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钛板内固定与丝线悬吊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钛板(Centerpiece)内固定和丝线悬吊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颈椎后路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组(A组)和颈后路单开门丝线悬吊内固定组(B组)。A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7±11.9)岁,术前平均病程(53.6±61.5)个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5±3.1)个月;B组20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8.3±9.6)岁,术前平均病程(50.4±14.9)个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3±1.9)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17分法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术后是否出现轴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术后是否发生"再关门" ;影像学评估项目包括: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椎管前后径、椎管扩大率、脊髓整体向后移位距离、椎管面积以及开门角度。两组样本的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同组术前、术后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同项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7.7±23.4)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152.0±122.7) ml,术后引流量(268.7±222.1) ml;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1.7±23.9)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166.7±42.5) ml,术后引流量(255.3±47.0) ml;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A组1例、B组7例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疼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随访时未发现"再关门"现象,B组患者随访时有12例患者出现"再关门"现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前后径、椎管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之间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管前后径、椎管面积和椎管前后径扩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脊髓后移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门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enterpiec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丝线悬吊内固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中基线非糖尿病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随访期间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源自于2009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建立的35~74岁社区居民糖尿病前瞻性队列调查。对基线非糖尿病人群按基线C反应蛋白进行分组(C反应蛋白<1.00 mg/L、1.00~1.99 mg/L、2.00~2.99 mg/L、≥3.00 mg/L),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以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低龄先天性脊柱畸形儿童半椎体切除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6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61例;年龄3~10岁,平均(5.0±1.7)岁。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局部后凸角(SK)及近端交界角(PJA)。
目的探讨在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过程中应用O-arm三维导航系统的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并规律性随访18个月以上患者的资料,其中18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置钉(O-arm三维导航组),23例采用C
目的探讨微创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联合接骨板及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5~63岁,平均39.3岁。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5例。采用微创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复位关节面,以接骨板及经皮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采用方
期刊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利用三维打印技术,结合个性化设计、私人定制金属三维打印髋臼翼形接骨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使用金属三维打印髋臼翼形接骨板固定治疗的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31~76岁,平均57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
目的探讨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是否需要手术缝合修补。方法前瞻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91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为稳定型ramp损伤的患者资料,全部患者接受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术后采用MRI评估ramp损伤愈合状况,采用KT1000测量评估ACL稳定性,主观功能评估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膝关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干假体联合内固定姑息性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干骨折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84.0±2.5)岁;致伤原因:摔倒伤10例,交通事故伤2例。骨折类型按照AO分型,A1型1例,A2型5例,A3型3例,B1型1例,B2型2例。手术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干假体,术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