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i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国家,从古代原始氏族公社起,到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时止,曾先后形成几个教育发展高潮。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民族文化传统的嬗新与更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种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各种教育体制的建立,无不对现代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教育开辟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先河,是现代教育的基石,它为现代教育的发展铺就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成功之路。当今的学校教育,从70年代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现在的素质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能找到先例。不仅如此,无论是教育方针的提出,还是教育思想的形成,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均能从传统教育中找出成功的影子。可见中国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已被渗透并贯穿到了现代学校教育之中。
  随着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形成,中华大地就出现了“教育”这一特殊现象。目的在于培养年轻一代和传递文明成果,让后代能掌握生产经验及生活方式。西周时期,开创“礼乐文明”,教育特征虽然是“学在官府”,但所推行的“六艺教育”同现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出一脉。在“六艺教育”中,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与现在学校教育开设的《思品》、《社会》意图等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懂得人际交往,注重社会公德。这种既重道德,又重知识;既重基础,也重应用;既重文事,也重武备;既重礼仪规范,又重情感精神,为后代人们的理想教育模式及中国教育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中国社会向封建制转变,政治呈现多元状态,于是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了思想争鸣。孔丘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提出“学、思、行”结合的学习思想,教学要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实事求是”,教师要有“学不厌而诲人不倦”的素质,注重人格、情感、道德的“为人师表”。这与现在教育中提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又有何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人伦规范虽然从某些方面制约了人们思维的发展,但在此种规范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美德到现在得到继承和发展,就连西方国家也无不拍手赞誉。在教育内容上,墨翟对生产、军事、自然科学技术非常重视,涉及了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墨经》中所体现出的数学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邃的数理哲学思想达到了高深的科学水平。这对现代的教学内容给予了必要的借鉴,启蒙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今学校开设课程的里程碑。
  一个朝代的建立,就必须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就需要文化、经济等与之相适应。秦统一六国后,未及时变更统治策略,致使二世的灭亡。汉代有前车之鉴,提倡并选择儒学与政治联姻,于是建立察举制度来选拔政治官员,形成“读书做官”的模式。为后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等思想的形成作了铺垫。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学校教育十分繁荣,教育体制臻于完善。统治者重视教育,懂得在取得政权后“偃武修文”,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是设立科举制度来择取人才,通过不同的考试科目,依据考试成绩,保障了“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在科举制度中,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及形式、考试科目、考试管理等均有严格的规定,这促进了社会民众读书进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国当代教育的“应试教育”就沿袭了隋、唐的“择优”原则。可见,隋唐时期的教育机制也被现代教育继承了下来。
  从宋代起,中国已步入封建社会后期。官学的改革推动了教育的进程,在“苏湖教法”与“三舍法”中,以培养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为宗旨,采取因材施教与相互切磋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使之“以类群居,相与讲习”,提倡课堂外的参观游历,以增长学生的实际见闻。考核成绩时,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共同作为考核和选拔的依据,形成激励学生的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创造新招,以充分发挥历史上教育的独特作用。而今,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并在年终测评时按等级给予记载,结合平时表现才定出最终成绩,从教育纵向的发展史来看,此种措施也采用宋代的教育机制。透察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和王守仁的“心理教育思想”,不外乎培养学生的意志与情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振作精神,锲而不舍,通过培养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他们的思想从完善理论体系和普及思想观念发上来讲,对以后中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近代教育思想有了更多的沟通。
  单从“教育”这一特殊现象来看,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都贯穿着“怎样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都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目的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管教育方法的采用,还是教育思想的形成,不论是教育体制的改革,还是教育理论的实践,现代学校教育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学校教育来源于传统教育而又高于传统教育,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或者说,现代学校教育是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教育,是传统教育的精神结晶。总之,中国传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始祖,两者间有不可泯灭的渊源。
其他文献
在五年的实践教学中,面对现今的普通二类中学的学生,我的感受颇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缺乏自信心、道德观念淡薄、早恋现象严重、消极的情绪、吃喝玩乐的生活态度,没有理想更无抱负等等,总之不分是非,不知对错,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缺失。他们虽还没有完全成人化,但处在非常关键的成长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将会铸成不可挽回的过错。我们知道现在中学生犯罪的很多,新闻报纸常报道。导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展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课; 兴趣; 主动性; 差异化; 生活化  新课改下,传统教学方法必须逐步改变,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椭圆的基本参数及特点。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研究了在手工编程方式下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过程。  关键词:椭圆; 参数编程; 手工编程  一、椭圆参数编程  1.椭圆参数  在数控编程加工中,遇到由非圆曲线组成的工件轮廓或三维曲面轮廓时,可以用宏程序或使用参数编程方法来完成。当工件的切削轮廓是非圆曲面时,就不能直接用圆弧插补指令来编程。这时可以设想将这一段非圆弧曲线轮廓分为若干微小的线
期刊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采用以下八种方法进行
期刊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源泉,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的热情高涨,学生好学乐学,课堂气氛活跃,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会经常利用课间和学生玩游戏来增加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学生喜欢我,也就喜欢上了我的数学课,我的学生总是盼着上数学课,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简要阐述课程性质、任务和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应用技术主导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重点课程建设,研究和探索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教改的思路、方法与措施,以及教学实践的体会。  关键词:应用技术主导型; 电力电子; 教学改革  1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本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变流装置的组成及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就是生命。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妙方之一,也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兴趣; 效率; 学生需要; 因材施教; 信任学生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
期刊
思维定势也叫惯性思维,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而创新思维随时准备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创造新方法、更新观念以解决新问题。思维定势与创新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人的思维发展,它们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事实上,人们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新的环境的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学会做人,然而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知识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升学成为家长和学校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的根本目的被异化为考试技术的培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的培育成为形式化的点缀。中学生一般违纪和违反道德所表现出来种种问题行为更是纷繁复杂、愈演愈烈。吸烟、喝酒、打架、沉迷游戏厅、学业不良、高消费、盲目追星、心理脆弱、自杀倾向、不良交友问题等,种种行为
期刊
人对某种东西产生兴趣,不外乎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喜好,要么是需求。我想要使职高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把需求变成喜好,让学生想学,喜欢去学。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是需要学,不是想不想学。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因此,不管学哪一门学科,哪个专业,如果语文学不好,都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因为语言的训练,不仅关系到科学知识的理解,也关系到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