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适时出现”的“贴心”刊物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g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中小学德育》的30年历程来说,我只是一个“菜鸟级”的读者。其实,我早就知道广东有一份《小学德育》杂志,在小学品德教育界非常有影响,但因自己是初中教师,就没怎么关注她。
  与《中小学德育》的结缘,真的得感谢网络。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德育》杂志的余编辑光临了我的博客,并约请我为杂志写稿。这时,我才知道《小学德育》已更名为《中小学德育》。于是,我询问了刊物的相关情况,还特意上中国知网浏览了近期刊物的内容。接着,余编辑还给我快递了几本最新出版的杂志。我认真阅读后,感觉到她是一份非常适合我的刊物。
  当时,我刚成为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的理事,且是全市唯一一名基层学校教科室主任代表,正迫切需要得到专业的德育研究成果的引领。于是,我马上去邮局补订了当年余下几个月的《中小学德育》杂志。
  6月下旬,我就收到了刚出版的第6期杂志。当我看到卷首语就是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写的《坐在路边鼓掌也挺好》一文时,真的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当时,《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文刚刚成为浙江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23号”中等生则成了一个热点话题。这个时候,读到自己非常喜爱的教育学者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自然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后来,我写了一篇《关爱“23号”是教育常识的回归》一文,并得以在《教育时报》刊出。
  在2012年下半年的封面人物中,张丽钧校长是我非常喜欢的教育美文作家,张壁宏校长和我曾在南昌见过面,林良富校长则是我们宁波著名的教育人物。说实话,看到他们,我都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小学德育》所独具的魅力和影响力。
  因为这些原因,在征订2013年专业刊物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把《中小学德育》纳入到了自己自费订阅的范畴。而且,我也利用自己负责给学校订阅专业刊物的便利,给学校阅览室也订上了一份。
  当收到2013年第1期的《中小学德育》时,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这一期的卷首语是檀传宝教授写的《走向“教师德育专业化”》,读后我颇受启发。更让人高兴的是,这一年《中小学德育》开辟了“教师德育专业化”专栏,从“德育观念”“德育实务”“德育理论流派”三个方面,每期刊登一篇相关文章。这一做法,正好满足了我对德育专业化关注的需求,真的有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
  2012年初,我认真阅读了檀传宝教授等著的《学校德育100问——走向德育专业化》一书,它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因为在当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确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多教师凭经验做的现象。比如,现实中较为普遍的“感恩式洗脚”就是德育缺乏专业性的具体体现。有感于此,我还写了《从“洗脚式感恩”话教师德育专业化》一文,并向《教育时报》投稿。没想到,这篇文章引起了编辑的高度重视,他和我商量,让我写了6篇系列文章。在写这组文章的过程中,我对教师德育专业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师德育专业化”也成了我经常关注的一个现实课题。2012年下半年,檀传宝教授在《人民教育》发表了《主动回应时代的召唤:努力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一文,又在《教育研究》发表了《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一文,从宣传普及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对教师德育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的推动。
  正因如此,2013年《中小学德育》新辟的“德育专业化”专栏,对我来说真是更好地了解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及时雨。这样,每月一期的《中小学德育》就成了我翘首以盼的精神佳酿。我还把檀传宝教授的那篇卷首语扫描下来,作为自己讲座时的重要佐证。一年的关注,让我对此话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底气。
  自订阅《中小学德育》以来,每次收到杂志,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先翻看目录,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然后再抽出一段时间来好好研读。
  牵手《中小学德育》两年半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正是我需要的教育刊物。她既有德育理论、德育最新研究成果的引领,又有贴地而行的操作指南,并有一些温暖心灵的美文。
  总结起来,我觉得《中小学德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卷首语“含金量”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刊物的卷首语就是这份刊物格调的晴雨表。在阅读《中小学德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编辑的用心。她的“卷首语”都是教授所写,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博士生导师。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考评体系中,这种“小儿科”的文章是不算业绩的,因此,教授们一般是不屑于写这类文章的。但《中小学德育》的卷首语作者中却有班华、檀传宝、杜时忠、高德胜等资深的德育博导,可见业界对这份刊物的重视和呵护。
  二是推动德育理论建设。中小学教师普遍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觉得理论只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德育方面,大家也都往往只注重实践操作。其实,德育实践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走得更远。比如如何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生命教育、推行价值观教育等,《中小学德育》的“理论前沿”栏目就进行了很好的引领。
  三是关注德育热点问题。《中小学德育》常常直面德育热点问题,比如《自媒介时代中学德育问题“杠杆解”》《“道德银行”的争论与反思》等文章,就有助于教师们对此问题形成更好的认识。
  四是引领德育实践探索。比如2014年的小话题“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厘定与解读”,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新的探索有着指引意义。
  认真阅读《中小学德育》杂志两年半来,我觉得自己在德育理论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看问题更加敏锐。这些量的输入,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储备,《以德促学其实是一种常识》《德育应以“学会考虑他人”为追求》《不该被学生“记恨”》《找准班会课的着眼点》等多篇文章接连发表。
  2013年和2014年,我还参与了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组织的《直面危情的智慧——中小学班主任应急讲话101例》,《直面困惑的精彩——中小学德育创新101例》两本德育书籍的编写,对其中的一些文章进行点评。正是阅读《中小学德育》杂志的积累,让我在这方面不再捉襟见肘,顺利完成任务。
  虽然我与《中小学德育》结识的时间不长,却也有幸成为了她的作者。2013年,《中小学德育》先后刊发了我撰写的《推动教师阅读的行动研究》和《在阅读中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两篇文章,对我校推动教师阅读的经验和我本人在阅读中成长的经历进行了介绍。另外,《中小学德育》还对我的两本著作《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和《教师阅读力》进行了评介。
  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一名“菜鸟级”读者和作者,我从中获益良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成为一名好读者,努力成为一名好作者,并成为一名忠实的推广者,让更多的同行来关注《中小学德育》,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16 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 例和对照组48 例.治疗组患者每天2 次(早、晚各1 次)使用吡美莫司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将是“21世纪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竞争力将成为我国高新区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成为各高新区相互竞争的焦点。本文在微观企业的人力资源生成
<正> 对我国的民族问题应如何认识?建国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有正确也有错误,有“左”倾也有右倾,时常处在摇摆不定之中。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缺乏正确的理论认识所致。 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进一步阐述,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作了全面科学论证和阐述的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
以四川姑咱台洞体应变和钻孔应变同步观测数据为例,对地应变的应变潮汐参数(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和最大剪应变)进行解算,并分别与应变理论固体潮值解算结果对比。就计算结果
土层剪切波速在工程地质勘察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物理参数。通过收集库尔勒市城区已有的土层钻孔资料及相关报告,对收集的剪切波速资料进行整理,挑选出较为合理
摘 要:哲学是彰显智慧与魅力的课程。当下哲学课堂非但不能与智慧结缘,反而导致了对哲学精神之崇高性、儒雅性、智慧性的摒弃和消解。哲学课堂应成为启迪、培育和升华智慧的诗意栖居之所,需要学习者的叩问、沉思、批判、论辩和彻悟。高中哲学课堂应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素质奠基。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智慧;哲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2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MS6.5地震,和田及喀什地区多处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9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62.5 cm/s2。
新疆伽师55井水位2015年2月出现了大幅上升异常,选取伽师55井及其周边地表水进行水物理和水化学实验进行分析。氢氧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伽师55井水来源为大气降水。水温梯度
何谓“顶牛”?即针对教师的批评或者训斥,学生当场顶撞或和老师吵闹的现象。遇到学生“顶牛”时,很多老师为了挽住面子,往往不是及时“刹车”,“借坡下驴”停止批评、息事宁人,而是火上浇油,继续加大批评力度,乃至和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这在农村学校时有发生。  农村孩子为何爱“顶牛”?其根源是什么呢?这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教师方面讲,出现“顶牛”局面无非说明三点:一是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经验和技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事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影响到国家和全民族的长治久安的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区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