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试图寻找一条新的教学之路,以适应当下的学生。在众多的语文研讨课中,执教的老师都力图展示他们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近期参加了一个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研讨会。在认真听了12位老师不同风格的课堂展示之后,觉得文言文教学是具挑战性的。时代的跨越性,古今语言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接受程度等都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朗读文本与感受文字的关系
  
  古文教学中梳理字词、理通文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教师都会选择朗读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诵读,学生可以解决生字词、把握句读、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理通文意,进而体味文章的情感。但笔者认为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把握文段中一些关键字。这里的关键字包括该停顿的字,能表现文本情感的字词。因为只有把握好这点,学生通过诵读才会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情感。
  印象较深刻的一堂课是《垓下之围》,一名老师在学生大声朗读文章之后,便叫了几名学生朗诵《垓下歌》,从他们的朗读中能感受到学生们对这首诗歌的情感理解是不到位的。之后这位老师自己便深情并茂的朗诵了这首诗歌。那份英雄的落寞之气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学生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了掌。但紧接着老师便叫学生跟他一起朗读起来,就这样朗诵这个环节就结束了。笔者觉得这种朗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商榷的。
  与前一位老师不同是,另外一位老师在理解文本和朗诵文本的关系上处理的非常好。在课文的第三段项羽试图突围出去并最终成功时,项羽乃谓其骑曰:“何如?”老师叫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一下这句话,几个学生都读的不好,这时老师便叫学生自由朗读该段,并体会黑板中的几句话:“遂斩汉一将”、“复斩汉一督尉”、“杀数十百人”“亡其两骑耳”。之后老师叫学生将这四句话连起来读几次,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位霸王在穷途末路时依然保持的那份神勇和霸气。进而一句“何如?”学生便水到渠成得领悟领悟它该有的语气和情感。
  
  二、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的关系
  
  课改专家王荣生曾经说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想来这话是正确的。任何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一味的以老师的讲课作主导,这样的课又有多少价值。其实在日常的听课中,我们都会发现老师的有些问题设置与学生的理解力是脱节的,也就是说老师所预期的答案与学生的回答是不吻合的。而老师为完成的他的预期答案,则会牵强的引到自己的思路中来,这种做法又能给教学带来什么益处呢?所以在古文教学中,处理好学生意识与教师意识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任何一篇高中教材中的古文,作为老师,如果脱离参考书,在文章的解读上也都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更何况学生呢?这说明任何一篇古文的研读,都是需要花一定的精力的。而这对本身就不怎么喜欢古文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他根本不去主动接触文章。而这时,如果老师还是站站高高地讲台上,让学生以一种仰视的态度,进而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去处理这篇文章,那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在了解自己学生古文功底的基础上去设置问题,寻找到一个能使学生思维动起来的突破口。
  记得在《垓下之围》这堂课上,有一位老师的导入让我记忆犹深,在上课之前他便播放了一段关于“七匹狼”服装的广告,里面有一个主题便是“男人应该是多面的”,而他的高明之处便在于他之后的那句话。他说男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多面的,他可以是霸气十足的,也可以是柔情万断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男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吧!亲切的教态,睿智的语言,能不让学生在心理唤起对文章中的那个男人——项羽的兴趣吗?
  如果说刚才是他的一个精彩亮相的话,那么整堂课的亮点则是之后问题的设置。面对这么一篇篇幅较长且人物性格丰满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该教师巧妙的设置了一个问题,他说:“任何一个人物形象的丰满独特,就在于在作者的笔下,该人物都有其不同寻常之处,而正是这不同寻常之处方能见其精神。你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看出该人物的一些不寻常之处见其精神的地方呢?”在之后的时间里,学生名副其实的成了课堂的主体。值得可喜的是,学生的问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有些甚至出乎教师的预料。如“项羽在四面楚歌时为什么要夜饮,而不是逃跑?”“项羽为什么在明明可以逃跑时却坚决不渡江?”“项羽这个霸气十足的英雄为什么把自己的头颅送给叛徒?”等等。整堂课便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中结束,老师简简单单的作着引导者,學生快快乐乐的享受着思维的碰撞所产生的快感,收获着他们真正所得到的知识。
  
  三、课堂形成与教学深化的关系
  
  “课堂形成”指的是学生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一种对语文的既定认知程度。即学生对课堂的一种自身的接受能力。而教学深化化则是指教师将课文值得挖掘的内涵传达给学生。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课堂问题的生成和这篇文章的精髓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问题的讨论与感受中。而文章的精髓往往是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人生阅历、一定的思想高度方能感受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意义是不是就到这步了呢?能不能就告诉学生,等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历和高度之后自然就能感受到呢?我觉得,这时的教师需要在课堂生成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深化,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感受文章的精髓。因为如果这时的我们只关注学生本身的课堂形成而导致文本的真正内涵没有办法被挖掘出来,这样的教学会不会依然没有价值可言呢?
  在这次公开课中,对于《垓下之围》这篇文章,一般的学生能感受到的只是项羽性格当中柔情的一面、自负的一面以及文中所流露出来的那份悲壮之情。而真正项羽于这种悲情之后的一种依然让世人敬仰的精神——他的不屈、他的霸气,以及作者司马迁所倾注在这个失败的英雄上的情感是很难让学生领会得到的,而这恰恰也是文章的一个重点。笔者认为这时教师必须得跳出学生的课堂生成意识这个层面,用一些课外有关对这篇文章的评析等内容把这种精神传达给学生。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积淀下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这些文化典籍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去感受这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这是我们教学的意义所在。而处理好以上的几个关系,对文言文的教学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其他文献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不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兴趣不大,初中思想政治课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知行统一的实效,是摆在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严峻的课题。  多少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从教学领域看,陈旧的教学观念、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
期刊
近几年,我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运用投影仪突破教学难点和完善实验教学  投影仪是最常用的电教设备之一,在教学中使用较高质量的投影片,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学容量,同也能起到突破教学难点和突出教学重点煌作用。例如,在讲解器乐时,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古琴”的投影片,这种形象的展示生动有趣,学生容易理解、
期刊
一、以课本为纲,打好英语基础    “以本为纲”,这是大纲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离开了“本”,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了本,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课本这个“本”,不管是读音、单词、词组,还是句型、语法和课文内容,我都一一抓住他们的关键,让它们一一过关。主要从课文入手,以课文为主线带动全部,步步设防,步步为营,各个击破。从课文入手,关键是课堂上的精讲
期刊
“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 他们的学习和品德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行为。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学生” 对于这批学生,老师决不可以把他们当作“坏学生”,老师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把他们当做朋友一样看待,用耐心、爱心和宽容引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形式尤为重要,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究竟怎样设计导语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介绍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表演法  中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的特点,因
期刊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中考试题中阅读量的加大,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不过,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给学生大量补充课外材料来“强化”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而忽略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效果也不见得很好。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阅
期刊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科学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化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和化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体系,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性课题。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期刊
一、编制导学提纲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期刊
新课程实验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许多人都在寻求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而尝试教学就是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同
期刊
学生对语言材料感知和理解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呈现知识的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相互协调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呈现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相互协调,使学生有效地感知和理解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呢?科学合理的导入新课艺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拟根据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点和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着重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常见的八种新课导入方法:直观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