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物流经济发展转型探讨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物流经济发展转型工作进行论述,发现存在发展速度迟缓,阻碍了生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物流运作模式老旧,制约了生态物流的建设等问题,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重视,配合适宜的方法转变现状。。
   一、引言
  发展物流经济需要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强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最大化地满足农业物流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物流经济发展问题
  (一)发展速度迟缓,阻碍了生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农村地区受到的帮扶力度虽然一直在升级,但是就目前的经济体系上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的运作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大型农户进行物流组织,自营特征明显。其次是第三方物流组织对农村物流经济的影响不大,因此物流体系建设水平较低。
  (二)物流运作模式老旧,制约了生態物流的建设
  农村物流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发展滞后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很多位于农村的物流供应链节点在实际建设与运营中会将农产品生产系统的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而不是“次要”的经济系统发展,这种落后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会让农村地区的物流经济建设与发展长期受到阻碍,因此升级与优化工作的受阻情况较为严重。如果得不到现代化的思想指导,那么滞后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同时影响将越来越深远。
   三、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可以采用的措施
  (一)促进农业物流落实过程的生态化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生态环保的标准,越抬越高。因此农村的物流行业发展也不例外,想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长远且稳定。就必须要及时根据生态发展要求进行理念升级与发展方法转变,同时,将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与规划策略应用到物流活动中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进行重视,积极推动农业物流落实的生态化:首先,尽量选择生态的运输方法与模式。很多农村物流运输工作落实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交错运输、迂回运输、空车回行等问题,这让物流的运行成本增加很多,同时也让农村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整个过程的工作步骤与顺序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规划,控制成本,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
  其次,绿色化包装材料。物流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对运输的产品造成颠簸、振动,同时在挑拣、装卸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暴力的情况,因此商品上会进行一些包裹、缠绕等操作,以达到减震的效果。但是这些包裹材料大多是一些泡沫、塑料等,如果不使用较为环保的材料,那么整个运输过程完成以后,这些材料就直接失去了价值,会被扔掉,如果不能正确处理,那么一旦被直接扔到自然界中,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物流产业
  在农村的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在生态文文明发展中属于重要的助推力,因此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重视,尽量使用循环经济理念引导农村物流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让物流经济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而后从循环物流的角度展开工作。让“循环”与“生态”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整个过程,必须要得到专业人员的科学组织,了解了农村物流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后,在区域特色物流建设工作基础上与农村发展现状进行配合,尽量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完善工作第一步就是对物资基地进行功能与范围的扩展,让其可以具备承担推动生态化建设的能力,同时还要对一些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秉承二次利用或变废为宝的原则,让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促进生态环保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让农村物流产业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促进,是当前很多物流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的部分。工作要注重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工作水平,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要兼顾农业与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效益获取问题,尽量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让物流、产品运输等组成要素都可以得到更为科学的规划,促进其作用发挥。
  (三)从生态文明角度入手,调整农村物流经济组织结构
  构建一个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生态型物流结构组织非常必要,此项工作落实的基础是大力满足物流经济建设要求,而后为了让上述目标实现的更为高效,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关注:第一点,构建以第三方物流组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升物流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尽量让问题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解决。第二点,构建扁平化的管理组织,让物流体系中的组织工程模块之间的管理得到改善甚至优化,进而让农村的物流组织与外界物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保证相关组织可以在互联网基础技术的辅助下构建出更为符合当地农村发展的生态物流通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物流经济发展必须要得到生态化转变,同时在积极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影响后,改变工作运行模式,优化管理方法,提升生态物流经济的带动价值。(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也应受到重视,其中物流经济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的落实一带一路政策,需要加强物流运输建设。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物流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了更完善的条件,为了有效的实现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应对区域物流建设产生重视,进一步加强物流运输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B2C电商企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用户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B2C电商企业要想满足用户的需求,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就必须不断地对客户体验成本策略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客户体验成本所出现的问题,为用户们打造出更加高效的电商产品。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B2C电子商务企业要想迅速地发展,就必须找出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同时,在这一实施过程需要大量的成本,而成
期刊
跟随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丰富。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启发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思想。下文将从区域经济的发展发面阐述“一带一路”,这对我国区域经济的整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走出去——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虽然当前我国也有很多产品销往国外,与他国贸易很多,但是
期刊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这一地带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不同的地理风俗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近几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南北差距,在2018年,南北经济差距已经扩大到了1.5%。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经济心理上处于心理态势,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一、前言
期刊
此次研究立足于商品供应链角度,对我国商品流通主导权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商品流通主导权转变的原因,为了确保商品流通主导权稳固流通,必须注重自身建设,并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商品流通主导权在我国经济体制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经济规划中处于领先发展位置,可以引导行业发展,还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具备较强的主导性。商品流通业内外部之间存在的经济技术,二者之间的比例就被称为商品流通主导权
期刊
承德市“一环六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一环六带”产业要继续发展就面临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本课题分析了“一环六带”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产业发展升级的路径。   一、承德市“一环六带”产业概况   承德市2015年制定了“一环六带”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开始实施。特别是“十九大”以后,承德市加快了农
期刊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不断的增长,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产品呈现丰富化发展趋势,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迅猛。在此发展过程中,移动支付行业商业发展模式也面临更多问题,例如监督管理机制构建不完善、发展并不清晰、存在一系列的支付安全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会阻碍移动支付业务的有效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探究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引言
期刊
传统的内河水路运输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内河运输受到经济转型发展的极大挑战。内河运输企业应当适应长时间航行的需要,提出基于内河运输现实情况的改进优化策略,从而为内河水路运输行业提供必要的保障,达到提高内河运输管理有效性和科学性目标。  水路运输可根据航行水运的性质分为海陆运输与内河运输。内河运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优化我国区域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当形成良好
期刊
伴随人们视觉审美的不断提高,还有印刷技术的进步,现阶段有诸多印刷品都成为带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才能确保印刷形式可以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人们对于视觉审美的要求。在视觉传达的《印刷工艺》课程中,设置有专业的印刷工艺相关讲解,本文简单介绍了《印刷工艺》课程,分析了印刷工艺常识,探究了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一、前言   艺术设计院校视
期刊
网络空间下数字版权侵权行为泛滥,数字版权有效保护迫在眉睫。数字版权救济是数字版权法律治理的重要内容,为应对数字版权侵权挑战,新加坡通过《版权法》《版权(网络服务提供商)实施条例》和《版权(豁免作品)法令》等立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版权救济制度。在新加坡,网络服务提供商是数字版权救济机制中的关键主体。新加坡数字版权侵权具有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种侵权责任承担形式,被侵权数字版权权利人可通过侵权申诉、行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