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45420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过程包括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投入型的学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原则、目标和意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课程 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手段,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使用于学生的学;既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2.信息技术是无尽的资源。它既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教学环境的作用。整合要让信息服务于课程,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又以学生个体符合时代需要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充分接触、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改善。
  3.整合是革命性的教学模式,它将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能改善传授式、接收式学习,加强指导性、探究式学习。
  4.整合要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综合应用传统媒体与信息媒体,使两者各展所长、互为补充。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体现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
  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
  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了。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1)利用资源进行学习;(2)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3)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4)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将其与课程整合有以下五方面的意义。
  1.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多媒体系统具有超文本特性,因而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地组织与管理。
  4.计算机的网络特性不仅能更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而且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传统CAI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所谓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正日益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可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羿.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3]易丹.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研究了在一种专用控制器系统(某型声呐伺服单片机控制系统)中通过对控制器时序上的分析,从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方面着手,使外围器件(74LS374锁存芯片)与单片机控制器相互配合最终实现了数
对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信息缺乏及难于建立数学模型系统,如果这些系统不是太复杂的情况下,可用模糊数学理论设计一类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简称模糊控制器(Fuzzy Contro
流媒体技术是在网络上传输视频和音频(V/A)等多媒体信息的最新技术。本文通过介绍流媒体的概念和技术原理特点,说明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流
摘 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整合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是传统研究性学习的补充。它一方面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师生交互、小组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创设了仿真模拟环境与虚拟模拟环境,为学习成果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另一a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 优势和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摘 要:体育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体育课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上课时应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注重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也可设置一定难度和困难情境,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师本教育”观念,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亦步亦趋的教
该文对高速开关数字阀控制器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选用新型的单片机及IC芯片完成了控制器的设计。
一、 揭开五笔打字输入法的本质    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学打汉字,它把汉字分为三个基本要素:笔划、字根、字型。笔划也就是写汉字的5种笔划(横、竖、撇、捺、折),它是五笔输入法的根本。捺包含点,根据笔划对键盘上26个字母进行分区,每个区有5个字母,这样剩下一个字母“Z”在五笔字型输入法中没有用到它。字根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类似于字典中的偏旁部首。一般把这些偏旁部首根据起笔分放到横、竖、撇、捺、折五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