镜头里。
然而,我们明显感到,这些笑意早也漫过镜头的边缘,扩展到了演出现场的所有地方,扩展到了全村,甚至扩展到了整个和田地区——整个世界都几乎被这种笑意弥漫、感染和温暖着。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哪个节目时这么透彻肺腑地笑着。
但似乎是什么节目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笑!
大家这么无所顾忌地大笑着。
这些笑意弥散开来,覆盖了整个巴什托奴村大地。
村医依帕尔古丽的笑
巴什托奴村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文艺演出活动,原计划由工作队的艾尼和村双语幼儿园教师古丽主持。但是,我把主持词写好后让陶志刚录入的时候才知道,女主持人被换成了村医伊帕尔古丽。
当我表示疑问时,依帕尔古丽微笑着反问我:“我不能主持吗,陈老师?”
我说当然能,只是我们当时商定这件事时,说的是古丽老师。
紧接着,伊帕尔古丽突然话题一转说:“陈老师,我没主持过节目,心里跳得不行!”
我说,你这么漂亮,只要一上场,大家就只看你的漂亮,不看你主持什么了!所以,不用紧张。
听我夸她,她得意地歪着脑袋,向上一翻眼睛,然后用维吾尔族腔调很重的汉语问我:“真的吗,陈老师?”
然后,又是一个甜美的微笑。
是这样的,伊帕尔古丽拥有世界上最迷人的笑。 她是巴什托奴村最漂亮的女孩之一,也是全村最优秀的女孩之一。在新疆大学上了几年学,回村后,不想嫁给本村的小伙子,最后却无奈地嫁给了邻村的小伙子,并生了一个孩子。工作的地方则是巴什托奴村卫生所。
事实上,为了这次主持,她已做了精心准备——烫了长卷发,买了发卡,戴上了珍珠耳环和项链,穿上了一件红彤彤的长大衣,胸前佩戴一个精美的六角形雪花饰品。由于有形象,有气质,她的主持落落大方,获得了成功。
活动结束后,我说:“你一举成为巴什托奴村的明星啦!”
她甜美一笑说:“老师,下次有活动,我还要当主持哦!”
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伊帕尔古丽笑时有两个浅浅的酒窝。长睫毛和大眼睛,让人一看就很舒服。由于受过高等教育,她和人说话时气质端庄,大方得体。
这么优秀的维吾尔族女孩子,落在村卫生所工作,实在有些浪费。因此,工作队队长跟我说过,希望我去了解一下伊帕尔古丽的情况,跟她聊一聊,看看她的想法。如果可能,最好把她吸收到村委会班子里来。由于工作繁忙,我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去找她。
但愿她是我们村委会理想的后备干部。
艾尼是我们工作队的小帅哥,这次活动也是他平生第一次当节目主持人。上场前他也有些紧张,我给他打气说:“只要你一出场,只要你站在那里,你就是最优秀的。”
伊帕尔古丽和艾尼成功搭档了“三·八”活动主持后,一连几天大家都开艾尼的玩笑。他吃饭少了,大家说他是不是想村医了?起床晚了,大家说他是不是晚上去村医务室了。
我相信,伊帕尔古丽的笑意感染了村里的每一个人。
巴什托奴养子
在巴什托奴村生活久了,我感觉到我就是巴什托奴。
从物质方面说,我们喝巴什托奴村的地下水,呼吸巴什托奴村的空气,在巴什托奴村接受富含沙尘与力量的阳光的照耀。我们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巴什托奴的大地上,并且眼看着身影在每天的不同时间里放大缩小或拉长。
从春天开始,我们就经过了花香鸟语,经历了深沉又明媚的草木气息的熏染。我们走村过巷,在满是尘土芬芳的白杨林带里穿行。眼睛里写满期盼,写满记忆,写满对于未知岁月的靠近与疏离。
也正是从春天开始,从我们入驻这个村庄开始,我们经历了这里最生动的花事果事农事人事。我们打开身体的触角,把感觉的领域扩展到四面八方。
可以说,这是我们与花草树木最亲近的年份。很多年来,我几乎一直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看一颗核桃的开花、结果和生长,也没有一遍又一遍抚摸一棵梨树粗糙的皮肤,眼看着它萌芽、开花、长出枝叶、结出果实,直到我把这个酥软香甜的梨子摘下来,放到唇齿之间消化掉。
这是怎样生动和奇妙的经历呀!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你根本想象不到这种陪着一个梨子一起生长的神奇感受,也无法体会那种平和踏实的生机勃勃的生命感和幸福感。你不知道梨子是怎么萌生出来并长大成熟的,当然也不知道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霜雪雨,经历了多少场沙尘的击打。你最多只会说,这个梨子很甜或不甜,而不会有更多的感受。你无法体会一颗梨的饱满生命和生命里非凡的秘密。
我的同事艾尔肯·希力甫喜欢摄影。我建议他从春天开始,照着一个梨子不停拍。从开花拍起,拍它每天的生长情况,直到拍出它从树上滚落下来,被人或狗吃掉时的模样。
可惜,他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忙忘记了。
但是,无论艾尔肯·希力甫是否用相机拍摄,院子里的梨、核桃、葫芦、南瓜却一直往上长着,谁也拉不住他们蓬勃的生命愿望。
工作队宿舍的台阶下,民兵吐尔逊·塞迪种的南瓜太能长了。它们顺着木头架子长到第一棵核桃树上,结了两个金色的南瓜。然后,顺着树枝爬长到第二棵核桃树上,结了两个南瓜。又爬到第三棵核桃树上,准备继续结瓜。
岂料,在第三棵核桃树上只开几朵南瓜花,还没来得及挂果,就继续往前长。前面没树了,只有路。它就悬挂在道路上方,细嫩的藤蔓把每个过路的人的头和脸和脖子肩膀都要抚摸一遍。
一只蜜蜂飞过来,在盛开的南瓜花上方悬停着。它低头一看,这朵南瓜花里已经有蜜蜂在花蕊里忙乎,便知趣地离开,到别的地方找蜜去了。
显然,梨、核桃、南瓜花、蜜蜂……它们都成为我的伙伴,成为院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驻村时间是由鲜花铺垫起来的。是鲜花拉长或缩短了我的驻村道路,鲜花铺架起了我的生机和愿望。
每天放学后,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来到我的办公室里,每人手里举着一两朵鲜花送给我。这是他们在放学路上采摘来的。
玫瑰花、月季、蒲公英、桃花、杏花、梨花、南瓜花、韭菜花、馒头花……应有尽有。它们被一只只小手采摘下来,高高托举着,送到我面前。碰到我外出办事或入户走访的时候,他们就把花插放在办公室的门锁上。
一连几个月,我办公桌的右侧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有些鲜花变成干花,我就精心挑选了一些,在消毒柜里杀菌杀虫卵,装在一个兵娃香瓜子盒里,带回乌鲁木齐,放在家里的书架上。
鲜花之后,孩子们送来的第一种果实是青杏。接着,桑葚、小白杏、樱桃、苹果、梨、葡萄、玉米、核桃、西瓜、甜瓜、土豆等,轮番上场了。有那么几天,我桌上小山一样堆放着的苹果和梨根本吃不过来,成群结队的蚂蚁就过来帮忙吃。那些永远也长不大的蚂蚁呀,它们爬得满地满墙满桌都是。它们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有条不紊地在我办公室的墙面上上上下下,目的就是要不辞辛苦地绕道来到我的书桌上,或者到达高低床上,每人吃一口我的裂了口的桃子、摔破的梨子和烂苹果。它们乐此不疲,兴奋不已,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吃不完的水果。
同小蚂蚁们一样,我也觉得巴什托奴村有吃不完的水果,喝不完的水,过不完的时光。
我享用着这里的五谷杂粮,享用富含沙尘和氧气的空气,同时享用着这里的水果和蔬菜。一天又一天,我在这里吃吃喝喝,睡睡醒醒,忙忙碌碌,这里有过不完的好日子,有晒不完的太阳。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结识了很多真诚善良的人——那些山一样质朴和踏实的大人和孩子,那些健康周正的巴郎子和纯真美丽的姑娘。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奋斗着,每个人都怀揣着明媚的愿望。
特别是这些孩子们。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抽空来村委会,来和我们握个手,说声你好。来打篮球和乒乓球,同时也来跳绳、跳皮筋、跳维吾尔族舞蹈。
更多的孩子,则来听艾尼讲国语课,听卡哈尔爷爷讲故事。国语学习热潮兴起来了,艾柯旦木、开丽玛、热依拉、塔吉古丽等孩子就来我办公室里找相应的报纸。回到家里,他们会趴在炕沿上,照着报纸抄写汉字,自发地学习国语。
不知不觉中,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都能够用国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了。我也跟着他们学会了很多维吾尔语。
同孩子们在一起,我突然发现我也变成了孩子。
事实上,我已变成巴什托奴村的養子了!
我就是巴什托奴,巴什托奴也变成了我。
一天又一天,我和巴什托奴站在一起,一同呼吸,一同命运。
巴什托奴的阳光、水分、尘土一点一滴进入我,占据我,充盈我。
我长成了我,更长成了巴什托奴。
今天上午,我们到三小组的艾则孜·依明家走访。突然,一头黑白花牛拖着缰绳迎面跑来。
这头牛是吉力力家的,是他家养了两年的公牛。他跟买牛的人商量好,以8900元的价格将其卖掉。牛贩子开着小汽车来拉牛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在上车的瞬间,公牛似乎猛然意识到了什么,奋力挣脱吉力力拉缰绳的手,躲开铁栅栏,掉头朝巷道的一头跑来。
公牛钻出小巷子,冲上艾则孜·伊明家门口的主街道,一路向西狂奔而去。吉力力和牛贩子、左邻右舍的男人们听说牛跑了,都追出小巷,沿街追赶。他们身后,则是笑弯了腰的妇女和嘻嘻哈哈的孩子们。喊声、尖叫声、口哨声响成一片。
公牛继续往西跑,村道上的人纷纷往西侧的白杨树后及房门里躲藏。待牛从身旁冲过去以后,他们又纷纷探出身子,加入到追牛大军中。这样以来,追牛的队伍不断壮大。
跑到十字路口,公牛向左一拐,冲上了向南的道路。好在迎面开来一辆汽车,公牛害怕,就掉头往回跑。
这一调头不要紧,却让奋力追赶他的大队人马措手不及,急忙朝街道两侧的白杨树后面躲。整条街道突然又给公牛让了出来,使它可以毫无阻拦地再度狂奔起来。
有几个胆大的壮汉冲上去,用木板或砖头阻拦牛。公牛试图朝左右两侧人家的房门里冲撞,但很快被房主人挥舞棍棒赶回去了。有的人家则慌忙关上了大门。
牛繼续往北跑,身后再次形成了一队参差不齐的追牛队伍。骤然间,牛给整个村子带来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体狂欢。勇敢的小巴郎们跃跃欲试,都想冲上前去争当伏牛英雄。有人几次拉住了公牛拖在地上的缰绳,但都因公牛暴怒,力气太大,人们不得不松手认输。
12岁的苏比努尔是巴什托奴小学六年级学生。看到牛跑了,她拉着妹妹一起跟在队伍后面追赶。当公牛突然调头而来时,她当场吓哭了,站在路中间不知所措。有人猛冲上去,抱着她摔倒在路旁的水渠里,总算躲过了危险。
半个小时后,公牛在一个堆满砖头的小巷里被制服了。
当牛被牛贩子赶上安装了铁栅栏的小汽车,并把缰绳拴牢在栏杆上的时候,牛和追牛的人群似乎都很失落。
到底是因为牛被制服了,还是因为追牛游戏被中断了,大家才若有所失,意犹未尽?谁也说不清。
水来了
一抬头,突然看到了水。
当时我们去附近的艾迪巴扎吃午饭。
我们一直在和田地区银监分局2016年工作队搭伙,可是负责做饭的张胜利科长轮休回家了,另有几位同事去罕艾日克镇开会,留守在村里的五位驻村干部就没饭吃了。阿不都克里木建议,我们到艾迪巴扎吃拉条子去。
走出巴什托奴村后,经过一座小桥就能到公路上。
然而,就在我们走上堤坝准备过桥的时候,我一下子看到了水。
这些水轻盈、安静又急迫,在这个三米多宽的罕艾日克防渗大渠里,清澈而坚定地往前奔流着。好像前方有它们盼望已久的生活,前方拥有大于自己的力量。
大渠和公路的走向均为南北方向。顺着水来的方向看到远方,我什么也看不到。最多能看到的,只有近处的白杨树、大渠两侧的核桃树和麦田,以及公路上往来的汽车。但我知道,这些清澈的流水已经走过了很远的路程。它们来自不远处的喀拉喀什河,而喀拉喀什河则发源于离我们数百公里路程的昆仑山。
换句话说,当这些莽莽昆仑山上冰雪的孩子们奔涌而出,历尽千难万险,一刻不停地奔波到我们巴什托奴村的时候,它们一定伤痕累累、满身疲惫了。
尽管这样,它们经过我们的时候,却表现得依然坚定执着,刻不容缓。它们仿佛什么都不在意,但又仿佛在意一切。世态万象、天地万物,尽在它们清洁而透彻的胸怀之中。
我想确认一下水流的方向。王凯伟和艾尼几乎同时掏出手机,打开指南针。这两个2016年工作队和2017年工作队年轻的队员一致确定说,这条大渠是典型的南北走向——这些永不疲倦的流水,以坚定不移的姿态,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北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我回头偷看了一眼渠水,我发现水流的浪花高高低低地舔噬着大渠的边缘,一副隐忍又深情的模样。
大渠紧挨着村委会宿舍窗户的方向。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偷偷打开窗户,倾听水流的声音。我听得心绪激荡,满身幸福!
我到这个村庄快一个月了。村委会办公室和宿舍里没有自来水。院子里的三个水龙头,这些天也因早晚寒冷被冻住而无法使用。需要用水的时候,只能到2016年工作队的宿舍里去提。
此刻,当大量流水澎湃而来的时候,我觉得整个巴什托奴大地都被激活了。
在这种清晰又坚定的流水声中,我被激荡得通体透亮。
水跑了
阿曼满头大汗跑进村委会,用结结巴巴的国语说:“水……跑了!”
阿曼是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开足马力冲进村委会大院的。车还没有完全停稳,他就跳下来,冲进村委会。
阿曼骑车从罕艾尔克镇往村里一户人家拉化肥。路过第四村民小组的时候,他看到本应当流到四小组的渠水,却无缘无故流到了附近的一片荒地里。
阿曼有些不能确定眼前的事实。他停住三轮车,到渠边看了看,确认这是巴什托奴村的大渠。然后,他骑车掉头往回跑,到罕艾日克大渠分流到巴什托奴村的闸口看了一下,确认这是分流给本村的春季流水,心里有数了。他坐上三轮车,加大油门朝村委会赶来。
罕艾日克镇33个村庄的水,是按照统一计划,依次浇灌的。每个村的浇水时间只有3到5天。
几天前,今年的头一个水流过来的时候,巴什托奴村的干部和村民日夜奔忙,总算浇完了前三个村民小组的地。浇到第四村民小组的时候,正好是夜里。由于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没有联系上,另有一些村民夜里睡得太实,没能听到大喇叭里的浇水通知,致使水流到自己的田地里的时候无人签字和经管水头。水管站负责浇水的人员急了,连喊三遍也没人出来,就跃过这些田地,把水调到下个村里去了。 毕竟巴什托奴村的浇水任务没有完成,在浇了一个村的水后,管水员又把水头调回来,继续浇巴什托奴村第四村民小组的田地。浇水时间只有6个小时。也许是回马枪杀得太突然了,也许是村民们懒散惯了,也许有的村民想出去打工,根本不想种地了,因此,当水回过头来浇地的时候,巴什托奴村的人和地都没能做好接纳水的准备——一些水渠没有清理,有的渠道未能修整加固,该分岔的没分,该疏通的没有疏通,致使回头而来的水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片慌乱。路过一片荒地的时候,领头的水大喊一声:跑!它们奋力一跃,冲垮脆弱的渠岸,朝低处奔流而去!
阿曼用他的电动三轮车,拉着我们来到跑水的地方,让我们现场察看水情。
水忘情地朝低洼处奔流着,一刻也不歇息。
阿曼手指上套着电动三轮车的钥匙,从水渠的缺口旁跳下去,一阵狂奔,追着头水到远处看去了。
水管员说,跑掉的水按立方米计算,水钱由巴什托奴村出!
水管员接着说,你们让水跑掉了,是要负责任的!
接着,他把200元的罚款单交给了村支书依明托合提。
女生小合唱
你根本无法想象,对于巴什托奴村的女性来说,这个小合唱意味着什么!你们不能理解村里的姑娘们在迈上村委会“三·八”庆祝活动红地毯上的这一刻,她们的心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是的,你无法理解。
但我理解。我理解這些姑娘们!
这是巴什托奴村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的开场节目。在此之前,全场肃立,刚唱完《国歌》。
这当然是姑娘们的心理压力之一。全场男女老少起立,男人脱帽,女人摘掉头巾,孩子们行少先队礼,所有人一丝不苟地挺立着,并随着音乐齐声高唱《国歌》——庄严肃穆的气氛吓住了表演合唱的姑娘们。
此外,作为开场节目,由这些姑娘们出来打头阵,实在有些难为他们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姑娘们大多数没走出过巴什托奴村,最远的地方是去过5公里外的罕艾日克镇或20公里外的和田市。虽然从电视里看过很多人蹦蹦跳跳的演出,但真正让自己走上舞台,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所以,今天是她们头一次迈上演出大舞台,头一次站在舞台上看舞台下的观众,也被观众数百双眼睛观看。而这些观众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父老乡亲——这使得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格外谨慎,格外引人注目。
还有一点——在几年前,姑娘们上舞台唱歌,在村里是不可想象的。
罕艾日克镇宗教氛围浓厚。巴什托奴村又是罕艾日克镇宗教极端思想泛滥的重中之重。婚礼上不能笑,不能唱歌跳舞,葬礼上不能哭;女人必须穿长袍、戴面纱,不能随便与男人见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被视为大逆不道;敢上台唱歌跳舞,会被视为异端,不可饶恕……
谁能想象到,今天,村里这些姑娘们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揭开面纱走上了村里的大舞台?
但是,这14位姑娘登台亮相了。
她们穿着自己最漂亮、洗得最干净的衣服和裙子,头戴小花帽,勇敢地走上了庆“三·八”活动舞台。
她们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也没有排练过合理的队形。所以,上台以后,她们使劲靠在一起。除了一两个胆大的姑娘昂首唱歌外,绝大多数人把手握得紧紧的,低头看着地面,唱出的歌也不整齐,甚至不着调——但她们却勇敢地唱着,直到唱完整支歌曲。
她们唱的是《歌唱祖国》。
她们勇敢又羞怯的表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装不完的笑
这是写给艾尔肯主任的一副摄影图片的文字。
在巴什托奴村庆“三·八”活动现场,他抓拍了一张观众观看节目时满场笑容的照片,一种满溢而出的明媚的暖意。
当天晚上,在这组庆“三·八”活动照片发到“我们代表你们”和人民社“民族团结一家亲”公众号里以后,邢建刚书记特意点开这张照片让我看。他显得异常兴奋,说,你给我找一找,看照片里有没有没笑的人。
我仔细看了一下,果然,从近处到远处,无论年龄大小,所有人中没有一个人没有发笑。有的笑得把头低下了,有的笑得背过身子,有的捂住了嘴或正准备捂嘴,还有人抹着笑出的眼泪,更多的人则咧开嘴巴仰头大笑着,另外一些人则一边欢笑,一边鼓掌。离镜头最近的一个女人,双手绕过怀里的孩子,鼓掌大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就连坐在地上的孩子们也鼓掌欢笑。
唯一的遗憾是,照相机的镜头只能框住这些笑脸。还有更多的笑无法全部装进镜头里。
然而,我们明显感到,这些笑意早也漫过镜头的边缘,扩展到了演出现场的所有地方,扩展到了全村,甚至扩展到了整个和田地区——整个世界都几乎被这种笑意弥漫、感染和温暖着。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哪个节目时这么透彻肺腑地笑着。
但似乎是什么节目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笑!
大家这么无所顾忌地大笑着。
这些笑意弥散开来,覆盖了整个巴什托奴村大地。
村医依帕尔古丽的笑
巴什托奴村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文艺演出活动,原计划由工作队的艾尼和村双语幼儿园教师古丽主持。但是,我把主持词写好后让陶志刚录入的时候才知道,女主持人被换成了村医伊帕尔古丽。
当我表示疑问时,依帕尔古丽微笑着反问我:“我不能主持吗,陈老师?”
我说当然能,只是我们当时商定这件事时,说的是古丽老师。
紧接着,伊帕尔古丽突然话题一转说:“陈老师,我没主持过节目,心里跳得不行!”
我说,你这么漂亮,只要一上场,大家就只看你的漂亮,不看你主持什么了!所以,不用紧张。
听我夸她,她得意地歪着脑袋,向上一翻眼睛,然后用维吾尔族腔调很重的汉语问我:“真的吗,陈老师?”
然后,又是一个甜美的微笑。
是这样的,伊帕尔古丽拥有世界上最迷人的笑。 她是巴什托奴村最漂亮的女孩之一,也是全村最优秀的女孩之一。在新疆大学上了几年学,回村后,不想嫁给本村的小伙子,最后却无奈地嫁给了邻村的小伙子,并生了一个孩子。工作的地方则是巴什托奴村卫生所。
事实上,为了这次主持,她已做了精心准备——烫了长卷发,买了发卡,戴上了珍珠耳环和项链,穿上了一件红彤彤的长大衣,胸前佩戴一个精美的六角形雪花饰品。由于有形象,有气质,她的主持落落大方,获得了成功。
活动结束后,我说:“你一举成为巴什托奴村的明星啦!”
她甜美一笑说:“老师,下次有活动,我还要当主持哦!”
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伊帕尔古丽笑时有两个浅浅的酒窝。长睫毛和大眼睛,让人一看就很舒服。由于受过高等教育,她和人说话时气质端庄,大方得体。
这么优秀的维吾尔族女孩子,落在村卫生所工作,实在有些浪费。因此,工作队队长跟我说过,希望我去了解一下伊帕尔古丽的情况,跟她聊一聊,看看她的想法。如果可能,最好把她吸收到村委会班子里来。由于工作繁忙,我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去找她。
但愿她是我们村委会理想的后备干部。
艾尼是我们工作队的小帅哥,这次活动也是他平生第一次当节目主持人。上场前他也有些紧张,我给他打气说:“只要你一出场,只要你站在那里,你就是最优秀的。”
伊帕尔古丽和艾尼成功搭档了“三·八”活动主持后,一连几天大家都开艾尼的玩笑。他吃饭少了,大家说他是不是想村医了?起床晚了,大家说他是不是晚上去村医务室了。
我相信,伊帕尔古丽的笑意感染了村里的每一个人。
巴什托奴养子
在巴什托奴村生活久了,我感觉到我就是巴什托奴。
从物质方面说,我们喝巴什托奴村的地下水,呼吸巴什托奴村的空气,在巴什托奴村接受富含沙尘与力量的阳光的照耀。我们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巴什托奴的大地上,并且眼看着身影在每天的不同时间里放大缩小或拉长。
从春天开始,我们就经过了花香鸟语,经历了深沉又明媚的草木气息的熏染。我们走村过巷,在满是尘土芬芳的白杨林带里穿行。眼睛里写满期盼,写满记忆,写满对于未知岁月的靠近与疏离。
也正是从春天开始,从我们入驻这个村庄开始,我们经历了这里最生动的花事果事农事人事。我们打开身体的触角,把感觉的领域扩展到四面八方。
可以说,这是我们与花草树木最亲近的年份。很多年来,我几乎一直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看一颗核桃的开花、结果和生长,也没有一遍又一遍抚摸一棵梨树粗糙的皮肤,眼看着它萌芽、开花、长出枝叶、结出果实,直到我把这个酥软香甜的梨子摘下来,放到唇齿之间消化掉。
这是怎样生动和奇妙的经历呀!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你根本想象不到这种陪着一个梨子一起生长的神奇感受,也无法体会那种平和踏实的生机勃勃的生命感和幸福感。你不知道梨子是怎么萌生出来并长大成熟的,当然也不知道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霜雪雨,经历了多少场沙尘的击打。你最多只会说,这个梨子很甜或不甜,而不会有更多的感受。你无法体会一颗梨的饱满生命和生命里非凡的秘密。
我的同事艾尔肯·希力甫喜欢摄影。我建议他从春天开始,照着一个梨子不停拍。从开花拍起,拍它每天的生长情况,直到拍出它从树上滚落下来,被人或狗吃掉时的模样。
可惜,他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忙忘记了。
但是,无论艾尔肯·希力甫是否用相机拍摄,院子里的梨、核桃、葫芦、南瓜却一直往上长着,谁也拉不住他们蓬勃的生命愿望。
工作队宿舍的台阶下,民兵吐尔逊·塞迪种的南瓜太能长了。它们顺着木头架子长到第一棵核桃树上,结了两个金色的南瓜。然后,顺着树枝爬长到第二棵核桃树上,结了两个南瓜。又爬到第三棵核桃树上,准备继续结瓜。
岂料,在第三棵核桃树上只开几朵南瓜花,还没来得及挂果,就继续往前长。前面没树了,只有路。它就悬挂在道路上方,细嫩的藤蔓把每个过路的人的头和脸和脖子肩膀都要抚摸一遍。
一只蜜蜂飞过来,在盛开的南瓜花上方悬停着。它低头一看,这朵南瓜花里已经有蜜蜂在花蕊里忙乎,便知趣地离开,到别的地方找蜜去了。
显然,梨、核桃、南瓜花、蜜蜂……它们都成为我的伙伴,成为院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驻村时间是由鲜花铺垫起来的。是鲜花拉长或缩短了我的驻村道路,鲜花铺架起了我的生机和愿望。
每天放学后,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来到我的办公室里,每人手里举着一两朵鲜花送给我。这是他们在放学路上采摘来的。
玫瑰花、月季、蒲公英、桃花、杏花、梨花、南瓜花、韭菜花、馒头花……应有尽有。它们被一只只小手采摘下来,高高托举着,送到我面前。碰到我外出办事或入户走访的时候,他们就把花插放在办公室的门锁上。
一连几个月,我办公桌的右侧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有些鲜花变成干花,我就精心挑选了一些,在消毒柜里杀菌杀虫卵,装在一个兵娃香瓜子盒里,带回乌鲁木齐,放在家里的书架上。
鲜花之后,孩子们送来的第一种果实是青杏。接着,桑葚、小白杏、樱桃、苹果、梨、葡萄、玉米、核桃、西瓜、甜瓜、土豆等,轮番上场了。有那么几天,我桌上小山一样堆放着的苹果和梨根本吃不过来,成群结队的蚂蚁就过来帮忙吃。那些永远也长不大的蚂蚁呀,它们爬得满地满墙满桌都是。它们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有条不紊地在我办公室的墙面上上上下下,目的就是要不辞辛苦地绕道来到我的书桌上,或者到达高低床上,每人吃一口我的裂了口的桃子、摔破的梨子和烂苹果。它们乐此不疲,兴奋不已,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吃不完的水果。
同小蚂蚁们一样,我也觉得巴什托奴村有吃不完的水果,喝不完的水,过不完的时光。
我享用着这里的五谷杂粮,享用富含沙尘和氧气的空气,同时享用着这里的水果和蔬菜。一天又一天,我在这里吃吃喝喝,睡睡醒醒,忙忙碌碌,这里有过不完的好日子,有晒不完的太阳。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结识了很多真诚善良的人——那些山一样质朴和踏实的大人和孩子,那些健康周正的巴郎子和纯真美丽的姑娘。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奋斗着,每个人都怀揣着明媚的愿望。
特别是这些孩子们。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抽空来村委会,来和我们握个手,说声你好。来打篮球和乒乓球,同时也来跳绳、跳皮筋、跳维吾尔族舞蹈。
更多的孩子,则来听艾尼讲国语课,听卡哈尔爷爷讲故事。国语学习热潮兴起来了,艾柯旦木、开丽玛、热依拉、塔吉古丽等孩子就来我办公室里找相应的报纸。回到家里,他们会趴在炕沿上,照着报纸抄写汉字,自发地学习国语。
不知不觉中,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都能够用国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了。我也跟着他们学会了很多维吾尔语。
同孩子们在一起,我突然发现我也变成了孩子。
事实上,我已变成巴什托奴村的養子了!
我就是巴什托奴,巴什托奴也变成了我。
一天又一天,我和巴什托奴站在一起,一同呼吸,一同命运。
巴什托奴的阳光、水分、尘土一点一滴进入我,占据我,充盈我。
我长成了我,更长成了巴什托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