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选择香港资本市场

来源 :中小企业投融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选择好的市场?简单的答案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市场对每个企业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许多企业高管表示还是希望本刊对此有进一步的阐述。于此,本刊现将采访“2011年沃特金融高峰论坛?香港资本市场分论坛”时与一些专家的对话编辑成文,供企业高管们研究。
  SMEIF:香港偏好怎样的企业,和美国有什么不同?
  崇宁(兰馨亚洲投资集团总经理):香港偏好于规模大一点的企业,尤其在目前情况下,2亿元以上的小盘股受到的关注、投资认购的意愿会打折扣。香港市场2011年12月上旬到现在都是发股过程,而且在波动市场下,中长期我们都看好香港。医疗行业在美国比较看好,国有控股在香港上市之后,几大板块分析师在香港加了很多,所以现在很明显是器械类,包括医药类的,同样公司在香港上市估值是比较高的。
  吴任辉(世宁集团执行董事):香港的创业版不太成功,所以必须上主板,但规定盈利2至3千万/两年,如果还没有盈利的公司是不能进入的,之前公司可以走美国的路,现在剩下素质非常好的公司才可以走下去,香港是大、中盘股都有市场,但受外围影响,估值会降低,我们团队做过香港、美国、伦敦几个市场,比较起来我们特别喜欢香港,美国这边没有以前好走了,但香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估值方面比较好,同时语言、文化契合度对企业老板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去日本或者美国跟当地基金经理沟通的话,还不如去跟香港方面沟通。流通性也是相当不错,同时还有很多不同因素。
  杨卓亚(深圳香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认为香港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主板市场,我比较鼓励民营企业去香港,因为它是趋于市场化的。国际上来说,香港市场是比较好的。
  我们在路演的时候,美国基金经理反复问我们是否在美国有相关基金。如果没有就很难了,后来这个企业转型了,做别的东西。中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复制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因此需要找是否有可借鉴的参照物。从企业面来看,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进入消费型转型阶段,今后消费类企业和医疗、保健、资源型企业比较看好。在香港上市,如果盈利没有上亿人民币,上去之后不会受关注,最大可能会在第一次融资后,融资能力就会比较弱了。这是香港市场的弊端。
  孔静全(中国光纤网络系统集团执行董事):如果大家有机会去香港上市要重视两方面:一是做好管制,让他们相信我们;第二就是投资者关系,我们上市之后如何披露信息,把大家关注的事情尽量清楚披露给大家知道,让大家对小盘股的疑虑消除掉。我相信每一家企业融资的时候,他们都有盈利能力,行业也是往上增长的行业,但很多企业没有重视企业管理和投资者关系。
  SMEIF:上市是否成功就等于是否能把企业成功销售出去,基金喜欢什么企业,香港不喜欢哪一类企业或者投资人?
  崇宁:A股市场是审核制,不像在香港、美国的基金市场上对合规性、财务指标都有规则,这与基金判断有一点不同,我们也有投资公司在A股上市的,确实有不错的公司希望投的,有一些从投资角度看起来没有什么价值,但创业版市盈率非常高,香港市场不会说喜欢某些企业上市,换句话说,企业在香港上市与美国没有什么分别。但需要考虑两点,首先是香港联交所非常了解中国内地情况,这与美国不太一样,如社保问题严于A股上市,对企业而言这是很大的成本;另外,对不同企业监管要求是不同的,在一些法律问题上追究得非常清楚,如果公司在架构上没有太过关就需要谨慎一点,要把成本风险考虑在里面。
  SMEIF:中小企业在香港上市容易吗?
  崇宁:到香港上市的一个好处就是再融资能力非常强,香港联交所再融资截止时间点全球第一,募集资金量第二,若在香港上市却没有能力享受到这个便利,对企业来说不是很合适;如果有能力享受便利的话,需要看规模和持续盈利能力。一些中小企业不是说就不能在香港上市,其实中小企业最有潜力。民营企业的优点和能力很清楚,从其业务、基本面是否扎实,资本力是否强,是否有持续发展能力来体现,或者说某一个产品在国外有成功先例,以证明确实是有价值的,给资本市场看到价值所在。虽然上的时候是中小股,但每年业绩发布的时候都超过预期,让大家看到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让大家了解到企业是有潜力的,引起大家注意,大资金公司就会来买。如果公司上市只是阶段性目标很大,想套现,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业务本身不扎实,在行业中是中等的话,即使有利润也不会受香港重视。
  SMEIF:到香港上市,律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香港和美国来说,法律是否有什么不同?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在这个流程上需特别注意什么?
  陈永坚(盛得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香港上市可以有机会得到美国投资者的参与。只有1.5亿或者2亿的公开发行不是环球发行,环球发行包括美国投资者。在香港绝大多数发行有两部分,10%是公募,10%是私募。香港和美国法律最大的不同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重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法律架构、行业等,如果做足了披露,可让美国投资者做出选择。在香港原则上也是相仿的流程,但香港联交所监管态度比美国严格,在纳斯达克中国企业都是以贷资架构上市的,像百度、新浪等于一系列运营商都是从法律架构通过VIE模式(编者注:VIE模式,即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s(可变利益实体))做,概念就是海外上市,这家公司与国内企业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在美国,法律和监管制度没有严格禁止这样的架构,香港在过去有一段时间也有,但非常少,而且香港联交所要求,如果是用待持架构做企业的投资架构,一定要在中国法律禁止领域以下才可以做,这就是监管方面不同的态度。
  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我提几个核心的要求:1、过去三个财政年度管理层的第二大股东没有作很大改变;2、过去三年盈利记录;3、企业还需要满足三个上市标准其中一个。第一个是利润(以港币计算),另外就是市值收入和现金流方面,市值20亿港币,收入5亿港币,过去三年现金流100万。第三个标准就是按照上市市值和收入,市值需要40亿港币,收入是5亿港币,而且需要一千个股东。   SMEIF:在香港上市的时间需要多久?
  陈永坚:从交股书起,最快要半年。
  李强(郭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香港上市可能需要6个月。而国内上市可能需要两三年。比如目前我们还在做的一家煤矿公司已经做了8年,还有一家已经做了7年,我们都希望他们上市成功的时候给我们支付更多律师费用。在国外上市很透明,因为有备案制,中介机构会受监管,违法成本非常高。在海外上市自我监管力度比较大,对企业透明度和管理规范比较高,这一点海外做得比较好。在国内如果出事通常都考虑用“关系”解决。此外,在海外上市融资也比较容易,而在国内上市有一个最大的不好就是灰色成本比较高,因为很多事情拿不上台面,要通过“关系”去解决,这需要更大的资源去做。在香港和美国不存在这种情况。
  SMEIF:怎样才能成为一家准备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李强:三句话:1、每条路都坚持,能走到最后;2、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上市像谈恋爱一样,有一个试婚的过程,成功了才长久;3、需要水到渠成,一到两年准备期之后报香港等聆讯,一定会成功。
  孔静全: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如果你们来香港上市的话,需要跟香港相关机构多沟通,沟通不一定只是沟通好的方面,也可以沟通不好的方面,这样可以让他们帮助你提前解决相关问题。
  吴任辉:专注于做你们的本业,一些上市相关工作可以由PE、法律专家去做,所以不需要太愁,需要集中精神做企业,这对我们是最大的安慰。选投项目时,我们会选团队本身已经有行业经验的,特别是注重环保的企业。我们会给予企业家有用的建议,我们投得放心,企业家也得到更多的附加值。如果有类似企业我们也很希望能合作。
  陈永坚:上市是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不是终点,上市之后只是身份改变,从一个私人公司变成公众化公司;但之后市场、相关机构对企业的监管会更加严格,券商也好,财务顾问也好,都会扮演不同角色来推进上市,所以在过程当中,披露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杨卓亚:企业上市之前一定要作好准备,因为上市意味着公司会变成公众公司,要披露很多信息,承担很多额外的成本,就需要考虑清楚是否上市。中国最大物流企业顺丰就不想上市,因为现金流非常好,他们每年靠盈利就可以支撑企业发展,这样的企业都不想上市。而有一些企业应该上市,就是那些企业面比较大,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上市是双刃剑,上市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上市的时候要选好中介机构,选择好的券商、基金和顾问,他们会带给你们高附加值,但老板不要算得太精,这样是做不成大事的。
  崇宁:企业在考虑上市的时候,一般规模起码在3至5千万以上,考虑上市地点的时候,如果是3千万可考虑国内创业版,上市之前要想清楚为什么上市,要有明确规划,还需要考虑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因为上市有时间成本,一旦启动了上市项目,所有工作都围绕这项工作展开,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非常高。在美国上市的话,规模不到1亿美金的话不要做,时间成本至少6个月,如果是在海外上市中途出了问题,还需要考虑其它的问题。(摄影/SMEIF记者林卓军)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稳中求进”正在成为中国2012年各项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重点。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小型金融机构监管等在内的金融改革莫不遵循了这个大前提。同时这一基调也符合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精神。  而这与1997年举行的首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形成反差。那次会议启动了对当时资不抵债的银行体系的清理工作,还建立
期刊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向来不被银行青睐的中小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受货币政策紧缩、市场资金链条从紧的影响,传统的信贷融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日益增长的经营发展的资金“补血”需求。  民营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金融服务机构培养的重要客户群,出现了“新三板”、集合债券、借款企业资信评级等不同的融资措施,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民营
期刊
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常听到有人说:“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创新是企业家的事,创意则来自天才”,在过去30年,中国不乏优秀科学家,优秀企业家,但唯独缺乏像乔布斯一样的创意天才。  没有产生创意人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缺失创意人才的结果却很好预测:创新的驱动总是来源于创意,任何发明和创新都以创意为突破口,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立足于价值链的高端。  为此,SMEIF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期刊
专访私募股权投资专家方加春博士  从广发证券总裁到德邦证券董事长再到广州越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以下简称“越秀产投”),从证券到私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PE”),这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近十年来经历的职业生涯,它反映了自我价值的追求,更折射出金融行业发展的轨迹。方加春,越秀产投——PE行业的一个后起之秀的掌舵人,梦想着通过构建三大核心能力,努力打造珠三角高端财富管理中心。  高净值财富管理PE正
期刊
中国清科集团研究中心  2011年共有23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为2010年的2.87倍,披露募集金额的221支基金共计募集388.58亿美元,同比上涨40.7%;201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生投资交易695起,其中披露金额的643起案例共计投资275.97亿美元,其中PIPE(投资于上市公司)类投资占比扩大,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及加工行业取代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清洁技
期刊
“邀请国家部委领导、三地政府代表、社会业界代表以及各方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把脉开方,为深化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出谋献策,围绕‘十二五’时期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这是本届论坛的主题”,2012年7月18日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的第五届珠江论坛上,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会长黄小峰对SMEIF记者说,自2009年9月10日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成立以来,促进会作为三地民间合作的重要平
期刊
Crone Law Group律师事务所创始人Mark谈上市公司应对监管机构调查  Crone Law Group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已经有十年了,我们为70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提供了律师事务服务,今天特别希望和大家分享中国东北石油这家公司。我们代理这家石油公司的律师事务已有9年历史。在过去9年当中,我们是如何帮东北石油度过难关的呢?下面通过案例和大家分享。  作为东北石油上市的金融顾问,我们帮
期刊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重要股东回购该公司所有流通股,从而取消上市资格,往往由上市公司唯一控股股东发起,以现金收购全部流通股,让上市公司变成非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的企业常有两个特征:一是现金充足和市值完全低估;二是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资源,希望整合。本刊就上市公司“私有化”问题做了专题报道。  企业上市后“私有化”专题报道(1)  上市公司怎样“私有化”  SMEIF记者/赵瑞强 邓丽
期刊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时,一般都会先想到银行贷款,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又因为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担保机构的介入就十分必要了。所谓担保融资,简单说来,就是担保机构为银行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第三方保证,若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而未能如期还本付息,则由担保机构代为还本付息。这样不但有效降低了银行的放贷风险,同时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几率。为使广大中小企业认识担保公司的作用和
期刊
《太平圣惠方》记载:“服灵芝,十日轻身,二十日一切病止,三十日身白如玉。”  《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上药,性平,味苦,无毒。老少皆宜,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灵芝是所有补虚中药中唯一入12经的药物,对五脏六腑有全面的系统调理和滋补作用,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是唯一没有偏性的中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护肾、调理失眠、辅助治疗肿瘤放、化疗等功效。  灵芝世家传承渊源200多年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