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核心素养是一种无法直接教给学生但却可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培养的一种核心素养。它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客观理性的思维、科学的辩证能力等等。本文从“实验,分析数据变化”“求异,探求因果联系”“共变,强化创造思维”阐述了如何培养科学核心素养。
一、实验,分析数据变化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一个良好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分析数据变化这种手段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的探究思维、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沉与浮”的时候,学生们对于实验结果仅仅是做到了记录,没有想到用一些实验去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数据。为此,在探究物体的沉浮问题时,我首先做了几个物体的沉浮实验。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带盖的空瓶、橡皮,记录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沉、浮、浮、沉。然后设计一个实验去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数据,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数据不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这就要设计另一个实验: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把橡皮切成一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分别再记录沉浮,由实验数据得知,橡皮始终是沉。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在进行这两个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用实验去分析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数据,打开学生们的科学研究思维,让学生们学会用科学的思想去思考,这对于学生们进行日后的科学实验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实验来分析数据变化对于学生们的科学精神更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们在培养和养成自己的科学核心素养的路上更加顺利,可以更加快速地建立自己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求异,探求因果联系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因而在做实验时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我们要尊重探究过程中的不同,那些具有争议性的内容不能为了美化结果而擅自篡改,只有保持最真实最原始的结果,才有可能通过这些结果的差异探寻出与真理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沉与浮”的时候,学生们在观察和比较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的时候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说是橡皮泥的形状,有的学生会说是橡皮泥的与水接触的面积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们观察与思考的角度的不同,才导致了思考的结果的不同。对于这种不同,不应该直接纠正学生,而是要明白学生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可以思考结果为橡皮泥的排水量与橡皮泥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有的同学进行一次这方面的实验,将橡皮泥与水面的接触面积由小到大进行实验,来验证橡皮泥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是否是橡皮泥排水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学生们来说一次很好的机会----用实验来找寻真理的机会,探寻真正的正确的结果的机会,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建立探究思维,探究不同结果的差异来找寻出真正的真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通过实践来证明真理的正确性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保持实验结果的“异”还可以保持学生们的探究之心,让学生们对于实验结论保持自己的怀疑,而不是全面相信。而且这个“异”会让学生们有新的方向,离正确的认识更进一步,而不至于因为追求实验结果的完美而忽略了差异从而产生错误的论断。
三、共变,强化创造思维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到共变,即学生的思维要根据实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共变”。这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创造思维,强化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们有一个持续创新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教导小学科学五年级“沉与浮”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一直保持着自己所认为的结果,而不随实验的进行而改变。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状况。为此我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根据事实说话,也就是根据实验结果来阐述实验结论,让学生们的思想与实验进程做到同步改变。在做“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的时候,我对学生们提出了这个要求,在刚开始不同材料的情况下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指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在进行相同材料的沉浮实验中,我选择了简单易行的橡皮泥,首先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性状,长方体、长条状、球形、圆饼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再把一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空心形状,结果发现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在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通过这种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们的思维跟着实验进程进行改变,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共变方式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听课能力,让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从而建立自己的新的思维模式,保持自己思维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也可以使学生们更加快速地理解与记忆知识,做到学为己用。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奥妙世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秀川小学
一、实验,分析数据变化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一个良好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分析数据变化这种手段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的探究思维、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沉与浮”的时候,学生们对于实验结果仅仅是做到了记录,没有想到用一些实验去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数据。为此,在探究物体的沉浮问题时,我首先做了几个物体的沉浮实验。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带盖的空瓶、橡皮,记录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沉、浮、浮、沉。然后设计一个实验去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数据,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数据不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这就要设计另一个实验: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把橡皮切成一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分别再记录沉浮,由实验数据得知,橡皮始终是沉。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在进行这两个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用实验去分析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数据,打开学生们的科学研究思维,让学生们学会用科学的思想去思考,这对于学生们进行日后的科学实验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实验来分析数据变化对于学生们的科学精神更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们在培养和养成自己的科学核心素养的路上更加顺利,可以更加快速地建立自己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求异,探求因果联系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因而在做实验时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我们要尊重探究过程中的不同,那些具有争议性的内容不能为了美化结果而擅自篡改,只有保持最真实最原始的结果,才有可能通过这些结果的差异探寻出与真理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沉与浮”的时候,学生们在观察和比较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的时候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说是橡皮泥的形状,有的学生会说是橡皮泥的与水接触的面积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们观察与思考的角度的不同,才导致了思考的结果的不同。对于这种不同,不应该直接纠正学生,而是要明白学生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可以思考结果为橡皮泥的排水量与橡皮泥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有的同学进行一次这方面的实验,将橡皮泥与水面的接触面积由小到大进行实验,来验证橡皮泥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是否是橡皮泥排水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学生们来说一次很好的机会----用实验来找寻真理的机会,探寻真正的正确的结果的机会,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建立探究思维,探究不同结果的差异来找寻出真正的真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通过实践来证明真理的正确性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保持实验结果的“异”还可以保持学生们的探究之心,让学生们对于实验结论保持自己的怀疑,而不是全面相信。而且这个“异”会让学生们有新的方向,离正确的认识更进一步,而不至于因为追求实验结果的完美而忽略了差异从而产生错误的论断。
三、共变,强化创造思维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到共变,即学生的思维要根据实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共变”。这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创造思维,强化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们有一个持续创新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教导小学科学五年级“沉与浮”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一直保持着自己所认为的结果,而不随实验的进行而改变。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状况。为此我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根据事实说话,也就是根据实验结果来阐述实验结论,让学生们的思想与实验进程做到同步改变。在做“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的时候,我对学生们提出了这个要求,在刚开始不同材料的情况下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指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在进行相同材料的沉浮实验中,我选择了简单易行的橡皮泥,首先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性状,长方体、长条状、球形、圆饼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再把一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空心形状,结果发现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在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通过这种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们的思维跟着实验进程进行改变,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共变方式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听课能力,让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从而建立自己的新的思维模式,保持自己思维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也可以使学生们更加快速地理解与记忆知识,做到学为己用。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奥妙世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秀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