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拆墙透绿”景观设计探索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现代城市公园围墙透绿方式实用性原则。对西安市内完成“拆墙透绿”工作的部分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及展开分析。探索调研中存在问题及方法,得出城市公园“拆墙透绿”应以尊重空间特性及具体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结合不同形式进行透绿。文章提供设计方法可为其他的城市围墙打开透绿的实践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西安 城市公園 围墙 边界 拆墙透绿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158-03
  引言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书中提到,居民除了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更多是人与人交往的需求[1]。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量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后,城市居民对传统公园的需求开始向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转化在当代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城市公园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居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城市公园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一、“拆墙透绿”之缘起
  作为居民生活重要承载场所,城市传统公园往往倾向于活动功能的分区和内部环境的营造,与周边区域的临界用围墙进行界限划分。围墙的存在让公园更易管理,让公园具备了安全感和私密性,但也使公园成为了一个具有“内向性、排他性”的公共空间。特别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实体围墙,完全阻隔了公园内外的视线活动,从而形成利用率低下、缺乏活动的围墙边界空间。
  2017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拆墙透绿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拆墙透绿和公园开放工作。本着“能开尽开,能免则免”和先易后难的原则,2018年底,西安对其12个城市公园进行拆除围墙工作,同时基本完成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围墙拆墙透绿、增绿工作[2]。文章对西安已经完成“拆墙透绿”的部分公园进行调研后发现,大多数公园不仅只拆除围墙,临街景观优化升级,更加通透、出入也相当便利,公园整体环境提升。
  二、“拆墙透绿”的策略
  “拆墙透绿”是在保证现有平面绿化的基础前提下,通过拆除公园原有封闭围墙,合理优化景观配置,将公园内的景观展露出来,使公园景观和城市景观进行有机的融合[3]。打开城市公园封闭围墙,能够有效地实现城市绿色资源共享[4]。如果将公园围墙视为一个面,那将围墙打开就像身体中的毛细血管舒张、逐渐渗透到城市中去,将公园和市民以及整个城市生活融合一体,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无形中拉近了居民和城市的距离。因此“拆墙透绿”不仅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也是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的体现,有着不可代替的社会效益。
  (一)因地制宜。城市公园“拆墙透绿”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全部拆除,也不存在绝对的标准,而是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设计。如有的城市公园位于密集居民区之中,被建筑包围,临街临路;有的则远离城市中心地带,周围环境开阔,人流较少。公园围墙应该采用何种开放模式?都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不同围、透、绿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但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案,均要尊重公园特性及充分考虑其周边环境状况。
  (二)激发活力。城市公园“拆墙透绿”可以整合绿色资源,让公园更好地融入城市街区,从而营造丰富的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必须与当代市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心理及行为需求融合起来,只有将市民生活融入城市公园之中,才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从而创造特色城市人文景观,唤醒城市活力。
  (三)尊重文化。每座城市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底蕴也都大都不同。因此“打开”的不仅仅是公园的围墙,更重要展示其独特文化传承。尊重地域性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并发扬,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5]。
  三、“拆墙透绿”调研分析
  作者于2018年8月12日-18日,对西安市已完成“拆墙透绿”的城市公园中,选取莲湖区(莲湖公园、儿童公园、丰庆公园)、新城区(长乐公园、革命公园)、雁塔区(大唐芙蓉园)、未央区(红光公园)进行了调研,如图1。主要采取实地考察与随机访谈两种方法,并对西安城市公园拆墙透绿概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一)区位条件与“拆墙透绿”:通过对调研对象及周边环境分析发现,城市公园地理位置是实现“拆墙透绿”的良好条件,也是决定围墙能够打开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大多位于密集居民区的公园,周边被建筑群包围时,公园围墙打开是较难以实施的。而对于部分临街道的公园围墙是适合打开的,不仅能够实现透绿,同时也丰富沿街景观。
  例如长乐公园、莲湖公园、丰庆公园等位于密集居民区中的城市公园,最大限度将沿街道部分的围墙实施“拆墙透绿”,如图3、4、6。儿童公园西、东、南面紧邻街道,公园开放程度将被大大提高,如图5。红光公园位于西三环,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东侧沟渠,南侧西户铁路线将公园围合,红光公园将拆除沿西三环线一侧围墙,沿街以石凳、景观步道代之,达到透绿,如图7。
  (二)公园现状与“拆墙透绿”:在西安市实施拆墙透绿过程中,对不同公园采用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大多公园都有保留公园原有大门,在其两侧及主要沿街边界处进行拆墙透绿、增绿,对其边界进行柔性处理,围墙打开使得空间通透,公园与街道相互融合,增加公园边界空间生活力、可达性,无形中将公园与城市、市民与城市生活进行融合。
  由表1可发现,调研对象在进行“拆墙透绿”前,边界以封闭式透视围栏为主,虽然能达到部分透绿的效果,但多以高大的灌木遮挡,视线受到阻碍,且行人不能直接进入公园内部,可达性较差。原有围墙形式、色彩单一,材料上一般选用石材和铁艺,以实体围墙或围栏与墩柱结合的形式,较为简单生硬,只注重其功能性,忽视其边界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拆墙透绿”后的城市公园,边界通透开放,大多数公园利用植物与景观设施结合,使得边界形态丰富[6]。   而对于现条件下无法完全开放的城市公园,按照《西安市拆墙透绿实施方案》中,对确实需要保留实体墙的,可以结合区域特色,采用文化墙的方式,或对需要保留围墙的,改建为透空围墙[2]。例如大唐芙蓉园作为一个目前需要收费入园的5A级景区公园,采取橱窗式透绿。在150米长的围墙上新建了27个窗,同时在间隔4米左右的“窗户”中架设红色栏杆,与大唐芙蓉园整體的风格相统一,通过栏杆缝隙中便可以看到园区内部景观达到透绿的效果,如图8。
  (三)市民活动与“拆墙透绿”:西安市由于夏季炎热,昼长夜短,调研发现市民从早上开始便在公园内进行活动,笔者在所调研对象边界定点观察,市民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在这里发生,主要以中老年人及儿童为主,散步、带儿童进行活动、自发性聚集交流,停留休息等。采访的市民中纷纷表示比之前到公园方便多了,对于附近居住居民而言,缩短与城市公园接触距离,可达性、便民性增强。
  例如,革命公园南门两侧将原有封闭式围墙下商业门店及通透式铁制栅栏拆除,公园边界采用地形高差设计为座凳和台阶,同时台阶也成为公园出入通道,如图9。
  莲湖公园四面以老旧小区为主,公园人流量大、场所内活动丰富,人情味浓厚,也是附近多个小区居民唯一的休闲绿地。公园将主入口北门两侧原有通透式栅栏及封闭式围墙拆除,同时拆除门面房及营业场所。边界采用以绿植为界线的隔断式,在两侧景观中留有出入口及无障碍通道,方便市民就近出入,如图10。
  丰庆公园东门临桃园南路一侧,以廊架的形式打造临街景观,沿街设置拱形花架、回廊、铺设木平台,花架种植垂直盆栽供人欣赏,临公园一侧木平台设置木板为座椅,供行人休憩,如图11。但经过现场调研发现应该用作休憩的座椅被行人当作台阶,向上踩踏便到达公园景观草坪,从居民开发的“小路”实则更容易入园。因此在城市公园“拆墙透绿”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居民具体使用情况及公园可达性。
  四、“拆墙透绿”景观设计探索
  (一)实体围墙弱化边界感:封闭式围墙以实体围墙为主,其主要功能作用是分隔空间,实体围墙是城市公园边界最主要的形式,我国大多数公园都以高大的实体围墙将之围合,使得公园较为独立,私密性较强。当公园临近居民区,甚至有些居民楼与公园仅有一墙之隔,周边环境复杂势,通常出于安全考虑选择实体围墙作为边界围合方式。
  在环境设计之中,应当首先了解场地围墙性质,了解整体的公园形态、风格、历史文化背景及边界环境,并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边界不同地形地势及环境对实体围墙进行设计,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风格上保持统一,不能完全追求标准化形制。对场地进行调研,在实体墙色彩搭配、样式及其细节考量上,应该与公园建筑、街区风格保持一致,与周边环境相结合。
  第二,在空间环境之中,高大的围墙—方面会对行人视线进行阻挡,从而使人心理上产生压抑感;另外—方面,围墙营造的私密性空间会让人产生控制感、安全感。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场地需求,重点考虑空间尺度及人体关系,以适宜人体工学的空间尺寸设计围墙高度及形态。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到空间封闭性与墙体尺度和人的眼睛高度有关[7]。其中30厘米高度的墙体,能起到勉强划分区域空间的作用。60-90厘米高度的墙体,会造成视觉连续性,适合营造安静的凭靠类休憩空间。高度在1.2米时会对人的视野起到遮挡效果,人在视觉上空间划分效果明显。当高度达到1.5-1.8米时,这时人的视线将被完全阻挡,使其具有封闭性,有利于营造领域性、私密性空间。在对边界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矮墙、斜墙、曲线墙等不同高度的墙体,能够有效地营造具有丰富层次及流动感的边界空间,营造积极舒适户外空间。
  第三,在对实体围墙细节处理之中,应以打造丰富立面形态,融合边界环境为主。根据不同地形地势,实体围墙形态也应赋予相应变化与之呼应,达到丰富立面形态,增加趣味性、吸引力。同时,丰富墙体细节,在材质、色彩、形式、细部肌理等上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实体墙以拉毛方式使得其表面粗糙,或是用正负形在墙面凹陷或凸起等形式使实体墙面形成丰富的肌理效果。当人们靠近墙体时能够观察到材料的质感,触摸感受材质的不同变化。或是根据不同的砌砖手法以及其他材料搭配,这样即使实体围墙较长也会有丰富的形式变化,在视觉上形成的不连续能够减少围墙厚重感,同时弱化围墙的边界感。例如位于上海徐汇区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武康路,其中40弄1-5号的部分围墙采用老一辈上海人重要情感寄托的竹篱笆元素,在临街墙面加建竹篱笆或在栏杆运用篱笆这种原始材料进行装饰,不仅能功能上对空间进行分隔,更重要的行走在此能唤醒记亿产生情感共鸣。
  第四,有目的性创造节点空间,增加空间吸引力。实体围墙一侧人群大多以行走的活动方式为主,而长长的高墙下平直单调的道路则会让人心理上产生距离远、无趣、枯燥消极的感觉。通过创造节点空间的方式,将能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从而打破平整生硬的空间所带来的消极感。例如在围墙之前根据具体的空间环境在局部稍做曲折,向内凹入,设计内嵌式景观或布置休憩座椅,创造可以适当停留休息的空间节点使空间灵活,增加空间韵律,增加亲切感、人情昧。
  (二)通透围墙增加层次感:通透式围墙大多采用通透式栅栏或是低矮的栅栏、篱笆等,实现功能上的阻断和视觉的美化。制作工艺包括铁艺、木质、新型材料等,因其铁艺栅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繁复多变的造型设计能够满足不同风格的公园需求,因此在公园通透式边界最为常见。
  半通透式围墙在传统园林通常以大型漏窗为主要设计元素,在实体墙中以不封闭的空窗洞内装饰各式各样的镂空图案,作为园墙上的装饰小品,多以成排形式出现。漏窗不仅可以使墙面上产生虚实的变化,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漏窗不仅于江南园林,现在越来越多传统式公园及住宅对之青睐。现代城市公园中半通透式围墙大多是以实体围墙与其他形式结合,例如栅栏、篱笆等达到边界空间局部通透的效果。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园对于边界的处理设计考虑较弱,造成千篇一律的风格。   在城市公园“拆墙透绿”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立足公园本身,在前期场地调研中,充分感知场地特性、了解公园风格及历史文化内涵。通透式围墙透绿适用于公园边界临街却因现实情况无法实现拆除部分围墙。
  在景观较好的局部,进行通透式围墙设计。以达到空间内外不再是被完全隔离,而是能够互相交流和渗透[8],相互因借,从而进一步增加边界空间的层次感、亲近感。对于景观价值较弱的部分,结合植物进行美化处理,可利用吸附类攀援植物的生长特性,例如利用爬山虎、凌霄、蔷薇等攀援类植物的点缀,达到增绿的效果,形成生动的绿墙,达到边界景观层次丰富、边界空间生机活力的目的。
  (三)虚拟围墙营造生活力:虚拟围墙以绿色围墙或无围墙形式,绿色围墙以植物为主要元素,达到隔离、划分空间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生态性。无围墙则主要利用不同的景观要素对空间进行处理,达到边界柔性围合,美化街道景观,同时也能消除公园与城市的边界感,为市民提供生活体验,增加亲切感,吸引更多城市居民能进入并参与其中进行活动。
  对于能够实现公园围墙拆除的部分体量较大,设计重点将在围墙打开后公园边界的处理上,需重点提升区域景观质量。在其基础上进行边界空间及景观设计,首先应对场所进行调研,不仅考虑公园本身,更重要对区域内居民生活形态进行调研,并充分理解居民与公共空间中的交往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质量,将公园与城市居民生活有机融合。
  而在场地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场地内各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布局交通动线,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借助人随着运动而产生的视点变化将空间连接起来,做到设计人性化、舒适化,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设计富有人情味、生活力的公共空间场所。根据边界空间活动性质和场所环境进行设计可以运用以下几点方式:
  第一,结合自然要素柔性处理:在将实体围墙拆除后可利用自然微地形进行边界软处理,在空间转化过渡地带可供充足的可感信息,可触觉要素。在场地边界地带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人们能够目睹公共空间所发生的活动。边界区域实现空间内外视线通畅,过渡自然,行人可直接看到公园内部景观,公园内也可观察到街道活动,造成视觉上空间延伸,吸引人群进入空间内部进行活动。例如,位于旧金山城区泛美红杉公园,高大紧密的红杉树将空间包围,对城市街区造成视线隔离,因此空间具有半私密性。公园通过合理设计的水景、座位形式,公园面积不大但使用率高,其优势在于能够享受到午间充足的阳光,空间内部充分被利用,因此受到周围年轻职员特别是女性的青睐。
  第二,结合景观设施丰富空间:在边界设计可供逗留的活动场所例如在公园边界布置花架、廊、景墙等景观设施,不仅能够塑造场所氛围,同时也给公园边界提供了休憩、交流、互动的场所,有助于人们投入或保持与公共空间生活和活动的密切接触。例如,沿街或空间可供安憩的座椅,合理朝向的布局能够让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坐下来,观察场所中正在发生的活动。其中“座席景观”不仅是特殊辅助座位,也是城市中多功能的景观小品,既能够作为观景点,也能作为塑造大型空间小品[9]。例如位于港湾的悉尼歌剧院,三面临水,视域开阔,剧院前的台阶作为“坐席景观”在空间的边界为市民提供了可休憩的场所,也为广泛的社会活动提供场地,同时空间中的活动也将处于空间使用者的视线范围之内,使得市民在户外休憩的同时能够观察周围发生的社会活动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第三,结合植物塑造绿色边界,边界利用植物景观设施的不同造型,达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平行成线、垂直立面,利用植物将植物线性布置或根据景观凹式布置,塑造景观绿色围墙。或可结合微地形、水体,利用合适植物创造自然生态景观,临街边界结合雨水花园或水体景观幕墙,消除空间落差感,或是将景观设施与之结合,丰富边界空间形态,达到透绿目的同时也具良好生态性。例如,由劳伦斯·哈尔普林设计的莱维公园,采用自然主义理念,设计采用浓密的树木、缓缓起伏的草地、蜿蜒的人工溪流、以及非正式休憩座椅,较少的干预自然,形成了高度城市化环境中城市绿洲。
  结论
  文章通过区位因素、现状分析及市民活动等方面,对西安市完成“拆墙透绿”的部分公园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对于在城市中心被建筑街道包围的公园,边界实施全开放式是具有难度和挑战的,而较为理想的“拆墙”实施条件是公园邻街道的部分,这类公园将围墙打开后交流性更强,有利于营造具有活力的场所,吸引更多居民能进入并参与其中活动。在探索城市公园围墙的打开方式过程中,应讲究策略,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出对不同环境下围墙透绿的处理手段来增进城市公园活力,促进城市公园景观融合。.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3
  [2]西安:下发.《西安市拆墙透绿实施方案》[J]城市规划通讯,2017 (15):11
  [3]蔡舒蕾.泉州市城市公园拆墙透绿实践初探[J].江西建材,2019 (06):35-36+38
  [4]郭文婧.公园拆围为城市增加的不只是绿色[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 (16):76
  [5]陈坎友,方莉玫.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设计,2017 (15):152-153
  [6]張昱.我国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空间景观营造途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7 (22) 38-39
  [7](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97
  [8]周霞,李险峰.基于城市住区空间公共性缺失的背景解读“拆围墙”的意义[J]华中建筑,2019,37 (04):80-82
  [9](丹麦)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51
其他文献
摘要:尝试性分析博物馆节庆展览中的数字媒体设计作品普遍遵循的设计原则。文章探讨数字化展陈设计在国内博物馆节庆展览中的意义,强调博物馆数字化展陈的必要性。同时,文章着眼于2019年初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中数字媒体设计作品,并尝试性研究分析本次展览中数字媒体设计作品普遍遵循的设计原则。归纳总结出‘与主题的相关性”、“以展品为出发点”以及“适度运用”三项展览设计原则。该设计
期刊
摘要:家具设计自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建系以来—直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家具设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家具产业、家具设计和家具设计教育并未形成良性互动,这也使我们的家具设计教育对产业贡献率很低。现在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家具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并重,家具设计的图纸不再作为评价依据,制作完成后的实物成品是评价家具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众多教学内容中,家具设
期刊
摘要:从事理学视角探究国产动漫《风语咒》故事设计成功的原因。构建动漫系统动态博弈模型;解构事理学方法论在动漫故事设计中的运用,从思维方式回归、中国人“情理”的回归和博弈过程和三个方面来探究。1哲学思维与设计思维、逻辑思维构成了动漫故事设计的根本2故事设计要符合情理。3动漫作品是复杂学科的产物,故事设计中“技术”与“理念”的博弈是造成国产动漫故事差异的原因。动漫作品的故事设计是设计事理学的产物,遵循
期刊
摘要:从传统工艺品阜南柳编发展障碍切入,引入情感化设计,探讨在当代社会生产条件水平和生活方式下,传统手工业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发展,丰富当地地域品牌。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方法对黄岗柳编市场分析,综合比较方法对于黄岗柳编创新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方法。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柳编工艺创新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在工业设计领域深耕十数载,封昌红自执掌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以来,在全国先后发起成立中芬设计园、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中瑞设计港、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定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江西红品创新设计中心、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协同创新平台等设计创新载体。  始于将中国设计在全球发声这一初心,封昌红以“引进来,走出去”为路径、以
期刊
摘要:使夫子庙一秦淮河风光带现有休憩设施可满足多情景下游客多变的需要,为景区休憩设施弹性布局提供策略。文章将弹性景观设计、游客旅游路径及停留时间分析的理论纳入设施规划与设计,以分场景的多个的热力图数据为基础,结合实际调研获取相应测算参数。提出夫子庙一秦淮河风光带提供新的弹性设计休憩设施布局方案。弹性布局可为景区休憩设施的动态布局更新提供便利。  关键词:弹性布局 休憩设施 场景分析 热力图分析 情
期刊
摘要:基于设计调研的数据,对数字化交互式教材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高校数字化交互式教材设计的合理建议。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下,对高校学生数字化交互式教材的接受意愿进行调查,并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系统因素和教材因素均与用户接受意愿有关。该研究具有数据基础,可为今后高校的数字化交互式教材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从场所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城市铁路废弃区域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法。简要阐述了场所理论基础,从设计层面分析了场所性表达的方式和废弃铁路区域的场所特质、设计原则,针对此類区域景观改造归纳改造策略并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以场所性为追求的城市废弃铁路区域景观改造的指导方法。该设计探究为重塑场所精神、促进人与场所、环境的共生提供了景观改造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场所 废弃铁路 景观改造 设计理论 城市更新  中
期刊
摘要: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产品设计基础知识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协助学生获取创造性行为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对目标物体进行创意实践,以开展围绕从“结构”到“创新”的循序渐进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循序渐进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可关注学生的体验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开发自
期刊
季铁,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35科技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联盟发起人、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等职。先后组织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全球化、智能化引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生态体系建构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设计风格的经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数据库研发”、国家科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