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青春无悔,青年奋力前行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有些不一样,这一天,一支由B站制作,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发布,国家一级演员何冰演说的名为《后浪》的“青年宣言片”在朋友圈刷屏。据统计,截至5月5日下午3点,《后浪》的B站视频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弹幕数量达到了17.1万条。更有意思的是,《后浪》先是获得了无数肯定,旋即又遭到不少批评,“红”与“黑”的变奏,使之成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时文选读
  《后浪》首先是一次形式新颖的代际对话,也可视为面向年轻人的一次喊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是社会代际更替和文化革新的客观规律。而代际之间的文化对话,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群体的青年,客观上代表着明天。任何一个对社会进步抱有责任感和自信力的人,对于扑面而来的“后浪”,纵然一时无法接受,最终也会持理解、和解的态度,并寄予无尽的希望。因此,相信未来、讴歌进步、赞美新生,本就既有价值的内涵,也有美学的意义。对此,《后浪》作了充分发掘。
  所有“前浪”都曾是“后浪”,一切“后浪”也终将变成“前浪”。这是客观规律,无法违抗,更无法阻挡。而不同时代的“后浪”们,在各自的社会文化河床中萌发、壮大、奔流,又终要以各不相同的面貌,汇入时代的巨浪,时代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后浪》无疑带有鲜明的网络文化特性,从创意、名字、文辞到内容、平台等,又无不展现出网络文化的“反哺”作用和主流化进程。
  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化遵循自身发展脉络,又与主流文化不断磨合,在塑造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凝聚和展示着“浪打浪”般绵延不绝的改变世界之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确实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这才是《后浪》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适用话题/
  青年;主流;时代;磨砺;青春;接力奋斗;脱贫攻坚;文化现象
  /考点提炼/
  有人说,《后浪》是一碗陈年的鸡汤,被感动的大多已是“前浪”;有人说,这支视频里充满了“前浪”对“后浪”的“奉承式”说教;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又一次商业味十足的狂欢。这些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看到,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底色”,深受网络文化哺育的一代人也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角度1
  “后浪”逐梦,我辈青年注定是“豪横”一代
  严奇
  我辈青年人注定是“豪横”的一代,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能够堪当大任的,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一代青年的伟业!
  《后浪》中最让人喜欢的一段,便是开头一段:“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后浪”是“富有的”“幸运的”“豪气的”。
  正因为有无数代“前浪”的冲刷和击打,才让我们这一辈“后浪”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激,感激明媚时代下的沙滩,感激艰苦卓绝的“前浪”,以及感激自强不息的我们。时代不负我们,我们也必将不负时代!
  角度2
  奔涌吧“后浪”,为了同一个梦
  央视网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当代青年是有爱有担当的一代,是有创意敢拼搏的一代,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一代。从“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到战“疫”一线的青春担当,再到扶贫基层的脚踏实地,“后浪”奔涌,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也為国家复兴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
  “奔涌吧,后浪!”这是青春的宣言,是奋斗的集结号。“90后”、“00后”是新时代的“后浪”,而“70后”、“80后”又何尝不是上一个时代奋斗过的“后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后浪”奔涌,千帆竞发,我们要担负起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自信满满地跑好每一棒。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奔涌,是一种青春的态度,也是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相信,青年一代必将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我们拥有同一个梦。可以肯定的是,“后浪”奔涌,我们必能创造更精彩的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角度3
  时代有幸,“后浪”奔涌
  央视网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有些特别,在于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青年人勇敢奔赴“前线”;在于我们即将迎来全面小康,无数青年人面临疫情始终坚守岗位,为脱贫攻坚全面顺利收官拼搏奋斗。
  无数的“90后”披坚执锐,成为这场战役中奋勇争先的生力军。而疫情之外,我们也从没忘记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年轻扶贫干部们,他们用青春热血践行着扶贫承诺,他们比我们想象得更勇敢、更乐观、更理性、更有责任感。他们用行动描绘了中国的样子,也如《后浪》中所说,“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地生活”。
  今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一百多年来,这支由优秀中国青年谱写的壮丽青春之歌早已融入当今中国青年的血脉之中,在新时代迸发出耀目光彩。中国青年,奔涌在新时代,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我们也更加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其他文献
吴文藻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培养出了很多得意门生,费孝通便是其中之一。有一年,费孝通因病住院,身为老师的吴文藻心里十分牵挂,无奈事务繁忙,一直拖了半个多月才终于抽出半天时间前往医院看望他。在病房里,看到費孝通恢复了精神,吴文藻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陪同吴文藻的一名学生突然悄声对他说:“学长的病情已经基本痊愈,不如顺便通知他校对的任务吧。”没想到吴文藻却悄悄地对学生摆摆手,
达·芬奇是意大利的画家,还是一位工程家、数学家、解剖学家,是把艺术和科学集于一身的巨人。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一幅画,也是大家认为最神秘的。有人说,蒙娜丽莎在笑,可是有人换个角度来看,就说蒙娜丽莎的嘴角平平,眼神怪异,能看见笑容吗?明明是看了让人发冷啊!因为有了这样不同的观点,各说各的理,就让人愈发地看不懂,《蒙娜丽莎》也就愈发神秘了。  如果把《蒙娜丽莎》的眼睛、嘴巴与笑脸上的眼睛、
2020年,专升本再次迎来大规模扩招,计划扩招人数32.2万人,主要向职教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  据悉,浙江省公布普通高校专升本计划招生2.8万人,比2019年数量增加近一倍;湖南省明确指出2020年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一倍以上;上海市专升本招生计划由占全市高校专科毕业总量的8%增加到10%……  “从一名专科生成长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工作
壹  百花清绝,潋滟如曲。我被封为花君那天,正是这般的好天气。  凤逸从九转仙台上飞身下来安慰我,抬眸含笑间却又转手恭祝离落、紫嫣帝君帝后举案齐眉,福寿永享。  我笑着饮下他们的喜酒,抬手间又将杯盏砸在地上,上好的青浆酿溅上帝后紫嫣鲜红的衣裙,离落眼神晦暗不明地盯着我。凤逸倾身揽过已然东倒西歪的我,笑着替我打圆场:“帝君恕罪,这丫头酒量差得很,我这就带她下去。”  我低吼如野兽,全然不顾离落看我的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对好学的年轻人,分别叫曾子和子夏,他们都曾在孔夫子门下读过书。学业有成以后,曾子和子夏各奔东西。  曾子回家后写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章,年纪轻轻就已经闻名天下。鲁哀公亲自找到他,想让他去做自己的幕僚,但是曾子没答应,而是跑到武城县开办学堂教书,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没过几年,齐国派人以重礼相聘,想请他去做相国,楚国也派人来请他去做令尹,晋国同样派人来请他去做上卿……他们都对曾子表示,
答案之书  一天,小亚送了我一本《答案之书》,她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快来测测你今年的运势。”我有些迫不及待,像对着流星许愿一般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问:我的6月,会是怎样?  到了要翻出答案的那一刻,我有些迟疑,竟有些不敢去看。小亚忍不住催促:“快打开啊!”  轻轻地将书页掀开,“事情将遂你心意”,我轻声读出,眼前蓦地像炸开了一场烟花,映得心里恍如白昼。小亚夸张地大叫起来,用手指头不断地戳我的脸颊
“植物杀手”的由来  夏浅凉:我发现知知很喜欢用些花草植物做文里主角的感情调剂品,就譬如本期《梅花落南山》里的梅花,这是为什么呢?  罗知知:因为万物皆有灵嘛,有灵性的东西都是值得让人珍惜和喜爱的。  猛鹿(疑惑):既然这样,为啥你的小伙伴们都还称你为行走的“植物杀手”呢?  罗知知:上大学的时候,我养了一盆仙人掌,起初仙人掌还是非常健康的,但不知不觉它就开始变黄了,直到后来彻底枯萎……  夏浅凉
温莎小镇旁泰晤士河里游着很多天鹅,还有大雁、野鸭、海鸥等。当我们把食物撒在水里时,海鸥为了抢食开始互相争斗,大雁和野鸭干脆直接上岸到人手里争食,但天鹅却不这样。  当你把食物撒下去后,天鹅就伸出长长的脖子,优雅地啄食。如果食物被别的天鹅吃掉了,它们就抬起头不紧不慢地看着你。这样的心态,真让我对天鹅平添了一份敬意。  保留一份得体的自尊,保留一份相互之间的尊重,很多事情就会變得美好和高雅起来。
“山东疫苗案”3年后,获罪药企人员鲁广海和张秀荣,又被发现曾向没有疫苗经营资质的季某甲违法销售疫苗,涉案金额达336万余元,被法院就漏罪分别判处非法经营罪,并与前罪数罪并罚。  “山东疫苗案”在当年波及全国18个省份,严重影响到市场的经济秩序和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事件曝光后,各省总计被批捕300余人,几十家药企被吊销或取缔药品经营许可证,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今案发3年后,两名涉案者又因漏罪被“追惩”
诗人张执浩在诗中写道:“我还没有灶台高的时候/总是喜欢踮着脚尖/站在母亲身前朝大锅里瞅/冒着热气的大锅/盖上了木盖的大锅/我喜欢问她中午吃什么。”  我似乎可以将画面还原到我的童年,虽然没有大锅灶台,却有着一个踮着脚尖、探头探脑地等在厨房外的小姑娘,等着油下锅,等着香味扑鼻。  我中午放学的时间,恰好也是爸妈下班的时间,我喜欢坐在爸爸的自行车横梁上问:“爸爸,中午吃什么?”爸爸总会反问:“你想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