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权威机构调研指出,受到春节雪灾、美国次贷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出口乃至产业发展形势频添变数。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中国2月份贸易顺差85.6亿美元,不到1月份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的一半。而来自海关方面纺织品的数据也不容乐观。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1711亿美元,增长18.9%,这是自2003年以来出口增幅首次降到20%以下。2008年前2个月纺织服装出口总计252.72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仅增长5.7%,增幅同比下降三十八个百分点。另外,3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达到1:7.054。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汇改以来已经升值15%,大大超过业内所能承担的心理预期底线,纺织行业大约2/3的企业利润率平均仅有0.62%。如这些中小纺织企业陷入绝境,将危及大约1500万人的就业,纺织业生存危机终显。
纺织品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2007年的外贸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然而,相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特別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革至今累计升值超过15%,加之美国次贷危机仍在扩散,悲观的气氛似乎正笼罩于整个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
有利因素与面临压力
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世界经济总体上稳定增长,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众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也都给纺织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与基础。
然而,不可否定,进入2008年以来,纺织业面临的风险与困难也与日俱增。
一是要素成本、政策成本将继续加大。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这对纺织企业将意味着更大的贷款难度,更高的融资成本、更严的资金监管:纺织行业对“节能减排”的监管、治理重点将更加严格,环境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还将进一步增加。纺织行业的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也将继续上升。
二是出口增长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2008年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升值态势,出口退税率也有可能面临继续下调,美国、欧盟,日本等几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减缓势头,对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需求或将下降。预计2008年中国纺织行业增速水平会有所回落,出口增长继续下滑至15%左右,处于整体回落态势。
三是投资增长一直是拉动纺织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2008年前两个月纺织行业投资呈现了急剧“降温”的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二成四,仍保持高位,而纺织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却减速明显,纺织投资出现“急刹车”式的回落,显示出密集宏观政策调控的效应已开始对纺织行业产生较大冲击。专家指出,纺织工业增加值,是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这一指标来看,2008年前两个月同样出现明显回落迹象。
国际贸易变化“晴雨表”
纺织服装是中国贸易出口的主要大宗产品,国际形势的变化必然反映到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上来,并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演变,美元持续贬值,原油价格屡创新高,这都引发了全球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世界经济机构和经济学家纷纷预测,由于次贷危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按照理论计算,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应进口就会降低1.65个百分点。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看,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有逐月趋缓之势态。美国次贷危机对纺织服装消费的影响,到2007年末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以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为例,2007年1~6月、1~8月、1~10月、1~12月四个时期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32%,27.11%,22.42%,14.42%,增速呈逐步递减之势,据美国海关统计,2007年12月,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为-1.41%。实际上,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12月,包括印度,洪都拉斯,香港等全球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国和地区对美的纺织服装出口都出现了负增长。
进入2008年的国际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扩展。因此,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一定要防范因世界经济下行而可能出现的出口急速下降的风险,特别要重点防范向美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大幅回落。
宏观政策环境影响可能更大
原材料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信贷紧缩政策等都是影响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进出口情况看,国内通胀给纺织业带来的影响,要小于因铜、铁、铝等涨价给其他行业带来的压力;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贷款利率上升、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一起叠压,终至纺织行业不堪重负。
首先,用工成本上升,是通胀背景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道大坎。从年初的情况看,2008年企业生产成本肯定上涨,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8.7%,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其中农产品上涨幅度最大。纺织业实际上属于农产品加工业,是民生行业。就棉纺织企业来说,80%以上的职工来自农村,就业职工中大多数是农民工,95%的原料是棉花,行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益,而作为纺织原料的棉花等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纺织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出口退税下调也直接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减少。2007年1/3的规模纺织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占了整个行业的80%,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大多在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3.0%,承受力非常有限,中小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中小企业已遭遇生存危机,目前有2/3的企业处于亏损边缘。由于业内预期2008年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将继续下调4个百分点,相关分析人士预测,如果该消息属实,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将可能有30%的企业退出市场。
第三,人民币升值更是“快马加鞭”。从2月15日起,以一天一关的速度先后冲破了7.18、7.17和7.16三个关口。3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达到1:7.054。专家预计,短期内破开1:7大关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人民币升值直接削弱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从2007年1月-12月全年看,理论计算使棉纺织行业直接减少近20亿美元的利润。
第四,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意味着要提高员工的待遇,使企业的用工 成本大为增加,特别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业的压力更大。“不是不想提高工资,实在是过高的税赋让企业有心无力”,部分纺企老板无奈表示。
第五,2007年底开始的信贷紧缩政策对纺织业企业的运营也造成很大压力。由于潜在的产业放贷政策,纺织业企业普遍遭遇贷款难问题,流动资金短缺带来生产和销售双重困境,对出口的影响也非常大。目前,由于出口退税、劳动合同法等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及物流成本上调等综合因素,导致许多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而在3月初举办的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多数企业与客户谈判提价幅度只能在3%一5%。由于成本谈不下来,资金又短缺,2008年前两个月输美设限纺织品配额使用率仅为9.23%,预测全年的配额平均使用率不会超过80%。
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局
业内人士指出,对2008年的纺织出口形势感情十分复杂,一边是成本不断高企,一边是国际议价能力无法提升。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中东等地,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部分产品实施了提价,但国外客户不可能全盘消化上涨成本,导致出口利润率大大下降。纺织行业面临三个“没有了”:一是劳动力成本这两年提高很快,企业低成本雇佣劳动力的优势没有了;二是资源优势没有了,现在国产的棉花比美国的贵,化纤优势也没有了,因为石油有一半要进口;三是政策优势没有了,比如纺织行业出口退税整体减少了。单一搞纺织的企业2007年大都亏损,行业已经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首先,当前中国纺织业已进入大规模洗牌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正在进行大规模调整。突出表现在东部棉纺织产业整体向中西部搬迁,上海的棉纺织企业生产基地有许多向西部搬迁,东部本地的老纺织企业也开始大规模搬迁进工业园区。二是纺织企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2007年企业经历了多次调整,不同企业的承受力不同,产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产业链条比较长的企业面对调整时承受力更强一些;反观一些中小企业则很可能被这些政策的叠加效果挤压掉。如果对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全行业2/3的企业低于平均利润率,实际利润率只有0.62%。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基本处于亏损边缘,行业利润的增长实际是靠1/2的企业拉动的,这部分企业实现的利润占了全行业的90.8%,全行业两极分化的情况十分明显。
其次,在纺织行业“鲜亮”的年报下并掩盖不了企业的实际困境,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要靠创新,要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然而,对于处于微利状态下的纺织行业来说,要想健康平稳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企业普遍关注的是否调整2008年出口退税率等宏观政策的变化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着手研究具体方案,继续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在此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和吸纳出口企业的意见,采取审慎渐进的原则,适时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给纺织业留出缓冲阶段。特别是在贸易环境存在诸多变数的情况下,把握好调控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不进入纺织服装高端市场将难以生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产能隐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低端环节的低水平膨胀上而在高端环节,阻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是装备落后和自主品牌不足。除了资源、汇率、税率等因素的变动外,中国周边国家纺织行业的迅速崛起也对中国的企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中国除部分引进设备的“三资”企业棉纱质量优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外,大部分国产棉纱质量不如印度、巴基斯坦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印度、巴基斯坦棉纱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势十分强劲。此外,作为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尤其是欧美市场,对技术含量、环保要求更高,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都相对薄弱。
第四,有关专家提出,面对困难与挑战,纺织企业应该在四个层面进行战略提升,以应对资源、环境,成本、政策等带来的变化。一是强化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线;二是企业新上项目以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四是在产业转型的“阵痛期”,没有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加大结构转型和科技提升力度,做深做强产业仍是唯一出路。因此,在这新一轮冲击波下,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但这也是正常的。很多纺织企业已经感觉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不再只是政府提倡的一句口号。
最后,对2008年的纺织出口形势并不悲观或许是纺织吹响2008“集结号”的最终目的。尽管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但业界对2008年的纺织出口依然看好。从过去数十年的发展来看,全球纺织服装业一直是伴随着各种不利的环境发展起来的,原有的纺织强国逐渐衰落,只有中国始终在稳步发展,因此,决定纺织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竞争力。中国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竞争力,在全球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外部环境变化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领先地位。2008年出口仍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在成本上升后依然表现强劲。与此同时,有能力的纺织企业积极“走出去”,可以向一些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享受与所在国企业同等市场待遇,还可以继续获得资源、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另外,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逐步放大,内需有望成为日用消费品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应该指出的是,2008年头两个月纺织服装出口的高企要保持清醒头脑,上述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在今后数月逐步显现,目前要防止纺织服装出口“硬着陆”,保证纺织服装贸易出口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纺织品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2007年的外贸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然而,相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特別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革至今累计升值超过15%,加之美国次贷危机仍在扩散,悲观的气氛似乎正笼罩于整个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
有利因素与面临压力
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世界经济总体上稳定增长,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众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也都给纺织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与基础。
然而,不可否定,进入2008年以来,纺织业面临的风险与困难也与日俱增。
一是要素成本、政策成本将继续加大。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这对纺织企业将意味着更大的贷款难度,更高的融资成本、更严的资金监管:纺织行业对“节能减排”的监管、治理重点将更加严格,环境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还将进一步增加。纺织行业的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也将继续上升。
二是出口增长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2008年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升值态势,出口退税率也有可能面临继续下调,美国、欧盟,日本等几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减缓势头,对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需求或将下降。预计2008年中国纺织行业增速水平会有所回落,出口增长继续下滑至15%左右,处于整体回落态势。
三是投资增长一直是拉动纺织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2008年前两个月纺织行业投资呈现了急剧“降温”的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二成四,仍保持高位,而纺织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却减速明显,纺织投资出现“急刹车”式的回落,显示出密集宏观政策调控的效应已开始对纺织行业产生较大冲击。专家指出,纺织工业增加值,是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这一指标来看,2008年前两个月同样出现明显回落迹象。
国际贸易变化“晴雨表”
纺织服装是中国贸易出口的主要大宗产品,国际形势的变化必然反映到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上来,并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演变,美元持续贬值,原油价格屡创新高,这都引发了全球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世界经济机构和经济学家纷纷预测,由于次贷危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按照理论计算,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应进口就会降低1.65个百分点。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看,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有逐月趋缓之势态。美国次贷危机对纺织服装消费的影响,到2007年末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以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为例,2007年1~6月、1~8月、1~10月、1~12月四个时期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32%,27.11%,22.42%,14.42%,增速呈逐步递减之势,据美国海关统计,2007年12月,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为-1.41%。实际上,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12月,包括印度,洪都拉斯,香港等全球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国和地区对美的纺织服装出口都出现了负增长。
进入2008年的国际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扩展。因此,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一定要防范因世界经济下行而可能出现的出口急速下降的风险,特别要重点防范向美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大幅回落。
宏观政策环境影响可能更大
原材料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信贷紧缩政策等都是影响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进出口情况看,国内通胀给纺织业带来的影响,要小于因铜、铁、铝等涨价给其他行业带来的压力;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贷款利率上升、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一起叠压,终至纺织行业不堪重负。
首先,用工成本上升,是通胀背景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道大坎。从年初的情况看,2008年企业生产成本肯定上涨,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8.7%,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其中农产品上涨幅度最大。纺织业实际上属于农产品加工业,是民生行业。就棉纺织企业来说,80%以上的职工来自农村,就业职工中大多数是农民工,95%的原料是棉花,行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益,而作为纺织原料的棉花等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纺织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出口退税下调也直接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减少。2007年1/3的规模纺织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占了整个行业的80%,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大多在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3.0%,承受力非常有限,中小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中小企业已遭遇生存危机,目前有2/3的企业处于亏损边缘。由于业内预期2008年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将继续下调4个百分点,相关分析人士预测,如果该消息属实,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将可能有30%的企业退出市场。
第三,人民币升值更是“快马加鞭”。从2月15日起,以一天一关的速度先后冲破了7.18、7.17和7.16三个关口。3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达到1:7.054。专家预计,短期内破开1:7大关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人民币升值直接削弱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从2007年1月-12月全年看,理论计算使棉纺织行业直接减少近20亿美元的利润。
第四,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意味着要提高员工的待遇,使企业的用工 成本大为增加,特别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业的压力更大。“不是不想提高工资,实在是过高的税赋让企业有心无力”,部分纺企老板无奈表示。
第五,2007年底开始的信贷紧缩政策对纺织业企业的运营也造成很大压力。由于潜在的产业放贷政策,纺织业企业普遍遭遇贷款难问题,流动资金短缺带来生产和销售双重困境,对出口的影响也非常大。目前,由于出口退税、劳动合同法等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及物流成本上调等综合因素,导致许多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而在3月初举办的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多数企业与客户谈判提价幅度只能在3%一5%。由于成本谈不下来,资金又短缺,2008年前两个月输美设限纺织品配额使用率仅为9.23%,预测全年的配额平均使用率不会超过80%。
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局
业内人士指出,对2008年的纺织出口形势感情十分复杂,一边是成本不断高企,一边是国际议价能力无法提升。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中东等地,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部分产品实施了提价,但国外客户不可能全盘消化上涨成本,导致出口利润率大大下降。纺织行业面临三个“没有了”:一是劳动力成本这两年提高很快,企业低成本雇佣劳动力的优势没有了;二是资源优势没有了,现在国产的棉花比美国的贵,化纤优势也没有了,因为石油有一半要进口;三是政策优势没有了,比如纺织行业出口退税整体减少了。单一搞纺织的企业2007年大都亏损,行业已经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首先,当前中国纺织业已进入大规模洗牌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正在进行大规模调整。突出表现在东部棉纺织产业整体向中西部搬迁,上海的棉纺织企业生产基地有许多向西部搬迁,东部本地的老纺织企业也开始大规模搬迁进工业园区。二是纺织企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2007年企业经历了多次调整,不同企业的承受力不同,产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产业链条比较长的企业面对调整时承受力更强一些;反观一些中小企业则很可能被这些政策的叠加效果挤压掉。如果对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全行业2/3的企业低于平均利润率,实际利润率只有0.62%。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基本处于亏损边缘,行业利润的增长实际是靠1/2的企业拉动的,这部分企业实现的利润占了全行业的90.8%,全行业两极分化的情况十分明显。
其次,在纺织行业“鲜亮”的年报下并掩盖不了企业的实际困境,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要靠创新,要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然而,对于处于微利状态下的纺织行业来说,要想健康平稳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企业普遍关注的是否调整2008年出口退税率等宏观政策的变化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着手研究具体方案,继续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在此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和吸纳出口企业的意见,采取审慎渐进的原则,适时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给纺织业留出缓冲阶段。特别是在贸易环境存在诸多变数的情况下,把握好调控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不进入纺织服装高端市场将难以生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产能隐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低端环节的低水平膨胀上而在高端环节,阻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是装备落后和自主品牌不足。除了资源、汇率、税率等因素的变动外,中国周边国家纺织行业的迅速崛起也对中国的企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中国除部分引进设备的“三资”企业棉纱质量优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外,大部分国产棉纱质量不如印度、巴基斯坦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印度、巴基斯坦棉纱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势十分强劲。此外,作为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尤其是欧美市场,对技术含量、环保要求更高,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都相对薄弱。
第四,有关专家提出,面对困难与挑战,纺织企业应该在四个层面进行战略提升,以应对资源、环境,成本、政策等带来的变化。一是强化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线;二是企业新上项目以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四是在产业转型的“阵痛期”,没有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加大结构转型和科技提升力度,做深做强产业仍是唯一出路。因此,在这新一轮冲击波下,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但这也是正常的。很多纺织企业已经感觉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不再只是政府提倡的一句口号。
最后,对2008年的纺织出口形势并不悲观或许是纺织吹响2008“集结号”的最终目的。尽管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但业界对2008年的纺织出口依然看好。从过去数十年的发展来看,全球纺织服装业一直是伴随着各种不利的环境发展起来的,原有的纺织强国逐渐衰落,只有中国始终在稳步发展,因此,决定纺织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竞争力。中国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竞争力,在全球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外部环境变化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领先地位。2008年出口仍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在成本上升后依然表现强劲。与此同时,有能力的纺织企业积极“走出去”,可以向一些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享受与所在国企业同等市场待遇,还可以继续获得资源、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另外,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逐步放大,内需有望成为日用消费品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应该指出的是,2008年头两个月纺织服装出口的高企要保持清醒头脑,上述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在今后数月逐步显现,目前要防止纺织服装出口“硬着陆”,保证纺织服装贸易出口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