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可人们的命运却千差万别。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集萬千宠爱于一身;有人却过着悲惨的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人尽显青春的亮丽光彩,有人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苦命的人难免忧郁失落,哀叹人生的艰辛,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自暴自弃;然而更有一些苦命的人,默默承受着来自命运的鞭笞,迎着苦难逆流而上。比如,众所周知的史铁生。
  初读《务虚笔记》,懵懂的我只读出了文字的表象,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名为庆幸的情绪——庆幸自己的命运不像主人公那般坎坷,还有些近乎可笑的侥幸,丝毫没有读出字里行间的深意。后来,在初中上《秋天的怀念》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史铁生的背景资料,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的震惊。在那时,我似乎有些理解他了。
  第二次读《务虚笔记》是一次偶然。距离上一次的阅读相隔了近四年之久,大部分的故事情节已然忘记,因而犹如初读。当我翻到这本书的首页,看着目录,不知怎的,一缕悲伤弥漫在心头。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概括了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曲折。我想,这些都是史铁生最真切的生命体会吧。
  诚如本书所言: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显然,文中的一系列故事,大多都是虚构的,并非真实存在过,更多的是用虚无去刻画他对生命的印象和理解。史铁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包括童年经验、革命、叛变与爱情,结合他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对人生的思考,成就了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
  众所周知,史铁生是一个“铁打的汉子”。他一生经历过在最意气风发时被剥夺行走的权利、母亲离世,还有家庭的分崩离析。母亲去世时,家里仅剩下他和年幼的妹妹。几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与病魔抗争,甚至自侃:“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这仿佛是上帝与他开的最大的玩笑。他也曾消颓过、低迷过,甚至想过最极端的方式……可幸运的是,在经历过这些寻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承受的磨难后,他走出了阴暗,踏上了写作这条康庄大道,也因此有了《务虚笔记》的诞生。
  我坚信,每个读过史铁生作品的人,都能读到他字里行间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社会迅速发展,人生本该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却不时看到有人因为生活的逼迫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自我伤害。我在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很疑惑——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如此不堪一击,把生命当做儿戏?比他们更不幸的人,都还在努力地活着、积极地活着,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些轻生的人们,在了解他们的遭遇后,是否会感到一些惭愧与后悔?
  与众不同的史铁生,在经受命运的摧残后,仍然不甘于屈服、不甘于平凡,他坚持写作,做搏击风浪的海燕。他在《务虚笔记》中说:唯有文字能担此重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他成功了,虽然他现在已离开了人间,可他却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他的文字证明了他曾来人间走过一遭,留下了不一样的故事。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仅是一个医学的奇迹,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不屈的精神,还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励着无数与他有着相同或不相同遭遇的后人,唤醒了他们内心沉睡着的巨大的爱,这才是最大的奇迹。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谱写的生命赞歌里获得启迪,使我们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肩负着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期望。哪一样我们都不能辜负。不求做出的贡献有多么惊人,但求能做到最基本的热爱生命。它亦大亦小,看似简单实则最为艰巨。不到生命的最后关头,说什么,我们都不能放弃。要想想,史铁生在那样困难的处境下尽管也曾想过自杀,却一次又一次顽强地活了下来;我们也要坚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务虚笔记》就是一本史铁生的生命笔记。他以笔为利刃,直剖自己的不幸。而这本书最令我折服的,是下面这段感人至深的话:“你是独特的,但你必须向统一让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向禁忌妥协;你是孤独的,你是独特但孤独的灵魂。生来如此。生,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
  史铁生亦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的是他有残缺的躯体,万幸的是他有完美的灵魂,更有斑斓的一生。这令他不虚此行,也令他人生的戏剧完美谢幕。(指导教师:彭世群)
  【简评】这篇读后感没有将行文的重点放在对《务虚笔记》一书内容的解读上,而是结合史铁生的生平,张扬其跨越坎坷、热爱生命的品质,并适时点出《务虚笔记》的内容作为印证。作者还联系身边生活,呼吁大家热爱生命、积极生活。读书贵有所得,作者的所获,由来有自,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难以忘记我看到中考成绩的那个夜晚。糖果是涩的,音乐是刺耳的,世界是黑暗的。无助的我躲在被窝里失声痛哭,虽然心里清楚眼泪不能改变结果。爸妈在门外踱来踱去,想要安慰我却不知如何开口。  后来了解了苏轼的故事,我才明白,大多数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坎坷和打击无时不有,我们时而被撞得鼻青脸肿,时而摔得七荤八素。但只要我们不停止努力,我们就会跑赢昨天的自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条
期刊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这是我国古代说明文佳作《核舟记》的第一句话。手艺精巧的王叔远,能在直径一寸左右的小木块上雕刻出世间物态,构思巧妙,形神毕肖,意趣天成,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匠人在古代地位低微,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可谓少之又少。即便是改变了世界的四大发明,历史也没有记载发明者的名字。  王叔远之所以能留名中国文化史,是因为他将一枚核舟雕刻赠予了明末散文家魏学洢。魏学洢的父亲魏大忠是一代名臣,为奸臣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具有满满传统元素的美食让李子柒广受欢迎;配上现代曲调、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在网上走红;3D打印技术在有些传统建筑的设计上大显身手……  互联网时代,传统并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而是被新方法创新传承着。  青少年写作学会举行以“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作文竞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期刊
我们在一起说过许多话,但我始终记得这一句:“大风吹,不分离。”  我们一起走过了三年的少年时光。纵使如今我们就读于不同的高中,我们还是亲密无间的四人组。  三毛说,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突然想起周邦彦《苏幕遮》里的“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并仿作出“去日灿阳相忆否?欢声笑语,共登金霞顶”。那座金霞山,我们一起看过它春季时的恬静淡泊,夏季时的苍翠
期刊
《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调,通过细腻的描写、含蓄的象征,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村图画,暗示令人憧憬的美好的未来,字里行间洋溢着美的光彩。  人性之美  香雪——小说的主人公,生长、生活在一个古老、闭塞的山村,但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第一个冲出家门看火车”,却在火车到来后“羞怯地退到最后”;她会在同伴们羡慕头饰、手表时对车内的
期刊
昨天晚上背单词前,我刷了趟微博,收到了故宫博物院推送的紫禁城的秋景。刹那间,我的灵魂就被屏幕上明黄的色彩攫住了,似穿越了千里路程,立身于万千宫阙之间。  突然间想起了一句话:北京的秋天,从故宫开始。  已是季秋,宫墙外的秋色愈发醉人。成片的银杏树早已是明黄一片,和着微煦的日光,衬得大红的朱墙更为深沉,庄严的故宫因之渗透出了几许温和的色彩。宫殿一隅,石制人偶上的日光明灭渐次变化,木制的窗扇在银杏叶中
期刊
教学《鸿门宴》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刘邦和项羽在宴席上的对话,明显是胡言乱语、不合逻辑。比如刘邦一会称自己是臣,称项羽为将军;后面又说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称项羽为项王,称呼前后不一致啊!既然称自己为臣,那应称项羽为大王,怎么会称将军?再说,当时两人都是起义军领袖,地位差不多,怎么会称自己为臣,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刘邦真的不会讲话吗?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集中体现在言行矛盾、不合逻辑
期刊
前不久,吉林一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董先生驾驶的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受伤的许某需要救治。医院值班女医生表示:“快把人送进来呀!我们医生脱岗属于医疗事故,得给我们开除。”但董先生及其母亲认为自己不懂急救知识,不敢贸然去对伤者做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建议董先生拨打120急救电话。此事被某些自媒体以“医院门口医生见死不救”为标题予以报道,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当事医生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  当
期刊
一  说起爱梅的古人,首先让人想起的是江采萍。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的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作为江家的独女,她被视为掌上明珠。  江采萍自小爱梅如痴,江父不惜重金,寻来各种梅树,种满了自家房前屋后。每逢深冬临春时节,满院梅花竞相开放,玉蕊琼花缀满枝条,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超脱凡尘的神仙世界。  幼小的江采萍徜徉梅花丛中,吟诗作画,流连忘返。伴着梅香成长的女子,骨子里自然透着脱俗的幽香,
期刊
那个夏天的蝉鸣比哪一年的都聒噪,卧室窗外,树的枝叶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我的古筝依旧弹得没有一点起色,我依旧和往日一样消沉烦躁。  到了夜晚,四周沉寂。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缓缓响起,凉爽的微风将它送入我的耳中。轻快的节奏让人感觉胸口似乎有绿芽破土而出,结满了星星点点色彩斑斓的花朵。脑海中似乎有一幅由琴声的音符主笔而生的画,线条流畅,颜色明媚……在皎洁的月光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