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其“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思想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符合主流的。但如果再琢磨琢磨本文尤其是文章的标题,似乎常规的教学中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词——“我”。
  在文中,“我”是若瑟夫,是于勒的侄子,这是最直观的认识。需要思考的是:在文中作为若瑟夫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文章标题中的“我”是想表达作为莫泊桑的“我”的什么样的内心?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如果不加思考,那本文的主题可能就会有些假大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有可能是机械的、生硬的。
  一、作為侄子的“我”
  文中的“我”,首先是作为于勒侄子的我,通过这个“我”,可以看到诸多角色:父亲、母亲、姐姐,当然还有叔叔。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挣钱不多的普通办公室人员;母亲是一个对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的人;姐姐是一个自己做长袍且还与别人经常进行讨价还价的人。这些角色的印象都是非常清晰的,但对于叔叔的形象,却经历了一个从间接到直接认知的过程。起初对叔叔的认知,来源于父母的对话,有坏蛋、无赖的形象,也有正直、好心人的形象,只到最后面对面时,才有了又老又穷苦的清晰的形象。但到这个时候,故事已经接近尾声,而作为侄子的“我”的认识也由此定格。
  梳理一下全文中作为侄子的“我”的描写,“于勒叔叔”“我的这位于勒叔叔”等称呼的背后,显然存在着一种距离,这种距离的产生一方面由于客观世界中“我”与叔叔于勒的未曾谋面,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对于勒的描述。此时的“我”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必然是概念化的,这种概念化的态度导致了“我”对叔叔于勒的认识也固定化了——要么是个穷人,要么是个富人。但这只是表面,其背后的认识是穷人对应着无赖,而富人对应着正直。必须注意的是,这样的认识来自于父亲和母亲的不断熏陶,从而也就造就了后面要说的作为作者的“我”所要揭露的资本主义本质。
  显然,这是一种逻辑关系,如果忽视了作为侄子的“我”的这一认识,那作为作者的“我”的认识就是空洞的。
  二、作为作者的“我”
  显然,文章的主题是作为作者的“我”揭露出来的,莫泊桑是短篇小说大家,他深谙如何才能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本文中,作为作者的“我”,莫泊桑将自己有效地融入了故事的各个细节,使得很多人在读此文时往往意识不到作为侄子的“我”的存在。但一旦认识到有作为侄子的“我”,便会发现从作为侄子的“我”,到作为作者的“我”之间,还是存在着令人思考的细节。
  作为作者的“我”,莫泊桑想要揭露的东西是显而易见的,但无论是作为一种写作手法,还是作为一种观点的呈现,“我”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资本主义的不好,这就将本文的主旨掩藏了起来,而发掘这样的主旨也就成了读者与哈姆莱特的关系。在笔者看来,作为作者的“我”,莫泊桑首先体现的倒不是资本主义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是将自己镶嵌到作为侄子的“我”当中,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表现出内心的善良与富有同情心。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文本中,唯有“我”是孩子角色,其余都是成人角色,而作为孩子,当“我”给出10个铜子的小费时,更多的恐怕是莫泊桑自己感情的一种直接抒发,此时如果讨论过多的“意义”,倒难免有些矫情了。
  在这种理解中再将作为作者的“我”、作为侄子(孩子视角)的“我”融合起来,便能窥得作者的真实意图了,这个真实意图正是用文章开头所说的主题来描述的,此不重复。
  三、作为读者的“我”
  读此文,教此文,学此文,不能不思考一下作为读者的“我”,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学,但从学习的顺序上来看,学生首先是作为读者存在的,然后才是作为学生存在的,因此可以说读者角色是学生角色的基础。那么,作为读者的“我”,应当在课堂上有什么样的思考呢?笔者以为此时应当暂时放下教学任务——因为教学经验表明,一旦有了教学任务,很多东西就会生硬起来。
  于是笔者跟学生讨论:如果文中的“我”就是真实的我,那在面对父母口中的于勒时,在面对真实的于勒时,自己应当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苛求统一的答案,相反,一旦有了统一的答案,这一问题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通过问题去激发学生内心一种善良的愿望,只有学生将真的“我”放到课文情境当中去时,他们才有可能面对一个更为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将对本文主题的认识,将文中富有同情心的“我”真正与自己叠合起来。在学生的真实世界中,可能没有于勒这样的叔叔,但一定会遇到像于勒这样的人,在面对这些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行为,往往是衡量本课学习效果的真实依据——这意味着试卷上的答案并不那么可靠。
  回顾以上这样一段简述,可以发现这一名篇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寻找“我”的过程,而真正的所谓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往往也只有在这样的寻找过程中,才能真正彰显。或许,这才是落实人文性的一条可靠途径吧!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市城北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武汉汉街耐克概念店广告语“Just do it”转变成醒目的武汉广告语“加哈子油唦”(广告横幅把“唦”写作了“沙”字。)   “加哈子油唦”意思是急切地呼喊“加油啊,快加油!”在普通话里会这样表达:“加一下油啊!”“一下”中的“下”与这里的方音“哈”谐音,故写作此字。“一下”为数量词,也说“一下子”。武汉话中的“一哈子”与普通话中的 “一下子” 功能相似(广告语中省说“一”),都表示时间短,含有
《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学
临沂市隆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是沂南县最大的农资经销企业之一,从9年前和天脊合作开始,刘克勇每年要卖出8000多吨天脊产品,能有这样的销量,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营销理念。
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有一段关于羊的描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这段话使我联想起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跟风。犹如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其中小组合作探究是值得推广的学习
回顾语文课标卷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走过了九年的历程,在这九年中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诞生期。语文课标卷萌芽于琼宁卷,早在2007年,宁夏和海南开始了语文自主命题,
据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CDSR)最近发表的报道表明,以打喷嚏、咳嗽和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感冒患者终于有了比面巾纸和鸡汤更好的选择——含锌润喉片。科学家研究发现,锌可使感冒病状持
主办方中农控股公司对于此次会议的定义为“轻松的聚会”,但是来自五湖四海、国内近80%的主流生产企业负责人依然盛装出席,显示出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
本报讯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化学)2010年进出口及国内贸易总量达到150万吨,在全国化肥行业进出口企业中排名第四。
本报讯日前,农业部召开全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十二五”期末.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三率”水平要达到70%以上。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强调。“十二五”期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依旧以新材料形式呈现,与往年相比,介于“务实”和“务虚”之间。如何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从材料的语法分析入手。对材料的审读和阅读理解的考场相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