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溯源看东吴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东吴博物馆馆藏颇丰,仅紫砂器系列收藏就有500多件。部分藏品曾在省内多家博物馆巡回展出过。年前该馆甄选了106件精品,推出了“紫玉金砂”明清紫砂百壶特展。我也慕名专程前往参观学习。
  紫砂展陈列的皆是存世稀少之器,一件难求之壶。紫砂门类之全面、数量之丰富,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宜兴紫砂发展史。这在全国众多紫砂展览中都极为少见。尤其是提梁壶鼻祖赵梁之作、古朴大气的元畅和时鹏之作、首创匣钵封闭烧制的李茂林之作,明四家齐聚一堂,光彩夺目。
  自魏晋六朝以来,佛教的禅宗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禅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我不信佛,但喜好喝茶。于窗明几净之斋,花前月下之境,沏上一壶佳茗,静静地浅斟慢饮。眼前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虫鸣鸟啼,万籁之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于是品味古人“禅茶一味”之说,慢慢心境澄明,平淡超然,竟有了禅意。感到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什么爱憎、得失,都归于空灵无物,宠辱皆忘,自然恬淡。
  吃茶而离不开茶具,茶具中我最青睐紫砂壶。一边参观“紫玉金砂百壶展”,一边在思索着作为陶都宜兴的紫砂文化的渊源。
  紫砂茶具草创于宋。据说苏东坡曾居住宜兴蜀山,并亲手设计了一款提梁式砂壶,有他的“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词句为证。然而人们至今无法确认一件东坡壶实物。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开始,紫砂壶制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据说有唯一的一把树瘿壶传世,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为宜兴的收藏家储南强先生捐赠。为了不使供春树瘿壶绝技失传,1953年以后南京博物院曾请宜兴制壶高手仿制若干把,世上得以流传。其实,从时大彬开始,历代制壶者均有仿制树瘿壶的。所以国博收藏的这把“供春壶”,是真是假还有争论。真正既有记载又有实物传世的我以为应从明代万历开始。
  明代中叶陶瓷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从朝廷到民间以壶煮茶、泡茶的习惯开始形成。江南城镇多有茶楼,饮茶风气兴盛,文人以茶待友为时尚,茶具的需求自然增多。因此,宜兴紫砂壶生产十分繁荣,盛极一时,名匠辈出,壶型多有创新。
  成书于明末崇祯年间的《阳羡茗壶系》是一本紫砂壶的专著。作者周高起论到“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说明当时饮茶习俗改变,宜兴紫砂壶已经替代了银、锡、瓷壶。“一壶重不数两,价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紫砂壶成了实用与欣赏兼备的艺术品。
  书中记述万历时期制壶名家有:
  董翰,号后溪,开始将壶制成菱花式,工艺极尽精巧。
  赵梁,又作赵良,善做提梁式紫砂壶。
  玄锡,又作元畅(古代玄与元通用)。所做紫砂壶以古朴见长。
  时朋,又作时鹏,生于嘉靖,活动于万历。制壶名家时大彬之父。
  这四人被誉为万历紫砂工匠四大名家,都是采用供春的制壶手法。四人中董翰风格文巧,是最早创制菱花式紫砂壶的名手。其他三家所制之壶则多显古拙风格。
  李茂林,名养心。万历婺源人。制作小圆式,慧巧而朴素,都属于名玩。
  制壶工艺自此以后,有了重大改变。
  以前的茗壶,夹于缸坛中,一同入窑烧造,难免沾染缸坛釉泪。到李茂林以后壶胚不再直接入窑烧制,改成另作匣钵,将壶胚封闭其中,再入置陶窑。由于采用了这样的工艺,因此提高了烧造质量,紫砂壶进入了工艺美術的新层次。
  周高起认为,如果说供春是紫砂壶的创始者,那么上述五人则是正始者。
  在参观东吴博物馆“紫玉金砂”明清紫砂百壶特展时,对一些珍品名壶我有幸上手细细端详,特别是零距离接触到明万历紫砂大家正始者的作品。抚摸着400多年前的紫砂艺术品,与古人对话,感觉真好。
  除了正始者的精品紫砂外,“紫玉金砂”百壶展览中明清紫砂大家名家的作品同样丰富多彩。
  时大彬为承上启下一代宗师,他所制茗壶存世非常稀少,展厅中我看到多件时大彬的精品,其中时大彬款提梁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致,妙不可思。其他如徐友泉、陈用卿、邵文银、欧正春等皆显大家气象。
  此次展出的百十把紫砂壶,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该展览不仅为热爱紫砂壶的广大观众提供了精神文化大餐,更为中国紫砂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其他文献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艺术之花,即火柴包装上兼作火柴商标和装饰作用的绚丽多彩的贴画。从1877年我国第一枚火花诞生至今,全国各地火柴厂出品了数以百万余种的火花,方寸画幅中,展现了祖国风貌、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当代科技、体育卫生、书画篆刻、动物植物、世界珍禽、古今名人、异国风情等,可谓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素有“小百科全书”的美誉。  火花品类繁多,内容丰富,大体上可按照两种方法分类。根据制作形式
期刊
何子贞:武将求字胁以刃  《清稗类钞》曾载“何子贞善书画”,有人云,清代以来,学颜而善化者,何子贞当为第一。此何子贞就是“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的何绍基。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何绍基兄弟
期刊
江西省博物馆和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的藏品中有数件稀世之珍——非常罕见的青花红色标语茶碗,它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军民生产和使用的生活日用瓷。如今,它们已经是珍贵的一级文物。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具体由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导创建)的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又称“湘鄂赣苏区”,其中心、核心区域在秋收起义爆发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流域。在当年火红的战斗岁
期刊
六朝古都南京秦淮风光带通称“十里秦淮”,这条“桨声灯影”的人文之河,历史上素有“六朝金粉”之誉。明清科举鼎盛时期之际,这里曾经盛极一时,河房河厅,夹岸而居,画船箫鼓,喧声达旦。与它毗邻的即为“明经取士,为国求贤”的江南贡院。清代末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当年号称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亦被撤除,仅留下明远楼、飞虹桥及部分号舍等遗存。为了进一步传承历史悠久的科举文化,再现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科举考试的历史
期刊
在艺术市场上,女画家大多不被藏家所重视,时常能见到并卖上好价钱的屈指可数。实际上,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不少女画家的艺术水准绝不在男画家之下。有的女画家诗、书、画、印四绝;有的不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题材,还是青绿、浅绛、工笔、写意、白描、泼墨、泼彩等技法无所不涉、无所不精,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所以,收藏、玩赏她们的书画作品,无疑是一件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  在上世纪中国画坛上,男画
期刊
明清家具同中國古代其他艺术品一样,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底蕴,创造了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明代家具以其简约实用而著称于世,清代家具则以装饰华丽、纹饰繁缛取胜。  明清家具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都以精湛的工艺、独具的匠心、珍贵的价值而被后世所追捧。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20世纪30年代,外国人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
期刊
元末明初甘肃地区在经历一场改朝换代的巨变之后,迎来一次巨大的移民风潮。甘肃河岷洮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明“移民屯边”的重要据点,形成了一股独特的移民风潮。通过对此地保留的一些移民传说分析和家谱探微,进而印证了明初河岷洮地区移民的历史事实。  ● 河岷洮地区  地处甘青交界的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区)、岷州(今甘肃岷县)、洮州(今甘肃临谭县),自春秋战国以来就被誉为“古西羌地”,在河西地区
期刊
素三彩是低温彩釉品种之一,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干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要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成化时期素三彩有绿、黄、紫、褐等颜色。正德时期素三彩器不多见,但制作精巧。嘉靖时期素三彩色调浓重,鲜亮不足。万历时期素三彩器有各
期刊
赵孟坚是南宋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重要画家,庆元五年(1199)生,卒年说法不一,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人,宋太祖十一世孙,以父荫入仕,官朝奉郎。他能诗、擅书画、富收藏、精鉴别,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画意超绝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时人叶隆礼云:“吾友赵子固,以诸王孙负晋宋间标韵,少游戏翰墨,爱作蕙兰,酒边花下,率以笔研自随。人求画,与无靳色,往往得之易,藏之多,人亦未之宝
期刊
董源(934—约962),五代南唐杰出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南唐旧主李璟时,曾任过北苑副使,人亦称“董北苑”,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初师荆浩,笔力沉雄,画境平远幽深,淡墨皴似“麻皮”,故后人亦称“披麻皴”。被世人尊为“南派”山水开山鼻祖。画稀名重,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董源《潇湘图卷》,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尺寸50×141.4厘米。(见图1)  “潇湘”亦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