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安印象——依山傍水的地理格局
如果说古村落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式,那么古镇则是产生了小商品经济后的形态。丙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镇为中心的丙安风景名胜区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丙安古镇原始生态完整,森林覆盖率高达82.9%,竹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丙安古镇位于赤水河弯道处的三角地块中,古镇建筑群立于悬崖之上,下方就是赤水河。其形态紧凑,由三桥分立,其中红军桥横跨赤水,连接的是公路和集镇,而双龙桥连接的是古盐道和集镇,并且是横跨丙安河。另外一座桥是供市政交通使用,可通車连接公路和盐道。而在集镇主要道路上,则是由两道门:太平门和东华门镇守。整个集镇,包含主街道和上面的村子,都是建在山体的岩石之上,从一个组团到另一个组团都要上上下下,楼梯仿佛萦绕在聚落间隙,村子也架设在岩梯上盘旋而上。河流弯道处发生环流作用,使泥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太平门下方就有一处河流冲积形成的遗迹。洪水期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沙覆盖在河床沉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沙河砾石组成的河床沉积物。上部为细沙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沉积物。这种上粗下细的结构就是河流的二元结构。
民居建筑之美
不同于西方建筑以石材居多,在中华民族的广袤土地上,自古以来木材资源尤为丰富,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建筑的标志性特征。而丙安古镇的建筑素有“明清建筑活化石”之称,自建镇以来就以悬崖上的吊脚楼闻名一方,多年屹立不倒。
丙安古镇吊脚楼建筑群建造在河滩的岩石上,因此也被称为大石头上的一座城。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巧妙利用山势、涵洞,凿岩立柱,就地取材,充满力量之美。
古镇上有些建筑的墙体已经破损,通过破损墙体可以看到,墙体由竹篾作为“钢筋”,用泥土作为“混凝土”筑墙;门窗有些仍沿用木窗,花纹样式也相当精美。新建古建筑“盐运茶馆”,其檩条、椽子、雀替、横梁等完全仿制古建筑。
承载历史的通道
盐运古道位于赤水河畔,是双龙桥和古镇之间的一段石板路,位于仁岸盐道必经之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现存近20处摩崖石刻。盐道墙壁上保留了当年船夫将船栓到岸上的“石鼻子”,还有拴船的“石墩子”,沿岸还有一些纤道景观小品。
一步街和葫芦街是两道城门之间的古街。一步街靠近太平门。一层业态多为饭馆、民宿等。继续往前就是葫芦街。街道形似一个倒挂的葫芦。当地人将葫芦街比喻成古人装钱的口袋,随着赤水流来财富,从东华门流进古镇囊中,而太平门如口袋出口。街面也是容财宽,耗财窄,有藏风聚气之寓意。葫芦街是古镇的主要街道,也是游客主要游览区域,长800米,与一步街接壤的地带是最窄处,约为2.1米。
意象整合
经分析,以上文化空间可以分为几大块:主要街道区域、民居聚落区域、栈桥过度区域以及古盐道区域。道路方面自成环线,主要环线通过三座桥相连,次要环线是山上的聚落民居。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主要环线上分布有雕塑、红军桥、太平门、东华门、双龙桥以及游客中心。次要环线上分布有红一军团陈列馆、耿飙将军纪念馆等等。 节点由道路串联,而道路又经过了主要区域。这些元素是系统的,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丙安的古镇印象。
基于旅游的盐运文化与红色文化
丙安,又称丙滩,是位于赤水河转角处的大险滩。丙安古镇位于赤水市中南部,距离赤水市区25公里。东与葫市镇接壤,南与两河口乡相连,西与复兴镇共界,北与旺隆镇相邻,赤水河依畔而下,习赤公路至东向西穿境而过,是赤水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
川盐入黔,主要途径是河运。由于赤水河滩多滩险,运盐时必须分段易船进行,沿途集镇分设盐号,形成巨大的川盐运销网络。鼎盛时期,土城盐号多达十多家。现在的土城盐号旧址建于晚清,是赤水河流域的重要盐号。
丙安古镇以红色文化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其中,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是典型的标志物,位于葫芦街和一步街交界处,陈列面积达390平方米,展品包括红一军团将士榜、革命回忆录、敌我军事档案等,是红色教育和主题活动的重要根据地。而红军客栈、红军超市等意象,也加深了古镇红色文化的氛围。
旅游发展建议
视觉可达
大量的吊脚楼建筑屹立不倒,这已经成为古镇的标志。在实际游览中,建筑一侧只能感受街道氛围,无法去到河边近距离观赏木构之美;河對岸又较远。建议在河边设置步道,附以雕塑小品,为游客提供近距离的视觉可达性和观赏氛围。
历史承载
在丙安古镇,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是红色文化。结合当前可视化、体验式旅游方式依旧火热的现状,可以通过更多样的方式来呈现历史。例如建设可视化历史博物馆,新增体验式旅游,例如村民划船,河中进行表演,重现当年的盐运文化;增设游船,让游客亲身体验这种承载着上千年文化的盐道。挖掘并展示当地其他历史文化,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来说有着较大意义。
建筑安全
吊脚楼是丙安古镇最为璀璨和引人注目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传统的吊脚楼形式结构支撑在悬崖上,受力相对稳定。但经过多年风雨吹打,木材受到侵蚀,有些楼宇已经岌岌可危;通过询问当地村民的意愿,大多数都希望对家宅进行加固与修缮工作,以保证居住安全。在多方努力下,吊脚楼的修缮已经被提上日程;通过政府的招投标,已经在进行之中。
人居环境
主要街道葫芦街上,除了民宿业态较新,其他大多数的自住民居较为陈旧。目前课题组以“共同缔造”为契机,由规划师、村民共同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通过房前屋后的自主治理,寻找专业人士进行托管。用更加现代、科学和经济的方式,在发展旅游业和商业的基础上,将这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发源地,进一步发扬光大。
丙安古镇的意向空间是丰富的,并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赤水河作为边界,哺育着世世代代的镇上居民,也流淌着盐运文化,见证了历史的进程。应当充分挖掘其潜力,将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相结合,更好的发扬其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编辑/侯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