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xu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系统分析、访谈、调查等方法对浙江树人大学开设的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对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技术指导等是影响其运行的主要原因,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长效机制系统图,建议在政策层面加强重视程度,建立激励措施。
  关键词:高校 课外体育俱乐部 长效机制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123-02
  1 选题意义
  浙江树人大学自2011年以来,已开展了3年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保持15个以上课外体育俱乐部,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展,每周一到周五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有专门同学负责组织活动,实行签到制度,俱乐部会员可以通过打卡器和手工签到等方式进行签到,活动一小时后再签一次,学校有转款支持俱乐部活动,俱乐部起初阶段,学生热情很大,参与度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俱乐部日渐萧条,校体委相关领导和俱乐部指导老师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学生座谈会等),但依然没有很大改观,该文研究以浙江树人大学15个课外体育俱乐部为例构建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为高校继续推行体育俱乐部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体质提供坚实的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浙江省高校体育俱乐部——以浙江树人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为例。
  2.2 研究方法
  2.2.1 系统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该研究将从俱乐部的设置依据、日常管理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等环节,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在不同阶段开展体育俱乐部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长效机制提供经验和启示。
  2.2.2 专家访谈法
  对相关专家进行电话访谈、面对面访谈、网络邮件访谈等形式进行,访谈的问题包括高校体育俱乐部产生背景、起初想要达到的目标;高校开设体育俱乐部的意义;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资源管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服务设计与推广;满意度和效果如何。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专家访谈的结果、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指导体育俱乐部运行的经验等,为该研究提供有理有据的支撑。
  3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俱乐部
  所谓俱乐部(Club),就是由企业经营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协会或团体。
  3.1.2 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涵义是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的核心在于长期性、有效性。
  3.1.3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长效机制的涵义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长效机制有两层涵义:一是促进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二是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稳定的提高。
  3.2 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分析
  3.2.1 开设项目情况分析
  浙江树人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已连续开展5年的时间,俱乐部会员的基本都是以大一学生为主,只有2013年允许大二的学生参加。从指导老师的实际参与情况看,2010年和2011年老师都是参与指导的,但是自2012年之后指导老师基本不参与俱乐部的实际指导工作或现场指导工作,究其原因,老师们已缺乏前2年的新鲜感、领导部门对俱乐部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和不指导在考评方面并没有区别,且并没有评选出优秀指导老师,对不参与指导的老师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从开展俱乐部的数量来看,有减少的趋势。
  3.2.2 制度建设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浙江树人大学开设的所有俱乐部均有相关制度支撑和保障,为:章程、组织机构、会员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值班、例会、财务等,制度涵盖面很广,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力度,致使有些制度6年来很少修改和完善,甚至没有修改。
  3.3 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制约因素
  3.3.1 政策层面
  课外体育俱乐部章程第三章第十条规定了各负责的选举产生办法,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负责人基本以指定的方式确定,且几年来并没有公开评奖评优,也并未见到相关会员接受处罚,俱乐部章程第六章第22条规定了例会的周期、参加人员及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为严格执行例会制度,调查得知,相关会议只有一学期一次的座谈会,由相关部门领导和俱乐部主管老师组织开展。
  学校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经费方面,以每生5元的标准直接下拨到主管部门,经费的用途基本是给值班的同学发劳务费,所以,很少见到以俱乐部的名义举办体育活动。俱乐部管理方面,从制度的角度看,俱乐部管理中心主任由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各职能部门及各学院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分别由校团委、公体部、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及各俱乐部学生负责人担任。设名誉主席(相关学院领导)、主席(指导教师)各一名。俱乐部部长、副部长各一名(学生),干事若干名(学生),负责俱乐部的日常工作。俱乐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竞赛组和外联组。机构设置较为合理,安排得当,职责明确,但因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行力度不打因而目前效果不佳,本来很好的设想现在只变成了机械的打卡,俱乐部负责的同学本应承担起组织俱乐部活动的带头人,而现在却变成了手持“POS机”的活木偶。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没有成就感,没有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得到身体上的锻炼。
  3.3.2 指导老师层面
  主管部门对指导老师有一定的要求,但并没有对不同的老师区别对待,既缺乏鼓励措施,也缺乏制约措施,有没有经济方面的补贴,导致最后管与不管差不多,指导与不指导也无差异,既无物质方面的汇报,也缺乏荣誉和精神方面的鼓励,因此,部分坚持下来的老师也仅仅凭借热情指导责任俱乐部,时间久了也只是维持,而缺乏创新。   3.3.3 学生层面
  因课外体育俱乐部主要针对的是在校大一学生,因此,对俱乐部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学习和掌握技术的程度”调查记过得知,有47%的同学表示没有进步,33%的同学表示进步不大或有一些进步,20%的同学表示不知道,没有同学选择“进步很大”这一选项,说明课外体育俱乐部在提高体育技能方面给学生的帮助并不大。对“希望指导老师提供技术指导吗?”调查记过显示,73%的同学非常希望或这希望有老师指导,27%的同学表示有没有指导都可以,没有同学选择“不希望”老师提供指导。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涵义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发现,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同学了解或者一般了解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涵义。这说明,学校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
  4 构建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长效机制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要想长效运行,学生持续的、自愿的、积极的参与才是根本,由此,应该从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通过一些政策引导,让学生先参与进来,只有这样俱乐部长效才存在可能,否则,无论政策给予多大的支持,指导老师技术多么高超,场馆多么宽裕,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是不可能长期生存的,当然也不能长久,长效机制也就无从谈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课外体育俱乐部制度涵盖面较为全面,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好修改和完善,在制度执行方面力度欠缺,奖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参与对象已大一学生为主,老师的指导效果不明显,且俱乐部数量有减少的趋势,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项目设置与校运动队的竞赛成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280%的同学表示在课外体育俱乐部运动过程中进步不大或没有进步,没有同学选择不希望有老师指导,73%的同学非常希望有老师进行技术指导,缺乏老师指导或者老师指导不利严重影响了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参与度。
  5.2 建议
  (1)建议学校在政策层面更加重视,重点考虑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制度,比如学分,课外体育俱乐部考核不合格则体育课即为不及格等。出台一定的鼓励措施,促进老师能够持续的为课外体育俱乐部提供技术指导,如根据实际情况,评选优秀课外体育俱乐部指导老师,按校优计入职称评定,对指导不利的老师,给予一定的扣分或者处罚。
  (2)不断修改完善制度,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以及指导老师提供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参与的兴趣、积极性、自主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狠抓落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长效性才有保证。
  参考文献
  [1] 田建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2] 谢庆伟,秦华奇.运用ISO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99-102.
  [3] 汪英.高校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10):59-61.
  [4] 汤显锋.浙江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
  [5] 郑铁鑫.西安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6] 刘海燕,于秀,孙夕鹭.公共服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以辽宁省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2):79-82.
其他文献
摘 要:第10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落下帷幕,此次大会既是对过去4年我国体育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也是对未来中国体育科技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展望。笔者通过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第10届体育科学大会入选关于体质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后得到我国现阶段关于体质研究的热点信息和出现的问题,为我们在未来4年中开展有关体质的研究提供导向和指引。结果发现: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容纳了较多的文章,纵观近3届科学报告
摘 要:通过剖析不同职业类型专业对体能素质需求,总结不同运动项目的职业体能素质培训价值,完成不同职业类型专业的职业岗位体能素质需求与运动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此为基础对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职业实用性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站姿操作型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选修课程教学实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采用职业实用性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通过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内容来提高不同职业类型专业
摘 要:进入到21世纪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同时,中小学对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着重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的人才。高考中推出来的体育高考制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追捧,学习体育的人也越来越多,使得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这需要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也促进了高校和中小学校的交谈。该篇文章中主要通过分析中小学对于人才的需求,探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摘 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就会是主动的,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打造一个具有趣味性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分析了当今体育课堂的情况,找出教学枯燥的原因,并提出了好的教学建议,旨在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起到引领作用,逐步打造各具特色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
摘 要:中国女排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为中国取得各种奖项,但是近年来由于参赛人员的更换、教练的替换等各种原因使得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呈现下滑趋势,在第30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排名第5,为清晰化该界中国女排失利的原因,就需要通过将中国女排与对手主攻队员进行各方面比较,也为中国女排的进步寻找出路。  关键词:第30届奥运会 中国女排 比赛对手主攻队员 进攻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体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了解技师学院学生的体育学习障碍成因。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体育教学中,需要采用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进而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全面克服体育学习的种种障碍。该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自然实验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导致技师学院学生体育学习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分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健康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首要问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就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学校体育,尚且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学校体育之中,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远远没有达到国人所期望的目标,在开展过程当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通过对重庆市区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后,对其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对中学课外体
摘 要:该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检索等相关方法,对重庆市几所高校各年龄段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和平时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多数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方法总体上较为科学合理,但被调查人群的整体健康状态不尽如人意。高校青年和老年教师平时锻炼较多,中年教师平时锻炼较少,主要是源于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和科研活动中的量化要求所带来的压力影响;同时,高校主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较弱和校园的体育活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游泳指导救助行业发展进行探索,旨在了解游泳在湖南省全民健身中开展的基本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省全民健身氛围浓厚,但通过游泳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联度不高;湖南省体育行业游泳指导救助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安排合理,参赛队伍主要是以东部地区为主,男女比例不均,群众参与度不高;湖南省常年恒温游泳池布局不合理,在册游泳指导救助人员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  关键词
摘 要: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 体育”这一概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由此而产生新型的互联网体育服务公司,这理应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与舒适。但是在运营的过程中往往不如人意,出现服务低下等问题。深入探究“互联网 ”与传统体育产业的现有模式,并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弊端,以期录找有效地解决途径和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O2O 体育 发展模式 选择重模式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