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腾讯企鹅影视出品,张家振、廖庆松监制,新锐导演周全执导,张颂文、谭卓、顾宝明等主演的电影《西小河的夏天》于5月25日全国上映。该片入围去年釜山国际电影节唯一的竞赛单元“新浪潮”单元,并斩获KNN观众选择奖。
影片讲述南方小城里熱爱足球的男孩晓阳和他父亲,以及隔壁的古怪老头间苦涩又温柔的故事,呈现了既怀旧又能唤起现代观众共鸣的生活浮世绘。周全表示,故事由孩子的视角切入,但片中每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阶段都面对着成长的困惑。
85后的周全之前在澳大利亚读电影专业,随后到美国AFI(美国电影学院)读电影研究生,2年期间只拍过4部短片,《西小河的夏天》是其长片处女作。周全告诉《综艺报》,首部作品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题材,是身为独生子女一代天然的孤独感使然。“这种孤独感与生俱来,无法改变,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任何创作都要面对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时我特别希望能由这种非常简单又有直接冲击力的情感,延伸出去写故事。”
为了更真实地表达这种孤独感,周全将整个故事投射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时空环境。电影设定在1998年的夏天,片中大到舞厅、学校,小到人物装束的细节,都氤氲着时代气息,周全家乡绍兴特有的江南韵味也被搬上银幕。片名中的“西小河”出自绍兴真实存在的河流,片中人物重要的情感转折都取景于西小河河边,它静静流淌,见证了三代人的成长。
绍兴老台门、爱踢足球的小男孩、1998年世界杯、舞厅……这些都是周全的成长印记,也是影片情节的生长点。但周全表示,《西小河的夏天》并不是自传电影,影片中所有的情节都是他跟编剧虚构出来的,“但这些人物发生的情感或这个故事发生的语境都是真实的。”
《西小河的夏天》是典型的成长片,影片主角是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严厉的父亲、邻居老爷爷,刚好拼成包含祖孙三代的家庭戏模板。影片对生活在台门里,处于少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人物进行了深度刻画,选取了他们各有代表性的事件,并将其相互交织、碰撞。故事的主角是年仅11岁的小男孩晓阳,但在周全看来,小主人公刚刚走过人生第一个10年,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建立,“人们长大以后可能会忘记十几岁时的很多经历,但那个阶段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很多生活上点滴的小事,当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却对长大后的我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初,周全想用纯粹的儿童视角讲述整个故事,“这样的视角最单纯,也最真实。”但他后来发现,成长的主题不应仅局限于小孩,而应是每个人的每个生命阶段都要面对的挑战。“单单晓阳的视角可能撑不起整部影片要传递的主题和意义,他的生命经验、情感经验以及他对世界的理解和知识储备相对弱一些,所以影片慢慢延展成三代人互相对照、对应,互相影响的成长故事。准确来说,成片中有三个视角,只不过是由晓阳的视角引入,他作为主体线索牵引着各方情感的波动和决策。”让周全遗憾的是,由于篇幅限制与主题平衡的考虑,片中两位女性角色的戏份被做了大量删减。
就像片中缓缓流过的西小河河水一般,整部影片节奏平缓,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所有人的喜怒哀乐都在平淡的氛围中呈现。“以我的经验,平常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激烈的事发生,就像河流慢慢流淌,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人生也像河流一样,表面平静,不时有暗流涌动。”周全希望影片能带给观众类似“流水感”的观影体验,“激烈的肯定更加博眼球,但我们想做的是努力帮这部影片找到属于它的观众。我现在非常能接受有人看了不喜欢,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只有能真正沉下心看的,才是这部影片的观众。”
影片讲述南方小城里熱爱足球的男孩晓阳和他父亲,以及隔壁的古怪老头间苦涩又温柔的故事,呈现了既怀旧又能唤起现代观众共鸣的生活浮世绘。周全表示,故事由孩子的视角切入,但片中每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阶段都面对着成长的困惑。
展现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85后的周全之前在澳大利亚读电影专业,随后到美国AFI(美国电影学院)读电影研究生,2年期间只拍过4部短片,《西小河的夏天》是其长片处女作。周全告诉《综艺报》,首部作品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题材,是身为独生子女一代天然的孤独感使然。“这种孤独感与生俱来,无法改变,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任何创作都要面对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时我特别希望能由这种非常简单又有直接冲击力的情感,延伸出去写故事。”
为了更真实地表达这种孤独感,周全将整个故事投射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时空环境。电影设定在1998年的夏天,片中大到舞厅、学校,小到人物装束的细节,都氤氲着时代气息,周全家乡绍兴特有的江南韵味也被搬上银幕。片名中的“西小河”出自绍兴真实存在的河流,片中人物重要的情感转折都取景于西小河河边,它静静流淌,见证了三代人的成长。
绍兴老台门、爱踢足球的小男孩、1998年世界杯、舞厅……这些都是周全的成长印记,也是影片情节的生长点。但周全表示,《西小河的夏天》并不是自传电影,影片中所有的情节都是他跟编剧虚构出来的,“但这些人物发生的情感或这个故事发生的语境都是真实的。”
由孩子视角引入故事
《西小河的夏天》是典型的成长片,影片主角是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严厉的父亲、邻居老爷爷,刚好拼成包含祖孙三代的家庭戏模板。影片对生活在台门里,处于少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人物进行了深度刻画,选取了他们各有代表性的事件,并将其相互交织、碰撞。故事的主角是年仅11岁的小男孩晓阳,但在周全看来,小主人公刚刚走过人生第一个10年,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建立,“人们长大以后可能会忘记十几岁时的很多经历,但那个阶段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很多生活上点滴的小事,当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却对长大后的我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初,周全想用纯粹的儿童视角讲述整个故事,“这样的视角最单纯,也最真实。”但他后来发现,成长的主题不应仅局限于小孩,而应是每个人的每个生命阶段都要面对的挑战。“单单晓阳的视角可能撑不起整部影片要传递的主题和意义,他的生命经验、情感经验以及他对世界的理解和知识储备相对弱一些,所以影片慢慢延展成三代人互相对照、对应,互相影响的成长故事。准确来说,成片中有三个视角,只不过是由晓阳的视角引入,他作为主体线索牵引着各方情感的波动和决策。”让周全遗憾的是,由于篇幅限制与主题平衡的考虑,片中两位女性角色的戏份被做了大量删减。
就像片中缓缓流过的西小河河水一般,整部影片节奏平缓,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所有人的喜怒哀乐都在平淡的氛围中呈现。“以我的经验,平常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激烈的事发生,就像河流慢慢流淌,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人生也像河流一样,表面平静,不时有暗流涌动。”周全希望影片能带给观众类似“流水感”的观影体验,“激烈的肯定更加博眼球,但我们想做的是努力帮这部影片找到属于它的观众。我现在非常能接受有人看了不喜欢,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只有能真正沉下心看的,才是这部影片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