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阶段的数学教育是这个完整体系的子系统。做好每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衔接,才会使得数学教育这个完整的体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在这篇文章中,根据影响中学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四个因素(教材内容因素;教师教法因素;学生学法因素;学生心理因素)中教材内容因素和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实际,分析寻找影响因素下的衔接点,提出衔接建议和建构衔接策略。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中学数学 衔接 对策
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1.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具体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培养的目标是:①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②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學态度。⑥具有一定的属性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①。
鉴于高职高专属性的两重性,其数学课程目标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从而确定教学任务。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只是将理工类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减”“简”了一部分内容,并且为了凸显高职高专的职业性,提出了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本没有以中学数学作为参照。用这样的大纲来指导教学,必然使高职数学的教学陷入困境。所以安排一部分教师从根本上学习和研究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中学数学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衔接紧密的,又能满足后续课程要求的、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迫在眉睫的。
1.2 教学要求差异的衔接策略
数学教学大纲是指导数学教学纲领性的文件,因此,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首先要解决好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
①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在高职阶段所必须达到的“数学现实”,明确数学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和应用要求。
②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建立在中学数学课程的平台上,结合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改革,尽量避免知识梯度过大,计算要求过于复杂。
③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②。编写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各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做到“专业性质不同,开设课时不一,目标要求不同,侧重内容各异,精选传统内容,渗透现代知识,保持体系完整,重在知识应用”。
高职数学的教学要求被具体的分割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每次活动中,教师对教学要求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质量。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第二方面要做的是,对高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要求的培训。
在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上,对所有的任课教师进行大纲要求的培训,明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并在后期的教学中,定期分模块,分章节的结合教学实际,再对教师进行基本要求,提高要求,进行应用要求方面的培训,使每个一线教师能够深入细致的了解高职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 两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异分析及衔接对策
2.1 两阶段教材内容比对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以初中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的,同时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内容及其处理方式进行了新的变动,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数学课程不再划分科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的内容直接由模块构成,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以人教A版作为高中阶段的参照教材。教材的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四个系列,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向量是近代数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联系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算法作为新名词,在以前的数学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算法本身,学生并不陌生,因式分解、不等式、方程等中都出现了算法思想,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知识和内容。只是算法的基本思路、特点、学习算法的必要性等问题以前没有专门的涉及。概率与统计是基于时代的要求而添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需要具备从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基本的概率与统计知识是公民必备的常识。
现行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和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及其微分法、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其他部分如概率、统计、复数等只是在部分专业开设,故不进行讨论。
2.2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内容梳理
纵观两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发现相对于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设置,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相对陈旧,没有根据中学数学内容的改革而调整。从而出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衔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现象: 2.2.1 两阶段教学内容完全脱节。这种类型指的是知识点在中学数学中没有讲授,而在高职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却把这些知识点当作已经讲解过的内容直接作为计算工具来使用。这些脱节的知识点虽说不多,但是如果不了解,不给学生事先做铺垫,必将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2.2.2 两阶段教学内容重复。这种类型就是指高职高等数学内容及形式与高中的基本一致或完全重复。随着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部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被纳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导致两阶段中出现了一些重叠部分。这样的重叠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上的要求一模一样。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高职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同样的内容进行重复讲解,不但消耗了有限的学时,还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外一种情况是,两阶段在某些知识点上都有所涉及,但在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是不一样的,有部分重叠。这部分内容新旧知识混合的编排,由于老师没有准确的了解学生已知知识细节和掌握程度,而导致重复或讲解不到位,导致脱节。
2.2.3 两阶段前后不一型。就是对同一内容,高职和高中两阶段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如单调性是函数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为我们精确地作出函数图像和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无论是在中学数学还是高职数学教学中都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认真研究高中与《高数》教材中发现关于单调性的定义和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充分条件中都有差异。(高中)若函数f(x)在[a,b]上有定义,对于任意x1,x2∈[a,b],当x1f(x2),则称该函数在区间(a,b)内单调减少,或称递减。经比较不难发现,《高数》教材中的定义是想将区间[a,b]扩充到实数集上,将单调分类更细(有递增、递减、严格递增、严格递减之分),可是并没有说明。同样情况出现在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充分条件中,导致在区间划分、极值判断中,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时产生疑惑,造成了学习困难。
2.3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脱节知识点衔接策略
根据上述两阶段脱节内容的分析,高职数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要注重对那些前后不一,新旧混合的知识点,要加以分析、比较、区别。对概念及数学思想的正确理解,才可以到达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3.1 补充“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
在梳理高职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的基础上,对于“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采用教学中分散补充方法进行补充,避免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出现断层。如对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化积公式,根据高职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只需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使用这个工具进行计算就可以了。所以这里只需要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以阅读资料形式将这个知识点提供给学生,再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2.3.2 “自学指导”法,兼顾重复知识点
对于完全重复的知识点部分,可以大胆进行删减或改由学生自学掌握。而对于需要加深、扩展的内容,应加以强调和重视。用高等数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那一部分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中学数学教材中一些不能讲解的“深刻”的内容。通过高等数学的相应的解释,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高度。
2.3.3 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针对高等数学知识难度过大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降低难度,把教材内容改造成适合学生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在强调高等数学理论系统性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可简化一些理论证明。同时,对某些内容的处理,可降低一些理论要求,适当删掉一些过于繁琐的推理和完全可以用计算器代替的计算。如“理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了解柯西定理(三个定理的分析证明不作要求,只需要学生能够借用一些辅助函数的图像理解便可)”,再如“淡化特殊积分技巧的训练,可教学生使用积分表或使用数值积分软件。不要求过于繁琐的计算。”
2.3.4 高职高等数学课应与专业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建筑力学虽然研究工程实际中的各种构件和结构,但受力作用后的内力、应力和应变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借助数学中的向量及其运算、函数与图像甚至微积分来表示与研究。再例如采取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等阐明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用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
此时数学知识已经传授完,如果数学老师就此打住,此例题就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老师加一句话:实际操作时如何下料?
学生讨论后,老师可带学生分析。
当然,建筑力学不是数学,它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而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建筑力学在教学中必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广泛联系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力学的抽象原理,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把建筑力学知识学懂学活。
3 结束语
教育的衔接问题由来已久,自把教育分成大、中、小学就开始出现,只是近年来由于升学、教育改革等原因,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各阶段的教育衔接已经被提上议程,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与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研究不应该被忽视。当然,鉴于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它的研究与普通教育的研究存在很多不同。由于个人的经验和水平,研究只对高中与高职阶段的数学教学衔接因素中的内容衔接做了初步的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衔接教学教材如何建设,衔接的教学方法还有哪些等等。解决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衔接,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更需要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与高中两个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有机衔接。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参考文献:
[1]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巴班斯基著,李玉兰译.学习过程最优化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123—133.
[4]王贤军.高职数学教学降低理论难度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9):110—112.
[5]丁九桃,马廷强.新编经济应用数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8.
作者简介:马廷强(1978-),男,苗族,云南威信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奇点理论。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中学数学 衔接 对策
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1.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具体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培养的目标是:①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②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學态度。⑥具有一定的属性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①。
鉴于高职高专属性的两重性,其数学课程目标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从而确定教学任务。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只是将理工类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减”“简”了一部分内容,并且为了凸显高职高专的职业性,提出了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本没有以中学数学作为参照。用这样的大纲来指导教学,必然使高职数学的教学陷入困境。所以安排一部分教师从根本上学习和研究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中学数学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衔接紧密的,又能满足后续课程要求的、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迫在眉睫的。
1.2 教学要求差异的衔接策略
数学教学大纲是指导数学教学纲领性的文件,因此,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首先要解决好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
①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在高职阶段所必须达到的“数学现实”,明确数学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和应用要求。
②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建立在中学数学课程的平台上,结合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改革,尽量避免知识梯度过大,计算要求过于复杂。
③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②。编写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各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做到“专业性质不同,开设课时不一,目标要求不同,侧重内容各异,精选传统内容,渗透现代知识,保持体系完整,重在知识应用”。
高职数学的教学要求被具体的分割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每次活动中,教师对教学要求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质量。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第二方面要做的是,对高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要求的培训。
在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上,对所有的任课教师进行大纲要求的培训,明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并在后期的教学中,定期分模块,分章节的结合教学实际,再对教师进行基本要求,提高要求,进行应用要求方面的培训,使每个一线教师能够深入细致的了解高职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 两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异分析及衔接对策
2.1 两阶段教材内容比对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以初中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的,同时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内容及其处理方式进行了新的变动,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数学课程不再划分科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的内容直接由模块构成,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以人教A版作为高中阶段的参照教材。教材的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四个系列,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向量是近代数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联系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算法作为新名词,在以前的数学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算法本身,学生并不陌生,因式分解、不等式、方程等中都出现了算法思想,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知识和内容。只是算法的基本思路、特点、学习算法的必要性等问题以前没有专门的涉及。概率与统计是基于时代的要求而添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需要具备从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基本的概率与统计知识是公民必备的常识。
现行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和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及其微分法、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其他部分如概率、统计、复数等只是在部分专业开设,故不进行讨论。
2.2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内容梳理
纵观两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发现相对于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设置,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相对陈旧,没有根据中学数学内容的改革而调整。从而出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衔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现象: 2.2.1 两阶段教学内容完全脱节。这种类型指的是知识点在中学数学中没有讲授,而在高职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却把这些知识点当作已经讲解过的内容直接作为计算工具来使用。这些脱节的知识点虽说不多,但是如果不了解,不给学生事先做铺垫,必将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2.2.2 两阶段教学内容重复。这种类型就是指高职高等数学内容及形式与高中的基本一致或完全重复。随着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部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被纳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导致两阶段中出现了一些重叠部分。这样的重叠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上的要求一模一样。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高职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同样的内容进行重复讲解,不但消耗了有限的学时,还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外一种情况是,两阶段在某些知识点上都有所涉及,但在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是不一样的,有部分重叠。这部分内容新旧知识混合的编排,由于老师没有准确的了解学生已知知识细节和掌握程度,而导致重复或讲解不到位,导致脱节。
2.2.3 两阶段前后不一型。就是对同一内容,高职和高中两阶段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如单调性是函数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为我们精确地作出函数图像和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无论是在中学数学还是高职数学教学中都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认真研究高中与《高数》教材中发现关于单调性的定义和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充分条件中都有差异。(高中)若函数f(x)在[a,b]上有定义,对于任意x1,x2∈[a,b],当x1
2.3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脱节知识点衔接策略
根据上述两阶段脱节内容的分析,高职数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要注重对那些前后不一,新旧混合的知识点,要加以分析、比较、区别。对概念及数学思想的正确理解,才可以到达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3.1 补充“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
在梳理高职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的基础上,对于“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采用教学中分散补充方法进行补充,避免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出现断层。如对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化积公式,根据高职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只需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使用这个工具进行计算就可以了。所以这里只需要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以阅读资料形式将这个知识点提供给学生,再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2.3.2 “自学指导”法,兼顾重复知识点
对于完全重复的知识点部分,可以大胆进行删减或改由学生自学掌握。而对于需要加深、扩展的内容,应加以强调和重视。用高等数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那一部分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中学数学教材中一些不能讲解的“深刻”的内容。通过高等数学的相应的解释,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高度。
2.3.3 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针对高等数学知识难度过大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降低难度,把教材内容改造成适合学生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在强调高等数学理论系统性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可简化一些理论证明。同时,对某些内容的处理,可降低一些理论要求,适当删掉一些过于繁琐的推理和完全可以用计算器代替的计算。如“理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了解柯西定理(三个定理的分析证明不作要求,只需要学生能够借用一些辅助函数的图像理解便可)”,再如“淡化特殊积分技巧的训练,可教学生使用积分表或使用数值积分软件。不要求过于繁琐的计算。”
2.3.4 高职高等数学课应与专业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建筑力学虽然研究工程实际中的各种构件和结构,但受力作用后的内力、应力和应变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借助数学中的向量及其运算、函数与图像甚至微积分来表示与研究。再例如采取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等阐明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用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
此时数学知识已经传授完,如果数学老师就此打住,此例题就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老师加一句话:实际操作时如何下料?
学生讨论后,老师可带学生分析。
当然,建筑力学不是数学,它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而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建筑力学在教学中必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广泛联系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力学的抽象原理,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把建筑力学知识学懂学活。
3 结束语
教育的衔接问题由来已久,自把教育分成大、中、小学就开始出现,只是近年来由于升学、教育改革等原因,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各阶段的教育衔接已经被提上议程,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与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研究不应该被忽视。当然,鉴于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它的研究与普通教育的研究存在很多不同。由于个人的经验和水平,研究只对高中与高职阶段的数学教学衔接因素中的内容衔接做了初步的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衔接教学教材如何建设,衔接的教学方法还有哪些等等。解决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衔接,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更需要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与高中两个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有机衔接。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参考文献:
[1]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巴班斯基著,李玉兰译.学习过程最优化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123—133.
[4]王贤军.高职数学教学降低理论难度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9):110—112.
[5]丁九桃,马廷强.新编经济应用数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8.
作者简介:马廷强(1978-),男,苗族,云南威信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奇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