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贤处汲取教育的智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育整体性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病的基础上,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改变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指出,教师应汲取孔子的教育智慧,在维护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教育学生掌握谋生之学、谋士之学、谋道之学等,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协调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诱导的关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以学为教的思想。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指导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教育亦不例外。从2004年9月开始,我国在全国逐步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称新课程)。浙江省从2006年9月开始实行,现在已进入第二轮(三年一轮),进入了基础教育深化改革时期。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古代圣人的教育思想又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本文试图从教育的整体性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有教无类与教育的公平性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在招收学生时表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他的弟子出身于各个阶层,平民出身的有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穷困至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居室蓬户、上漏下湿的原宪,父为贱人、家无置锥之地的忡弓;商人出身的有子贡;贵族出身的有鲁国的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宋国的司马牛;还有从监狱出来的犯人公冶长,等等。可见孔子收学生是不看他们的出身和等级的,这彻底改变了当时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办学、入学、入仕的教育状况,为教育的公平性开了先河。
  综观两千五百年后的当下教育,教育的不公平却依然存在,并且可能成为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现今的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大城市集中了大批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但招生人数基本上都是向本地区倾斜的,比如北大、清华在北京一个学校的招生人数就可能抵过在整个浙江省的招生人数。复旦在上海的招生、中山大学在广东的招生、浙大在浙江的招生等都体现了教育的不公平,造成国立大学不是实际上的国立大学的窘况。
  (二)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基础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的重点校、非重点校对生源、优质师资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提倡教育产业化、户籍制度不合理、以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体制等造成的,导致的择校费问题、回原籍高考问题、节假日补课问题等都是顽疾,不下猛药不会见效。
  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有识的教育人士也已行动起来,如2010年北大在浙江的录取人数增至150人,清华在浙江的录取人数增至160人,均为历史新高;国家出台了义务教育制度,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工作的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乡下教师还有下乡补贴;三门县教育局组织广润书院、城关中学、海游中学分别在六敖中学、里浦中学和小雄中学每个年级各设两个教学班,实行相关教师、校长的轮岗制度等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观念等原因,实行起来并不容易。还有,农民工子弟入学的真正落实问题,居于基础教育核心地位的高中教育怎么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如何与义务教育教师的报酬接轨,等等,都需要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
  二、谋道之学与培养目标
  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目标的问题。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的,首先是掌握谋生之学。孔子认为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要会些生活的技巧,但从《论语》可以看出谋生之学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孔子教育的根本目的,甚至觉得不应该特地为生活而学。樊迟向孔子学习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求学习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小人也。”樊迟向他学习,说明孔子是懂得种菜种庄稼的,但不教。这不是孔子轻视下层劳动人民,轻视谋生之学,而是他要提醒樊迟,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担负更大的历史责任,而不仅仅是养活自己。他要让他的学生能够担当具体政府官职去管理国家,他更要他们能够成为价值承担者。所以其次目标是学习“谋士之学”。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有机会就要出来做官,为国家尽忠,为人民谋幸福,要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最终培养目标是掌握“谋道之学”。孔子自己就是“十五志于学”,把传道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谋道之学乃大道之学,与具体的职业没有关系,每个人在任何岗位上都可以弘扬内心中的高贵,其最高境界,乃是至善。孔子的“志于学”的“学”就是这样的大学——将探究宇宙人生的大道作为自己的使命,将研究历史文化作为自己的职责,将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臻于至善作为目标。所谓“君子不器”。君子就要担当天下责任,担当道义,就像曾子关于“仕”的道德宣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即君子应当为他人、为崇高理想的实现而自强不息。这就是古之圣贤的培养目标——“志于道”。遵循这样的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均是“眼高手低”者。“眼高”,境界高、大器;“手低”,做好当下的具体工作,不好高骛远。孔子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眼高手低”者。孔子早年曾在鲁国执政的季氏手下担任管理仓储、牛羊的小官,同样能恪尽职守。可以想象,像他这样的学生如果学医,可以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可以是一位医学专家,也可以是祖国医学事业的光大者;如果学法律,可以成为一名普通的法律工作者,可以成为一名大法官,抑或成为国家法律的制定者,以法治国;如果学经济和金融,可以成为一名普通的抄盘手,也可以成为一名经济师或金融专家,还可以洞察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学核物理,可以成为核电站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也可以成为核电专家,也可以成为左右能源领域的决策者。在其位就能谋其政,不管位高还是位低。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反观孔子的教育目标,会发现与我们新课程提倡的“乐学、担当之学”是合拍的,倒是我们的现实教学与教育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差距。话曰“大器晚成”,追求成“大器”还是少数。从学生报考志愿时家长的心愿就可看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把培养目标降至谋生之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谋一个好工作。大家都挤向大学里所谓的热门专业,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却乏人问津。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勇于担当的人才,我们的社会应该为谋道之士提供优厚的条件,至少不要让他们为谋生而分心。我们的基础教育除了教给学生谋生之学外,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教会学生有担当,有远大的志向。
  三、课程设置与课程选择
  所谓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论语》中关于孔子的教育内容即课程设置有以下三曰,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后人称赞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孔子要求学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思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志向和能力选择课程,也符合多元智力理论。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称“小六艺”,这是古人入仕的入门课程。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书”,包括了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技能技巧的培养。
  从孔子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首先,孔子的课程设置是与他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的,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的。礼、乐、射、御、书、数“小六艺”是谋士之学的基本科目,是为仕的入门课程。“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大学,谋道之学的必学科目,其以德为先,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的课程观都是与培养弘道之君子的教育目标相符的。其次,孔子的时代是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的,《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孔子带领学生一起整理的。课程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这与新课程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观吻合。
  反观当下基础教育的课程观,非常令人担忧。许多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课程观很狭窄,认为课程就是国家规定好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高考应试科目,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就重视教给孩子读、写、算的知识,从小学开始在教学时间上就向数学和语文倾斜。大量砍掉所谓的非主干课程,即使课程排上了,也不重视。比如小学的自然课,许多县既没有小学自然教研员,评价体系也不重视,专职的自然教师也不多,只好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课,碰上期中、期末迎考复习,自然课就成了语文课和数学课。从初中开始各种统考、月考就开始伴随学生,教学自然就围绕考而教,不考的课程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然后题海战、大量的重复练习、节假日补课就来了,学生忙于做题,教师忙于找题、改题、讲题,学生没有时间真正读点书,素质提高不了。教师没有时间进修,水平提高不快,而评价的核心是升学率。这样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当下的教育状况:师生牺牲节假日补课,学校管理普遍提倡苦教苦学。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首先要从课程的设置入手,改变狭窄的课程观,提倡广义的课程观,落实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要开足开好课程,要提倡课程的选择性,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想学的内容。如三门中学的生态课程系统、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科技周、生态文化周、中德学生的交流活动、体育课、自选模块的走班等都是很好的尝试。让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平台,真正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
  四、因材施教与以学为教
  “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及其它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材施教者,他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喭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进行施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清代进士、教育家汪辉祖也是极力提倡因材施教,他在著名的家教著作《双节堂庸训》中说:“子弟的天赋资质,绝对难以一致,师长应当就他们可造就的方面,采取委婉的办法教诲,使他们成才,如果硬是强迫他们去做自己难以做到的事,一定会把事情弄糟……大的木头用来做屋梁,细小的木头用来做屋椽,师长教育子弟也是这样。”一旦违反这种顺应规律的方法,就有可能造成让关羽去盖房、让鲁班去出征的局面,不但会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成才机会,而且极有可能使之性格发生扭曲。《学记》指出:学生常常犯四种毛病,或贪多务得,或孤陋寡闻,或浅尝辄止,或畏难而退,其原因在于“心之莫同”,即个性差异,教师要“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所以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掌握每个人的不同认知基础、认知风格和心理特点,其理论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所以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
  孔子的时代教育采取的是个别化、小班化教育,非常适宜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现在根据我国的特色,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将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很容易造成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一种教案,作业千人一面,考试万人一卷。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一刀切”、“一锅煮”,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但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有要求每个孩子健康成才的期望,学校教育就要负起这个重任。所以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的内涵和外延都要拓展。教师首先要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还有相应的措施,做好预设;其次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孔子的谈话法要发展成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形式;再次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实行课程的选择性制度;第四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详细情况似乎不太可能,但一个教师跟踪五六个人,采取人盯人、导师制的策略确是落实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最后要建立分层教学与分层评价的体系,允许个别学生在学习进度、学习深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进度、思维能力等方面暂时落后,不断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在适当的条件下,促进学生超常发展。
  例1:有个中国女孩进入美国一所公立中学后,竟说不清自己上了几年级,原来这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除了认可老师以外,还有一个“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出学习哪门科目和进入哪一个年级的建议。结果,这个女孩的英文、化学在12年级,数学和美国历史在11年级,法语在9年级。这就是西方式的因材施教。
  例2:“同学们,舟曲泥石流灾难中,一个镜头特别令人感动!一位母亲在晚上漆黑一片、差点没过头颈的泥沼里,将30多斤重、4岁半的儿子牢牢托举8个多小时,直到天明被救!这是怎样的一种母爱!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是怎样的一种坚持!是怎样的一种希望啊!”“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双手举直托起你手中的书,想象你托着的就是你的孩子,你此时正陷在泥沼中,为了你的孩子,你能坚持多久。”……这是2010年9月25日台州晚报《教育周刊》报道的天台坦头中学王定均校长为潜力班学员开课《态度决定一切》中动人的一幕。这些学员是九年级目前学习上比较困难但进步空间和潜力很大的30多位学生。该校还将组织中等生成立励志班,组织尖子生成立兴趣班或特长班。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材施教。
  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明确地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因此,他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所以因材施教在当下应拓展为“以学为教”。所谓以学为教,首先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是因材施教。但这还不够,教学还要为促进学习而教。以学为教最核心的内容是教学要促进学生习得学习策略。《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指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能解决一时之饥,“授人以渔”则可使人受益终身。以学为教的教学思想不但体现在认真的对待个别差异,而且提倡要善于利用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重视选择性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2)有条件的话自主选择教师;(3)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选择自己发展的学习方式。学习于学生关键是在主动性和自主性;于教师则关键是在了解学生,挖掘资源集体教学,促进学习,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理解不清的地方,才能“因其蔽而通之”。所以“以学为教”是新时期的“因材施教”。
  五、启发诱导与自主学习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其中一部分含义,但又未能彻底弄清楚。这时学生很着急,孔子认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学生才会有很大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没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先不必给学生上课。“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经过思考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可是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不清楚,十分着急,教师在这时候给学生指点一下,才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如果学生不是处于这种状态,教师是不必告诉学生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师所讲的东西学生不能理解,不能从已知的一点,去进行推论,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那就不应该重复去教了。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理解不了的时候,还要再讲,势必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这就违背了教学规律。所以孔子的学生往往能够“闻一知二”乃至“闻一知十”。可见,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是指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豁然开朗。
  反思当下的教育实践,许多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有余,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足。我们不能满足于保姆式的教育形式,要在全面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实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孔子一方面是“诲人不倦”,另一方面却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一个四方的东西,已经对学生讲了一个角,如果他不能据此推知其余三个角,那就不必再讲了,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地思考,仅靠教师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就是说教育要教会人思考,教给人思考的习惯及勤于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有苦口婆心,只有牵着过河,不行就抱着过河,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形成依赖和懒惰心理。可见启发式的前提应该是自主学习,贯穿启发诱导全过程的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有疑问且又深入思考之后,启发式要抓住时机;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学习,而不深入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但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问题仍然疑惑不解。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当学生欲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悱”,这时的学生注意力是集中的,思维是敏锐的,想象是活跃的,此时即是启发诱导之时。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保姆。正如王阳明所说:“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他许多不得。”(《传习录》下)教学要诱导,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同时教学要能促进自主学习。
  六、教育评价与激励发展
  反思当下的教育评价,很容易走极端。在新课程实施之前,一切以考分为评价指标,动不动就考试、分数排名。课堂上教师吝用赞美、鼓励之辞,只有极少数优秀学生才能享受老师的表扬。对于所谓的“差生”、“调皮生”动不动批评,有的还体罚,每天搞得这帮学生灰头土脸,搞得小小年级就厌学、逃学。新课程倡导激励发展的评价理念后,老师们不体罚了,更不敢批评了,什么都是肯定,上课回答对了,“答得好!”回答错了,“也有自己的道理!”不置可否,搞得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考试完了,视分数为洪水,不让学生和家长知道,也不敢对考分进行评价。这就过了,走进了评价的误区,也即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我们好好看看孔子的教育评价。例如,孔子通过观察发现颜回勤奋好学,自觉性高,就经常表扬他,如说“回也好学”、“回也不愚”、“贤哉,回也”。发现子路好勇,易轻举妄动,就指出:“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意思是说,君子把义看得最为重要,有勇而无义的君子,便会作乱;有勇而无义的小人,便会为盗,因此,子路你想成为君子,单靠勇敢有什么用呢?综观《论语》,孔子的评价观是非常辩证的。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表彰,力求发扬;对于他们的缺点予以批评,力求克服。所以我们的教育评价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辩证公平,该表扬则大胆表扬,该批评则严厉批评,该鼓励则推之,该遏制则阻之,是态度问题则端正态度,是内容没掌握就得勤奋虚心求学,该公布分数就公布分数,该个别指导就个别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课堂即时评价、活动过程评价和形成性测试相结合。总之,一切要以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以上是从教育的整体性角度,从学生对象、立志、课程、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六方面针对当下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病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出的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引发有识之士对教育的关注和关心支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原著孔子.编著司马哲.论语.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11.
  [2]鲍鹏山著.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3.
  [3]于丹著.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11.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肝气郁结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苗公:  信收到。  你称我为诗伯,伯者霸也。现在国际反霸甚烈,我若被认为霸,虽只是诗霸,也可能导向处境不利。此外也和实际不合。我诗一片适风乔绳愈言,未足云诗,况于霸乎?以后请不如此。    傅札衿期娓娓详,  韩图意气更飞扬。  思张神画吾斋璧,  只把空诗寄与黄。(字有改动)    只此四句已极圆满洒脱,前四句多余,但黑墨已落白纸上,驷马难追、百牛难挽矣!恨恨!  代请韩公赐画,实获我心。尹公
会议
文章通过对天津市四个高能耗制造业行业与工业GDP的关系研究,可以看出,天津市单位GDP碳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回归模型显著地显示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短样本区间情况
会议
目的:观察泻白散合桑白皮汤加减联合耳穴贴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无创通气后并发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追求一种“纯”的品质。吃,要吃纯而优质的米粮;喝,要喝纯而洁净的饮水;住,要住干净、卫生、安静的居室……果真越纯越好吗?生活的答案是否定的。就拿喝
当筹措出书的经费和联系出版的单位相继解决落实之后,开始着手文集书稿的整理编辑工作,约莫是2000年的八九月间,直到近期交齐全部书稿,已历时一个对秋。这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为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药物经济学。方法:4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4mg唑来膦酸治疗,另一组接受4mg伊班膦酸钠治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菟丝子水蛭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及中药治疗组(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