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无“禁区”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节目无“禁区”,不是说什么都可以无所顾忌,在节目创意制作过程中,依然要遵循不能违反的政策法规和道德伦理。这里的“禁区”指的是由所谓“行业经验”预设的一些节目“壁垒”,而这些“壁垒”有可能只是我们头脑里的刻板印象而已。有三档节目可作为例证:《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爸爸去哪儿》。
  《中国好声音》首季开播前,并不被看好。当时的一个节目“禁区”是音乐选秀,因为此类节目遇到了创作瓶颈,收视疲软、影响力下降,很多从业者认为,已是明日黄花,甚至断言音乐选秀已死。然而,时至今日,三季《中国好声音》接连获得高收视、高收入,同类节目也再度热播于各大卫视。相应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继出台“限娱令”“限歌令”以规范这类节目——上述事实说明,之前的“禁区”,只是“想象”中的罢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纪录片被认为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典型。许多纪录片人也习惯了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姿态,有些甚至自我感觉还不错。但《舌尖上的中国》突破了“纪录片难以大众化”的“禁区”,以一种新理念和新语态,飞入寻常百姓家。它的成功是创作方向上的成功,毕竟,任何大众传播产品都应该有“影响大众、广泛传播”的使命感,从综艺到纪录片皆然。
  室内选秀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成熟,出现了《中国达人秀》《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一批典范节目。但在2013年之前,户外真人秀在中国几乎是一个“禁区”,不管是原版引进,还是模仿制作,都没能成气候。直到《爸爸去哪儿》的大热,中国电视人开始找到了方向,突破了“户外真人秀难以本土化”的魔咒。“素人换明星”,中国观众对户外真人秀的收视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一次次突破自我“禁区”的历程。中国电视业竞争日趋激烈,若只在“禁区”外徘徊,很容易,很安全,但没有挑战,也没有机遇。“禁区”看似危险,但它是“勇敢者的游戏”,有机会赢家通吃。节目无禁区,是行业升级发展的需要。
  赢家通吃意味着激励机制到位。突破“禁区”的诱惑刺激和鼓励着电视从业者。近年来,中国的节目制作团队在生产机制和职业水平上提升很快。过去的一些“禁区”,在今天看来,已没有那么危险和困难。自2013年以来,新节目的日渐多元化和相对高品质,就是对过去的节目禁区的一再突破。节目无禁区,也是行业发展水准决定的。
  从心态建构的角度来说,即便可能有失败、有挫折,只要行业中的从业者有勇气、敢突破,敢于“青衫磊落险峰行”,这个行业很难发展不好。
其他文献
可穿戴计算时代,到底是由大公司主导的单一供给,还是应掀起一波全新的数字民主化浪潮?  能把猪吹上天的台风口,现在刮到了可穿戴计算和智能家居。以可穿戴计算设备为例,随便网上搜一搜,从苹果Apple Watch到三星Galaxy Gear等智能手表,从小米到华为的智能手环,还有无数知名的不知名的牌子,令人眼花缭乱。  除了即将上市的Apple Watch,笔者体验过几十款可穿戴计算设备,包括智能手表、
期刊
本期专栏作家方世彤带读者进入无屏时代,相关的应用技术叫“近眼显示”,与之异曲同工的新技术还包括全息投影。Hyve-3D全息投影仪是外媒展望2015最可能问世的技术创新。想想看,你可置身于森林、海洋、名胜古迹——房间中虚拟出的现实场景、远方的亲人都变得“触手可及”。你的视角可以深入到真人秀现场,甚至可以在恢弘背景中参与角色扮演游戏……  技术飞速发展,尽管一些新鲜玩意儿还没等流行起来就要被更新奇的“
期刊
电影业的票房赢利商业模型与电视业的广告赢利商业模式将会融合。  现在讲媒体融合,有很多有意思的说法。但却很少有人提电影与电视的融合,因为大家认为影视早就一家了,“打开电视看电影”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在新媒体融合时代,电影和电视的融合还真的有许多创新可做。  歌华有线最近举办“中国电视院线”峰会,联合全国的有线公司成立中国电视院线联盟。这算是电视行业在打电影的主意,电影业靠电视挣钱。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期刊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战场,两名10岁左右的少年因重庆遭受轰炸,被迫上了战场,背上与身份、年纪不相称的武器——深圳卫视新闻中心执行总监陈红艳在翻看一张二战老照片时唏嘘不已,“他们本可能是幸福家庭的孩子,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但战争的降临,将所有一切打破。”陈红艳相信,这样的资料会让当下年轻人感同身受:大家都是一样年纪、生活在同一片国土,如果时空转换,每个人境遇也许完全不同。  进入2015年,国内
期刊
6部电影、13年、1031分钟(加长版肯定还会更长),导演彼得·杰克逊用一套高质量、高回报的系列电影表达了他对原著作者托尔金的崇敬。《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以下简称《五军之战》)是6部电影里时长最短的,却是整个系列里最具娱乐性的一部。与《魔戒:王者归来》相似,《五军之战》也以动作戏份为主,在先进电影技术的支持下,影片凭借丰富的剧情与令人震撼的战斗场面为观众烹制了一场饕餮盛宴。  前作结尾从依鲁伯巢
期刊
我很小的时候,老抗战电影里的侵华日军形象,是银幕上一道独有的风景。那些著名的反派演员,有很多都擅长扮演这类角色。最神奇的是老艺术家方化,永远是戴着战斗帽、双颊留着泛青胡茬、腰杆笔挺,操一口中国人听得奇怪、日本人肯定也都听不懂的“银幕鬼子话”,融凶狠、多疑、愚蠢、滑稽为一体,成为那个年代中国电影扮演鬼子的“头号特型演员”。其他的反派明星如陈述、葛存壮,甚至著名京剧花脸袁世海,也都塑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
期刊
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是波兰艺术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亮相。华沙国家博物馆带来了近350件艺术品,涵盖15至20世纪的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品等门类,既包括华沙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也包括波兰其他几家大型博物馆和机构的收藏。  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让钢琴曲龙猫乐队梦幻之旅演奏会  地点:广州星海音乐厅  担任此次音乐会钢琴独奏的是青年钢琴家谭小棠
期刊
建国以来,中国电影行业从来没有像2014年这样受到如此关注。这并不是说电影业本身真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更多还是因为其拥有六亿网民的“宠爱”。对于岁数近120年高龄的电影来说,忽然被这么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年轻(互联网)惦记上,还真有点受宠若惊。但问题是双方当前的相互了解还是太少了一点,尤其是对于一向眼界较窄的电影行业而言。  以时下最热的互联网众筹、团购、互联网视频来说,三者都是新生事物,相关的监管
期刊
放眼当今国产电影,老中青三代通吃的合家欢题材作品少之又少。相比《爸爸去哪儿》等寄生于综艺节目的特殊产品,以及《家有喜事》等老牌贺岁系列,中韩合拍的《重返20岁》倒是一部更为货真价实的合家欢电影,从题材选择到完成度都让人眼前一亮。作为2014年韩国卖座喜剧《奇怪的她》的中国版本,《重返20岁》虽脱胎于同一个故事,但导演陈正道及其编剧团队对剧本做了大量的本土化改造,使得影片从文化到趣味都更加接近中国内
期刊
电视剧《老农民》将叙事窗口置于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麦香村”,展现出肇始于土地改革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乡土中国。全剧以老农民“牛大胆”为叙事起点,描画出中国当代农民的艰难奋斗历程,扎实、质朴地建构出中国农村演进背景下农民世界的完整图景。纵观全剧,切口虽小,却颇具史诗气质,对严肃题材电视剧进行了一次冷静且丰沛的呈现。  该剧由高满堂担任编剧,是其“工农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中,这部作品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