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生物学家达尔文谈到: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学校时有强烈多样的兴趣是分不开的。这是由于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渴望主动地认识世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因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这种良好的循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因为兴趣是创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我在向学生讲授《第一场雪》时,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冬天里的雪景场面,通过自我的想象与课本描述的场景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阅读课本描述的下雪语句,“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获得较好的成效。
  
   二、鼓励质疑,增强创新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对小学生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为什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最后不会问问题,提不出问题来,这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是相联系的。对于孩子的很多荒诞不经的问题,我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呵斥制止,不予理睬。这样时间长了后,孩子的质疑问难的精神就会被窒息掉。所以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另一方面,要保持学生始终有一种比较强的问题意识。要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出问题来,教师还应该有正确的应对发问的策略。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应该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更应该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好延迟做出判断。而不象我们现在所形成的习惯,教师马上要给一个反馈,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给予否定。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老师不经意间就可能受到伤害。学生需要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和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表现、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三、推行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及: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以阅读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以阅读促进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理解,联系上下文及预习中的人物简介,便可体会课本语文描述的美感。阅读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如果阅读教学仅仅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很难起到预期的语文教学效果,只有对课本进行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才可达到推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
   在推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充分地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体会课本为什么要这样描述?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见解,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顾虑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我的情感和意识,如学生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就会发问:邱少云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只有这样才可活跃教学课堂,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及思维能力。
  
   四、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课堂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体现时代特色和现代教学意识,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化或多样性,语文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宜学生的认知能力,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不仅在于它承传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教师联系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光明路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正> 四李鸿章环游世界及评价1896年李鸿章奉使出洋,致贺俄皇加冕和订结中俄同盟条约之后,以为大事已毕,大功告成。其余一切,概以漫不经心地态度处理之。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之一,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课堂组成的三要素:小学数学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类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最终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
关注小学生作文完整的心路历程,体现的是作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这种心路历程始于学生对世界的感知,长于学生心灵的自由表白,成于学生对文章的广泛熟知和内化。具体来讲,从基本素材的积累到表达的实际障碍,从解除桎梏心灵的“魔咒”到作文素质的整体培养,教师都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精神滋养。只有进入了学生的心灵,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才宣告开始。  一、“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化素材积累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乐于思考、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品德与生活》应密切联系生活。因为品德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也必定有品德,我们的教学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  一、观察探究,寻求“生活源头”  我在准备和孩子们学习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秋天在哪里”之前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学,贵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航空航天产品是典型的复杂产品体系,因为产品研制周期长,因而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从基于时间和基于状态逻辑两个方面讨论了研发体系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可应用基于重复工作循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生学会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补救。教师轻松多了,但是否就能安于现状呢?不,教师应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学生自学的点拔,从而达到师生间的共识、共享、共进,求得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一、有的放矢的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拔  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只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难以突破
有效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者在课程标准地引领下,经过一定时间地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它包括了教师引领、维系和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围绕《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精神,钻研教材,把握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感知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和“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和发展”。教师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意向和兴趣,让学生在“想学”、“愿学”
<正> 一禹始封于夏《汉书·地理志》说:“颍川郡阳翟,夏禹国。”这是大禹始封于夏的较早记载。《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说:“阳翟又是禹所封,为夏伯。”考《汉书·地理志》于偃师云殷汤所都,于朝歌则云纣所都,惟于故侯国则皆称为国。令阳翟不云夏禹所都,而曰夏禹国,可知阳翟是禹的封国而不是禹都。《汉书》注阳翟,应劭曰,“夏禹都也”,臣瓒曰,“《世本》言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师古曰“阳翟本禹所封耳,应、瓒之说皆非。”《水经注·颍水篇》也说夏禹始封于阳翟为夏国。这些说法是正
指导孩子们写字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苏格拉底父亲和苏格拉底谈论石雕的故事,因为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写字不在技法如何传授,也不在学生每天要练多少字,而在于有没有唤醒学生那颗爱写字的心。  一、观、读、品,感受美  1、观,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虽称之方块字,其实仔细观察,它的形体也如人一样,有高矮、胖瘦之分。所以,机械地教孩子们一定要把汉字写得方方正正是欠妥的,也是不美观的。“观其迹,得其心”,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