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是近年来许多英语教师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实验总结出来的改革教学的方法。
一、课文教学中两种授课方式:“块块教学”和“整体教学”
“块块教学”就是分段教学,把本来完整的文章,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一课时教一块。这种方法虽然分解了难点,但不易理解记忆全篇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且此方法重视语言形式,忽视思想内容,把语言点、语法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不符合语言的交际性原则的。
“整体教学”是把课文当作整体来处理,但在课堂上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结构的学习与运用,还是篇章结构与修辞手法的分析及写作,都有所侧重。始终把一篇课文作为整体教,把课文的内容和篇章结构放在突出的地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破坏故事的趣味性,不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有利于整体识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由此看来,课文整体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突破,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课文的教学也就是阅读的教学。视觉感知文字符号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以表达完整思想的语义为单位,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逐词感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必须有其完整的形式、完整的结构,单个的词语不是语言。考夫卡认为行为不能分析为许多零散的因素,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简单地说,我们的反应取决于对整体的知觉。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的面孔,总是对他的整体发生反应,而不是对脸的各部分。
(二)符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阅读缓慢的人在同一时刻只集中于某一局部细节,而一旦同时重视的细节太多时,他就陷入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改变儿童的心向,使他开始对整体而不是对局部作出反应。”而整体教学就是为学生开始对整体而不是对部分作出反应进行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迅速而较准确地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读得快,读得多,理解得准确。
(三)运用科学的“三论”。
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使整体教学得到完善。
1.整体—部分—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整体来认识部分及其之间的联系,再综合为整体,即“整体—部分—整体”。根据这一公式,我们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而组成课文的部分不仅包括段落句子,而且包括课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课文整体教学就是从课文内容的整体信息出发,逐层深入弄清段落大意及各段间的关系。因此,若只强调整体内容,忽视段落大意和语言结构,或只孤立分析语言结构,忽视整体内容的掌握,便不符合整体教学的原理。
2.控制—反馈—巩固。
反馈原理在教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
课文整体教学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地逐步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理解”,再由“提问—回答—评讲”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纠正他们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也使整体教学得到完善。
3.整体—局部—有序。
外语是交际工具,因而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交际才能掌握。课文整体教学无论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上都遵循有序原理。
三、课文整体教学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背景,激发兴趣。
如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此文难度较大,若介绍一下A Tale of Tow Cities里的主要人物,便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教师要善于置学生于主动地位,积极引导他们围绕课文进行语言实践,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扩充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提出要切,简要体温。
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利用工具书查阅课文中的生词,弄清每个词的“音、形、义”。
(2)找出新出现的词组、新句型。
(3)找出语法结构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4)提出几个简明扼要、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
(二)阅读理解。
预习属于整体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接收”(reception),阅读理解属于整体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发展”(development)。
阅读理解由表层向深层发展,由课文内容向语言结构发展,阅读方式由略读、细读转入精读。
每次教学虽然牵涉整篇课文,但理解只侧重一个局部,通常在课内让学生限时阅读,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获取主要信息上。因为有了预习的基础,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速度就加快了。
1.略读。
有时可以在阅读之前,把整篇课文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义。有时先叫学生阅读课文,再给予帮助,拟出课文提要,分层次地检查学生的略读理解状况。
2.细读。
这一层次的阅读理解可通过学生互相问答一些课后问题或书中的填空题来检查。
3.精读。
在细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这一次可结合听录音来进行,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看课文,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讲练巩固。
1.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整体性课文教学。
(1)再次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朗读;教师领读,或让学生领读。
(2)教师讲解重点。
①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新的词组和句型,了解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能力。
②重点讲解:教师对重要的生词、词组、句型尽量用英语讲解,要做到重点、难点精讲多练,也解决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重点、难点。
2.复习巩固,及时强化。
课文的巩固形式多样,包括背诵、回答问题、还原翻译、复述课文等。
(四)运用。
运用属于整体教学的第三阶段,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贯穿于课文整体教学的全过程,而以最终阶段体现更为突出和集中。
“接收”、“发展”、“运用”这三个阶段往往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其实我们在巩固的同时,也已经在运用。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运用时,要因课时、目的、任务不同而有所侧重。
四、结语
课文整体教学的运用,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起了渴求知识、自觉学好英语的动力,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但课文整体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
一、课文教学中两种授课方式:“块块教学”和“整体教学”
“块块教学”就是分段教学,把本来完整的文章,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一课时教一块。这种方法虽然分解了难点,但不易理解记忆全篇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且此方法重视语言形式,忽视思想内容,把语言点、语法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不符合语言的交际性原则的。
“整体教学”是把课文当作整体来处理,但在课堂上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结构的学习与运用,还是篇章结构与修辞手法的分析及写作,都有所侧重。始终把一篇课文作为整体教,把课文的内容和篇章结构放在突出的地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破坏故事的趣味性,不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有利于整体识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由此看来,课文整体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突破,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课文的教学也就是阅读的教学。视觉感知文字符号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以表达完整思想的语义为单位,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逐词感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必须有其完整的形式、完整的结构,单个的词语不是语言。考夫卡认为行为不能分析为许多零散的因素,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简单地说,我们的反应取决于对整体的知觉。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的面孔,总是对他的整体发生反应,而不是对脸的各部分。
(二)符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阅读缓慢的人在同一时刻只集中于某一局部细节,而一旦同时重视的细节太多时,他就陷入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改变儿童的心向,使他开始对整体而不是对局部作出反应。”而整体教学就是为学生开始对整体而不是对部分作出反应进行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迅速而较准确地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读得快,读得多,理解得准确。
(三)运用科学的“三论”。
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使整体教学得到完善。
1.整体—部分—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整体来认识部分及其之间的联系,再综合为整体,即“整体—部分—整体”。根据这一公式,我们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而组成课文的部分不仅包括段落句子,而且包括课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课文整体教学就是从课文内容的整体信息出发,逐层深入弄清段落大意及各段间的关系。因此,若只强调整体内容,忽视段落大意和语言结构,或只孤立分析语言结构,忽视整体内容的掌握,便不符合整体教学的原理。
2.控制—反馈—巩固。
反馈原理在教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
课文整体教学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地逐步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理解”,再由“提问—回答—评讲”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纠正他们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也使整体教学得到完善。
3.整体—局部—有序。
外语是交际工具,因而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交际才能掌握。课文整体教学无论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上都遵循有序原理。
三、课文整体教学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背景,激发兴趣。
如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此文难度较大,若介绍一下A Tale of Tow Cities里的主要人物,便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教师要善于置学生于主动地位,积极引导他们围绕课文进行语言实践,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扩充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提出要切,简要体温。
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利用工具书查阅课文中的生词,弄清每个词的“音、形、义”。
(2)找出新出现的词组、新句型。
(3)找出语法结构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4)提出几个简明扼要、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
(二)阅读理解。
预习属于整体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接收”(reception),阅读理解属于整体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发展”(development)。
阅读理解由表层向深层发展,由课文内容向语言结构发展,阅读方式由略读、细读转入精读。
每次教学虽然牵涉整篇课文,但理解只侧重一个局部,通常在课内让学生限时阅读,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获取主要信息上。因为有了预习的基础,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速度就加快了。
1.略读。
有时可以在阅读之前,把整篇课文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义。有时先叫学生阅读课文,再给予帮助,拟出课文提要,分层次地检查学生的略读理解状况。
2.细读。
这一层次的阅读理解可通过学生互相问答一些课后问题或书中的填空题来检查。
3.精读。
在细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这一次可结合听录音来进行,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看课文,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讲练巩固。
1.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整体性课文教学。
(1)再次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朗读;教师领读,或让学生领读。
(2)教师讲解重点。
①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新的词组和句型,了解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能力。
②重点讲解:教师对重要的生词、词组、句型尽量用英语讲解,要做到重点、难点精讲多练,也解决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重点、难点。
2.复习巩固,及时强化。
课文的巩固形式多样,包括背诵、回答问题、还原翻译、复述课文等。
(四)运用。
运用属于整体教学的第三阶段,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贯穿于课文整体教学的全过程,而以最终阶段体现更为突出和集中。
“接收”、“发展”、“运用”这三个阶段往往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其实我们在巩固的同时,也已经在运用。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运用时,要因课时、目的、任务不同而有所侧重。
四、结语
课文整体教学的运用,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起了渴求知识、自觉学好英语的动力,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但课文整体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