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展现出课堂的生命活力。本文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巧妙设计提问环节、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展示语文教师的多个形象、建立有效的评分体制方面,阐述了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课堂活力 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目前在职业学校,上课难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大都深有感触。据调查,学生不愿意学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没有兴趣,感觉上课又累又枯燥,从而使语文课沉闷,学习效率较低,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完成。语文课堂如何才能展现出它的生命活力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初中时,经历了太多次失败,甚至被打上“你不行”的烙印,他们对学习没有自信心,还没学就打起了退堂鼓,久而久之,就对课堂失去兴趣,对学习失去兴趣。要想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中,就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关切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和蔼的态度、极大的耐心、真诚的赞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让他们重拾自信,消除对学习的厌烦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与学生能平等相待,如同朋友,而且要与学生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这种距离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获取知识的前提,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在整个课堂中处处充满爱心、耐心、关心,营造出轻松的、愉快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授课文时,我经常会走下讲台,站到教室中间,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加快、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巧妙设计提问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师生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活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进行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多通过提问实现。有效提问可以让课堂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填压式教学的场所,而变成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创新、自主探究的快乐学习园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时,随意性比较大,问题没有针对性,也不够合理,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更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重点,突破难点,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提问的问题都较容易,学生很轻松就能回答,那么他们会认为学习内容很简单,失去继续学下去的兴趣,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提问的问题都较难,学生回答不出来,则又会大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需要精心设计。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所涉及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趣味性,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提问环节中。只有这样,当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才能在这一目的的要求下,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并尽最大努力把这种问题由未知变成已知。因此,在读课文前,可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画,为回答做好准备。
  二是提问可采用聚焦的思维方法。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讲述要求有针对性,所提出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影射到这一问题或事物。这就要求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并对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前要有推测,并善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聪明才智,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热情和争论。
  三是节奏上亦采取易难交替式循环提问。著名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在提问环节中首先要用较易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再用较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感,积极投入到探究中,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在老师正确引导下,一步一步地感受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感。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在坚持基本的教学原则下,不断变换具体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富有新意,学生就不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合作意识,更能大大增强课堂的活力。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获得感受,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在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时,通过蒙眼画笑脸的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失去光明的痛苦,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理解海伦·凯勒的战胜命运的勇气,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要珍视光明,珍爱生命。
  2.视频欣赏法。因为小说较长,涉及人物较多,故事环境复杂,有些文字难以理解,学生有时读着读着就会失去耐心,这时就可以借助相关视频。比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边讲边让学生观看87版的《红楼梦》,通过小说中的文字及直观表演,让学生体会人生百态。再如讲授王小波的《明星与癫狂》,引入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小品《追星族》,在欢声笑语中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追星族的疯狂行为,分析课文就变得非常轻松,课堂活力十足,提高了教学效率。
  3.实物展示法。实物是最好的教具,最大的优点就是形象直观,它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的难度水平,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把传统的“以听为主”的教学,变为“看、听、闻、尝”,可以极大地强化教学效果。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说明顺序及了解荔枝的形态,我特地买了荔枝发给学生每人一颗,边观察边讲解,最后大家一起品尝荔枝,学生课堂表现极其活跃,纷纷发言谈感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展示语文教师的多个形象
  当教师走进课堂,就立刻会成为学生关注的中心,立刻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现在的中职生讲究个性,追新求异,他们不希望每次课上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严肃的面孔。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语文课的生命力也在于教师的不断变化,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每次课都有新鲜感,让他们期待下次课的到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他们,用灿烂的笑容鼓励他们,用丰富的情感感染他们。比如教学《琵琶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我就利用会弹琵琶的特长,播放一段自己弹奏琵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弦、小弦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让他们感受什么是轻拢慢捻抹复挑,什么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课堂上学生非常兴奋,也对文章产生了极大兴趣,积极配合,轻松完成了文章学习。
  五、适当展开竞争,建立有效的评分体制
  竞争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职业学校中,学生成绩不仅靠一张试卷的得分,还会有30%的平时成绩由教师进行评价,因此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平时成绩计分机制”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具体做法如下:
  占30%的“平时成绩”,即提问10分、作业10分、纪律10分。其中,点名回答正确的每次记1分,举手回答正确的每次记2分,回答错误的不扣分;每学期提问成绩低于5分的“归零”。作业成绩、纪律分也都采用“归零制”,即三题以上错误或漏做两题的作业成绩“归零”,请假3次或违纪2次的纪律成绩“归零”。“举手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零制”则为“学习惰性”画出了底线,使整个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活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努力开启学生智慧,挖掘他们的潜能,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耿向东,主编.教师的科学思维[M].国防大学出版社.
  [2]何旭明,著.学习兴趣的唤起[M].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哥特文学,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另类文学模式。基本的哥特文学要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哥特式文学流派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拥有众多读者,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将从哥特文学的起源、哥特文学的发展轨迹、哥特文学与中国文化和哥特文学的主题意识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哥
摘 要: 《呼啸山庄》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通过小说中玻璃窗的几个屏障意境和细节,解读其主题。通过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这对风暴之子的爱与恨,表达“自由、旷野”与虚伪“文明”之间的对抗。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玻璃窗 意境 细节 主题  一、《呼啸山庄》概述  1771年,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带回一个被遗弃的吉卜赛孩子。这个“野孩子”自幼与恩萧的女儿凯瑟琳情投意合,辛德雷却在其父去世后把他贬为下贱的
“女巫”作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女性形象之一,常常会给读者神秘莫测的感觉,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麦克白》中的女巫更是地狱使者黑白无常的化身,在文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 要: 将翻译的文化操纵学派提出的诗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这一行为为译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利用描述性的研究方式,探讨了翻译诗学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通过社会的主流诗学和个体诗学两个线路对文学翻译进行操纵,从而使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翻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翻译中的“对等”和“不可译性”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 翻译诗学 主流诗学 个体诗学 文学翻译  文学作品的翻译,历来没有一个统
高原地区地广人稀,零星分布的小聚落需要通过一条条交通要道和外界连通起来.因此,在遭遇灾害情况下,高原山地地区道路破坏对应急救援影响显著.但是由于应急救援车辆队伍在不
摘 要: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在调解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的关系过程中,必须具备和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当做到热爱岗位,热爱学生,严于律己,认清自己的使命,完成并完善好本职工作。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存在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及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课堂由原来单调乏味、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模式转变为生动有趣、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模式。师生的有效互动,不仅满足了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改革要求,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作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对“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见解。  摘要: 师生互动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语文是一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 Ber)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对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ulin induced gene-2, Insig-2)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探讨小檗碱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代谢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的增殖、分化的影响: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MTT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油红O染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老师虽然知道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外,还应该关注“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我是怎样读懂的”等问题,可是,没有很好的方法把以上各个方面整合起来,以致课堂看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于上述现象,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只有巧设教学主线,才能让课堂明晰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结合课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 0 0 2年 12月 2日发布的信息指出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1至11月份 ,全国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下降幅度较大 ,全国发生一次死亡 30人以上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