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样本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裂解性噬菌体,对其裂菌活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探索应用噬菌体治疗耐药性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奠定基础.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尿液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裂解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其裂菌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以及热稳定性、紫外敏感性和氯仿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成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高效裂解大肠杆菌的噬菌体vB_EcoS_JA2,该噬菌体可形成圆形、透明、边缘整齐的噬菌斑;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头部呈六边形,含可收缩性尾部,尾部较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为10 min、爆发期为60 min、裂解量高达124 PFU/Cell,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1;JA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对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分离鉴定的噬菌体JA2能裂解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稳定性好,抵抗力强的特点,为应用噬菌体治疗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提供了新材料.
其他文献
在海洋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珊瑚礁白化现象日趋严重,珊瑚礁健康状况、珊瑚种群数量和丰富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2005—2007年QuickBird卫星影像、2011—2012年QuickBird/WorldView-2卫星影像和2016—2018年GF-1/2卫星影像等3期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以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中建岛等14个岛礁为研究区(以下统称永乐群岛),利用支持向量机(s
基于2018年8月福建三沙湾湾内外共两个定点站位的船基和座底三脚架观测数据,研究了三沙湾底边界动力过程及悬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三沙湾湾内湾外两个站位均表现出涨落潮历时相近但涨落潮流速明显不对称的现象,即湾内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湾外则相反。湾内水体受淡水输入影响较大,表现出落潮期间显著的温盐层化,而涨潮期间水体混合良好;湾外水体受淡水影响不明显,表现为水体温度主导的层化。通过对底边界层动力过程的分析表明,湾内(距底0.75 m)、湾外(距底0.50 m)站位底边界层的平均摩阻流速分别是0.016 m/s
本文研究了围长至少为5的平面图的线性着色问题。利用反证法,通过分析最小反例图的结构,运用欧拉公式结合适当的权转移规则得出矛盾,从而证明了围长至少为5的平面图的线性色数满足lc(G)≤[△(G)/2]+4,改进了这方面的结果。
A series of clip-shaped cationic molecular corners C1~C4(C1 =[(bpy)2Pd2(L1)2]2+,C2 =[(dmbpy)2Pd2(L1)2]2+,C3 =(bpy)2Pd2(L2)2]2+,C4 =(dmbpy)2Pd2(L2)2]2+,bpy = 2,2-
The ~790 ka Australasian (micro)tektite strewn field is one of the most recent and best-known examples of im-pact ejecta emplacement as the result of a large-sca
A new rare earth organic complex with a double interleaved structure,namely[Sm(BDC)1.5(DMF)(H2O)]n(H2BDC = 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DMF = N,N'-dimethyl form
A new crystal,Ca2(Al1 8Ga0 2)SiO7,was obtained by substituting Ga3+ions for some Al3+ions in Ca2Al2SiO7 crystal.The growth,structure and optical spectroscopic p
近年北部湾藻华灾害频发,为了解与藻华暴发密切相关的营养盐及水质状况,2020年8月作者对北部湾北海半岛铁山港、营盘、涠洲岛、斜阳岛及涠洲岛西部远岸海域共21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水,分析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对该海域水质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北海半岛海域DIN、PO4-P和SiO3-Si均值分别为0.210、0.021和0.270 mg/L。其中,铁山港营养盐由港内至港外呈递减趋势,营盘海域由近岸至远岸,DIN和SiO
浅地层剖面技术是应用声学原理高效获取海底面之下浅部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的探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海底浅地层信息探测和海底特殊目标调查等方面。以往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浅地层剖面的具体应用,未对不同类型的浅剖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本文比较4种不同类型浅地层剖面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和探测技术参数,认为不同尺度的探测目标需要应用不同类型的浅地层剖面系统。分析和对比不同震源类型浅剖的应用案例,发现电火花震源穿透能力
Two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s Bim(C=O)CuI]2(1)and[Bim(C=O)CdCl2]2(2)based on the flexible ligand bis(1H-benzo[d]imidazol-2-yl)methane(Bim)were synthesized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