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左右汽车市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的第一季度, 汽车公司老总们对记者愉快地说: “没错, 中国确实存在产能问题。” 那时,产能不足真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三个月后,景象已大不相同。一些工厂以酷暑为由放缓了生产,另一些在调整下半年的生产计划。2002年3月以来持续飙升的购车热潮看来正在冷却。至少在现在看来,购车者已逐渐失去了兴趣,连大幅降价似乎也难以重燃消费者们的热情。
  经销商们还无法习惯这种逆转。第一次,全行业库存超过了20万辆,相当于一个月的销售额。此外,销售渠道仍积压着难以统计的存货。即使最畅销的车型也受到影响。3月份,购买本田雅阁和飞度的消费者预付款后还需要等上六个月,现在提车只需要几周、或几天。
  顾客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汽车业老总们百思不得其解。
  观察家们归咎为政府防止过热的措施。4月底,所有银行接到指令:“收缩借贷!”经销商难于获取新营运资金,订货、培训以及促销攻势随之捉襟见肘。消费者方面,调查显示6~7月份从银行贷款买车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5%。但这全是消费贷款的问题吗?
  其实不然。首先,销售势头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放缓,当时政府并未着手控制过热。其次,贷款购车的比例从2003年7月就开始持续下降,到去年年底,这一比例已低于20%。换言之,六个月前10辆卖出的车中超过八辆都不依靠贷款,现在怎能抱怨银行?
  我的中国同事经常用一种近乎斥责的语气提醒我:“不要拿中国消费者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相比!我们是不一样的!”我现已谨遵“教诲”:虽然中国和外国的顾客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但确实有不同之处。
  中国消费者的独特之处,我称作“跟风”心理。
  加入WTO,为中国带来了“购车热”。2002年开始,消费世界级汽车的门槛突然降低。无孔不入的宣传将热潮推到了一个更狂热的状态。
  一份全国性调查显示,在2002年~2004年上半年购车的消费者中,有70%的人是第一次买车。这个数据表明:中国人确实刚经历过一场购车狂潮。首次购车者占高比例的情况表明:高增长将很难维持下去。在一个有活力的市场,换车者的数量与首次购车者应大致相当。
  由此看来,2002年~2003年间的购车热潮很大程度源于人们压抑已久的购买欲望得到了释放。个人和私营企业已有足够存款——当WTO为他们带来了空前多样的选择时,需求便迅速爆发。
  最大的问题是,这样的“井喷”会到什么程度?乐观的看法是,尽管2003年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市场很快就会重新出现较为强劲的上升。
  对应观点指出,购车人口在中国仍不成熟的经济中并不坚实。这不是消费群体的问题,而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将会持续平淡,直至再次购车者有规律地出现。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担心市场衰退。上半年,总需求增长仍然达到29%。但因为车商们早早地为另一个增长创纪录的年份做足准备,很多公司会发现自己突然被大量库存所困。
  淡市中,竞争会比市道好时更残酷。中国也不例外。各厂商正在改变的市场份额便是明证。有讽刺意味的是,最老牌的合资公司受市道低迷的冲击似乎更严重,销售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首当其冲的是上海大众,该公司2004年6月销售24000辆,占市场15%。
   在淡市中获益的则是中国消费者眼中的新贵——本田和现代。广州本田6月市场份额悄然攀升至12%。最抢眼的莫过于北京现代,该公司2003年开始投入整体生产,去年售出5.1万辆索纳塔。而在今年的头六个月,销售额已达5.6万。
  关于中国购车者的调查显示,大多消费者仍是凭感觉来做出购车决定。对他们而言,产品、品牌的新鲜感似乎比零部件、服务和品牌认知度更为重要(这可能是“跟风”的副产品,有一天,中国消费者也许会更关注汽车整体价值)。
  上一季度所显现的变幻无常的市场需求,以及变化着的市场份额都提醒我们,中国的市场仍不成熟,“跟风”仍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使市场时而上行时而下跌。
  年初起,一小部分有远见的消费者开始反思前期的购车狂热,这同样引起“跟风”。人们从原来认为“必须买车”,开始寻思:“现在好像没有人买车,我真的需要车吗?”
  今年的需求相信仍会升至250万辆,增长19%。这个预期的理由是,目前的紧缩政策和消费者的反思心理会在秋凉时放松。
  
  作者为亚洲汽车资源公司(ARA)董事长,ARA是一家专注于亚洲汽车市场的专业咨询公司
其他文献
由国家工商总局依据《行政许可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制定的这一规定,要求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后,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登记机关应当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个体工商户登记范
期刊
《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分局关于办理治安案件的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近日在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分局推行。据介绍,这一制度最大的突破是:视情节轻重,把同一类的治安案件分割成若干个档次;再依照处罚相当的原则,对处罚种类、量罚幅度进行固定,从而使每一种违法行为,都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罚。   深圳警方负责人表示,细化“自由裁量权”,是希望通过搭建一个规范的处罚平台,尽量避免因个人因素造成办案不公正,解决执法部门和执法人
期刊
7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撤销了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关于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不能代理商标申请业务的行政决定。这是《行政许可法》自今年7月1日实施后,国家部委首次在行政许可官司中落败。   去年初,国家工商局对商标代理机构的审批权和对商标代理人资格的核准权被取消。但是,国家工商局又下发了《关于商标代理行政管理审批取消后有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继续对商标代理机构的设立、备案和业务限制等作出行政性规定
期刊
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首次确立了中国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的全面覆盖性、授信审批双线制衡原则和授信尽职调查制度,从授信的前、中、后台的全过程对尽职行为予以制度规范。  《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制以及完整的授信政策、决策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的授信业务操作程序,对授信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授信工作尽职问责制,明确规定各个授信部门、岗位的职责,对违法、
期刊
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年中的证券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问题证券公司的出路”。此时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近年来最深的跌幅。  “证券公司的问题已经到了不能拖延的地步,”中国证监会的一位人士说,“除了随时应对高风险公司的问题,还必须找出一条让证券行业生存的道路。”  这次会议决定不邀请媒体参加,原因是“为了更便于讨论证券公司的问题”。这位人士说:“问题证券公司的问题以及相关
期刊
为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共同发布《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  按照《备忘录》,银监会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依法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保监会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依据《备忘录
期刊
提高金融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时间里,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了经济改革。在此过程中,金融服务业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金融管制不断放宽,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也在包括消费抵押金融服务、个人理财、债券和证券资本市场、共同基金、人寿和医疗保险以及产品公众责任险等在内的业务领域相继推出了各种新产品。  与此同时,具有新型组织和运营结构的机构也相应成立,比如金融控股公司、共同基金以
期刊
经湖南省检察部门批准,湖南省衡山县粮食局副局长周国生及该局储运股股长李新寿等人已被刑事拘留。此前争议较大、由该县质监局提供的质检报告,目前已正式得到调查组的认定。  今年4月22日,湖南省衡山县陈粮销售领导小组不顾质监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在明知1071吨所谓的“陈粮”已转化成陈化粮后,仍坚持将其公开拍卖,使其中511吨陈化粮流入市场。
期刊
为了使位于河南三门峡的百万氧化铝项目得以投产,东方希望集团(以下简称东方希望)正在进行最后的努力,但决定权并不掌握在控股股东、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的手中。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股票代码2600.HK)——国内目前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的态度将决定一切。  2003年7月23日,由东方希望与河南黄河铝电集团、美国杰德金属公司、先锋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四方出资,一个105万吨的氧化铝项
期刊
好的制度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避免金融危机,但是,差的制度肯定会导致金融不稳定。由于金融机构治理和激励机制的缺陷、监管制度的不够健全、以及金融政策的扭曲,导致没有人对金融资产的安全和增值负责任,本来稀缺的资源就会流向亏损的行业和企业,甚至被各种腐败行为所侵吞。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本质上是一种更加令人忧虑的慢性金融危机。  因此,我们既要防止因为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危机,也要密切关注由于金融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