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整合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存在教师教学目标单一、教师教法僵化,致使本应充满诗意与活力的文言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长期以往,在学生眼中,文言文会像洪水猛兽一样变得面目可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便会荡然无存。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就能以其直观的形象、图文并茂的技术效果,新颖、趣味、艺术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把“古”文教“美”、“学活”,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文言文 感知 品味 体验 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言文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文质兼美的瑰宝。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代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这些良好的养分呢?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文言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的形象、图文并茂的技术效果,新颖、趣味、艺术地吸引了我们课堂中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它能通过数据、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对信息进行有机的数字化整合和交互化处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由传统的“平面”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滑向了“立体”的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结合的直观接收。它为我们在课堂中解决一些枯燥、乏味的文本教学伸出了第三只手,形象且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文言文中得到有效整合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巧创情境,感知文言文的意境美。
  古文与音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不少古文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教学中,如果使用音频渲染气氛,将内蕴深厚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融合起来,尽可能地将文言文中的“情”化为听觉的韵律,那么将有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文言文的精妙。
  例如:《三峡》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直插云霄、连绵不绝的山峰,湍流不息、势如奔马的江水,一泻千里、银银闪亮的瀑布, 矗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渔夫的晚唱,猿猴的长啼……这一切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柔美的音乐,唯美的画面,配上绝美的文字,学生如痴如醉,这是教师用多少语言描绘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调动感观,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
  文言文用词非常精炼,可谓字字珠玑。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重点句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采取的大都是“对照译文法”。 教师侧重于对文言文内容单一的“对照”和“告诉”,将文本的主题单一化,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却是囫囵吞枣又趣味索然。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驰骋,封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光、形、色等多种形式结合,将抽象、概括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直观、具体的视听文字,让学生抓住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理解,从而领略古人用语的妙处。从而建立激发兴趣、提高情趣,拓展乐趣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尽快掌握“习文之道”,学得轻松。
  如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把所学古文内容制作成课件,教师把文中需要积累掌握的重点文言词汇划出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句,组内解决不了的班内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把先前划出来的文言词汇的意义一一展示出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看得一目了然,记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与传统的古文教学相比,省时、直观。学生真正实现从“知之者”向“乐知者”的转化,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范读文本,体验文言文的情感美。
  古人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里的“不著一字”,不是说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即富有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反复吟咏想象而得之。
  文言文虽寓理深刻,生硬难懂,但具有其节奏和韵律美,一旦掌握其规律,便能琅琅上口,摇头晃脑地诵读。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课件,那形象直观的画面、节奏和谐的录音朗读,将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文言文的情感意境,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共鸣。
  例如:教读北朝民歌《木兰诗》,视频朗读时音乐雄浑、鼓点声声,朗读声铿锵有力,配以马蹄阵阵,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到了遥远的古战场。在听读时又抓住了“可汗”(kehan)、辔头(peitou)、旧时裳(chang)等重点字的读音,同时也明白了五字诗句的停顿方式,或“2-3”式,或“2-1-2”式,或“2-2-1”式。 还可通过视频反复朗读,让学生去领悟文本,从 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课件启发想象,欣赏文言文的表达美。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文言文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因此,往往给学生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作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古文的意蕴,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还能得到美的感受。
  比如在教学《天净沙 秋思》 时,多媒体呈现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异乡人的“叹”联想到他的乡愁。
  实践证明,在古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拓宽他们学习的视野,让文章中的形、声、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文言文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表达美、审视美,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晓萍.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的优势[J].新西部,2010(10).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其他文献
通过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污水泵站恶臭散发情况的测定,研究探讨了这类市政设施的恶臭散发特性.结果表明,污水集水泵站恶臭的散发量要小于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且夏季的散
目的:Icon渗透树脂是一种新型渗透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机械性能以及一定的防龋性、抗龋性和抗酸蚀性。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牙釉质表面白斑类病损的修复,包括白斑(white-spot lesions,WSL)、轻中度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DF)等类型,并具有一定的美学效果。但在口腔中,树脂材料的颜色、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过去研究的重点主要在渗透树脂远期的颜
在如今的建筑施工中,由于人力或者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到连续浇注混凝土,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施工缝不可避免。而当地震灾害来临时,出现了大量框架结构施工缝附
随着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备受关注,国家和社会对海洋气象观测的技术需求也日显紧迫。目前我国海洋气象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有限的海洋气象观测站点和相关的卫星遥感手段。为此,依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项目的支持,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多家单位共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气象漂流观测仪,为我国海洋气象观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本课题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立项项目《海洋气象漂流仪器
水声传感网络(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UASN)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海洋环境探测的潜在能力。在大多数UASN的应用中,节点定位都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任务。节点的位置信息有助于其它水下任务的完成。在位置相关的数据采集任务中,如果缺失了位置信息,数据将变得无用。目前大多数的水下定位模型使用单一的声速值进行距离估计和节点定位,忽略了水体的分层效应以及声速剖面的时间
各铁路局、铁路公司,建设投资公司。铁科院,中铁工程、建筑总公司。中铁通号集团,各设计院、工程局,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为满足铁路建设需要,根据铁道部铁建设[2004]146
简述了数字半调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以往的几种基本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积分特性的累计平均算法,并以视觉计算为地以
建立了以GIS为平台的澳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采用修正的ISCST3模式对澳门半岛1月份(1997年)大气中CO和NOx浓度的空间分布关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澳
通过东兴路车站地连墙测斜的监测过程,结合现场实测地连墙变形,对如何取得测量真值、开挖结束后变形监测,中断施工时变形监测进行探讨,由于措施到位,监测取得良好的效果。
研究了用于多波束形成网络的微带Rotman透镜,介绍了基于几何光学法的设计公式,并给出了透镜的相位特性,将透镜的波速口和阵列口效为二维天线,利用天线理论得到了其度特性,并以具有32个波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