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由此可见,新时代有新要求,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更注重的是“育人”。而古坝“韩氏家训”的内容正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利用该本土文化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因而“孝父母”作为古坝“韩氏家训”的内容之一,有更多的育人价值值得去挖掘。小学语文教学蕴藏着巨大的育人作用,如何将“孝父母”这一主题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韩氏家训;本土文化;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我国的教育,由于急于培养有用之才,往往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导致出现了很多“有知识却没人品”的人。而在笔者看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本文以古坝“韩氏家训”中的“孝父母”这一元素为例,浅述把古坝“韩氏家训”之“孝父母”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巧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即以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为依据对各种物质资源进行安排布局,从而创造出有利于教学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因此,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教学情境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体机展示、背景音乐、视频、实物投影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身临其境般体味文本中的情感。比如,笔者教学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这一篇课文时,就利用图片展示、实物投影的方式,把一张账单投影出来,让学生理解账单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又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通过播放地震的视频,将其作为新课学习的导入,让学生如临其境般感受地震时人们的慌乱与无助,为下文“父亲”坚持不懈地救子打下基础,从而感受父爱的伟大。
二、合作、探究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与以往的“满堂灌”课堂不同,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由于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不容易发现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与他人交流,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发言,思维碰撞,才能不断进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核心问题:“为什么母亲评价儿子的诗是‘精彩极了’,而父亲评价儿子的诗却是‘糟糕透了’?”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引导学生探讨,得出结论:母亲的爱是慈祥的鼓励,而父亲的爱是严厉的警醒。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理解母亲与父亲虽然爱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的目的始终是一致的,最终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利于触动学生践行“孝父母”的美德。
三、补充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单凭一篇小学课本中的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其实是不大可能的,很难让学生读懂、读透里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然而,倘若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语文的教学便可获得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课外知识的引入、相关知识的呈现等方式,灵活运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资料补充,拓宽阅读视野,既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种开发教材的方式使自身具备更加超前的教学思想。比如,笔者在教授《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就运用了此策略。文中的妈妈在账单中把她为彼得十年的种种付出合计为0芬尼。在和学生一起研读妈妈的账单时,笔者出示了一份补充资料:
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资高达63.5万美元(约416万人民币)。可以说,母亲的工资足可以跟一些大公司的总裁相比。(节选自《母亲的工资》)
在课堂上,通过课文中妈妈的账单与补充资料的对比,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妈妈只是默默地付出,却不求丝毫的回报,妈妈的爱既是无价的又是无私的。
四、联系实际,引发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但笔者认为,学习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联想,使书本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充分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问学生,看看有多少人能够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当教室鸦雀无声或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举手时,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反思——父母能清楚地记住自己的生日,而自己却记不住他们的生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养成关心家人、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又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组织学生研读妈妈的账单,引发学生想象,并提出问题:“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许多往事涌上心头,他想起了一个很冷很冷的夜晚,妈妈起床,轻轻地走进彼得的房间,给他盖被子。他还会想到哪些事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联想妈妈对自己的种种关怀,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与无声,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等。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教学来育人。“孝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教师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策略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把古坝“韩氏家训”的重要元素“孝父母”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邵云仙.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6(02).
[2]尤瑞琴.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3]张继真.试析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A].2014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4]鲁永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5).
【关键词】小学语文;韩氏家训;本土文化;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我国的教育,由于急于培养有用之才,往往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导致出现了很多“有知识却没人品”的人。而在笔者看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本文以古坝“韩氏家训”中的“孝父母”这一元素为例,浅述把古坝“韩氏家训”之“孝父母”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巧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即以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为依据对各种物质资源进行安排布局,从而创造出有利于教学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因此,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教学情境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体机展示、背景音乐、视频、实物投影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身临其境般体味文本中的情感。比如,笔者教学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这一篇课文时,就利用图片展示、实物投影的方式,把一张账单投影出来,让学生理解账单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又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通过播放地震的视频,将其作为新课学习的导入,让学生如临其境般感受地震时人们的慌乱与无助,为下文“父亲”坚持不懈地救子打下基础,从而感受父爱的伟大。
二、合作、探究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与以往的“满堂灌”课堂不同,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由于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不容易发现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与他人交流,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发言,思维碰撞,才能不断进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核心问题:“为什么母亲评价儿子的诗是‘精彩极了’,而父亲评价儿子的诗却是‘糟糕透了’?”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引导学生探讨,得出结论:母亲的爱是慈祥的鼓励,而父亲的爱是严厉的警醒。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理解母亲与父亲虽然爱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的目的始终是一致的,最终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利于触动学生践行“孝父母”的美德。
三、补充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单凭一篇小学课本中的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其实是不大可能的,很难让学生读懂、读透里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然而,倘若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语文的教学便可获得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课外知识的引入、相关知识的呈现等方式,灵活运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资料补充,拓宽阅读视野,既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种开发教材的方式使自身具备更加超前的教学思想。比如,笔者在教授《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就运用了此策略。文中的妈妈在账单中把她为彼得十年的种种付出合计为0芬尼。在和学生一起研读妈妈的账单时,笔者出示了一份补充资料:
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资高达63.5万美元(约416万人民币)。可以说,母亲的工资足可以跟一些大公司的总裁相比。(节选自《母亲的工资》)
在课堂上,通过课文中妈妈的账单与补充资料的对比,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妈妈只是默默地付出,却不求丝毫的回报,妈妈的爱既是无价的又是无私的。
四、联系实际,引发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但笔者认为,学习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联想,使书本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充分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问学生,看看有多少人能够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当教室鸦雀无声或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举手时,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反思——父母能清楚地记住自己的生日,而自己却记不住他们的生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养成关心家人、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又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组织学生研读妈妈的账单,引发学生想象,并提出问题:“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许多往事涌上心头,他想起了一个很冷很冷的夜晚,妈妈起床,轻轻地走进彼得的房间,给他盖被子。他还会想到哪些事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联想妈妈对自己的种种关怀,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与无声,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等。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教学来育人。“孝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教师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策略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把古坝“韩氏家训”的重要元素“孝父母”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邵云仙.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6(02).
[2]尤瑞琴.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3]张继真.试析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A].2014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4]鲁永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