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的夜晚,晚饭后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闲聊,10岁的儿子突然发现老公腿上有大小不一的许多疤痕,便好奇地问:爸爸,您的腿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疤啊!
儿子的提问勾起了老公的回忆,他说:这一块是我7岁那年爬到树上给家里摘果子的时候摔的,这一块是我10岁那年第一次放牛时被牛踢的……
爸爸,你好棒哦!我要是有你这么勇敢就好了!儿子说。城市里的孩子被呵护得太多,爬树放牛在他们看来是极高难度的事情。
从没有见过孩子如此崇拜的眼神,我心里一动,便想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说:那你想不想知道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呢?
当然想!儿子一脸兴奋。
于是,我搬出一个小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张张荣誉证书来,有比赛获奖的,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我一一地告诉他这些证书自己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对他说:儿子,妈妈不聪明,可一直很努力,所以才会取得了这些成绩。
也许清楚了我的意图,儿子没说什么,“哦”了一声,便自觉地进书房写作业去了。
老公冲我会心一笑,说:我想啊,既然咱俩的成长能给孩子提供正能量,那么,何不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咱苏家的“家史”呢?
你觉得有意义吗?咱家祖宗可好几代都没有声名赫赫的大人物,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了啊!我提出了质疑。
老公立即纠正我的观点,说:有空的话我建议你去看看央视制作的寻根专题片《客从何处来》,很感人的。其实,普通百姓家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我们的祖宗就算没经历过传奇,但真实生动,同样可以丰富乃至矫正我们的认知。让孩子与祖先“对话”,了解其家庭历史,能培养孩子的家族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更快地成长呢!
老公说得不无道理,于是那个周末我给儿子布置了一份作业:采访爷爷奶奶及叔叔们,并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做一份关于家史的手抄报!
儿子对这份特殊作业很感兴趣,当天便直奔爷爷奶奶家。
经过采访,他了解了爷爷奶奶和叔叔的事迹,回来后便一直在房间里画画写写了老半天时间。
小家伙的第一份手抄报完成得很好。我看到儿子笔下的爷爷是最受崇拜的。老人家出生农村,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爷爷曾主动辍学。后来有机会当了兵,他在部队努力好学,因此很快便被提了干。最让孩子敬佩的是,爷爷还参加过中越战争,在猫耳洞被敌人飞机的投弹炸昏死过去,醒来时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却一直坚守在战场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手抄报里的奶奶也不赖,她勤劳能干,操持家务有方,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居然将3个子女全部供了上大学!尤其让人吃惊的是奶奶的多才多艺。她没有上过一天艺术学校,却自学成才,能唱会跳,成为乡里的文艺骨干。年轻时她戏唱得特别好,在老家附近一带很有名气,也就是因为这个才被爷爷看上了。
当然,手抄报里的叔叔也是很厉害的。他从小就有志气,11岁就离开镇里到县城读寄宿学校。当时他英语基础特别差,上课时根本听不懂,可经过几年的努力后,竟然成了学霸,高考时考了全班第一名!
我和老公也出现在手抄报里了。对于老公的形象刻画,仅限于那几块疤痕来历的叙述;而关于我的文字也不多,只出现了一小段如何关心他爱护他的内容。
我和老公对这份手抄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把它珍藏进了“家史”博物馆(其实就是以前的书柜加了把漂亮的锁)。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如此重视,儿子一脸自豪,他说:爸爸妈妈,我想更多地了解咱家“家史”,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老公想了想,从柜子里翻出一本家谱递给他,说:如果真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先认真地看看这个!
儿子如获至宝,立即拿去认真地翻阅起来。
过了几天,他興奋地告诉我:妈妈,没想到咱们苏家一族还出过不少名人呢!尤其是文人!比如说唐代的苏味道,北宋的“三苏”!
哦?你竟然还知道苏味道?我故作惊讶地说。
那当然!我爸说了,苏味道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9岁就会写诗,还当过大官呢!儿子自豪地说。
要不你就去找找资料,再给苏味道和“三苏”做一份手抄报放进咱家“家史博物馆”怎么样?我跟儿子商量道。
儿子高兴地答应了。领到任务后,他便丢下所有心爱的游戏,全神贯注地收集资料做报纸去了。
两天后,儿子的报纸就完成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抄报,而是网上下载打印的文字,然后一小张一小张以剪报形式做成的。上面的内容主要是这几个名人每个时期的诗词,当然还有少量的书画作品和一些轶事。
儿子平时贪玩,不爱阅读,所以一写作文就犯愁,因此看到这份报纸后我意味深长地说:从苏味道到苏轼都这样厉害,看来咱苏家在文学方面还真有遗传哪!宝贝,你也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将来也成为“家史”里让后人引以自豪的文人哦!
我这么一说,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说:那个……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以后我就不玩游戏了,您给我多买些书回来看,好吗?
当然好!我笑了,为儿子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而感到欣慰。责编/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儿子的提问勾起了老公的回忆,他说:这一块是我7岁那年爬到树上给家里摘果子的时候摔的,这一块是我10岁那年第一次放牛时被牛踢的……
爸爸,你好棒哦!我要是有你这么勇敢就好了!儿子说。城市里的孩子被呵护得太多,爬树放牛在他们看来是极高难度的事情。
从没有见过孩子如此崇拜的眼神,我心里一动,便想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说:那你想不想知道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呢?
当然想!儿子一脸兴奋。
于是,我搬出一个小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张张荣誉证书来,有比赛获奖的,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我一一地告诉他这些证书自己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对他说:儿子,妈妈不聪明,可一直很努力,所以才会取得了这些成绩。
也许清楚了我的意图,儿子没说什么,“哦”了一声,便自觉地进书房写作业去了。
老公冲我会心一笑,说:我想啊,既然咱俩的成长能给孩子提供正能量,那么,何不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咱苏家的“家史”呢?
你觉得有意义吗?咱家祖宗可好几代都没有声名赫赫的大人物,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了啊!我提出了质疑。
老公立即纠正我的观点,说:有空的话我建议你去看看央视制作的寻根专题片《客从何处来》,很感人的。其实,普通百姓家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我们的祖宗就算没经历过传奇,但真实生动,同样可以丰富乃至矫正我们的认知。让孩子与祖先“对话”,了解其家庭历史,能培养孩子的家族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更快地成长呢!
老公说得不无道理,于是那个周末我给儿子布置了一份作业:采访爷爷奶奶及叔叔们,并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做一份关于家史的手抄报!
儿子对这份特殊作业很感兴趣,当天便直奔爷爷奶奶家。
经过采访,他了解了爷爷奶奶和叔叔的事迹,回来后便一直在房间里画画写写了老半天时间。
小家伙的第一份手抄报完成得很好。我看到儿子笔下的爷爷是最受崇拜的。老人家出生农村,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爷爷曾主动辍学。后来有机会当了兵,他在部队努力好学,因此很快便被提了干。最让孩子敬佩的是,爷爷还参加过中越战争,在猫耳洞被敌人飞机的投弹炸昏死过去,醒来时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却一直坚守在战场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手抄报里的奶奶也不赖,她勤劳能干,操持家务有方,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居然将3个子女全部供了上大学!尤其让人吃惊的是奶奶的多才多艺。她没有上过一天艺术学校,却自学成才,能唱会跳,成为乡里的文艺骨干。年轻时她戏唱得特别好,在老家附近一带很有名气,也就是因为这个才被爷爷看上了。
当然,手抄报里的叔叔也是很厉害的。他从小就有志气,11岁就离开镇里到县城读寄宿学校。当时他英语基础特别差,上课时根本听不懂,可经过几年的努力后,竟然成了学霸,高考时考了全班第一名!
我和老公也出现在手抄报里了。对于老公的形象刻画,仅限于那几块疤痕来历的叙述;而关于我的文字也不多,只出现了一小段如何关心他爱护他的内容。
我和老公对这份手抄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把它珍藏进了“家史”博物馆(其实就是以前的书柜加了把漂亮的锁)。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如此重视,儿子一脸自豪,他说:爸爸妈妈,我想更多地了解咱家“家史”,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老公想了想,从柜子里翻出一本家谱递给他,说:如果真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先认真地看看这个!
儿子如获至宝,立即拿去认真地翻阅起来。
过了几天,他興奋地告诉我:妈妈,没想到咱们苏家一族还出过不少名人呢!尤其是文人!比如说唐代的苏味道,北宋的“三苏”!
哦?你竟然还知道苏味道?我故作惊讶地说。
那当然!我爸说了,苏味道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9岁就会写诗,还当过大官呢!儿子自豪地说。
要不你就去找找资料,再给苏味道和“三苏”做一份手抄报放进咱家“家史博物馆”怎么样?我跟儿子商量道。
儿子高兴地答应了。领到任务后,他便丢下所有心爱的游戏,全神贯注地收集资料做报纸去了。
两天后,儿子的报纸就完成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抄报,而是网上下载打印的文字,然后一小张一小张以剪报形式做成的。上面的内容主要是这几个名人每个时期的诗词,当然还有少量的书画作品和一些轶事。
儿子平时贪玩,不爱阅读,所以一写作文就犯愁,因此看到这份报纸后我意味深长地说:从苏味道到苏轼都这样厉害,看来咱苏家在文学方面还真有遗传哪!宝贝,你也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将来也成为“家史”里让后人引以自豪的文人哦!
我这么一说,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说:那个……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以后我就不玩游戏了,您给我多买些书回来看,好吗?
当然好!我笑了,为儿子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而感到欣慰。责编/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