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145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郑板桥书法在书法界久负盛名,它变化莫测,由画及书,繁而不乱,是汲取传统书法的精华凝练出的贯彻创新精神的一种字体。郑板桥书法突破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差异,将章法自然的书法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书法内容中表达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关键词: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
  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在艺术创作方面有很高造诣。他所作的兰花图为世人称赞,其书法融隶、草、篆书于一体,被世人称作“板桥体”。郑板桥将自己的书法称为“六分半书”,意为多书混合,由书及画,用笔大胆,将各种书法融会贯通。本文从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由来、章法、内涵入手,对郑板桥书法进行深刻研究,以求为今人之书法创作提供参考。
  一、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由来
  (一)郑板桥书法的历史背景
  在清朝,书法呈现出頹靡风气,文人的思想严重被禁锢,清初的书籍以迎合皇室贵族为主,内容奢靡而刻板。文人都提心吊胆不敢表露真实想法,文字狱更是让文人陷入思想恐慌。在经济发展快速、交通便利的扬州,人际关系相对轻松,人们的思想也较为开放,社会意识较高。扬州在商业、文化、经济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郑板桥的艺术思维得以开发,公民思想逐渐形成。徽商在经营中逐渐意识到仕途晋升发展空间更大,于是开启官商结合的道路,出现了商人向文人转化的情景。徽商在艺术创作方面资助书法家、画家,让更多艺术作品流入市场。同时在资助时吸引更多文人志士加入市场营销中,建立了艺术作品的产业链。郑板桥就是徽商合作的伙伴之一。他依据商人的人品选择合作对象,在辞官归乡后专心创作,通过商人的销售渠道开拓了书画市场,为今后的艺术革新打下基础。
  (二)郑板桥的性格与书法艺术特色
  “板桥体”的形成与郑板桥的性格有很大关联。郑板桥是言行谨慎的知识分子,也是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家,更是放浪形骸的创作者。他爱好饮酒,酒后为民打抱不平,生活较为放纵,举止癫狂。这样的人不会墨守成规,简单地临摹前人作品,而是根据前人的优秀作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门派。郑板桥善于与人沟通,交友广泛,与诸多文人志士交好。艺术家们相互交流创作心得,增长了彼此的见识与才情,为清朝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徽商的合作让郑板桥在当地知名度提高,郑板桥与好友借助当时的历史考察分析,创新了现有的书法章法,一改清朝文坛的颓靡风气,为后世带来了富有创造性的革新精神。
  (三)郑板桥的仕途与书法艺术特色
  在扬州的自由文学环境下,郑板桥涉猎较广泛,向古人学习而不刻板,创新书法,逐渐形成“板桥体”。郑板桥幼时貌陋,不被长辈看好,更因其狂妄的性格而缺少友人。但他刻苦学习,虽自负但坚持学以致用,向古人学习而自有章法,思想觉悟极高。郑板桥读经史颇多,有进入仕途发挥才情的意图,但中秀才后十年未中举,最后只能在私塾授课,抒发情怀,同时贩卖书画,开发书法市场。郑板桥同挚友开创了新式书法风气。从流传至今的作品来看,郑板桥书法由欧体延伸到小楷,笔法自然,碑文以大楷居多,俊秀明朗。郑板桥为官初期的草书多有仕途抱负之意,后期书法呈现潇洒飘逸的风格。辞官后的郑板桥对书法艺术追求完美,书法浑然天成,有大家之势。郑板桥书法在经历了多年的仕途风波后富有创造性,对当代及后代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章法
  (一)从有形创作无形,从临摹达到创新
  学习的本质是理解与创新,书法艺术的创新就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郑板桥在临摹古人书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临摹各家各派的书法、碑文,熟练掌握了各家书法的精髓。从他人对其的评价中不难发现,郑板桥在书法方面的创新主要来自其扎实的基本功,其在将隶书融入楷书、在书法中掺入画法等方面的创新都要归功于此。在前人的书法作品基础上从有形创作无形,从临摹达到创新,这就是郑板桥书法的独特之处。郑板桥生于清朝,这是一个思想并不开放的朝代,清廷在思想上对文人的禁锢致使许多文人选择临摹作品,不敢加入自身的想法进行创作,而郑板桥打破了思想禁锢,注重继承与创新,以审视的态度看待前人作品,让书法得到创新发展。
  (二)“板桥体”与绘画的联系
  书画相互融合是“板桥体”的另一特征,书法与绘画自古就是文人志士的雅兴追求,是艺术创作的互通性的体现。古代一位画家曾对绘画与书法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认为书画同源,用笔的不同方式决定了书画的形态。书法用笔亦有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之说。这说明了优秀的绘画和书法作品都需要流畅的线条,这是书画同源的本质表现。郑板桥曾言“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这充分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密切联系。在画竹的作品中,郑板桥对画竹的浓密、力度、行款有严格要求,这与书法的要求不谋而合,正是这样严格的艺术审美要求使“板桥体”名震一时,并流传千古。在欣赏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时,可以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是作品灵活生动的完美阐述。
  (三)“乱石铺街”成为书法作品的章法特点
  从《论书》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书法家的看法,他认为:苏东坡的书法如人,朴实内秀,只有联合黄山谷的飘逸之态才能呈现更完美的作品;苏米之态,鲜有人及;赵孟頫之势,京城一绝。书中同样概括性地阐述了“板桥体”书法的章法特点:从八大仙人的书法来看,整体结构稀疏,给人以宽广之感,而《论书》多以放荡自由的笔法入手,虽给人“乱石铺街”之感,却能分辨出其中段落,呈现出错落的美感。“乱石铺街”的特点并非乱而无序,反而是让读者在顺畅地阅读后发觉其中韵味。从郑板桥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其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在反复临摹学习与创新中,形成了特色门派。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板桥体”,从潇洒自由的作品中体会其艺术美感,是学者应该继承的辩证思维。
  三、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内涵   (一)由古及今,标新立异
  由古及今,标新立异是对郑板桥书法的最好描述。他博览群书,将各家各派的作品融会贯通。他向苏东坡、黄庭坚、颜真卿等前辈学习,在书法中融入不同风格的字体,由古及今,自由泼洒笔墨,受到后代文人推崇。创作是艺术家的最终追求,只有在书法作品里融入自身的特点,才能体现一个书法家真正的品格。创作能力越强的书法家,越能为书法界带来革新风潮,郑板桥依靠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垂青史的艺术家。很多前辈的作品因为历史原因,留下的都是拓本或者碑文,这样的作品意境或多或少被破坏,对后辈学习临摹产生影响。在书法学习创新过程中,应该学习郑板桥的探索精神,在书法练习中另辟蹊径,对前辈作品有所批判,这样才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书品即人品
  书品与人品是密切相关的,书品能体现出作品的审美风格,同樣能表现出作者对待书法艺术的看法。因此想要增加书法作品的艺术感,就要突出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展现作者高尚的人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共鸣。清代学者蒋士铨曾评价郑板桥“作字如写兰”,以兰花清雅淡泊的品格称赞其高尚人品。郑板桥非常注重书品与人品的联系,他认为书法要由心及字,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能掺有虚假的情意,而虞世南的书法则是其启蒙读本,对其书法风格有很大影响。
  (三)艺术源于生活
  郑板桥强调书法艺术除了要借鉴前人的作品,同时还要从生活中找寻灵感,这样才能让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他认为仅仅临摹前人作品会让人失去创造的灵性,作品会与时代脱节。郑板桥在书法创作中另辟蹊径,将各大家的书法融于一体,发挥各家的优势,形成了更加灵性的书法风格。在他的《板桥润格》中,他的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有差异,字体大小不一,字形不尽相同。这一书法灵感源自兰花叶子的形态,疏密不同的叶子才能让兰花的主体地位突出。郑板桥书法,将艺术源于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而言之,郑板桥作为“明清两朝最具代表性的十六位书法家”之一,在书法艺术特色方面开创了新局面,提升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感,对后代书法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是时代的产物,他临摹前人作品才得以牢固掌握多种书法章法,他在生活中找寻灵感才得以突破思想禁锢。
  参考文献:
  [1]吴光德.郑板桥“六分半书”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0(23):175-176.
  [2]王童璋.郑板桥书法艺术浅谈[J].明日风尚,2016(24):24.
  [3]王栋.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书法艺术研究[J].艺术品鉴,2019(36):129-130,189.
  作者单位:
  太原学院艺术设计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双钢琴演奏是重要的钢琴演奏形式之一,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开展双钢琴演奏教学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是高校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双钢琴《弥夏》是青年作曲家艾珺于2009年创作的,该曲是音乐会和比赛中大家热衷演奏的曲目之一。文章从作品简介、教学实践、教学价值几个方面来对双钢琴《弥夏》进行教学探索。  关键词:双钢琴;钢琴教学;教学实践;合作意识  一、作品简介  (一)创作特点及影响力  
期刊
摘 要:汉代的鼗,主要呈现为一柄一鼓,形制较为小巧,表演形态为手持播奏。鼗发展至汉代,不再仅用于祭祀、宫廷仪礼、军事、出行仪仗等雅乐场合,在贵族豪门的宴饮娱乐、世俗场合的舞台表演中,鼗的身影也屡见不鲜。汉代的鼗,不仅实现了运用场合上的“雅俗”兼具,还与舞蹈、杂技融合,成为这两门艺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实用道具。现如今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石中,丰富的鼗形象,即可证明这一观点。文章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把汉代画像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服装表演造型艺术水平,设计人员要抓住服装表演造型艺术美,有效地探索服装表演与造型艺术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服装表演造型艺术研究能力,以进一步推进服装表演造型艺术发展。  关键词:服装表演;造型艺术;艺术美  现如今,人们对于服装表演艺术的评价能力不断提高,服装表演过程中的造型艺术更是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从各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服装表演过程中的造型艺术价值越来越高。
期刊
摘 要:高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乡土文化展开创作,充分弘扬民族文化的内涵。将民族特色音乐列入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之中,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乡土音乐的创作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现代音乐的基础之上创作出具有传统艺术风格的作品。我国乡土音乐的历史悠久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具有一定的音乐资源优势,将其应用于音乐教育之中,能够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创新音乐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文章就传承乡土音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学前教育专业开始不断融入音乐教育,尤其是融入民族音乐,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民族意识。这有助于学生毕业之后在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时,提升幼儿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前音乐教育;渗透  注:本文系“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研究”(201909058)研究成果。  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渗透是一项
期刊
摘 要: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沿用了不少西方的理论与模式,缺少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这种现状应当引起高校重视并对此做出改进。文章分析了传统音乐的特征以及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我国民
期刊
摘 要:艺术管理中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更优质的艺术作品,由此實现表演艺术的长远发展。文章简要分析艺术管理中表演艺术的目的与创造性思维特征,并通过展现个性化表演魅力、创新表演艺术培养方法、强化教育者创新能力、渗透循序渐进培养理念等策略,以此提升表演艺术质量。  关键词:艺术管理;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  表演艺术的类型较为多样,若能针对表演艺术者的创造性思维予以有效培养,有助于改善我国
期刊
摘 要:文章对黄虎威先生的《阳光灿烂照天山》这首曲子的整体艺术取向进行简单概述,在主题思想、结构、表现手法、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在表演过程中有关气息、运指、吐音、音准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长笛;黄虎威;《阳光灿烂照天山》;演奏技巧  《阳光灿烂照天山》这首曲子是在1972年由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黄虎威先生创作,这首曲子充分地展现出我国新疆地域音乐作品风格,具有浓
期刊
摘 要:文章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对极少艺术的“物性”美学进行了分析,主要简述极少艺术“物性”的美学特质,运用皮尔斯符号学“再现体”与“对象”的理论对“物性”美学进行了分析,并借鉴海德格尔关于“物性”的思想分析了极少艺术作品的物化和符号化。  关键词:符号学;极少主义;“物性”  一、极少艺术“物性”的美学特质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两个重要的艺术流派,一个是波普艺术,另一个则是极少艺术。事实上
期刊
摘 要:书法艺术是书法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与情感的高度凝练,也是艺术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相同,传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通过对于文字的变形与书写,使文字能够传达创作者的情绪和意志,令欣赏者感受到其中的美,今天,书法艺术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文章对书法艺术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书法艺术在当代的传播现状进行了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