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钟爱稼轩词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毛泽东的诗创作受唐代诗人李白影响最大的话,那么,对毛泽东的词创作影响最大的当属宋代词人辛弃疾(1140—1207,号稼轩)了。
  辛弃疾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词人,令毛泽东十分敬重。特别是辛弃疾的《稼轩词》,毛泽东不仅品读得最多、吟诵得最多、书写得最多,而且在自己的词创作中还成功地借鉴了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稼轩词派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技巧,其特点是豪放而不失含蓄。
  据罗章龙等人回忆,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就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寻访过当年辛弃疾在长沙组建“飞虎军”时的营房遗址,对这位爱国英雄表示出了缅怀敬仰之情。
  1929年毛泽东在苏区养病时,在福建上杭,他曾教妻子贺子珍学习诗词。他写给贺子珍的第一首诗词,就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抄好后,他还仔细地向贺子珍做了讲解。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在沙家店战役前夕,毛泽东在行军途中休息时,吟诵起了辛弃疾的《定风波》,随后还向随行人员讲解了该词的意境,表现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乘飞机由南京赴上海。经过镇江上空时,毛泽东想到了南渡后在镇江写下许多词作的辛弃疾,便在飞机上挥笔书写了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随后,他又向身边工作人员林克等人讲解了这首词,还指出了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两句的出处。
  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同周培源、于光远等人谈论哲学问题,在谈到哥白尼时,特地提到了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他说,从词中写的“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来看,辛弃疾已经意识到了月球是绕地球转的,就像哥白尼发现地球绕太阳转一样。

  1974年至1975年,毛泽东因患老年白内障已经不能阅读了,文化部特地为他录制了一些配乐诗词朗诵,其中毛泽东最喜欢的就是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回忆,每当他听到该词,就陶醉于凝神沉思之中。在杭州治疗眼病时,他还多次对身边工作人员吟诵过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975年5月3日深夜,刚从外地回到北京的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地召集政治局委员开会。毛泽东做了“三要三不要”(即“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和批评“四人帮”的重要讲话。讲话最后,他提到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并且吟诵了辛弃疾《南乡子》中的最后两句,并特意把最后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改成了“当今惜无孙仲谋”。然后,他又让在座的叶剑英背诵了一遍《南乡子》全词。
  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后,工作人员在整理其藏书时,发现毛泽东生前圈画过许多古代诗词名家的作品。词人中有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张孝祥、萨都剌、纳兰性德等等,其中圈画最多的是辛弃疾,达98首之多。辛弃疾存词600余首,毛泽东圈画了约六分之一。一部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毛泽东就圈画了60余首。对他特别喜爱的作品如《破阵子》等,不仅画了大圈,还在圈中加了一个点。有的作品上不仅有红笔圈画,还有黑笔圈画。可见许多作品他曾反复阅读、圈画过。有的地方毛泽东还用笔纠正了原刊本的错字,可见他阅读之仔细认真。
  毛泽东生前曾经书写过许多古代名家诗词,从1984年出版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书写的诗中,最多的是李白;书写的词中,最多的则是辛弃疾,计5首。这5首词是:《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到晚年,对辛弃疾一直是特别有感情的,甚至可以说,是伴随了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生前同身边工作人员谈到辛弃疾词时,曾经说过,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曾有人在回憶录中说,这是毛泽东对稼轩词做的评语。其实这是一个小误会。这句话原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毛泽东只是引用了前人对稼轩词的评价。但这也可以说明,毛泽东是赞同前人对辛弃疾的这一评价的。
  另外,我们从毛泽东许多诗词中,都可以看到稼轩词的“影子”,例如:从毛泽东《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中,我们可想到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绿树听鹈鴂,更哪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从毛泽东《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中,我们可想到辛弃疾《水龙吟》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从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中,我们可想到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的“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从毛泽东《送瘟神》“华佗无奈小虫何”中,我们可想到辛弃疾《定风波》的“人生亡奈别离何”;等等。
  当然,毛泽东对稼轩词的借鉴和点化,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借用,而是他熟读稼轩词,完全消化后信手拈来的结果。特别是他能够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灵活运用,并且使境界得以提升,意象更趋完美了。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钟爱辛弃疾的词,是因为他与稼轩词中表现的精神世界在许多地方是相通的。辛弃疾的词,具有深沉而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具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具有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强烈的反传统精神。这一切,恰恰也是毛泽东的精神追求。另外,辛弃疾词中那种尚武的军人气概、旷达的情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索等,也都是毛泽东诗词所经常表达的主题。这种相通,不是狭义的“英雄相惜”,而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认同。
  (责任编辑:齐风)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被称为“科技主帅”的聂荣臻除了指挥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发射事业外,还担负着尽早研制出核潜艇,占领海洋战略制高点的重任。  当时,研制核潜艇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起码涉及全国27个省市和上千个科研、生产单位,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研制的进度。“文革”中,许多参与核潜艇工程的单位因受到冲击而停工,许多研制项目无法落实。  为避免核潜艇的建造变得遥遥无期,聂荣臻不顾自己
期刊
我是1944年在山东嘉祥县参加战时邮局当交通员的,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许多对敌斗争的场景却经常在脑海里浮现,历历在目.rn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20多个师计30余万人,向我中原
期刊
1954年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我家人口虽多但劳力却少,一直是“透支户”。1968年夏,我们兄弟三人分别从部队、学校回乡务农,家中一下子多了三根扁担,再也不用为找透支款而犯愁了。但母亲却高兴不起来,20出头的小伙子,老是窝在家里务农总不是个办法。眼看着昔日的中学同窗,一个个端上了“铁饭碗”,我们也渴望有所改变。  弟弟心灵手巧,又有文化,在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锻炼了一番之后,跟着如东师傅学习木工
期刊
1944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八路军第359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王震率第359旅一部,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也就是“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赣边,开辟新的抗日
期刊
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陈云(1905—1995)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多次公开说:陈云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经验比较多,他的意见常常是正确的。以此来称赞陈云,这是与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任上,始终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作风分不开的。陈云曾说:“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但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
期刊
2021年3月的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让这一条大名鼎鼎的黄金水道再一次成为“顶流”。这条运河自开通之日起就繁忙无比,直到现在,其货运量还占到全球贸易量的12%。有人开玩笑说,苏伊士一感冒,全世界都要打喷嚏。埃及每年要靠苏伊士运河赚近50亿美元,“黄金水道”绝不是浪得虚名。然而,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初,却并不被各方看好。  在近代,首先提出要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是拿破仑。不过,由于拿破仑远征埃及失败,他开凿运
期刊
“秋冬祭拜盘王,伊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托手把臂,身着花衣花裙,惊天动地,歌唱不绝.”rn这段文字是瑶族民间文献《过山榜》对盘王节热闹场景的生动描
期刊
曾国藩致沅弟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沅弟左右:  九月初六接弟八月二十七八日信,初十日接初五樊城所发之信,具悉一切。  顺斋一事业已奏出,但望内召不甚着迹,换替者不甚掣肘,即为至幸。弟谓命运作主,余素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唯
期刊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在上海积极开展情报保卫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了有效预警和应对敌人的破坏活动,调查和惩治叛徒,中央特科在策反国民党要员方面有不少探索。  鲍君甫(1893—1969,广东香山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化名杨登瀛)是中共在国民党内建立的第一个反间谍情报关系,曾为中央特科提供了许多及时准确的情报,为保卫党组织的安全发挥了重要而特殊
期刊
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经历了从转述外在性革命话语到初步自主探索中国化的革命话语,再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拓展革命话语的内涵,最终形成自主、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