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床的奶奶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在医院长廊的尽头,闭上双眸,细细地听着,这几日听了无数遍的曲子,总算是将它拼凑了起来。
  窗户反射出忽暗忽明的灯光,依稀可见那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手中提着笤帚和簸箕,扫着边边角角,口中依旧只有那两句唱词。22床的奶奶说,这曲儿啊,他唱了十多年了。
  1
  我来的那日清晨,街上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很快车窗上便起了一层雾。
  大抵是冬日太过困顿的缘故,一路上难得没有吵嚷声。我开始感谢早上走得匆忙,才没来得及戴眼镜,一时间,所有事物都变得模模糊糊,以至于让我产生了错觉。也许这世界,本就是模糊的,越是想要清楚,反而越糊涂。
  这种错觉,随着我下车一直走,穿过铁道、涵洞、长廊,路过花坛,然后走过三层阶梯,站在病房门口的那一瞬间,才恍然清醒。我拍拍自己的脸颊,手刚要扶上门把,门却突然开了。
  一顶颇有年代的老式军帽,赫然出现在眼前,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佝着身子,拎着他的笤帚进去了,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哼着什么。我赶紧跟了进去,放下背包,一边将垃圾桶递给他,一边说着:“不用麻烦您,这边我来扫吧。”他兀自低着头,将边边角角扫了个遍,然后再三环顾,确保干净之后才离开。
  我怔愣半天,听见床上传来笑声。那位奶奶眸中笑意盈盈,十分灵气:“你莫要拦着他,他是聋子,听不见的。”
  那便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情景。
  2
  “你看,这外面现在灯红花绿的,一点也看不到当年的影子。你是外地人,不知道也正常,这原是个山村,四路不通,要不是公家看中这块地,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我老跟她们提起的……”床上的人讲着讲着便耷拉了眼皮,睡下了。我轻轻地为她掖了掖被角,又接来热水放在一旁。待一切都安顿好,病房终于安静下来时,夜已深了。
  这次学校安排的实习,我本来被分到了另一个医院,最后因为人数问题,阴差阳错地又被分到了家乡。说是来实习,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记录,所以闲下来时,不知为何,我总忍不住到她这里坐坐。我看着桌上买多的饭菜,犹豫了一下,还是出了房门。循声顺着楼梯往下的拐角处走,老人果然抱着笤帚,坐在台阶上。
  他的帽子将脸遮住了一半,半白的胡子蓄得很长,但还是露出了一截疤痕狰狞的右耳。他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口中依旧是那两句唱词:“鸳鸯唱散恨别离,老去一半无人依……”我这两天仔细琢磨着这两句话,在网上查了许久却没有找到任何相关消息,只得作罢。
  我蹲在他面前,张嘴试图问些什么,他却连看也没看我一眼,直勾勾地盯着那扇窗子。我只得将饭菜放在他旁边,起身离开。
  22床的奶奶说,他以前是军人,那时候好像还是个官,只可惜有回打仗,一个大炮崩过来,他为了保护别人,冲过去把人按趴下,自己却成了聋子。
  3
  起初,我对22床的奶奶颇为好奇,她似乎对这里无所不知。除了这里的故事,还有一些基本的医护常识,她也十分清楚。后来无意间跟护士长提起,才知道,她几乎每年都是这个季节来,一住就是数月,起码有六七年了。
  我接过药,道了谢,正准备离开,老人进来了。“他连这里也扫?”我的疑惑写在脸上,按理说医药室有专人打扫的。“这你就不知道了,只要是东南角的房间,都是他的,谁也别想跟他抢。”护士长摇了摇头,又说道,“我来这也有五年了,只听前辈说过,这医院的后山,原來是个封闭的山村,常年不跟外人打交道的。不知什么缘故,惹上了战乱,最后……”“小张,8号床拔针!”“来了——你帮我把这些拿进去换了。”她把东西递给我,就匆忙离去了。
  我点头接过,怀着满腹疑问进了病房。22床的奶奶正坐在床边,看着窗外,东南方向。“这以前,有过战争吗?”我小心地试探着,她却像是早料到我会这么问一般,伸出手,看了足足有半分钟,才缓缓开口:
  “闺女啊,六十一年了,你怎么比我,还执着于过去呢?”
  4
  春秋,冬夏。
  比季节更迭之快更让人畏惧的,大概是走过无数个年头,起起落落,兜兜转转,最终只余下一人的落寞吧。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我坐在床边的板凳上,随她一同望向东南,像是在听一场没有唱词的戏曲,开腔于农家琐事、小街繁华,唱到郎情妾意、戏子多秋,曲尽于硝烟战火、四处分散。再回首,已然过了一个世纪。
  其实戏曲再简单不过,放不下的,终究是戏中人自己罢了。世上本没有绝对的桃花源,代代交替,总有那么一个渔夫,误打误撞,乱了规矩,而现实总不如戏曲那般玄妙,一去再返,便不得而归。当桃花源开始出现裂口,是就此斩断,还是心存善念?她选择了信任,换来的便是不能两全的背弃。
  我望向22床奶奶的眼睛,似乎从她的眼底看到了当年东南山里的阡陌纵横、黄发垂髫,和那个花了她毕生心血的戏台。戏子,伶人,我十分不愿这样称呼她,去描述戏中的跌宕起伏。在我看来,戏曲这样浓厚的文化,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心血,总觉得唤上一声“奶奶”,要亲切得多。



  她生得一副好嗓子,又天资聪颖,作得一手好词,本应是那台上娇女,一生无忧,偏偏却救下了受伤的少年郎。一朝相识又相知,许诺归来鸳鸯池,离去只空恨相思。
  与唱词不同的是,那位少年确实归来,然而却带着一场灭顶性的灾难。在被逼无路可走、眼看无数战友接连死去、毫无办法的他,终于下了决心——引狼入山,同归于尽。世人只知战火四起,却不知起因何处,多年后一声慨叹,放眼望去,整个桃花源也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桃花正旺,满园春色,灯火阑珊。戏台上女子捻指轻唱,台下座无虚席,好不热闹。直至硝烟四起,战火纷飞,一切都在那一刻定格。人群四下逃窜,血流成河,横尸遍野,而台上,只留下那一句唱词,久久回荡在东南山。
  “鸳鸯唱散恨别离,老去一半无人依……”
  5
  一场大雪将来时的印记抹去,而六十年足以冲刷一切。无人知晓,当年是怎样的光景,只单单从那零落的戏中,回味一二。
  我望着窗前的背影,心中有太多疑问,却知道已不能再问了。那些好不容易才忘却的过去,如今一桩桩提起,痛苦莫过于在伤口撒盐。昨日,嘉欣告诉我她工作顺利结束,今天就能回来时,雪下得正大,而今再看窗外,大雪将止,实习结束,我也该离去了。
  入夜,我思量许久,再次循声寻那位老人,却在长廊尽头止了脚步。那老人依旧在楼梯拐角处,低声哼唱:“鸳鸯唱散恨别离,老去一半无人依……”
  而我的目光却落在走廊尽头,只见一人舞姿轻盈,银发悉数绾起,立势捻指,提步收腰,开口接道:“痴情人愁眉长锁,万般时光都负去。”



  恍惚间,我看到那一方戏台,正依东南而建,台上人明眸皓齿,面若桃花,捻指掩面,而台下人手持折扇,笑意盈盈,眉眼间尽是柔情。戏终,客散,而戏中人,却又有几人悟得通透?
  准备了许久的道别话语,可推门的那一刻,我看着她的笑容,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便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
  望着后视镜里逐渐缩小的医院,我忽然想起护士嘱咐的那些必吃的药物,犹豫许久,颤抖着打出了那些药名。在看到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时,心底的最后一丝防线突然崩塌了。那些药每日都在22床奶奶的抽屉里躺着,她笑着告诉我,她吃了好多年了。我很想大喊一声“停车”,冲回去看看那位奶奶,又或者问问司机师傅,这儿以前是不是一座山?最终却只是张了张口,什么也没说。
  窗外雪初融,玻璃上热气聚成水珠滑下来,我想起来时的迷离恍惚,轻轻闭上了眼。也许这世界,本就是模糊的,越是想要清楚,反而越糊涂,而清醒的糊涂,总好过糊涂的清醒。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梦醒?一阵风吹的间隙里  我睁开蒙眬的双眼  最后一絲凛冽在?雪气退散后  消失殆尽  冰冷的锁链断开  松软的泥土里?一些  草绿色的心事?缓慢生长  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  终于开始讲述  万物生长的哲学  生命的枝头上?你轻轻走过  将一枚花朵?别在衣襟  三月吐气如兰  我想?在梦醒时分  见到你  褪去一袭银装?冲进雨帘  追寻着你的裙角  我听见?大地虔诚的低吟  我知道?你不需要赞颂 
期刊
一  大人们都觉得李小苗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瘦骨伶仃,穿的永远是被淘换下来的旧衣服,露出一截干巴巴的手腕。不爱说话也不爱动,是个闷不吭声的木头桩子。  亲戚们说:“这孩子怎么一声不吭的?来,零食都在桌上,自己抓来吃啊。”  妈妈却说:“怎么那么贪吃?在家里是没给你吃饱吗?这样让别人看着咱们家,多丢人!”  为什么多吃两颗家里吃不到的牛肉粒就丢人了?明明其他孩子都是直接抓起一大把往兜里塞的。可
期刊
高二那年,我进入文科班。  我高中就读于海城一中,一个年级有十八个班,规模近一千人。其中有两个美术班、一个国际班、十一个理科班,而文科班仅有四个。高二的文科班在南侧的教学楼,和高一为伴,通过小操场和北侧同年级的理科班分隔开来。  正如绝大多数重点中学一样,一中向来理强文弱,没多少人选择文科。我因此远离了高一所有的朋友。  我的新班主任教语文,四十五六岁年纪,经验丰富,要求严格。在她的带领下,从刚开
期刊
“因为有文字的出现,才有后世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  很多年前我看见过这样一句话,当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喜爱写作时,它突然冒出脑海。文字于我来说,只是发挥了它最基本的作用——记录。记录的方式有千万种,文字既不能如相机一般完整地还原场景,也不能录刻下人们的一言一行,从回放的角度看,它并非一个完美的记录工具。  可小小屏幕里的波涛汹涌,怎能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般气势磅礴?短短两个小时的电
期刊
2019年9月7日  我叫叶淮烟,是一名失忆症患者。  一周前,我在这个病房里醒来。我发现自己的腿动不了。守在我床边的是个非常漂亮的年轻女护士,她叫韩洛。她用十分温柔的声线问了我一些问题。但是除了自己的名字,我几乎什么都想不起来。那时她说三天前我就醒了,可是我完全没印象。她说前几天我的精神还很混乱,现在好些了。  她出去了,一会儿后带了一个陌生人站在我的床边。那是个剃着寸头、下巴有点胡茬的大叔,看
期刊
十六岁生日那天,没有家人祝我生日快乐。我耿耿于怀很久,躺在床上时,还悄悄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便是月假,回家后,妈妈一脸开心地对我说:“就等你了,我们一起去给外婆过生日。”我与外婆的生日只相隔一天,他们总说要“好事成双”,便将庆祝全部留到了外婆生日这天。  我知道他们爱我,所以我从来不敢将这小心眼般的计较表露出来。可生活中总有些小事,让我觉得他们对我的爱不够。  我看着桌上包装精美的蛋糕,恍惚间像
期刊
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北方秋天的雨总是带着悲伤和冰凉。我看着窗上滑落的雨想着,这样也好,那我就可以等天晴的时候再去见他。  这是我和杨言吵得最厉害的一次,以前我们也会吵嘴打闹,但他总是很快就会来找我和好,但这次没有。  其实杨言说得对,我不过是因为性格孤僻交不到朋友,所以到了高中还一直缠着他,每天一起上下学。在他心里,应该是我绑架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吧。因为我,他少了很多和其他朋友一起玩耍的时间,有时
期刊
高中的记忆,大半与花有关。  第一次遇见广玉兰,是在有蝉鸣和骄阳的六月。吃完晚饭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繁冗的作业、考试,脚步拖沓地准备回去上晚自习,途经一排不知名的树,朋友伸手遥遥一指:“看,那里是不是开花了?”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很硕大的花朵,其雪白厚重的花瓣隐匿在芭蕉叶一样宽厚的深绿色叶子里。  那是再普通不过的绿植,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灰绿的颜色,像是蒙着一层灰,春末夏初会生出些颜
期刊
相信绝大多数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人,都有一段难忘而充实的高三生活。  在那段黑暗又光明的日子里,在那段秉持着内心的赤诚挑灯夜战的时光中,我们坚强又脆弱。每一点压力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生活中每一缕渺茫的微光,也都会成为支持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的动力是一只猫。  已经忘记最初遇见它是什么时候,是在窗前奋笔疾书时听见的那声猫叫,还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余光中瞥到的一抹残影。不过这
期刊
两三声清浅的叹息  在灯光褪尽之后  幽幽地攀着床栏  坐在呼吸上,起伏  驼色山岗,深紫楼房  头顶一轮饱满的月亮  偶然造访  穿過次第横陈的焦虑  茶色的月光泄露一地  柔和又咄咄逼人  睁不开眼  盯着吧嗒的脚步声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