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管理,尤其是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时间管理问题上是不容许松散管理的。对人力资源重视严格的时间管理也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如何恰当地运用时间管理概念,使之融入到新管理常态中,达到艺术化管理效果必然会成为企业管理者感兴趣的话题。
一、时间管理的乱象
谈到时间管理问题,先回顾枚举乱象问题。例如,面向顾客时,有的企业要求一线职工在服务窗口完全敞开式的零距离面对客户,而且要求职工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表”,要掌握企业内部的诸多服务准则,不断提升工作技能。这种管理模式有其一定道理,因为顾客走向企业的服务窗口时,首先是跟视野范围内可直接交流的工作人员打交道,如果职工精神气质良好,业务素养较高,无疑给顾客留下重要的初次印象。而且顾客提出的问题会五花八门,要服务窗口的职工机智巧妙的回答,就需要自身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再如,从管理者自身而言,有的表面上宣传要加强时间管理,但实施时又两套标准,例如有的大家长作风的管理者,只是制定苛刻的时间管理方案却不带头实施,对他人严格对自己宽松。而且有的管理者是从来没在一线前台岗位蹲点体验,就单纯的纸上设计管理条款,然后居高临下地要求职工去实践其游戏规则。还有的管理者用人唯亲,对于自感印象好的职工就采取通融办法,对于那些善于维护自身合理合法权益的“刺头”职工就采取回避办法,睁一眼闭一眼。这些管理者派生出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公正的做法都会伤害到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有的管理者是身为党政干部,却不遵守中央纪委的纪律约束要求,罔顾《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在工作8小时之外,留下自我监督的空白点。例如,耍特权、逞能,接受腐败之风侵蚀的消费娱乐活动。把业余时间都花在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再拖着一身的疲倦草草应付工作时间内的8小时。这种本末倒置的时间管理意识,还常常被狡辩为“功夫在诗外”,认为混迹在各种小圈子里,更容易得到交流,促进企业发展。这种“8小时”之内之外的表里不一,会引发出恶劣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自身都模糊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职工的权利与义务也就等闲漠视,往往也就容易制定出引起非议的时间管理细则,让职工在时间管理问题上难以适应。
二、时间管理的优化
1.要视时间管理为一种特殊的纪律要求。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会有自身的一套研究成果、原则,不能让职工单凭热情去实践。在职工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每位职工都是在特定领域里,并限定在额定的工作时间内,与其他成员一起团结合作,充分发挥自己在团队内的工作热情、展示自己的工作智慧,才能集体完成互相配合的任务。对于个人而言,面对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在时间上把握分寸,尽快给予解决,避免给其他环节带来拖后腿的影响。但是时间方面的纪律要求,有时会让职工感到困扰,尤其是有的管理者不断细化工作纪律要求,细化行为要求时,会触及职工的心理底线,让职工受到压抑的困扰。因此,时间管理既不能放纵,也不能过于苛刻。就时间管理这个概念而言,主流的商业管理教育对企业的时间管理已有专门的论述,他们强调的只是所有的职工都需要有时间管理概念、意识,不在于重点管理时间,而在于明确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目标,然后让职工理解时间的重要价值、再分配好时间。时间管理在企业管理的理论里,并不是一个实践的具体准则,而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有的企业整体管理运营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需要意识到采用时间管理的概念来嵌入到日常管理中,发挥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例如,有的管理者采用极其严格规范的时间管理准则,连职工的生理用时时间(如用餐时间)都要触及时,就应退一步反思宏观上的时间管理问题,避免纠缠在细节上而显得过于追求完美。
2.要视时间管理为行业发展的积极信号。当一些企业提出要加强时间管理时,实际就是用人制度、管理制度发生质变的信号。在改革开放之前,不少企业存在大锅饭的内耗问题,职工上下班不准时,在岗时间出工不出力,磨洋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当管理方式转变,需要落实到具体责任时,时间管理的需求就会应需求自然而生。例如,一些企业开始要求严格的考勤制度。在事业单位,如果充斥着很多有背景的家属时,也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现象,这种人力资源队伍往往难以从时间管理上进行严格管理,只有当事业单位走向职业化,关系职工的比例逐渐变小后,管理层才有机会尝试各种有效的管理,包括严格的时间管理。因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用人单位,当用人环境发生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时,管理者就应当珍惜变化的机会,积极发挥时间管理的有效性。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时也会繁衍出新的管理理念,例如,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有的企业率先进入管理的web2.0时代、web3.0时代。有的企业管理者会提出弹性工作制,在家办公的新潮流概念。这些时间管理的变化,实质就是管理者需要尝试新的挑战而实施的新游戏规则。但是,无论怎么发展变化,管理者都要重视管理文化,不能因为企业发展走向职业化了,企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了,就在管理条例上产生过多的苛求,因为一旦时间管理出现偏差,忽视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擅自开展时间角度的偏激管理,职工与客户的冲突几率难免会增加,职工的抵触情绪也会蔓延。
3.时间管理的过程,职工的权利与义务要得到合理的阐释。例如,有的企业要求职工不得擅自离岗超过15分钟。这种要求是否有劳动法方面的法律依据?管理者不能单纯的以为只要有加强管理的需求,就可以随意制定各种时间管理的细则。因为劳动者始终需要在劳动法的法律框架下开展劳动,劳资双方发生冲突时都要在法律法规指引下得到调解。当前,不少企业都在研究企业的核心价值,也引入各种新的社会理念来促进企业的文化发展。例如,水务集团公司会加强企业责任宣传,让全体职工意识到落实企业责任理念才能协同社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这种宣传、普及职业价值观、企业责任的推广过程,就会促进职工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使命。在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围熏陶下,再启用严格的、苛刻的时间管理,就反而得不到职工的理解,企业文化也难以生根發芽,职工的权利与义务也将得不到明确界定,时间管理的细则就会引来隐性或显性的非议。因此,时间管理也要留意有法可依的问题。 4.时间管理的意义要得到有效宣传。例如党政干部要求严格管理自己的“8小时”外活动,有的行政部门还探索将“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纳入平时考核试点。这种新的要求,有的党员干部不理解,但是社会媒体、党政媒体都在积极阐述、宣传这种管理的意义,让党员干部及群众都普遍认同领导干部更应该接受公权和社会监督。这种管理要求在有效宣传的背景下,既调动起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也对贪腐现象起到震慑作用,被管理者也能逐渐接纳,理解这不是管的过细的问题,这就是一种科学的宣传过程。在企业里,企业党政干部应该效仿这种宣传活动,例如,通过企业墙报、内部刊物去宣传时间管理的科学意义,加强内部探讨,既让企业职工得到参与决策的机会,感受当企业主人翁的自豪,也让时间管理得到贯彻执行。特别是一些社会典型案例,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讨论。例如“过劳死”的不合理时间管理,是企业的责任重一些,还是职工自身的责任重一些,都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去有效宣传。这样,职工才能充实对时间管理概念的认识,从内心深处领略时间管理的意义。
5.时间管理要注意管理者的个人修养问题。职场上,没有完整的个人,不管是谁在管理岗位上,都会有伴随其性格弱点、知识结构弱点的管理方式。因此在面向优化时间管理问题上,还要注意管理者个人的性格问题。例如,有的管理者本身具有追求完美的性格品质,尤其是具有精神洁癖的高学历管理层,更是容易刻板化管理。而且这种性格特点也会影响、传递给其他被管理的职工,让职工面对顾客时,以机械化的思维方式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问题,例如内心世界是冷冰冰的面对、回应客户。有的管理者比较迷恋于职位权力,又担心万一出现危机事件时难以转化危机,也会从管理制度上寻思如何避免管理漏洞现象。因此,有的管理者希望凡事都有一个标准,也希望从管理过程中得到尊重。这样的心态就比较容易因为发现一个极个别现象时,过度引申为全局现象,以救火队的方式随意性的增多管理细则。因此,时间管理很关键的一点还是要从管理者个人角度来反思、总结自身的性格特点,避免固有的弱点影响了有效的时间管理。
三、结语
综合来看,企业的党政干部面对时间管理问题时,始终要把落脚点定位为以人为本。意识到要处理好时间管理问题,就要设身处地急员工所急,要投桃报李,在乎于情感交融、换位思考、真诚待人,才可能激发职工的团队意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仅要有人格魅力、专业知识、从业经验来获得职工们的拥护,也要学习管理学的一些学科知识(如本文所阐述的时间管理),加强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够人性化、高效率地运作。管理者也要通过自身对管理经验的直接或间接积累,不断升华管理方式、管理理念。
(作者單位:广东茂名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时间管理的乱象
谈到时间管理问题,先回顾枚举乱象问题。例如,面向顾客时,有的企业要求一线职工在服务窗口完全敞开式的零距离面对客户,而且要求职工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表”,要掌握企业内部的诸多服务准则,不断提升工作技能。这种管理模式有其一定道理,因为顾客走向企业的服务窗口时,首先是跟视野范围内可直接交流的工作人员打交道,如果职工精神气质良好,业务素养较高,无疑给顾客留下重要的初次印象。而且顾客提出的问题会五花八门,要服务窗口的职工机智巧妙的回答,就需要自身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再如,从管理者自身而言,有的表面上宣传要加强时间管理,但实施时又两套标准,例如有的大家长作风的管理者,只是制定苛刻的时间管理方案却不带头实施,对他人严格对自己宽松。而且有的管理者是从来没在一线前台岗位蹲点体验,就单纯的纸上设计管理条款,然后居高临下地要求职工去实践其游戏规则。还有的管理者用人唯亲,对于自感印象好的职工就采取通融办法,对于那些善于维护自身合理合法权益的“刺头”职工就采取回避办法,睁一眼闭一眼。这些管理者派生出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公正的做法都会伤害到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有的管理者是身为党政干部,却不遵守中央纪委的纪律约束要求,罔顾《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在工作8小时之外,留下自我监督的空白点。例如,耍特权、逞能,接受腐败之风侵蚀的消费娱乐活动。把业余时间都花在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再拖着一身的疲倦草草应付工作时间内的8小时。这种本末倒置的时间管理意识,还常常被狡辩为“功夫在诗外”,认为混迹在各种小圈子里,更容易得到交流,促进企业发展。这种“8小时”之内之外的表里不一,会引发出恶劣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自身都模糊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职工的权利与义务也就等闲漠视,往往也就容易制定出引起非议的时间管理细则,让职工在时间管理问题上难以适应。
二、时间管理的优化
1.要视时间管理为一种特殊的纪律要求。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会有自身的一套研究成果、原则,不能让职工单凭热情去实践。在职工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每位职工都是在特定领域里,并限定在额定的工作时间内,与其他成员一起团结合作,充分发挥自己在团队内的工作热情、展示自己的工作智慧,才能集体完成互相配合的任务。对于个人而言,面对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在时间上把握分寸,尽快给予解决,避免给其他环节带来拖后腿的影响。但是时间方面的纪律要求,有时会让职工感到困扰,尤其是有的管理者不断细化工作纪律要求,细化行为要求时,会触及职工的心理底线,让职工受到压抑的困扰。因此,时间管理既不能放纵,也不能过于苛刻。就时间管理这个概念而言,主流的商业管理教育对企业的时间管理已有专门的论述,他们强调的只是所有的职工都需要有时间管理概念、意识,不在于重点管理时间,而在于明确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目标,然后让职工理解时间的重要价值、再分配好时间。时间管理在企业管理的理论里,并不是一个实践的具体准则,而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有的企业整体管理运营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需要意识到采用时间管理的概念来嵌入到日常管理中,发挥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例如,有的管理者采用极其严格规范的时间管理准则,连职工的生理用时时间(如用餐时间)都要触及时,就应退一步反思宏观上的时间管理问题,避免纠缠在细节上而显得过于追求完美。
2.要视时间管理为行业发展的积极信号。当一些企业提出要加强时间管理时,实际就是用人制度、管理制度发生质变的信号。在改革开放之前,不少企业存在大锅饭的内耗问题,职工上下班不准时,在岗时间出工不出力,磨洋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当管理方式转变,需要落实到具体责任时,时间管理的需求就会应需求自然而生。例如,一些企业开始要求严格的考勤制度。在事业单位,如果充斥着很多有背景的家属时,也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现象,这种人力资源队伍往往难以从时间管理上进行严格管理,只有当事业单位走向职业化,关系职工的比例逐渐变小后,管理层才有机会尝试各种有效的管理,包括严格的时间管理。因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用人单位,当用人环境发生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时,管理者就应当珍惜变化的机会,积极发挥时间管理的有效性。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时也会繁衍出新的管理理念,例如,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有的企业率先进入管理的web2.0时代、web3.0时代。有的企业管理者会提出弹性工作制,在家办公的新潮流概念。这些时间管理的变化,实质就是管理者需要尝试新的挑战而实施的新游戏规则。但是,无论怎么发展变化,管理者都要重视管理文化,不能因为企业发展走向职业化了,企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了,就在管理条例上产生过多的苛求,因为一旦时间管理出现偏差,忽视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擅自开展时间角度的偏激管理,职工与客户的冲突几率难免会增加,职工的抵触情绪也会蔓延。
3.时间管理的过程,职工的权利与义务要得到合理的阐释。例如,有的企业要求职工不得擅自离岗超过15分钟。这种要求是否有劳动法方面的法律依据?管理者不能单纯的以为只要有加强管理的需求,就可以随意制定各种时间管理的细则。因为劳动者始终需要在劳动法的法律框架下开展劳动,劳资双方发生冲突时都要在法律法规指引下得到调解。当前,不少企业都在研究企业的核心价值,也引入各种新的社会理念来促进企业的文化发展。例如,水务集团公司会加强企业责任宣传,让全体职工意识到落实企业责任理念才能协同社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这种宣传、普及职业价值观、企业责任的推广过程,就会促进职工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使命。在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围熏陶下,再启用严格的、苛刻的时间管理,就反而得不到职工的理解,企业文化也难以生根發芽,职工的权利与义务也将得不到明确界定,时间管理的细则就会引来隐性或显性的非议。因此,时间管理也要留意有法可依的问题。 4.时间管理的意义要得到有效宣传。例如党政干部要求严格管理自己的“8小时”外活动,有的行政部门还探索将“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纳入平时考核试点。这种新的要求,有的党员干部不理解,但是社会媒体、党政媒体都在积极阐述、宣传这种管理的意义,让党员干部及群众都普遍认同领导干部更应该接受公权和社会监督。这种管理要求在有效宣传的背景下,既调动起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也对贪腐现象起到震慑作用,被管理者也能逐渐接纳,理解这不是管的过细的问题,这就是一种科学的宣传过程。在企业里,企业党政干部应该效仿这种宣传活动,例如,通过企业墙报、内部刊物去宣传时间管理的科学意义,加强内部探讨,既让企业职工得到参与决策的机会,感受当企业主人翁的自豪,也让时间管理得到贯彻执行。特别是一些社会典型案例,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讨论。例如“过劳死”的不合理时间管理,是企业的责任重一些,还是职工自身的责任重一些,都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去有效宣传。这样,职工才能充实对时间管理概念的认识,从内心深处领略时间管理的意义。
5.时间管理要注意管理者的个人修养问题。职场上,没有完整的个人,不管是谁在管理岗位上,都会有伴随其性格弱点、知识结构弱点的管理方式。因此在面向优化时间管理问题上,还要注意管理者个人的性格问题。例如,有的管理者本身具有追求完美的性格品质,尤其是具有精神洁癖的高学历管理层,更是容易刻板化管理。而且这种性格特点也会影响、传递给其他被管理的职工,让职工面对顾客时,以机械化的思维方式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问题,例如内心世界是冷冰冰的面对、回应客户。有的管理者比较迷恋于职位权力,又担心万一出现危机事件时难以转化危机,也会从管理制度上寻思如何避免管理漏洞现象。因此,有的管理者希望凡事都有一个标准,也希望从管理过程中得到尊重。这样的心态就比较容易因为发现一个极个别现象时,过度引申为全局现象,以救火队的方式随意性的增多管理细则。因此,时间管理很关键的一点还是要从管理者个人角度来反思、总结自身的性格特点,避免固有的弱点影响了有效的时间管理。
三、结语
综合来看,企业的党政干部面对时间管理问题时,始终要把落脚点定位为以人为本。意识到要处理好时间管理问题,就要设身处地急员工所急,要投桃报李,在乎于情感交融、换位思考、真诚待人,才可能激发职工的团队意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仅要有人格魅力、专业知识、从业经验来获得职工们的拥护,也要学习管理学的一些学科知识(如本文所阐述的时间管理),加强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够人性化、高效率地运作。管理者也要通过自身对管理经验的直接或间接积累,不断升华管理方式、管理理念。
(作者單位:广东茂名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