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设计的六要素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首要任务是学会备课。备课的呈现方式一般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出现,教学设计一般包含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关键词
  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是在正式教学前,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预先制定特定环境中将要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进程。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优化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六个方面: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一、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预先分析。该分析首先体现的是教师对相关史实的专业认识,不仅包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承上启下的关系,而且包含教学内容在整个专题史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即将历史放在世界整体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待,不人为地将历史分割、孤立。其次,学习任务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学习需要分析。在对教学内容的历史专业认识基础上,教师预期教学内容的习得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将会产生的效果,分析学习相关内容的必要性和需要性。
  二、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了解有关学生的对教学和学习有影响的各方面的信息的过程。它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初中歷史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教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之间的适配性,初中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现状应该成为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依据;二是所教班级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现状及其和新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应成为教学的起点。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事物”。教学目标表达了学习者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
  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如此阐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标准还规定,“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应正确地理解三维目标要求,而且要明确三维目标在整个目标系统中的地位,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目标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具体、明确的,以便观察和测量。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的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解决的是“怎样教”的问题。它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
  (一)选择教学方法
  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示法、讨论法、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教师应结合自身条件的优势和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选择并组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
  (二)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的物质条件。课程标准建议:“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现代教学媒体是丰富多样的,它既包括了传统的教材、板书、挂图、模型、标本等媒体,也包括影像资料、电脑投影、电子白板、互联网等新生技术和设备。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选择教学媒体,合理组合媒体的运用,让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为教与学双边服务。
  (三)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有班级授课制、小组授课制、个别化教学。我国课堂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组织形式。近年来,出现了以改变学生座位为形式的新的组织形式。座位安排的形式有秧田形、马蹄形、圆桌形、模块形等。各种座位形式都有其优点与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与设计。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步骤和时间分配等要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探究学习式教学模式和导学案式教学模式等。综观各种教学模式,它们在教学环节上有着一定的共性,即各种教学模式都包含了导入新课、教与学活动的展开、总结提升三个基本环节。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分为直接导入,经验导入,由旧知导入新知,直观导入,故事、事例导入,设疑、悬念导入等多种。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导入比较多见。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播放音乐、视频,讲故事等方法,给学生视听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情境导入可分为实物和口述两种情境,常见的情境导入方法有图片导入法、影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生活导入法等。教师在运用情境导入法时,要注意几个基本要求:要围绕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而设;要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要短小精悍,言不在多,面不求全;要注重导入的启发性。
  (二)教與学活动的展开
  教与学活动的展开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顺序,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一般包括情境创设、师生互动等。
  1.情境创设。
  杜威认为,思维最先从直接经验的情境中发生。情境是思维的起因。思维不单是从情境中产生出来的,它还回归到情境中去。因此,教师必须发挥特定的引导作用,创设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就是根据学科教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实际,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容体验,在此基础上内化为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情境有问题情境、表演情境、多媒体情境、故事情境等。
  2.课堂互动。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师生互动的形式一般有:师生对话、师生合作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的形式一般有:课堂讨论、辩论会、角色扮演等。
  (三)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是指教师在教学任务终了时,对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运用等一类教学行为。归纳总结是总结提升环节常用的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归纳出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反馈,是整个教学进程中的方向,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一份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从教学评价中得到反馈,以利于教师判断学习质量,调整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和依据,评价内容要紧扣目标,便于观察和诊断。教学评价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课前如何激励学生预习与复习,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的记录反馈,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批改等。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以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为基础,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认知风格来选择教学策略,展开教学过程,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实施的效果。以上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其他文献
单元教学理论是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用全局的眼光、系统的方法把教材中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并形成相对完整、动态的教学设计。它起源于19世纪末欧美国家新教育运动,其倡导者主张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从目前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还是把精力放在具体某节课上,只注重细节的处理,而忽视教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课堂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碎片化,
期刊
一、学情分析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传承的载体,有着丰富多样的图案寓意。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初识、赏析、探究、感悟、回顾等环节,在传统文化艺术情境中了解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感悟民间剪纸的图案寓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和传统民间文化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民间剪纸图案寓意“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造型方法(“谐音取意法”和“象征
期刊
寓言,作为世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是孩子们接触较早、阅读经验较丰富的文体。它的趣味性、形象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使其成为青少年亲近文学、重温经典的有效途径。  一、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怪物!它就是——寓言。一起来读一段有意思的评语。  屏显:“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
期刊
一、案例背景  黄厚江老师说过,文言文教学应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言”指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的内涵就是文章、文学、文化。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言”达到“文”的彼岸。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为农民工子弟随迁学校,学生对“文”“言”的感知理解能力较弱,在课堂上教师一股偏重“言”的铺垫和积累,而笔者尝试从课文的预习指导入手,开展一次“文”“言”结合的有效教学
期刊
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开学。复课后,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如何减少疫情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下的学校教育。我和我的教师团队开启了共读共悟之旅,寻求教育实践方面的理论指导。在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万恒导师的推荐下,我们读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下面我将谈谈这本书给我的启发。  一、读到了什么?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
期刊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是在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盐城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的,训练点为“如何写景”,教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升格,让景物‘靓’起来”。教学过程具体分三步走:多方面观察,让景物有厚度;多手法描写,让景物有温度;多角度炼字,让景物有风度。  【课堂实录】  一、明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好!让我们在对古诗的美读中,开启今天的写作之旅。齐读——  (屏
期刊
【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2.会用已有知识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法。  3.感知单元知识架构,体会问题到数学再回到问题的建模思想。  4.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能力,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难点】探究方程的解;会用数学方法来探究实际问题。  【重点】类比概念、单元知识结构来探究问题。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搭建框架  师:我们刚学完了一元
期刊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经历借助图形直观发现整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2.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  3.在探究整式乘法法则、乘法公式的过程中,提升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知识技能。  4.引导学生感悟:对于一个数学表达式,不仅要会顺向看,还要会逆向看;弄清这两种变形是互逆变形的过程。  【教学流程】活动一:研究支撑回忆  问题1:下列式子属于数的哪些运算? 
期刊
【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任教班级的学生存在一个通病:选材单一,立意不够高远。他们总是用同样的题材来应对不同的题目,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自然也得不到教师的青睐。为此,我试图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辅以学生作品,引导他们在讨论比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  这节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寻找素材,为自己所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俗,拓宽思路;引导学生将某一事件放到人生坐标
期刊
吴爱钧工作室是江苏省领航名师(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工作室,领衔人吴爱钧为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16名,来自泗阳县教研室和各初中学校。  工作室以“用心做品质教育,用爱为模范人师”为核心理念,引领教师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温度语文”实践为抓手,创设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相互支持、协作的学习环境,力求成为教师成長的摇篮,教学示范的窗口,教学交流的平台,教育改革的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