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就是出声诵读,更确切地说,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对学生而言,朗读是他们与文章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认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领悟真、善、美,陶冶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情感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阅读教学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少,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状,我想谈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感朗读的训练。
朗读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识字数量有限,刚由儿歌学习过渡到学短文阶段,出现顿读、唱读等现象都是正常的。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训练呢?
一、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语文教学,读要重“情”。这里的“情”字包括情感、情趣、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从“情”入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如讲《好日子》时,我用简笔画板书三只老鼠后,接着说:它们告诉老师说它们过上了好日子。学生紧接着提出:三只老鼠是怎么过上好日子的?它门的好日子是啥样的?学生如身临其境,令他兴奋,令他深味,从而使这些内容“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我認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领悟真、善、美,陶冶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要使品语味与悟文情溶为一体,可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悟,指导学生在想象中悟,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思维的碰撞中悟。朗读的过程是打开孩子们思维情感的有效途径,品语味,悟文情,使其体会到收获的喜悦,达到入境,以至悟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自主阅读的氛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例如在讲《好日子》这篇课文时,我运用简笔画形式导入新课。
三、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的真味
语言的味道是“品”出来的。语文课堂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教学难免会因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和浅薄。语文中的味道也就注定会被冲淡和稀释。老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段,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情境表演,触摸词语的温度,又能寻找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讲《好日子》文中“撒种子”时,让学生表演,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对于这个动作并不陌生,表演之后对这个词语有了更深的感受,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叠词的大量应用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如:“秋天到了,南瓜花结出了好圆好圆的南瓜;冬瓜花结出了好大好大的冬瓜;丝瓜花结出了好长好长的丝瓜。”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叠词的朗读,让学生说这样的词语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按其想法来读,通过对比,感悟到语言的真味,升华了“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主题,真是“润物细无声”。
四、指导示范,有法可依
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不知道什么才叫朗读,所以,他们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范读能够帮组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词汇,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词有时学生会着迷,能唤醒学生的情感。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就会有探索的动力,收获的喜悦。如教《好日子》这篇课文开始时,学生问:“三只老鼠为什么会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好日子是什么样的?我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找答案。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品、议、悟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学生为了准备回答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思考,并联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去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同时,认真阅读课文里的有关句子,判断在最后“三只老鼠一道去‘奔’更美更甜的好日子”时,有的同学说用“创造"好日子好。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情境,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及时表扬,激励进步
小学生最爱戴高帽子,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
“品与悟”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同时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情感空间。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们的情感朗读铺设一个亮丽的舞台,学生才会徜徉于有声有色的语文情感阅读中来。我们才会看到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个性的激情弘扬。
参考文献:
1、卞华宇“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情感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2、郑惊女“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语文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情感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阅读教学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少,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状,我想谈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感朗读的训练。
朗读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识字数量有限,刚由儿歌学习过渡到学短文阶段,出现顿读、唱读等现象都是正常的。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训练呢?
一、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语文教学,读要重“情”。这里的“情”字包括情感、情趣、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从“情”入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如讲《好日子》时,我用简笔画板书三只老鼠后,接着说:它们告诉老师说它们过上了好日子。学生紧接着提出:三只老鼠是怎么过上好日子的?它门的好日子是啥样的?学生如身临其境,令他兴奋,令他深味,从而使这些内容“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我認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领悟真、善、美,陶冶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要使品语味与悟文情溶为一体,可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悟,指导学生在想象中悟,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思维的碰撞中悟。朗读的过程是打开孩子们思维情感的有效途径,品语味,悟文情,使其体会到收获的喜悦,达到入境,以至悟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自主阅读的氛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例如在讲《好日子》这篇课文时,我运用简笔画形式导入新课。
三、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的真味
语言的味道是“品”出来的。语文课堂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教学难免会因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和浅薄。语文中的味道也就注定会被冲淡和稀释。老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段,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情境表演,触摸词语的温度,又能寻找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讲《好日子》文中“撒种子”时,让学生表演,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对于这个动作并不陌生,表演之后对这个词语有了更深的感受,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叠词的大量应用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如:“秋天到了,南瓜花结出了好圆好圆的南瓜;冬瓜花结出了好大好大的冬瓜;丝瓜花结出了好长好长的丝瓜。”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叠词的朗读,让学生说这样的词语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按其想法来读,通过对比,感悟到语言的真味,升华了“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主题,真是“润物细无声”。
四、指导示范,有法可依
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不知道什么才叫朗读,所以,他们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范读能够帮组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词汇,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词有时学生会着迷,能唤醒学生的情感。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就会有探索的动力,收获的喜悦。如教《好日子》这篇课文开始时,学生问:“三只老鼠为什么会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好日子是什么样的?我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找答案。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品、议、悟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学生为了准备回答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思考,并联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去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同时,认真阅读课文里的有关句子,判断在最后“三只老鼠一道去‘奔’更美更甜的好日子”时,有的同学说用“创造"好日子好。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情境,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及时表扬,激励进步
小学生最爱戴高帽子,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
“品与悟”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同时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情感空间。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们的情感朗读铺设一个亮丽的舞台,学生才会徜徉于有声有色的语文情感阅读中来。我们才会看到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个性的激情弘扬。
参考文献:
1、卞华宇“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情感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2、郑惊女“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