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凶猛!头痛医脚非正道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限售股解禁后的减持是长期困扰A股市场的大问题,这些股票持股成本极低,有的已是零成本,甚至是负成本,却要以极高的价格在二级市场减持,令二级市场投资者闻之色变。减持凶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近来不时听到优化减持政策之议,本以为有什么建设性的解决之道,不料却是说原来对减持的限制规定太多了,现在要给减持“松绑”,让减持更方便一些。如此本末倒置,真让人大跌眼镜。
  

减持与股价走势呈正相关关系


   近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层正在对2017年以来实施的减持新规影响进行重估和研究,认为对减持的严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的市场行为,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市场最新变化情况,以更加市场化的形式对减持行为进行规范。减持新规虽然还没有出台,但从一些媒体的预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比如说减持是中性行为,实际减持数量往往低于计划减持数量,并称减持计划的披露及实施未明显影响股价走势。
   这真是睁眼说瞎话,就举眼面前的一个例子吧,本周一,券商A公司因为巨量限售股解禁跌停,而存在减持预期的券商B公司跟跌4.51%;周二券商A公司继续跌停,券商B公司也一度跌停,收盘仍大跌7.05%。当天晚间券商A公司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当日接到共计23家限售股解禁股东致函,他们承诺短期内不减持,并将长期持有券商A公司部分股票。周三券商A公司因为这则公告缓过来了,上涨1.59%,券商B公司却还是下跌了2.43%。周四券商A公司复又下跌1.88%,券商B公司再跌2.17%。
   由此可以看得很清楚,限售股的解禁減持与二级市场的股价走势呈正相关关系。券商A公司因为有巨量限售股解禁,导致股价连续两跌停。券商A公司发布公告称有23家股东短期内不减持,股价跌势缓一缓。为什么后面仍然续跌?因为减持的数量实在太大,有18.345亿股之多,占总股本的35.42%,是流通股的3.5倍。这次表示短期内不减持的23家股东持股数约占券商A公司总股本的25.14%,占此次限售股解禁数的70.98%。但是他们声称的“短期内不减持”是没有明确时间约束的,半个月、一个月都算是短期;而他们声称的将“长期持有”也打了伏笔,是长期持有“部分股票”,就是还是要减持的,只不过不是清仓式减持而已。
  

试试把新股的股本结构倒过来


   减持就是增加二级市场股票供给,而且供给的是极其廉价的股票,好比是股价的堰塞湖溃堤,势必对二级市场形成巨大冲击。更重要的是,减持与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卖出行为具有本质的区别,二级市场投资者卖出后还会再买进,限售股减持后资金很少会再回流二级市场。这对二级市场怎么会是中性的?这不是颠倒黑白吗?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减持金额达2509亿元;2015年减持金额达5477亿元;2016年尽管行情低迷,但减持金额也有2837亿元;2017年5月“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出台,减持金额减少至1600亿元;2018年减持金额回升至18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减持金额已有1359亿元,而10月份限售股解禁规模达到3200多亿元。11月、12月还会有多少?这是多么惊人的数据。
   面对这么大的减持压力,居然还有人嫌现有的减持限制规定太多,你确定没搞反了吗?限制减持确实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但现在这种情况不限制又怎么得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不好,但是如果头痛医脚、脚痛医头那就更不对了。限制减持现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至少还能缓解一下市场面临的减持压力。像券商A公司这样,发个公告,让一些股东表表态,至少能安抚一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改革新股发行制度,重新设计新股上市的股本结构,将现在新股流通股大大低于总股本的结构倒置,改变新股上市初期都是伪小盘股的现状。
   现在新股发行数量都是只占总股本的25%,总股本4亿股以上的新股发行数量只占10%,所以新股能够高价发行。试试把这个股本结构倒过来,总股本低于4亿股的,新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70%;总股本大于4亿股的,新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60%。根据公司的募集资金需求确定新股发行数量,其余由老股按持股比例转让发行。这样新股一上市就是大盘股,不仅可以压低新股发行价,而且以后老股的减持空间也会小很多,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限售股解禁减持的问题。现在却是新股不断发行,限售股越来越多,减持没完没了,长期冲击二级市场。这个样子A股市场怎么可能会有长治久安?
其他文献
提起创业板松绑借壳上市,目前听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赞不绝口,但如果离开了对适用对象特定的政策性限制,仅用利好两字去定义此次松绑政策的内涵,则恐怕未必解读得恰如其分。松绑借壳上市 创业板有望迎更多资本目光   资产重组政策已前后经过了四次较大幅度的修订,此次对创业板自开板至今一向明令禁止的借壳上市被有条件地松绑,并不是对此前重组规则的全盘否定,而是有明确指向性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推进创业板重组上市
期刊
华通医药收购浙农股份在市场上被看作一次“供销体系”内部的股权“腾挪”,浙农股份倘若成功借壳便能募集大量的资金来缓解其巨额的债务压力,但其财务数据的重重疑点却给这场并购打上了问号。  近日,华通医药欲收购浙农股份,作为供销体系内首例借壳上市的并购案例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草案显示,此次上市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浙农控股、泰安泰、兴合集团、兴合创投、汪路平等16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浙农股份100%股权,整体作价
期刊
摘要: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2.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出口12.48万亿元,增长5.2%;进口10.43万亿元,下降0.1%;贸易顺差2.05万亿元,扩大44.2%。9月当月,进出口总值2.78万亿元人民币,下降3.3%。其中,出口1.53万亿元,下降0.7%;进口1.25万亿元,下降6.2%。  中信证券:总体而言,虽然贸易谈判的形势有所
期刊
10月15日,前科龙公司董事长顾雏军收到了北京市高院的终审判决书,他向证监会申请信息公开案件的要求得到了法律的支持,北京市高院作出的二审判决驳回了证监会上诉,维持原判。虽然事情结果还未最终敲定,但顾雏军案经过10多年的曲折,发展到今天的结局,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启示。   要求证监会公开信息获法院支持   15年前,随着“郎顾之争”的爆发,本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的顾雏军渐渐陷入了困境
期刊
作为大数据、云计算领域中的一员,*ST高升并未能因热门概念加持而“步步高升”,反而在行业巨头垄断效应影响下,艰难维持生计。究其根本,外因只是表象,灾祸起于萧墙之内。未按规定披露十九项关联交易  2019年10月17日晚间,高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T高升、高升控股)公告,收到证监会湖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被查出隐瞒了19项关联交易。经查明,华嬉云游、神州百戏、文化硅谷
期刊
社保基金、保險资金入市,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效果也较为理想。近期证监会再次召开相关座谈会,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反映了管理部门打造好A股的良苦用心。但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是两种不同的资金,须根据不同特点制定不同政策,才能为这两种资金的入市提供有效的制度框架。两种资金的性质和目标不同   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都是集中资金用于向民众提供保障、保险的资金
期刊
目前来看,美国经济依然成长,就业充分,通胀温和,外加海外经济不景气,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在美联储再度扩大资产负债规模,以及美科技巨头基本面依旧稳定下,预期美股牛市仍将延续。   9月中下旬以来,美股市场表现可谓惊心动魄,短短数十个交易日内便走出一波深“V”行情。特别是受美国ISM最新发布的制造业PMI指数大幅下滑影响,10月1日至2日的大跌一度让投资者很担忧,好在随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再度升温、美
期刊
《红周刊》:航天通信因披露旗下子公司智慧海派存在应收款项大额逾期、业绩虚假等风险事项,本周股价持续暴跌,投资者如何能够避开这样的雷区呢?   小徐:7月的时候我们曾经连续讨论过应收款项的话题,2018年爆雷的公司以商誉减值为主,2019年年报爆雷公司极有可能会以商誉和应收款项高企的公司为主,航天通信应收款项提前爆雷已敲响了警钟。   其实我们在投资一家公司之前,只要稍稍仔细看一眼公司的各期财报
期刊
促进科创板新股合理定价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价值回归的实现也必然任重而道远,为之所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市场不会一直容忍科创板的高估值   注册制试点条件下的科创板新股如何定价是一个新问题。考虑到科创板上市公司大多出自高新技术前沿行业,企业盈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利润增长速度也具有不可测因素,因此,科创板显然不能像行政审核制条件下的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一样,沿用不超过23倍市盈率的新
期刊
就在市场一片憧憬牛市声中,IPO悄然提速了,而且步子相当大。IPO提速的苗头是从十一长假前的周末显露的,那个周末是9月27日,下周仅有一个交易日,但证监会仍然发出了3家IPO批文,同时还同意2家科创板IPO注册。9月30日是节前仅有的一个交易日,当晚证监会又同意4家科创板IPO注册。这样节前3个工作日中,共有9家IPO启动。   节后一周共4个交易日,但IPO快马加鞭。10月11日证监会发出4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