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对境内纳税人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涵盖境内注册有经营所得的纳税人以及境内未注册但是有所得的纳税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复杂,需要对全年所得进行税务分类调整,也就是要依照税法要求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而对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分类时,对于企业会计或者内审部门,就会提出很多的要求,不但要有较高的会计知识,同时还要熟知税收的要求。所得税的重难点就是收入的认定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确认。现阶段,所得税审计中尤其是内审环节对于收入以及损失费用的确认,存在很多疑点。文章首先对所得税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所得税 税务审计 对策
一、所得税审计理论概述
(一)所得税审计的概念
所得税审计的定义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宏观上讲,所得税审计是指运用科学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根据税法检查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政府审计中的所得税审计和内部所得税审计都属于税务审计的范畴。微观的所得税审计主要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法对纳税人相关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达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目的。
(二)所得税审计的内容
1.收入总额是否可靠列报的审计。企业总收入包括以货币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从会计角度包括利润表上的营业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很多单位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为商品服务的销售,同时商品服务的对等交换或者对外提供没有收取相应酬劳的销售,也属于收入的一种;同时在不少单位对于废品或者残次品的销售没有计入营业收入进行核算。收入总额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视同销售是否确认收入、未开票但已经实现的销售是否纳入收入等;在最近疫情影响下,有部分单位向企业职工或者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提供相应财务的援助,也属于销售的一种变相形式,需要计入收入总额进行纳税申报;还有很多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和个人之间相互借款,这种款项使用权转让的利息收入同样属于经济利益流入的一种体现方式,需要纳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在实务中,中小企业销售一些下脚料或者包装废品取得的销售收入往往不开票处理,同时账面也不体现为销售收入。
2.扣除项目是否准确计算的审计。扣除項目常见的有成本、费用、损失等。这些扣除项目中产品成本和费用是所得税审计的重点。实务中有很多单位为了多列支业务招待费,往往采用更改名目的做法加以逃避,比如把日常的业务招待费列支到差旅费或者采用会务费的形式处理,或者将与企业无关的支出通过各种途径计入正常费用。因此,对于费用的审计要把握税收的界限,讲究真实原则,不属于本单位的费用或者没有发生的费用,要杜绝计入;而更多的单位采用虚报销售成本的模式来降低利润,在一些中小企业中,有些单位根本没有仓储管理,存货账目混乱,销售成本采用行业利润率的形式倒推;或者通过虚假采购来增加销售成本。因此,对于成本费用的扣除是否在税收规定的范围之内、是否将与企业经营无关的费用列支等、应纳税额的减免税是否合理、企业减免税范围是否随意扩大等的审计应是重点关注对象。
3.所得税减免是否恰当的审计。要注意检查是否有超出范围、期限或审批权限的减免税。有很多企业为了达到小微企业标准,把当年实现的收入后移或者把以后期间的费用提前,更有甚者通过购买劳务票的形式增加成本,或者将私人业主产生的家庭个人费用列支在单位。比如,为了享受固定资产500万元以内一次扣除的优惠,单位购买汽车,但是使用权完全归属个人,还有部分单位通过签订虚假的私车公用合同,将不是单位的费用转嫁到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来享受小微企业的减税红利。还有部分单位通过相关中介方,虚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实该单位根本达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所以在所得税审计过程当中,要关注单位是否违规享受了这种税收优惠。当然,我们也要关注,单位是否应该享受但是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比如企业购买的增值税纳税防伪税控的服务或者设备,有没有享受抵扣增值税的优惠?企业招收了残疾人员有没有享受工资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企业购买了国债取得了相应的利息收入有没有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作为审计人员不但要关注企业是否违规,也要关注企业是否应该享受而没有享受到的相关权利。
二、当前所得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所得税审计机制不完善
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健全流转的关键所在。很多单位都有相应的采购、财务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往往忽略了税务内部控制。财务和税务应该更多地关注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而不是事后的救火员身份。首先,从部门的设置上,内审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而不是为了内审而临时抽调的草台班子;其次,内审人员要具有相应的资质,也要赋予相应的权力,有部分中小企业主总感觉内审就是要和企业作对,要让企业多纳税,内审人员不但不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要让企业流失更多的税收,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背景下,内审人员不可能得到重视,也不可能有很好的内审控制制度。审计的主导者、执行者,首先要能建立自己的工作目标系统,要能从财务系统中甄别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最后,要多和业主沟通,阐述内审的重要原因,在有股东支持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内控制度,制度应该是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要具有切实可操作性。
税务审计风险识别机制不完善。一般来说,税收风险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税收审计风险也更加复杂。然而,我国税务审计的风险识别机制并不完善,导致相应的风险识别工作时有疏漏。其次,税务审计没有按照风险识别的原则进行风险识别。从实践角度看,税务审计风险的识别需要遵循全面性和科学计算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税务风险的有效识别。但是,在实际的税务审计工作中,风险识别并没有完全按照相关原则进行。最后,税务审计师的风险是普遍的。一些税务审计人员的态度不够正确,对税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税务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缺乏也会带来税务审计风险。在很多单位审计人员就是财务人员,思维以及视角仍然是账务的角度,不能从税收的角度去看待企业的业务,最终就是财务怎么做就怎么纳税,出了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所得税审计活动不规范
现代企业基本实现了财务软件的运营,很少一部分单位可能还存在手工账务的情形。在电子化数据条件下,财务人员从原来的繁重计算中脱离出来,无疑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随着纳税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一键申报纳税越来越简化了企业财务工作。很多单位从节约成本角度,让所有财务税务工作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财务人员更多关注的是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认为只要是严格依照会计准则从事会计工作,就不存在涉税风险。另外,对于税务资料的保存以及其他纸质资料的归口保管处理,也存在部分误区。
大部分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已经开展实施电子化、系统化管理,电子信息化无疑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但企业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纳税业务由会计人员监管而没有专门的办税人员。由于会计人员的税务专业知识相对匮乏,财务人员在处理税务问题时往往过度地依赖于信息系统,仅仅关注该管理系统中的税额统计,而对纳税行为的整个流程包括从税务登记到税款缴纳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忽略纸质材料与电子信息的日常核对,纳税行为不规范。①
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控机制,没有严格的税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无法规范完成税务审计的要求。如果企业为了利润,期待从降低税收负担入手,从而一味地采取各项措施,人为地将应该缴纳的税款隐藏,以便少缴纳税款,或者因为财务不严谨而导致涉税风险增加,甚至不顾税务风险,只为了账面财务数据的美化等,都是单位对于所得税审计制度的不规范、忽视税务风险因素的结果。企业所得税审计工作虽然年终以后才会开展执行,但是未雨绸缪,还是要把日常与所得税审计有关的工作规范做到标准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日常的所有涉税行为,都要进行相应的监控,通过日常监控的实施,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都进行评估,将企业风险降到最小化。内部监控机制还需要随时关注内审部门日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对于日常制度的执行进行实时的评价,一旦发现相关部门的行为尤其是涉税问题偏离了预设的目标,就要相应地提出警醒,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商讨纠正。只有在有效的监控机制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得税的审计,并推动企业进行内控体系的完善。
(三)所得税审计执行者职业技能欠缺
1.内审人员知识面单一。大部分单位内审人员都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比较精通,但是对于税务尤其是所得税的相关知识,欠缺得比较多。而所得税内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但是日常的产销、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涉及基建工作、研发工作等,其中很多内审人员对于公共行政等方面的知识则不甚知晓,复合型员工十分缺乏。单一知识结构往往导致内审人员关注的问题点单一,很多所得税内审工作中的相关内审人员,看待的问题只是账务处理中科目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等财务知识点问题。虽然税务离不开财务,但是两者的口径一个是会计准则,而另一个是国家所得税法,依据不一样导致结果肯定不一样。同时,单一知识结构,在撰写税务答辩书、出具内部审计意见、专题审计调查报告等方面,就会出现分析问题不到位,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点。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对于特殊的作业,不熟悉作业流程,更不懂作业的管理,对于该作业的收益以及成本费用的核算完全依赖会计提供的账面数据,内审工作在陌生的作业面前完全流于形式。无法准确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握,无法熟悉不同类型的业务审计,进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必然会制约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2.内部审计业务的培训缺乏。大部分单位注重的是生产和销售,对于财务尤其是内审的技能提升培训工作非常欠缺。而财税知识是不断更新的,随着形式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中。如果内审人员只是闭门造车,依赖固有的知识,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比如疫情期间的相关培训等项目免征增值税及城建税,很多内审人员根本就不了解。专业技能的培训开展较少,同时,公共知识的培训更少。大部分单位岗位是不会随意变动的,有的甚至一岗终身,除非跳槽,否则基本不会轮岗。很多内审人员有的从财务岗位转换过来,有的从大学课堂直接转换过来,基本对于单位业务流程、业务特点等都不甚了解,业务不熟悉,流程不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内审监督机制去进行监控?这就使得许多组织无法切实有效地开展其内审工作,降低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削减了内审的工作效率。
3.税务审计重点不能及时调整。所得税的审计,有时候关注的是收入的汇总,有时候关注的是费用的收集,还有的时候关注的可能只是某一方面,比如资产的减值损失问题。在执行所得税审计中要不断调整其主导思想,改变审计的重点。实务当中很多单位的内审人员无论何时,都只关注费用是否合规,其他的都不甚关心。另外,国家对企业的鼓励和优惠也是不断加大,作为会计人员尤其是所得税内审人员,更要随时关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审计企业在执行中是否可以利用国家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
三、完善所得税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审机构的设置,确保内审的独立性
1.组织机构的独立。企业的目标是追逐财富,而内审的灵魂则是独立性。内审部门不能依附于哪个部门,更不能依附于某个职权人物,否则内审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限制。设立具有独立性质的内审机构,使内审工作开展中不会受到外界的人为干扰至关重要。当然,内审部门不是权力至高无上的部门,它也是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也要受单位规章制度的制约。只是在开展内审工作、执行内审功能的时候要有独立性。无论是机构还是人员,要保持独立性,需要内审人员具有高度客观公正的品质,更要能够按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内审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与客观。
2.工作开展的独立。审计人员对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要依据法律独立行使相应的审计与监督职权,正确地对审计做出应有的职业判断,进而表达其审计意见,指出单位财务内控等存在的问题。内审人员对于相关问题首先要有自己的职业判断,要不偏不倚,必要时应与相关部门沟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当然,在审计工作中,会有很多外界的干扰,内审人员要学会甄选有力的建议,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对問题的建议要中肯有用。同时对于被审计的内部职能部门应按照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修改,而不受别的部门、单位或是个人的干扰。
(二)把握审计方向,调整税务审计重点
在诚信依法纳税的主导思想下,税务审计的核心内容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对于一些涉税比较常见的项目,比如招待费用计入差旅费、取得销售商品或劳务收入瞒报等,内审人员要依托日常工作优势进行甄别;对于企业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要依法依规提醒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有关手续,正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和税制现代化的推进,企业所得税法将不断修订,因此税务审计需要根据税法修订的内容及时调整审计重点。
(三)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要依据单位的做账方法来确定相应的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经常会使用手工做账的方式,因而在对其进行内审时,也需要利用手工的方式对其进行审计;而有一些单位其信息化程度较高,其信息往往通过十分先进的软件进行存储,所以内审人员在对其进行审计时就需要对该软件进行学习,然后再通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式来对该单位进行审计。
其次,实行计算机联网审计,把分析性结果与实地检查结合起来,运用统计分析与研究调查的方法,并利用互联网来获取较多的财务数据。通过了解被审单位重要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大额度的债权债务情况,分析经费的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额以及单位资产负债情况的变化来对其进行审计,以达到审计的目标与目的,实现联网审计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征收和管理企业所得税,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升级,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便能够与其专业相匹配,从而更好地发现企业的隐患并及时纠正。
注释:
①引用自刘芮竹《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刘芮竹.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改革与开放,2017(1):48-49.
[2]闫坤.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8(30).
作者单位:江苏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关键词:所得税 税务审计 对策
一、所得税审计理论概述
(一)所得税审计的概念
所得税审计的定义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宏观上讲,所得税审计是指运用科学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根据税法检查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政府审计中的所得税审计和内部所得税审计都属于税务审计的范畴。微观的所得税审计主要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法对纳税人相关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达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目的。
(二)所得税审计的内容
1.收入总额是否可靠列报的审计。企业总收入包括以货币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从会计角度包括利润表上的营业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很多单位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为商品服务的销售,同时商品服务的对等交换或者对外提供没有收取相应酬劳的销售,也属于收入的一种;同时在不少单位对于废品或者残次品的销售没有计入营业收入进行核算。收入总额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视同销售是否确认收入、未开票但已经实现的销售是否纳入收入等;在最近疫情影响下,有部分单位向企业职工或者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提供相应财务的援助,也属于销售的一种变相形式,需要计入收入总额进行纳税申报;还有很多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和个人之间相互借款,这种款项使用权转让的利息收入同样属于经济利益流入的一种体现方式,需要纳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在实务中,中小企业销售一些下脚料或者包装废品取得的销售收入往往不开票处理,同时账面也不体现为销售收入。
2.扣除项目是否准确计算的审计。扣除項目常见的有成本、费用、损失等。这些扣除项目中产品成本和费用是所得税审计的重点。实务中有很多单位为了多列支业务招待费,往往采用更改名目的做法加以逃避,比如把日常的业务招待费列支到差旅费或者采用会务费的形式处理,或者将与企业无关的支出通过各种途径计入正常费用。因此,对于费用的审计要把握税收的界限,讲究真实原则,不属于本单位的费用或者没有发生的费用,要杜绝计入;而更多的单位采用虚报销售成本的模式来降低利润,在一些中小企业中,有些单位根本没有仓储管理,存货账目混乱,销售成本采用行业利润率的形式倒推;或者通过虚假采购来增加销售成本。因此,对于成本费用的扣除是否在税收规定的范围之内、是否将与企业经营无关的费用列支等、应纳税额的减免税是否合理、企业减免税范围是否随意扩大等的审计应是重点关注对象。
3.所得税减免是否恰当的审计。要注意检查是否有超出范围、期限或审批权限的减免税。有很多企业为了达到小微企业标准,把当年实现的收入后移或者把以后期间的费用提前,更有甚者通过购买劳务票的形式增加成本,或者将私人业主产生的家庭个人费用列支在单位。比如,为了享受固定资产500万元以内一次扣除的优惠,单位购买汽车,但是使用权完全归属个人,还有部分单位通过签订虚假的私车公用合同,将不是单位的费用转嫁到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来享受小微企业的减税红利。还有部分单位通过相关中介方,虚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实该单位根本达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所以在所得税审计过程当中,要关注单位是否违规享受了这种税收优惠。当然,我们也要关注,单位是否应该享受但是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比如企业购买的增值税纳税防伪税控的服务或者设备,有没有享受抵扣增值税的优惠?企业招收了残疾人员有没有享受工资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企业购买了国债取得了相应的利息收入有没有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作为审计人员不但要关注企业是否违规,也要关注企业是否应该享受而没有享受到的相关权利。
二、当前所得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所得税审计机制不完善
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健全流转的关键所在。很多单位都有相应的采购、财务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往往忽略了税务内部控制。财务和税务应该更多地关注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而不是事后的救火员身份。首先,从部门的设置上,内审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而不是为了内审而临时抽调的草台班子;其次,内审人员要具有相应的资质,也要赋予相应的权力,有部分中小企业主总感觉内审就是要和企业作对,要让企业多纳税,内审人员不但不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要让企业流失更多的税收,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背景下,内审人员不可能得到重视,也不可能有很好的内审控制制度。审计的主导者、执行者,首先要能建立自己的工作目标系统,要能从财务系统中甄别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最后,要多和业主沟通,阐述内审的重要原因,在有股东支持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内控制度,制度应该是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要具有切实可操作性。
税务审计风险识别机制不完善。一般来说,税收风险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税收审计风险也更加复杂。然而,我国税务审计的风险识别机制并不完善,导致相应的风险识别工作时有疏漏。其次,税务审计没有按照风险识别的原则进行风险识别。从实践角度看,税务审计风险的识别需要遵循全面性和科学计算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税务风险的有效识别。但是,在实际的税务审计工作中,风险识别并没有完全按照相关原则进行。最后,税务审计师的风险是普遍的。一些税务审计人员的态度不够正确,对税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税务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缺乏也会带来税务审计风险。在很多单位审计人员就是财务人员,思维以及视角仍然是账务的角度,不能从税收的角度去看待企业的业务,最终就是财务怎么做就怎么纳税,出了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所得税审计活动不规范
现代企业基本实现了财务软件的运营,很少一部分单位可能还存在手工账务的情形。在电子化数据条件下,财务人员从原来的繁重计算中脱离出来,无疑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随着纳税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一键申报纳税越来越简化了企业财务工作。很多单位从节约成本角度,让所有财务税务工作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财务人员更多关注的是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认为只要是严格依照会计准则从事会计工作,就不存在涉税风险。另外,对于税务资料的保存以及其他纸质资料的归口保管处理,也存在部分误区。
大部分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已经开展实施电子化、系统化管理,电子信息化无疑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但企业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纳税业务由会计人员监管而没有专门的办税人员。由于会计人员的税务专业知识相对匮乏,财务人员在处理税务问题时往往过度地依赖于信息系统,仅仅关注该管理系统中的税额统计,而对纳税行为的整个流程包括从税务登记到税款缴纳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忽略纸质材料与电子信息的日常核对,纳税行为不规范。①
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控机制,没有严格的税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无法规范完成税务审计的要求。如果企业为了利润,期待从降低税收负担入手,从而一味地采取各项措施,人为地将应该缴纳的税款隐藏,以便少缴纳税款,或者因为财务不严谨而导致涉税风险增加,甚至不顾税务风险,只为了账面财务数据的美化等,都是单位对于所得税审计制度的不规范、忽视税务风险因素的结果。企业所得税审计工作虽然年终以后才会开展执行,但是未雨绸缪,还是要把日常与所得税审计有关的工作规范做到标准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日常的所有涉税行为,都要进行相应的监控,通过日常监控的实施,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都进行评估,将企业风险降到最小化。内部监控机制还需要随时关注内审部门日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对于日常制度的执行进行实时的评价,一旦发现相关部门的行为尤其是涉税问题偏离了预设的目标,就要相应地提出警醒,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商讨纠正。只有在有效的监控机制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得税的审计,并推动企业进行内控体系的完善。
(三)所得税审计执行者职业技能欠缺
1.内审人员知识面单一。大部分单位内审人员都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比较精通,但是对于税务尤其是所得税的相关知识,欠缺得比较多。而所得税内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但是日常的产销、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涉及基建工作、研发工作等,其中很多内审人员对于公共行政等方面的知识则不甚知晓,复合型员工十分缺乏。单一知识结构往往导致内审人员关注的问题点单一,很多所得税内审工作中的相关内审人员,看待的问题只是账务处理中科目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等财务知识点问题。虽然税务离不开财务,但是两者的口径一个是会计准则,而另一个是国家所得税法,依据不一样导致结果肯定不一样。同时,单一知识结构,在撰写税务答辩书、出具内部审计意见、专题审计调查报告等方面,就会出现分析问题不到位,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点。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对于特殊的作业,不熟悉作业流程,更不懂作业的管理,对于该作业的收益以及成本费用的核算完全依赖会计提供的账面数据,内审工作在陌生的作业面前完全流于形式。无法准确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握,无法熟悉不同类型的业务审计,进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必然会制约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2.内部审计业务的培训缺乏。大部分单位注重的是生产和销售,对于财务尤其是内审的技能提升培训工作非常欠缺。而财税知识是不断更新的,随着形式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中。如果内审人员只是闭门造车,依赖固有的知识,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比如疫情期间的相关培训等项目免征增值税及城建税,很多内审人员根本就不了解。专业技能的培训开展较少,同时,公共知识的培训更少。大部分单位岗位是不会随意变动的,有的甚至一岗终身,除非跳槽,否则基本不会轮岗。很多内审人员有的从财务岗位转换过来,有的从大学课堂直接转换过来,基本对于单位业务流程、业务特点等都不甚了解,业务不熟悉,流程不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内审监督机制去进行监控?这就使得许多组织无法切实有效地开展其内审工作,降低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削减了内审的工作效率。
3.税务审计重点不能及时调整。所得税的审计,有时候关注的是收入的汇总,有时候关注的是费用的收集,还有的时候关注的可能只是某一方面,比如资产的减值损失问题。在执行所得税审计中要不断调整其主导思想,改变审计的重点。实务当中很多单位的内审人员无论何时,都只关注费用是否合规,其他的都不甚关心。另外,国家对企业的鼓励和优惠也是不断加大,作为会计人员尤其是所得税内审人员,更要随时关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审计企业在执行中是否可以利用国家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
三、完善所得税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审机构的设置,确保内审的独立性
1.组织机构的独立。企业的目标是追逐财富,而内审的灵魂则是独立性。内审部门不能依附于哪个部门,更不能依附于某个职权人物,否则内审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限制。设立具有独立性质的内审机构,使内审工作开展中不会受到外界的人为干扰至关重要。当然,内审部门不是权力至高无上的部门,它也是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也要受单位规章制度的制约。只是在开展内审工作、执行内审功能的时候要有独立性。无论是机构还是人员,要保持独立性,需要内审人员具有高度客观公正的品质,更要能够按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内审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与客观。
2.工作开展的独立。审计人员对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要依据法律独立行使相应的审计与监督职权,正确地对审计做出应有的职业判断,进而表达其审计意见,指出单位财务内控等存在的问题。内审人员对于相关问题首先要有自己的职业判断,要不偏不倚,必要时应与相关部门沟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当然,在审计工作中,会有很多外界的干扰,内审人员要学会甄选有力的建议,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对問题的建议要中肯有用。同时对于被审计的内部职能部门应按照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修改,而不受别的部门、单位或是个人的干扰。
(二)把握审计方向,调整税务审计重点
在诚信依法纳税的主导思想下,税务审计的核心内容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对于一些涉税比较常见的项目,比如招待费用计入差旅费、取得销售商品或劳务收入瞒报等,内审人员要依托日常工作优势进行甄别;对于企业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要依法依规提醒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有关手续,正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和税制现代化的推进,企业所得税法将不断修订,因此税务审计需要根据税法修订的内容及时调整审计重点。
(三)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要依据单位的做账方法来确定相应的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经常会使用手工做账的方式,因而在对其进行内审时,也需要利用手工的方式对其进行审计;而有一些单位其信息化程度较高,其信息往往通过十分先进的软件进行存储,所以内审人员在对其进行审计时就需要对该软件进行学习,然后再通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式来对该单位进行审计。
其次,实行计算机联网审计,把分析性结果与实地检查结合起来,运用统计分析与研究调查的方法,并利用互联网来获取较多的财务数据。通过了解被审单位重要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大额度的债权债务情况,分析经费的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额以及单位资产负债情况的变化来对其进行审计,以达到审计的目标与目的,实现联网审计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征收和管理企业所得税,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升级,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便能够与其专业相匹配,从而更好地发现企业的隐患并及时纠正。
注释:
①引用自刘芮竹《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刘芮竹.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改革与开放,2017(1):48-49.
[2]闫坤.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8(30).
作者单位:江苏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