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目的是促使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新课改改变了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中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当今科学、技术的联系,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做老师主动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作为面临新课改的物理教师,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寻求创新
在长期应试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作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注定成为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
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间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的内容。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
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教师只有通过完整的教学才可能培育出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寻求创新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培养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特色,就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在实验课方面要寻求创新
实验是一座架设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桥梁,它能使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知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发明、创造都包含了哪些物理理论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是通过怎样的手段用于实践、为人类造福的。除此之外,实验还具有另一更为重要的功能,即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与实现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能够得以验证。
高中物理实验能够验证学生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物理实验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物理实验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施展的空间。
作为面临新课改的物理教师,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寻求创新
在长期应试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作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注定成为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
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间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的内容。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
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教师只有通过完整的教学才可能培育出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寻求创新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培养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特色,就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在实验课方面要寻求创新
实验是一座架设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桥梁,它能使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知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发明、创造都包含了哪些物理理论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是通过怎样的手段用于实践、为人类造福的。除此之外,实验还具有另一更为重要的功能,即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与实现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能够得以验证。
高中物理实验能够验证学生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物理实验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物理实验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施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