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让孩子多了解一点“家史”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的夜晚,晚饭后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闲聊,10岁的儿子突然发现老公腿上有大小不一的许多疤痕,便好奇地问:爸爸,您的腿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疤啊!
  儿子的提问勾起了老公的回忆,他说:这一块是我7岁那年爬到树上给家里摘果子的时候摔的,这一块是我10岁那年第一次放牛时被牛踢的……
  爸爸,你好棒哦!我要是有你这么勇敢就好了!儿子说。城市里的孩子被呵护得太多,爬树放牛在他们看来是极高难度的事情。
  从没有见过孩子如此崇拜的眼神,我心里一动,便想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说:那你想不想知道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呢?
  当然想!儿子一脸兴奋。
  于是,我搬出一个小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张张荣誉证书来,有比赛获奖的,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我一一地告诉他这些证书自己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对他说:儿子,妈妈不聪明,可一直很努力,所以才会取得了这些成绩。
  也许清楚了我的意图,儿子没说什么,“哦”了一声,便自觉地进书房写作业去了。
  老公冲我会心一笑,说:我想啊,既然咱俩的成长能给孩子提供正能量,那么,何不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咱苏家的“家史”呢?
  你觉得有意义吗?咱家祖宗可好几代都没有声名赫赫的大人物,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了啊!我提出了质疑。
  老公立即纠正我的观点,说:有空的话我建议你去看看央视制作的寻根专题片《客从何处来》,很感人的。其实,普通百姓家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我们的祖宗就算没经历过传奇,但真实生动,同样可以丰富乃至矫正我们的认知。让孩子与祖先“对话”,了解其家庭历史,能培养孩子的家族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更快地成长呢!
  老公说得不无道理,于是那个周末我给儿子布置了一份作业:采访爷爷奶奶及叔叔们,并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做一份关于家史的手抄报!
  儿子对这份特殊作业很感兴趣,当天便直奔爷爷奶奶家。
  经过采访,他了解了爷爷奶奶和叔叔的事迹,回来后便一直在房间里画画写写了老半天时间。
  小家伙的第一份手抄报完成得很好。我看到儿子笔下的爷爷是最受崇拜的。老人家出生农村,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爷爷曾主动辍学。后来有机会当了兵,他在部队努力好学,因此很快便被提了干。最让孩子敬佩的是,爷爷还参加过中越战争,在猫耳洞被敌人飞机的投弹炸昏死过去,醒来时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却一直坚守在战场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手抄报里的奶奶也不赖,她勤劳能干,操持家务有方,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居然将3个子女全部供了上大学!尤其让人吃惊的是奶奶的多才多艺。她没有上过一天艺术学校,却自学成才,能唱会跳,成为乡里的文艺骨干。年轻时她戏唱得特别好,在老家附近一带很有名气,也就是因为这个才被爷爷看上了。
  当然,手抄报里的叔叔也是很厉害的。他从小就有志气,11岁就离开镇里到县城读寄宿学校。当时他英语基础特别差,上课时根本听不懂,可经过几年的努力后,竟然成了学霸,高考时考了全班第一名!
  我和老公也出现在手抄报里了。对于老公的形象刻画,仅限于那几块疤痕来历的叙述;而关于我的文字也不多,只出现了一小段如何关心他爱护他的内容。
  我和老公对这份手抄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把它珍藏进了“家史”博物馆(其实就是以前的书柜加了把漂亮的锁)。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如此重视,儿子一脸自豪,他说:爸爸妈妈,我想更多地了解咱家“家史”,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老公想了想,从柜子里翻出一本家谱递给他,说:如果真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先认真地看看这个!
  儿子如获至宝,立即拿去认真地翻阅起来。
  过了几天,他興奋地告诉我:妈妈,没想到咱们苏家一族还出过不少名人呢!尤其是文人!比如说唐代的苏味道,北宋的“三苏”!
  哦?你竟然还知道苏味道?我故作惊讶地说。
  那当然!我爸说了,苏味道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9岁就会写诗,还当过大官呢!儿子自豪地说。
  要不你就去找找资料,再给苏味道和“三苏”做一份手抄报放进咱家“家史博物馆”怎么样?我跟儿子商量道。
  儿子高兴地答应了。领到任务后,他便丢下所有心爱的游戏,全神贯注地收集资料做报纸去了。
  两天后,儿子的报纸就完成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抄报,而是网上下载打印的文字,然后一小张一小张以剪报形式做成的。上面的内容主要是这几个名人每个时期的诗词,当然还有少量的书画作品和一些轶事。
  儿子平时贪玩,不爱阅读,所以一写作文就犯愁,因此看到这份报纸后我意味深长地说:从苏味道到苏轼都这样厉害,看来咱苏家在文学方面还真有遗传哪!宝贝,你也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将来也成为“家史”里让后人引以自豪的文人哦!
  我这么一说,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说:那个……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以后我就不玩游戏了,您给我多买些书回来看,好吗?
  当然好!我笑了,为儿子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而感到欣慰。责编/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其他文献
去北京学习,被朋友拉进一个飯局。在饭桌上见到一人很面熟,听介绍方知原来是北师大心理学教授,一年前我曾有幸聆听过他很精彩的报告,当时他留了邮箱和微信号,我就加了他的微信。这一年来,他常有感悟文字在朋友圈中分享,我读来受益匪浅。自知学力有限,不敢点评,便每次读过都会点赞。偶然他也会给我发的图片感悟什么的点个赞。于是我端起酒杯对他说,虽然您是学者专家,我是无名小卒,但我们也是有交情的,我们是“点赞之交”
期刊
看到一句话:“把买10衣服的钱拿来买一衣服,你的衣柜就经典了;把做10件事的精力拿来做一件事情,你的事业就经典了;把零乱的情感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你的爱情就经典了。”我想,除了爱情要“聚集到一个人身上”之外,其他的不一定要选择“经典”活法。  活得经典不如活得自在。把买10件衣服的钱拿来买一件衣服,在我看来非常不划算。一件万儿八千块钱的衣服固然“高大上”,但毕竟太单调了。而如果选择买10件几百块钱
期刊
当诸如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渐渐成为现代人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随之相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有人担心:社交网络就是亲近了陌生人,疏远了老朋友、家人和爱人,而且,还挤占了我们大量的宝贵时间。那么,当现实情感遭遇网络社交,我们的生活,究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名词解释  网络孤独症:就是过分地依赖网络,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远离周围伙伴,慢慢地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期刊
近年来,“延迟退休”这个话题一直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从探讨实施的可行性,到在上海开设试点,关于延迟退休带来的利与弊的争议与猜测从没停止过。而在今年的两会上,这个议题总算是一锤定音了: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正式方案将在2017年推出,最早将在2022年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60年代出生的有可能摊上延迟退休,至于70后、80后嘛,肯定是跑不掉了。既然“跑不掉”,那不如整装待发,盘算一下女性的应对之法吧!
期刊
3年前,我和老公去江苏一个小县城办事。路过一条古老小巷,看到不少老房子在拆除,硕大的老木头横七竖八倒在地上。我突然想起一个搞建筑的朋友曾告诉我,老房子的梁柱很多都是好材质,树龄大,木质好。我连忙找到拆房子的负责人,想买这些木头。那人疑惑地看了我好一会儿,说:“你买去烧吗?”我摇头,说:“回去搭个棚子。”经过商量,满满一大卡车的木头,3000元我买下了。老公说我疯了,千里迢迢运这些东西回去。我说不正
期刊
院子里那棵树,是多年前我和母亲一起种下的。  那一年,我走出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一段时间下来,过得并不顺心。公司里,竞争激烈,尔虞我诈,而且我处处遭人排挤,工作业绩也一直没有起色。在这样的生活中,我有些灰心丧气,甚至一度考虑过放弃,重新找一份工作。  有一天,我休假回家,闲来无事。母亲在院子里忙,后来又让我去帮忙。我出去一看,母亲正忙着种树呢!母亲买了一株小树苗,打算种在院子里。我有些无精打采
期刊
引子:进入婚姻,角色变了,不只是面对恋爱时的两人关系,更要面對大家庭的多元关系,责任随之也在变。学会好好相处,让彼此更了解,扬长避短,婚姻才会散发出更多好的能量,随着自我更趋成熟,日臻和谐。
期刊
公司年底裁员的消息一出,我如惊弓之鸟,整日惶恐不安。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业绩上来看,我在部门里都不占优势。一想到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渐渐年迈的父母,以及每月按時被银行扣走的房贷,我陷入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  是的,我很害怕。害怕自己失去这份工作后,这个家就失去了顶梁柱。但我又不敢将自己有可能面临裁员的消息告诉妻子,总觉得这是男人的责任,不能给她带去压力。心里那种焦虑不安的情绪,越是压抑,越是找不到出口。
期刊
邻居孙姐是个热心人,而且学得一手好厨艺,她总是隔三差五喊我去她家吃饭。由于我平时大多吃单位食堂,偶尔在家做一次饭,缺葱少盐了,便去孙姐家拿。  一天,因为一个小误会,我和孙姐闹了点小别扭,为避免尴尬,从此我便刻意躲避著她,不得已碰见了,也只是象征性地和她打个招呼便匆匆离开。可渐渐地,我心里开始感觉空落落的,生活也仿佛变得灰暗起来。特别是到了周末,孙姐家的饭香味儿仿佛故意吊人胃口似的,在鼻间氤氲不散
期刊
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也为了改掉赖床的坏毛病,我决定每天早起晨跑。还别说,早起锻炼真的能让人神清气爽,而且还可以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好处是挺多的,只是从温暖的被窝里坐起的那一瞬间实在是太艰难了。那时候脑子里真的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拽着你不让你起床,另一个又非要拉着你起来。但真的起床后,这种痛苦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计划达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天早上醒来,意外地发现闹铃竟然还没响。拿出手机看了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