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兴农”的深意、特点与前景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政服务业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在当前家政服务业快速转型与迭代升级期,充分借鉴典型国家家政服务业相关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家政服务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结合点:“变”理念,改善农民理念认知;“促”就业,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旺”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其他文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应当深刻认识、科学把握这一科学判断,把握其认识拓展、时代升华、理论创造的深远意义和价值内涵.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如何处理好公共安全事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始终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新时代公共安全治理工作作出了科学部署,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体现了中国公共安全治理与国际接轨的新思维,使我国公共安全治理工作迈入了新阶段.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整合了职责,形成了核心部门总牵头、各方协调齐配合的公共安全治理局面.
基层政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其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直接形塑了基层治理的基本样态及发展走向.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当前需要从提升政治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能力本领、强化风险意识等方面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而促进基层政权建设.
基层处于国家治理的前沿阵地,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纷繁复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却较为突出.基层闲人现象的根源在于少数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和基层制度激励不足.推进基层闲人治理,首先要突出党的基层干部教育制度实效化,坚定理想信念;其次要遵循公务员制度科学化,厘清基层职责边界;再次要注重容错纠错制度理性化,增加试错容错空间;最后要落实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合理化,实现激励实效.
构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路径是要继续加强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完善场内、场外各层次、各板块的功能,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效率有较大提升,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推动投资者保护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扩大专业性机构投资者和管理机构队伍,提升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和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加大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为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在面对基层治理任务繁多、人力有限、责任艰巨的困境时,推进基层减负关键在于破解基层干部“疲态”现象.为此,应优化体制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动力、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胜任力,不断增加基层干部的幸福感、获得感,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基层建设.
产业政策是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国家经济政策.过去在实施赶超战略的情况下,我国速度赶超型的产业政策偏爱发展大规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小企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产业政策必须在新发展理念主导下向质量效率型转型.这除了要重新塑造产业发展文化和建立新的产业审美观外,还需要产业政策在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进行一些具体的、精准的调整和改革.
体验经济是以营造体验为中心的全新经济形式.近年来,“体验经济”在中国快速发展,靠用户体验需求建构起来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同时也浮现出狭义化、雷同化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体验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本文认为经济学上的“体验品”构成了体验经济的微观基础,信息不对称使得体验品提供过程存在道德风险,市场声誉机制至关重要.而在宏观经济效应上,发展体验经济具有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扩大新型就业等重要作用,应该成为重要的政策关注点.
城市既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地,也是商品和服务的集聚地,因而城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培育国家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进一步发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作用,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国内和国外要素、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通,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村养老问题持续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关涉民生福祉增进和共同富裕实现,必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农村社区养老兼具家庭和社会养老双重优势,更加契合“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以及乡土中国文化习俗.为有效纾解农村养老困局,当务之急是以政府为主导,有效整合既有城乡养老要素资源,依托农村内生村治组织,嵌入外部社会组织并引入社会慈善力量,构建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同时也要积极应用新兴信息技术,智慧赋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