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文化为统领、为灵魂统筹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以文化兴业,打造特色经济支撑振兴之梁。以文化铸魂,建设宜居生态塑造振兴之形。以文化育人,传承乡土文明激发振兴之魂。以文化治村,促进乡村善治夯实振兴之基。以文化富民,追求富裕生活锚定振兴之本。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风 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旗帜和总抓手,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加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提供了战略牵引。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立村、文化兴村”不能是“单打一”、就文化抓文化,而应该是以文化建设为统领、为灵魂,统筹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文化兴业,打造特色经济支撑振兴之梁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产业兴、百业兴。乡村振兴第一位的任务是产业兴旺。充分挖掘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了新空间。要将产业与文化放在过程中去认识,在过程中分析识别。
  文化创业转换动能。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发展特别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村集体财力,使村里有能力改善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为文化事业提供持续稳定的投入。农村仅仅依靠农业就能生存的时代已经结束。抓住生态建设带来的契机,选择符合农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蔓延与融合,形成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与升级,民宿休闲、民俗表演等新业态茁壮成长。
  文产融合留住人才。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农村“空心化”是乡村振兴的最大挑战。很多农村就业吸纳能力低,“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院荒杂草生”。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可以提供众多新增岗位。村民“洗脚上田”但“离土不离乡”,有效解决农村人口向城市单向转移的问题,“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乡村振兴既有人气又有了人才。
  二、文化铸魂,建设宜居生态塑造振兴之形
  系统与环境互塑共生,环境对系统的塑造导致系统变化,变化了的系统反过来导致环境的变化,进而再导致系统的变化,循环往复。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与生态有机结合形成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丰富了乡村振兴渠道。
  点亮山水资源的文化元素。随着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正逐渐为人熟知和向往。这与中国传统的人居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融合。杭州之美,不仅来自于西湖的湖光山色,更多的还来自于西湖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文化兴村”契合时代变化要求,让景观有看头、休闲有玩头、文化有说头、农民有赚头,生产、生活、生态有機结合,使得那山那水亮起来。发掘乡村“活着的传统”。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做好古村落保护工作,加强历史研究,探寻文化基因。保护乡土记忆和地方文脉,保护传统聚居地的原真性和文化景观基因,赋予传统新的内涵和活力。
  打造绿水青山的文化舞台。绿色是村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文化产业成长的舞台。滞后的基础设施和薄弱的公共服务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统筹协调生态良好与适宜居住,使得乡村生活设施更加齐全,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使好山好水不仅可行可望,更可居可游。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家在山水中”与“山水在家中”情景交融。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城市的生活方式及其思想文化并不必然优越于农村生活方式及其思想文化。
  三、文化育人,传承乡土文明激发振兴之魂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组分是造就系统整体特性和品质的实在基础,需要深入内部精细考察。建设优秀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教育引导,说农民能懂的话。文化的功能是“化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或多或少都会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问题不在于争论群众是否需要理论指导和理性思考,而在于如何用群众的话、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述观点、亮明主张,从而教育和引导群众。熟人之间“特殊语言”往往超越文字和语言的效果,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实践养成,办群众关心的事。习近平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紧密联系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向往美好生活的竞争压力传递到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会偏向有资源生产能力的人,强化“恩往下流”的伦理责任,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便会处于不利的位置,这是许多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不利的重要原因。《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制度保障,划百姓遵守的线。农村的居民多数“生于斯、死于斯”,熟人社会特征尤为明显。“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近30年来,通过红白理事会、家庭档案、村规民约等制度,村庄平安和谐、文明有序。村民的行为选择既有理性的约束,也有感性的支持,不仅要听,更要眼见为实,最终还要通过行为方式的对比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制度约束中树立文明乡风,在传统习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明确告诉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四、文化治村,促进乡村善治夯实振兴之基
  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发挥文化治村的力量,“在干中学”,全面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推动重心下沉、激活末梢,在深刻的社会转型中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文化立根,突出德治。农村保留着密切的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有亲缘血缘等联系相知相识。在家门口就能碰到同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人与人情感密切交流和行为互动感染,言传身教成为产业推广的不二法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靠的是在百姓心头扎根,靠的是用乡风乡俗助力乡村善治。把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当成大事,坚持以自治为主体、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全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体系,尤其突出“德治”,确立“文化立村、文化兴村”之路。“礼法兼施,德法兼容,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探索形成的社会治理之道。”   知行合一,带头示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注重以知促行,注重典型带动,引领党员担当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以群众评价为主要依据,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和优秀村干部,做到“带头人引领一班人、一班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全村人”。传承弘扬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推动乡村向上、向善,使乡村运转秩序归于正常、文明、良性。
  依托传统,优化自治。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群众基础。“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的人情传统,构筑了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础。整合集体资产和经济事务,使村民资产和利益关联更加紧密,产权和治权相结合,增强自治的公共利益和参与动力,应对村民訴求多元化、利益协调难度加大的问题。发挥新乡贤、红白理事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特长,共同助力乡村治理。推进政务账务公开,让大家都有本明白账,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文化富民,追求富裕生活锚定振兴之本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推动村民共同富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从全局出发合理地使用局部力量、求得全局最优,让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同时,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实现了民富村强的互动并进。
  文化产业打开富民空间。挖掘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进“文化+”,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同门类、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文化活力,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了新空间。
  文化兴盛促进精神富足。真正的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不能“富了口袋、空了脑袋”。历史积淀成就了区域的文化传统与鲜明性格,成为区域居民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记忆,增加了乡村的纵深感和独特性,传统文化资源成为乡村振兴取之不尽的源泉。根据新时代的新变化丰富文化传播渠道、形式和内容,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解决农民“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文化活动很难也很少开展的问题。通过文化交流使人在认知上感到理性的力量、在价值上引起共鸣、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系统思维在聚焦于对象的同时,向下要关注构成它的组分,向上要看到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协同配合,整体推进,形成前进的合力,使更多的乡村特色盆景汇聚成“新乡土时代”的百花园。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 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9-21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机电设备的演进和发展,电气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电气运行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机电设备经过长期的运行,会产生许多故障和问题,因此维护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在出现故障后,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早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予以及时的处理。文章就以机电设备中的电气故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检测方法及检修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机电设备 电气故障 检修  一、概述机电设备电气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着重分析了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揭示了资本周转的本质,并论述了关于资本周转的内涵及其对于企业生产剩余价值率的影响。当代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对于我们加强企业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济效益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的资本周转原理,以及分析了当代企业资本周转缓慢的原因,并且对于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 2017年7月,我国宣布对进口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大幅调整,并通知WTO我们将对24个类目的可回收及固体废弃物的进口采取拒收态度。这对世界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入世初期,进口“洋垃圾”是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低端制造产业的一种盈利模式。可随着“洋垃圾”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我们的环境和身体健康都受到了极大的危害。那么,“洋垃圾”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关键词】 洋垃圾 “禁入”措施 分类回收  
期刊
【摘 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等其他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而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的独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最终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结构 应用 发展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结构组成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
期刊
【摘 要】 针对盆花浇灌的问题,本文拟设计集泥土的湿度值检测、自动浇水为一体的家庭自动浇水系统,達到合理给花卉植物自动浇水。  【关键词】 盆花 检测 自动 合理  引 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大家生活水平慢慢变高,生活品质也随之增高。养盆花如今之所以被许多的人所喜爱是因为在家里养盆花,不但能够丰富大家的日常生活,还能经过光合作用以后,减少一些家庭空气污染。养花过程中给盆栽花适时适度浇水是养花成功
期刊
【摘 要】 在古老的文明国度,“占卜”这种形式一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统治阶级的追捧和推崇,人们预知未来,探测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类没有消退过。而神秘学与心理学也越来越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系统和广泛。那么,作为最直观流传最广的一种“占卜”形式——塔罗牌,到底是什么呢?揭秘“塔罗牌”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内心,也有助于探索出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最合适的方式。  一、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和灵魂,是无产阶级政党凝聚人心、赢得胜利的制胜武器。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群众观 十八大 中国梦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产生的条件  群众观,始终贯穿在马克思主义之中,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170周年,它堪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著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和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指引,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并在不断自我革新,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效功能。  【关键词】 共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问题,长期以来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章主要介绍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经济学家张维迎、林毅夫十年关于政府和社会关系命题的争论,以及最后针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几点反思,希望能对今后政府和市场走向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政府市场关系 争论及反思 发展趋势  一、政府和社会
期刊
【摘 要】 《第五项修炼》由彼得·圣吉所著,它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彼得·圣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动态性复杂的方法。动态性复杂问题对于人类来讲是一个难题,因为人们很难突破线性思维,于是彼得·圣吉提出了一套有助于认清结构性问题及真实现况的工具,即系统思考的工具,鼓励人们训练潜意识、运用潜意识并熟习系统语言。  【关键词】 系统思考 线性思维 结构性问题  《第五项修炼》由彼得·圣吉所著,彼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