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有些不一样,这一天,一支由B站制作,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发布,国家一级演员何冰演说的名为《后浪》的“青年宣言片”在朋友圈刷屏。据统计,截至5月5日下午3点,《后浪》的B站视频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弹幕数量达到了17.1万条。更有意思的是,《后浪》先是获得了无数肯定,旋即又遭到不少批评,“红”与“黑”的变奏,使之成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时文选读
《后浪》首先是一次形式新颖的代际对话,也可视为面向年轻人的一次喊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是社会代际更替和文化革新的客观规律。而代际之间的文化对话,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群体的青年,客观上代表着明天。任何一个对社会进步抱有责任感和自信力的人,对于扑面而来的“后浪”,纵然一时无法接受,最终也会持理解、和解的态度,并寄予无尽的希望。因此,相信未来、讴歌进步、赞美新生,本就既有价值的内涵,也有美学的意义。对此,《后浪》作了充分发掘。
所有“前浪”都曾是“后浪”,一切“后浪”也终将变成“前浪”。这是客观规律,无法违抗,更无法阻挡。而不同时代的“后浪”们,在各自的社会文化河床中萌发、壮大、奔流,又终要以各不相同的面貌,汇入时代的巨浪,时代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后浪》无疑带有鲜明的网络文化特性,从创意、名字、文辞到内容、平台等,又无不展现出网络文化的“反哺”作用和主流化进程。
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化遵循自身发展脉络,又与主流文化不断磨合,在塑造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凝聚和展示着“浪打浪”般绵延不绝的改变世界之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确实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这才是《后浪》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适用话题/
青年;主流;时代;磨砺;青春;接力奋斗;脱贫攻坚;文化现象
/考点提炼/
有人说,《后浪》是一碗陈年的鸡汤,被感动的大多已是“前浪”;有人说,这支视频里充满了“前浪”对“后浪”的“奉承式”说教;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又一次商业味十足的狂欢。这些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看到,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底色”,深受网络文化哺育的一代人也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角度1
“后浪”逐梦,我辈青年注定是“豪横”一代
严奇
我辈青年人注定是“豪横”的一代,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能够堪当大任的,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一代青年的伟业!
《后浪》中最让人喜欢的一段,便是开头一段:“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后浪”是“富有的”“幸运的”“豪气的”。
正因为有无数代“前浪”的冲刷和击打,才让我们这一辈“后浪”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激,感激明媚时代下的沙滩,感激艰苦卓绝的“前浪”,以及感激自强不息的我们。时代不负我们,我们也必将不负时代!
角度2
奔涌吧“后浪”,为了同一个梦
央视网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当代青年是有爱有担当的一代,是有创意敢拼搏的一代,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一代。从“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到战“疫”一线的青春担当,再到扶贫基层的脚踏实地,“后浪”奔涌,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也為国家复兴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
“奔涌吧,后浪!”这是青春的宣言,是奋斗的集结号。“90后”、“00后”是新时代的“后浪”,而“70后”、“80后”又何尝不是上一个时代奋斗过的“后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后浪”奔涌,千帆竞发,我们要担负起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自信满满地跑好每一棒。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奔涌,是一种青春的态度,也是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相信,青年一代必将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我们拥有同一个梦。可以肯定的是,“后浪”奔涌,我们必能创造更精彩的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角度3
时代有幸,“后浪”奔涌
央视网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有些特别,在于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青年人勇敢奔赴“前线”;在于我们即将迎来全面小康,无数青年人面临疫情始终坚守岗位,为脱贫攻坚全面顺利收官拼搏奋斗。
无数的“90后”披坚执锐,成为这场战役中奋勇争先的生力军。而疫情之外,我们也从没忘记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年轻扶贫干部们,他们用青春热血践行着扶贫承诺,他们比我们想象得更勇敢、更乐观、更理性、更有责任感。他们用行动描绘了中国的样子,也如《后浪》中所说,“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地生活”。
今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一百多年来,这支由优秀中国青年谱写的壮丽青春之歌早已融入当今中国青年的血脉之中,在新时代迸发出耀目光彩。中国青年,奔涌在新时代,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我们也更加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时文选读
《后浪》首先是一次形式新颖的代际对话,也可视为面向年轻人的一次喊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是社会代际更替和文化革新的客观规律。而代际之间的文化对话,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群体的青年,客观上代表着明天。任何一个对社会进步抱有责任感和自信力的人,对于扑面而来的“后浪”,纵然一时无法接受,最终也会持理解、和解的态度,并寄予无尽的希望。因此,相信未来、讴歌进步、赞美新生,本就既有价值的内涵,也有美学的意义。对此,《后浪》作了充分发掘。
所有“前浪”都曾是“后浪”,一切“后浪”也终将变成“前浪”。这是客观规律,无法违抗,更无法阻挡。而不同时代的“后浪”们,在各自的社会文化河床中萌发、壮大、奔流,又终要以各不相同的面貌,汇入时代的巨浪,时代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后浪》无疑带有鲜明的网络文化特性,从创意、名字、文辞到内容、平台等,又无不展现出网络文化的“反哺”作用和主流化进程。
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化遵循自身发展脉络,又与主流文化不断磨合,在塑造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凝聚和展示着“浪打浪”般绵延不绝的改变世界之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确实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这才是《后浪》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适用话题/
青年;主流;时代;磨砺;青春;接力奋斗;脱贫攻坚;文化现象
/考点提炼/
有人说,《后浪》是一碗陈年的鸡汤,被感动的大多已是“前浪”;有人说,这支视频里充满了“前浪”对“后浪”的“奉承式”说教;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又一次商业味十足的狂欢。这些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看到,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底色”,深受网络文化哺育的一代人也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角度1
“后浪”逐梦,我辈青年注定是“豪横”一代
严奇
我辈青年人注定是“豪横”的一代,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能够堪当大任的,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一代青年的伟业!
《后浪》中最让人喜欢的一段,便是开头一段:“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后浪”是“富有的”“幸运的”“豪气的”。
正因为有无数代“前浪”的冲刷和击打,才让我们这一辈“后浪”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激,感激明媚时代下的沙滩,感激艰苦卓绝的“前浪”,以及感激自强不息的我们。时代不负我们,我们也必将不负时代!
角度2
奔涌吧“后浪”,为了同一个梦
央视网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当代青年是有爱有担当的一代,是有创意敢拼搏的一代,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一代。从“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到战“疫”一线的青春担当,再到扶贫基层的脚踏实地,“后浪”奔涌,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也為国家复兴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
“奔涌吧,后浪!”这是青春的宣言,是奋斗的集结号。“90后”、“00后”是新时代的“后浪”,而“70后”、“80后”又何尝不是上一个时代奋斗过的“后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后浪”奔涌,千帆竞发,我们要担负起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自信满满地跑好每一棒。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奔涌,是一种青春的态度,也是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相信,青年一代必将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我们拥有同一个梦。可以肯定的是,“后浪”奔涌,我们必能创造更精彩的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角度3
时代有幸,“后浪”奔涌
央视网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有些特别,在于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青年人勇敢奔赴“前线”;在于我们即将迎来全面小康,无数青年人面临疫情始终坚守岗位,为脱贫攻坚全面顺利收官拼搏奋斗。
无数的“90后”披坚执锐,成为这场战役中奋勇争先的生力军。而疫情之外,我们也从没忘记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年轻扶贫干部们,他们用青春热血践行着扶贫承诺,他们比我们想象得更勇敢、更乐观、更理性、更有责任感。他们用行动描绘了中国的样子,也如《后浪》中所说,“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地生活”。
今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一百多年来,这支由优秀中国青年谱写的壮丽青春之歌早已融入当今中国青年的血脉之中,在新时代迸发出耀目光彩。中国青年,奔涌在新时代,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我们也更加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