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桃花情结及生命意象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谁比唐寅更懂花惜花了。
  我以为。
  唐寅之爱花,堪比庄周之爱蝶,刘伶之爱酒,李白之爱月。爱之切,赏之不足,遂歌之咏之,传模移写,透过线条墨点文字见其精气神。
  对唐寅的记载,如下三条不可不提:
  [明史]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颖利,与里狂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几,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般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
  [袁宏道]吴人有唐子畏者,才子也,以文名亦不专以文名;余为吴令,虽不同时,是亦当写治生帖子者矣。余昔未治其人,而今治其文,大都子畏诗文,不足以尽子畏,而可以见子畏;故余之评骘,亦不为子畏掩其短,政以子畏不专以诗文重也。子畏有知,其不以我为欲吏乎?
  [张鼐] 余读唐伯虎先生与文衡山先生书,慷慨激烈,悲歌风雅,眼底世情,腔中心事,一生冲宇宙凌海岳之气,奋在几席。掩卷究其本末,嗟乎。丈夫遭时不遇,遂至此哉?余生也晚,滥竿木天,畏友曹寅伯为先生校刻其藏。夫南渡诸人,大家不二数,趣好不同,灵皦不一。先生以磊落不羁之才,放浪形骸之外,为吴中杰士,与名人俦伍。戊午发弘治第一,以不检落藉,知者惜之。佯狂宸濠,侠咏山林,不啻数万言,已入堂奥。
  以上材料,见诸《唐伯虎全集》(1985年6月北京中国书店出版,据大道书局1925年版影印),我之所以不厌烦地如此引用,乃是为了校正众多野史对唐寅的歪曲而已。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大才子,受过命运可怕的折磨。
  还是说说他与一种植物的纠缠吧。
  正德二年(1507),唐寅38岁,写诗明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用卖画所得,于苏州城北桃花坞购得一处别墅,遍植桃花,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了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此诗语言浅白,直抒胸臆,一直被视为唐寅安贫乐道之写照。在某种意义上,诗也暗喻了唐寅对自己落魄的耿耿于怀:得不到,才会如此喋喋不休。真正的不屑一顾,也就心如止水了,懒于疏于言说。
  唐寅为桃花书写了很多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篇《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今年人比去年老
  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钟不常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另,又有《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全是吟咏桃花,结句尤为凄清感伤: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
  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
  衰老形骸无昔时,凋零草木有荣时
  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唐寅不只疯狂地写诗歌咏桃花,而且还葬过牡丹花,据载:“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
  可以猜测,曹雪芹就是受此启发,而移其入小说《红楼梦》,化为林黛玉的《葬花吟》。也可以说,唐寅就是林黛玉的转世。
  在唐寅的眼中,桃花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桃花这朵古典意象,其实早就绽放于典藉册页之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就是娇艳的少女,象征甜蜜的爱情。她开在春天,是春之使者,生机勃勃,撩人情怀,“桃花得气美人中”(柳如是),于是,顺理成章地幻化为美人的象征。在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更是一语成谶。然而,灿烂的桃花,花期却非常短暂,又名“短命花”,容易凋谢,仿佛美人的容颜总是迅疾迟暮。所以,曹雪芹借林黛玉的诗《桃花行》哀叹:“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欢花泪而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其隐喻的,便是薄命红颜,“自古美人如名将,人间不许见白头。”李商隐因而感伤:“世间尤物难留连”。让人惊异的是,桃花的繁殖以嫁接为主,多用切接或盾形芽接,树龄短,20——50年。《千金方》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神农本草经》云:“桃花汁具有‘令人好颜色’之药效,能使女子红润光洁,艳美如桃花。”
  短命的桃花,本已不幸,却还要遭人诽谤,连忧时伤怀的杜甫也来讥讽:“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绝句漫兴九首》)也许,诗圣是有口无心的罢,不该让桃花背负了恶名。
  可以慰藉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成全了桃花的名节:桃花是仙境的符号。司马迁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完全洗刷了桃花所蒙之冤,还了一个清白之身。
  对于桃花的这些历史恩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不可能不知晓,只是,他移情于斯,宁愿相信桃花是无辜的,而不想纠缠于其历史档案。桃花的轻薄,说到底,不过是青楼女子的随波逐流罢了。宋人程棨于《三柳轩杂说》云:“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娼,李如东郭贫女。”于是,桃花扇也成了妓女之扇,是她们调情卖笑的道具,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也说:“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唐寅曾画过一幅《秋风纨扇图》:一瘦削女子手执纨扇,于秋风中自怜自悼,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可以想象,该女子是被始乱终弃的风尘女无疑了,她手中所执之扇,应该绘有一枝桃花。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可怜的仕女,又何尝不是落魄的才子唐寅自身的写照呢?唐寅惨痛之际,其原配徐氏弃他而去,几乎使他沉沦。后受歌伎沈九娘慰藉,才得以释怀。出于感恩和相知,他不拘礼法迎娶了沈九娘,恩爱互敬,育有一女,唤作桃笙,又是桃花的一个活生生的隐喻。可见,唐寅对于桃花的偏爱,同他的遭际他的隐痛是紧密相联的。与人人趋势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相比,桃花实在处于暧昧的边缘,但是俗得清白,授受可亲。于是,在偌大一片桃花林的庇护之下,唐寅沉迷于饮酒赋诗,“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就这样,桃花庵成了唐寅的避难所,桃花是他的知音,是他生命意象的隐喻。他在漫天飞舞的花瓣间参禅悟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于是,他自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吏”,桃花庵就幻化成了须菩提,在桃花中入“色声香味”触法,如来悉知悉见是众生。
  就这样,他把绝笔诗写成了偈子: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到异乡
  
  而我宁愿相信,唐寅是去做了护花使者,为天下卑贱而焦虑的桃花们招魂司命。
  当代“口水”诗人赵丽华,用四个句子就解构了桃花:“白色的桃花,我看到很多,统统是粉色,开得又烂又俗。”在这个价值崩溃的时代,被解构的又岂止于一枝桃花,这个为情所困的世界,所有的植物,不是开得又黑又惨,就是又烂又俗。
  桃花的古典时代,终结了。
其他文献
近期,老年人在街头遭诈骗侵财的案件有所上升。就此,警方揭露了骗子惯用的多种骗术,提醒老人多个心眼,提防“八种人”。  “热心人”:走在街头,突然有陌生人主动前来搀扶,或自称是熟人握手、拥抱。——他可能正盯着您身上的首饰或财物。  “假冒出家人”:主动打招呼,并极力讨好、求救。——不可轻信或带其回家,这可能是陷阱的第一步。  “可怜人”:聋哑人或残疾人在街头兜售物品、求助。——谨慎辨别真伪。   “
期刊
一日我去某单位,正向电教部老师请教一个电脑应用程序问题,手机铃声突然响了,原来是报社编辑向我约写一篇言论稿。这时一位年轻人笑曰:“手机随身带,写稿用电脑——您老可真是个时尚老头啊!”  这虽是一句戏言,还真说到我心坎上了。退休这些年来,我的确一直在力争做个“时尚老头”:不仅要懂点现代科技,还要树立现代思维理念,习惯现代生活方式……一句话,“时尚”,其实就是“现代”。  现在,很多老年朋友都感叹“代
期刊
老伴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的他近期又患上了心脏病。住院半个月后,老伴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沉默寡言,打不起精神。儿女们天天想方设法逗他开心,可老伴始终一蹶不振。  近日,在打扫卫生时清理衣柜顶上的一只小木箱,打开一看,是老伴多年来工作中所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一些信件、证件等。细细一查,其中有一套牛皮纸做封面的信件,翻开一看,原来是40年前我与老伴恋爱时所写的情书。那时我在省城念书,老伴在乡村教书,我们
期刊
丹麦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很质朴也很纯粹,平时追求的不是名利,不是地位和财富,而是生活的点滴享受。可以说,每个丹麦人都是会享受生活的人。丹麦的法定假期很多,尤其在春夏隔三差五就会放假,夏天的阳光让每个丹麦人欣喜若狂,他们尽情地在海滩和绿地上沐浴日光。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和朋友一起聚会,一家人去度假。   在漫长而缺少日照的冬季,丹麦人也不闲着,他们会想方设法地琢磨耋内装饰,几乎
期刊
法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罢工、罢课的民族之一。随便翻看报纸或打开电视就会发现,各个领域、各种方式的罢工游行活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在法国经历的最早一次罢课就是为了反对首次雇佣合同出台的游行。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里,几乎隔两天就会看到街上有学生队伍在游行,手举写着各种口号的条幅和标语,除了要求政府收回首次雇佣合同外,还有对时任法国总理德维尔潘的不满。一个女生手举“德维尔潘,带上你的助听器!”这个标
期刊
老年夫妻通过交流和沟通了解各自的需求,消除双方的分歧,从过去共同的生活中汲取力量,就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有位已经退休的张老先生打来咨询电话,向我诉说自己的烦恼: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总希望自己的老伴能够穿得时髦一些,打扮得靓丽一点。但老伴却觉得人老了还穿什么漂亮衣服,再说几十年节俭习惯了,那些时尚衣服都很贵,认为没有必要花这个钱。这位先生为此而感到苦恼。他认为老伴思想保守,跟不上形势。  生
期刊
毛泽东抓起桌上的纸烟,递给刘少奇一支,自己点燃一支,猛吸一口,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在考虑,建国前,要组织个代表团,到苏联去一趟,去认认门,拜拜师。见了斯大林,恐怕要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关于解放战争当前发展变化的大概形势。第二,关于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任务。第三,中国革命一定要进行到彻底胜利,尽管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有信心、有能力将革命进行到底。再就
期刊
百岁老党员夏征农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他俩相敬相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相容,相互认知和理解,相互尊重和爱护,相互信任和体谅。那么,老年夫妻怎样才能心理相容呢?纵观恩爱夫妻的经验,似可归纳为三点:  心理“磨合”夫妻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不完全一样,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断“磨合”,才能相互适应。应该尊重和允许对方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条件的应当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中去,共享
期刊
敖鲁古雅——一个陌生而古老的名字,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一个只有200多号人的微型族群。  在内蒙古,在大兴安岭深处, 这个曾经远离尘世,以狩猎、养鹿为生的族群中的大多数人,于几年前放下猎枪走出大山的同时,也还有人固守着古老的放牧驯鹿方式,饲养着中国唯一的驯鹿种群,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他们在大山和新居之间穿梭,在原始生活和现代文明之间徘徊之际,也把这个族群“
期刊
求学的时候,看着斗字不识的父母为了我能接受高等教育掰着指头过日子,我曾不止一次地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赚更多的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怀着这份对父母的愧疚与感恩,我一路不停歇,考大学,考研;工作后努力向上评职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一次次放弃了节假日与父母的团聚。  然而当我终于能拿到足以养活自己并能让父母过上富足生活的薪水,兴致勃勃地举着车票想让两位老人走出山沟看看精彩世界的时候,才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