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儿庄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心地带,承南启北,与运河之滨其余古镇一样,流传着不少悠久的故事。运河沿台儿庄古城南部北上,从郁家码头拐弯向西,直到五行码头,长约六里,为台儿庄筑就了一道天然的水域防线。其实,早在运河开凿之前,这里就已形成集市了。据悉,古镇形成于汉代,发展于元朝,繁荣于明清,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后来随着运河的通航,带来了物资交流的便利,从而促进了这里的繁荣与发展。
据清代《峄县志》记载,台儿庄属峄县管辖,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因而,乾隆皇帝曾御赐其“天下第一庄”的匾额,为古城载得美誉。此匾至今依然悬于北门城楼之上,赫然在目,只是朝代更替,历经沧桑,物是人非,可也印证了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说起台儿庄,我们便会想起78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大战。当时,日寇为何独独看重这个地方,并不惜兵力和物资与中国军队进行殊死的交战呢?因为,这是通向徐州的门户,中国军队在此设卡,严防死守,说明台儿庄在战略上的重要位置。在我去台儿庄前曾有人问我,你去那儿干什么?回忆那段战争历史吗?还是纯粹为了散心?我说都不是,主要因为我有种天生的古镇情结,这份性情引领我在走过苏南、皖南及浙北的水乡之后,又对北方的水城保存了一份向往。我觉得凡是古镇都与水有着必然的联系,水是流动的,它的灵性充盈着植物和民宅,使得古镇勃发生机,充满着活力。台儿庄也不例外,它偎依在古运河畔,供养着古城居民的生活起居。在我的心里,运河是长江、黄河以外,第三条富有母性情怀的水系,它的柔性为台儿庄人带来了水运的便利,可以说是运河之滨的一颗明珠。
我们习惯把长江以北划定为北方,这样,台儿庄应该属于北方的地域,我是奔着它的历史而去的。有时我在想,倘若某人蒙上我的双眼,把我从空中抛下,不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然后问我,你身处何地?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我已然身在江南了。确实,我喜欢有山、有水之地,喜欢有特色建筑的水乡,台儿庄给我的印象与江南并无二样,因为江南不过真水假山、亭台楼阁、园林式的庭院,台儿庄也不乏类似的景致,区别在于它们的建筑风格,江南的清砖明瓦马头墙在台儿庄是见不到的,取而代之的是鲁南格调的仿古民居。当然,当我走在古镇的街上,心里不免会想,倘若没有78年前那场战争的毁灭性破坏,这里或许该和宏村一样,展现于我们眼前的应是两、三百年前的原始建筑,起码可以在沿河街一带领略到百年民国风情与欧式建筑的风貌,可惜它已毁于侵略者炮制的战火之中,现在的建筑不过是战后重建的。可我们依然透过它的脉络,洞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尚的生活气息,以及它厚重的鲁南水乡的特质。
其实,台儿庄是个需要静下心来缓步慢行的地方。当你走进那座标志性的北城门,你会发现城内道路纵横、街街相通,街上有风景、有风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风味各异的特色小吃,引领你不知觉的放缓脚步。台儿庄的美食是丰富的,我走过一个煎饼摊,只听见“正宗的菜煎饼,外酥内软,十元一份,管饱”的吆喝声出自一位朴实的山东大嫂之口,她把擀好的薄饼放在滚烫的平锅上,拨些蔬菜,再放一块薄饼,不多时,煎饼冒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菜香,让人垂涎欲滴。这里的美食还有脆皮鸡、辣子鸡、张家狗肉、冯家驴肉、羊肉汤和黄花牛肉面等。吃是一种胃觉的旅行,小街商铺一路特色的美食,基本能够满足你的肠胃需求。
此外,街上还有一些大战纪念遗址,比如你在很有情调的月河街走着,冷不丁一个巷口处,十几袋沙包堆成的防御工事后埋伏着两、三个中国军人,手里握着机枪在瞄视着前方,这组雕塑为我们再现了当时巷战的情景。我忽然觉得,脚下就是曾经战火之地,心里思绪万千。当然,你若想亲睹战时的真实史料,尽可参观大战遗址公园的战争遗物陈列馆和大战故事馆,两馆皆为没被炮火炸毁的民宅,它们在战火中幸运的遗存下来,里面陈列着重建古城时从地下发掘和征集的战争遗物和文史资料,弥足珍贵,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那场大战的惨烈氛围。
台儿庄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主要体现在类别较多的展馆方面。据悉,古镇有大小展览馆三十余处,展示的主题涉及社科、文化、舶船和军事各个领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注目的便是蓝祺河畔的珠展馆,门前有楹联“指间运筹千年算术通今古,玉盘珍珠华夏文明耀乾坤”,横批“中华珠算博物馆”于门头。我轻轻推门而入,见过廊壁墙排列着密密麻麻的算盘,黑珠似眸,黄珠如棋,让人叹为观止。里面为两进四合院式的展馆,墙上的图片和文字详实地介绍了历代算术的发展和珠算的起源,犹以“镇馆之宝”——宋、元两朝的老算盘最为珍贵。算盘是中华民族算术学上的重要发明,是祖先智慧的结晶,真是让人开了眼界。诚然,类似这样的展览还有年画、酒文化、税史、鲁南婚俗文化、粮仓和监狱等。
于我而言,兴许出于职业的因素,我对邮政博物馆显得异常关注。顺着“小外滩”向北行至丁字街,“大清邮政”字样的雕龙邮筒即现眼前,馆内展示着旧时的信箱、邮票、储金罐和打号机等百年邮政物品,见证了台儿庄邮政在大战中所起的作用。原来,在古城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时,唯有古城的信使经过特许可以进出城门。由于战时水、陆交通遭到全面的破坏,邮政运输线已然瘫痪,不得不借助飞机运邮。由此,邮政由民邮迅速过渡到战时军邮通信状态。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中国军队与日寇进行殊死决战的紧要关头,以蔡润荣为代表的信使们穿越于枪弹横飞的阵地,传递着战局的军情、将士们的家书、以及战地捷报等。这些书信为安抚前线的英雄、鼓舞后方的民众起着重大的作用。
当然,台儿庄的街景也是不容错过的。我走在大衙门街上,路边的水圳(街边流着清水的长沟)里,一群红鱼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一群孩子猫着腰,把奶瓶嘴伸到水里,红鱼对着奶嘴吮吸着,一副欢愉的样子。对面,谢裕大茶行的“天下第一壶”牌匾被粗大的树根盘托着,非常醒目。我在这座壮观的紫砂茶具前矗立良久,没想到身后传来一阵喧天的锣鼓声,于是回头,但见一队身穿耀眼服饰、扎着头巾的男女敲敲打打,好不威风。于是想起五行码头,乾隆皇帝携官员、女眷,浩浩荡荡巡游的情景,那气派真叫游者啧啧称奇,立时,成为小街一道流动的风景。除此以外,还有鲁南的皮影戏、山东快书、运河大鼓、杂技、魔术等,也是不可错过的。
其实,我习惯把古镇看作被河流分割的一座座小岛,岛与岛之间以小桥连接。据悉,枕在河上之桥约有七十多座,它们结构各异、形态百姿,除了平桥,还有拱桥,桥体高出地面数十公分,半圆型的拱孔切割了印在水里的白光,河里犹如半轮明月,很有韵味。最显眼的便是桥上的廊篷,尤其跨在运河之上的步云廊桥,远远望去,四个支点架起桥梁坚实的骨架,桥上的亭廊随着桥体的高低不一而错落有致,极像一只飞翔中的大雁,正是这一座座桥梁将这些被河水孤立的“小岛”连成整体,可谓是一座桥的博物馆了,反映了台儿庄人的建筑智慧。倘若你走累了,可以歇步于亭台水榭,在廊棚下的木椅上靠一靠,让脚步等等心灵。也可约上两、三旅伴在复兴河畔的酒吧或茶社,选个邻窗的位置坐下。此时,你推开格子窗,向外瞭望,看河里秀水的灵性;看依河而立仿古建筑的飞檐翘角;看画舫被水推着缓缓向前。你会觉得这水仿佛活的一般,这种感觉与你站在桥上看水截然不同。水是一道流动的时光,恍惚与我们擦肩,带不走的却是古城千年不变的情怀。
走过台儿庄,我发觉古镇不仅拥有江南的秀韵,也容纳一份北方的豪情。抗战名城和运河古城是它两个贴切的标签,激发着民众的爱国热情,成为鲁南文化的荟萃之地。
据清代《峄县志》记载,台儿庄属峄县管辖,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因而,乾隆皇帝曾御赐其“天下第一庄”的匾额,为古城载得美誉。此匾至今依然悬于北门城楼之上,赫然在目,只是朝代更替,历经沧桑,物是人非,可也印证了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说起台儿庄,我们便会想起78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大战。当时,日寇为何独独看重这个地方,并不惜兵力和物资与中国军队进行殊死的交战呢?因为,这是通向徐州的门户,中国军队在此设卡,严防死守,说明台儿庄在战略上的重要位置。在我去台儿庄前曾有人问我,你去那儿干什么?回忆那段战争历史吗?还是纯粹为了散心?我说都不是,主要因为我有种天生的古镇情结,这份性情引领我在走过苏南、皖南及浙北的水乡之后,又对北方的水城保存了一份向往。我觉得凡是古镇都与水有着必然的联系,水是流动的,它的灵性充盈着植物和民宅,使得古镇勃发生机,充满着活力。台儿庄也不例外,它偎依在古运河畔,供养着古城居民的生活起居。在我的心里,运河是长江、黄河以外,第三条富有母性情怀的水系,它的柔性为台儿庄人带来了水运的便利,可以说是运河之滨的一颗明珠。
我们习惯把长江以北划定为北方,这样,台儿庄应该属于北方的地域,我是奔着它的历史而去的。有时我在想,倘若某人蒙上我的双眼,把我从空中抛下,不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然后问我,你身处何地?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我已然身在江南了。确实,我喜欢有山、有水之地,喜欢有特色建筑的水乡,台儿庄给我的印象与江南并无二样,因为江南不过真水假山、亭台楼阁、园林式的庭院,台儿庄也不乏类似的景致,区别在于它们的建筑风格,江南的清砖明瓦马头墙在台儿庄是见不到的,取而代之的是鲁南格调的仿古民居。当然,当我走在古镇的街上,心里不免会想,倘若没有78年前那场战争的毁灭性破坏,这里或许该和宏村一样,展现于我们眼前的应是两、三百年前的原始建筑,起码可以在沿河街一带领略到百年民国风情与欧式建筑的风貌,可惜它已毁于侵略者炮制的战火之中,现在的建筑不过是战后重建的。可我们依然透过它的脉络,洞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尚的生活气息,以及它厚重的鲁南水乡的特质。
其实,台儿庄是个需要静下心来缓步慢行的地方。当你走进那座标志性的北城门,你会发现城内道路纵横、街街相通,街上有风景、有风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风味各异的特色小吃,引领你不知觉的放缓脚步。台儿庄的美食是丰富的,我走过一个煎饼摊,只听见“正宗的菜煎饼,外酥内软,十元一份,管饱”的吆喝声出自一位朴实的山东大嫂之口,她把擀好的薄饼放在滚烫的平锅上,拨些蔬菜,再放一块薄饼,不多时,煎饼冒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菜香,让人垂涎欲滴。这里的美食还有脆皮鸡、辣子鸡、张家狗肉、冯家驴肉、羊肉汤和黄花牛肉面等。吃是一种胃觉的旅行,小街商铺一路特色的美食,基本能够满足你的肠胃需求。
此外,街上还有一些大战纪念遗址,比如你在很有情调的月河街走着,冷不丁一个巷口处,十几袋沙包堆成的防御工事后埋伏着两、三个中国军人,手里握着机枪在瞄视着前方,这组雕塑为我们再现了当时巷战的情景。我忽然觉得,脚下就是曾经战火之地,心里思绪万千。当然,你若想亲睹战时的真实史料,尽可参观大战遗址公园的战争遗物陈列馆和大战故事馆,两馆皆为没被炮火炸毁的民宅,它们在战火中幸运的遗存下来,里面陈列着重建古城时从地下发掘和征集的战争遗物和文史资料,弥足珍贵,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那场大战的惨烈氛围。
台儿庄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主要体现在类别较多的展馆方面。据悉,古镇有大小展览馆三十余处,展示的主题涉及社科、文化、舶船和军事各个领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注目的便是蓝祺河畔的珠展馆,门前有楹联“指间运筹千年算术通今古,玉盘珍珠华夏文明耀乾坤”,横批“中华珠算博物馆”于门头。我轻轻推门而入,见过廊壁墙排列着密密麻麻的算盘,黑珠似眸,黄珠如棋,让人叹为观止。里面为两进四合院式的展馆,墙上的图片和文字详实地介绍了历代算术的发展和珠算的起源,犹以“镇馆之宝”——宋、元两朝的老算盘最为珍贵。算盘是中华民族算术学上的重要发明,是祖先智慧的结晶,真是让人开了眼界。诚然,类似这样的展览还有年画、酒文化、税史、鲁南婚俗文化、粮仓和监狱等。
于我而言,兴许出于职业的因素,我对邮政博物馆显得异常关注。顺着“小外滩”向北行至丁字街,“大清邮政”字样的雕龙邮筒即现眼前,馆内展示着旧时的信箱、邮票、储金罐和打号机等百年邮政物品,见证了台儿庄邮政在大战中所起的作用。原来,在古城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时,唯有古城的信使经过特许可以进出城门。由于战时水、陆交通遭到全面的破坏,邮政运输线已然瘫痪,不得不借助飞机运邮。由此,邮政由民邮迅速过渡到战时军邮通信状态。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中国军队与日寇进行殊死决战的紧要关头,以蔡润荣为代表的信使们穿越于枪弹横飞的阵地,传递着战局的军情、将士们的家书、以及战地捷报等。这些书信为安抚前线的英雄、鼓舞后方的民众起着重大的作用。
当然,台儿庄的街景也是不容错过的。我走在大衙门街上,路边的水圳(街边流着清水的长沟)里,一群红鱼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一群孩子猫着腰,把奶瓶嘴伸到水里,红鱼对着奶嘴吮吸着,一副欢愉的样子。对面,谢裕大茶行的“天下第一壶”牌匾被粗大的树根盘托着,非常醒目。我在这座壮观的紫砂茶具前矗立良久,没想到身后传来一阵喧天的锣鼓声,于是回头,但见一队身穿耀眼服饰、扎着头巾的男女敲敲打打,好不威风。于是想起五行码头,乾隆皇帝携官员、女眷,浩浩荡荡巡游的情景,那气派真叫游者啧啧称奇,立时,成为小街一道流动的风景。除此以外,还有鲁南的皮影戏、山东快书、运河大鼓、杂技、魔术等,也是不可错过的。
其实,我习惯把古镇看作被河流分割的一座座小岛,岛与岛之间以小桥连接。据悉,枕在河上之桥约有七十多座,它们结构各异、形态百姿,除了平桥,还有拱桥,桥体高出地面数十公分,半圆型的拱孔切割了印在水里的白光,河里犹如半轮明月,很有韵味。最显眼的便是桥上的廊篷,尤其跨在运河之上的步云廊桥,远远望去,四个支点架起桥梁坚实的骨架,桥上的亭廊随着桥体的高低不一而错落有致,极像一只飞翔中的大雁,正是这一座座桥梁将这些被河水孤立的“小岛”连成整体,可谓是一座桥的博物馆了,反映了台儿庄人的建筑智慧。倘若你走累了,可以歇步于亭台水榭,在廊棚下的木椅上靠一靠,让脚步等等心灵。也可约上两、三旅伴在复兴河畔的酒吧或茶社,选个邻窗的位置坐下。此时,你推开格子窗,向外瞭望,看河里秀水的灵性;看依河而立仿古建筑的飞檐翘角;看画舫被水推着缓缓向前。你会觉得这水仿佛活的一般,这种感觉与你站在桥上看水截然不同。水是一道流动的时光,恍惚与我们擦肩,带不走的却是古城千年不变的情怀。
走过台儿庄,我发觉古镇不仅拥有江南的秀韵,也容纳一份北方的豪情。抗战名城和运河古城是它两个贴切的标签,激发着民众的爱国热情,成为鲁南文化的荟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