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转型期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难免发生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要求,又是现实社会的呼唤。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
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为,无不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他们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迷茫困惑的一面,因此,如何认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困惑对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
1.思想观念多元化下,当代大学生思想迷茫。21世纪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诸如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但韧性不够,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消沉;喜欢独立思考,但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乐于学习各种知识,但目标不稳定等等。面对现实,当代大学生在诸多思想问题上产生了无助与迷茫。
2.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下的信仰危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困惑重重。绝大部分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可忽视一小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信仰危机。小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理想错位”、“信仰冷漠”已经出现,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产生了移位。
3.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择业中的困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双向选择成为各院校大学生分配择业的一条主渠道。面对市场经济的人才竞争以及用人单位的挑剔,许多大学生产生消极、焦虑、自卑、困惑的心理,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时刻困扰着大学生。因此,有人发出“天之骄子,骄在何处?”的呼声。部分毕业生强烈的依赖客观因素、依赖政策、依赖家长。同时,大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的直观性,使他们在进行利益权衡时,以自我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中心去择业,往往以眼前经济利益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以是否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利为标准,过分相信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金钱在择业中的作用,进而依赖于关系而忽视了主体素质。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困惑的原因分析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中西文化交汇,多种价值观冲突的年代,面对多种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们常常感到茫然和疑虑。文中从以下几方面对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加以探析:
1.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及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出来。这对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容易产生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在信仰选择、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困惑。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意识到:唯有发展成才,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不感到就业及自身发展的压力。他们最苦恼的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这种压力带来动力,也促进他们更加关注自我,更加务实,极易滋长个人主义倾向。
2.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与以前相比,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提出严峻挑战。在对于“以下信息渠道,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54.03%的学生认为国内广播、电视、报刊等是自己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52.36%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则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同学的交流居第三,占19.44%;而校内教育居第四,仅占15.28%。这个比例值得我们深思。
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上网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生最热心的活动,在宿舍、网吧,有的大学生像着了迷一样“泡”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之中,各种思想的撞击,各种文化的激荡,使这些学生把自己与“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揽在一起,大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入网络,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人心灵扭曲。
3.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不少学生在入学之前,对现实社会,尤其是大学生活不甚了解,凭借自己的想象把大学生活描绘的过于美好和浪漫,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然而,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与理想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感到困惑与迷惘,产生一种失落感,情绪出现低落或起伏波动。
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中学时期的佼佼者。然而,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面临学习成绩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同时伴随着个人爱好、性格及社交能力的差异,不少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学习动力、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和个体化。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更趋向多元化,爱国主义思想有弱化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代社会提倡关注个体生活有关。当代大学生对于教育产生了一种更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他们力求以兴趣和就业前景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自主的为未来勾画蓝图。所以,我们并不能否定当代大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追求,而应积极引导,让他们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成诗.精神世界结构探析[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5).
[2]李靖茂.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J].高教探索,2008(4).
[3]马立群.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分析.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
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为,无不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他们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迷茫困惑的一面,因此,如何认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困惑对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
1.思想观念多元化下,当代大学生思想迷茫。21世纪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诸如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但韧性不够,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消沉;喜欢独立思考,但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乐于学习各种知识,但目标不稳定等等。面对现实,当代大学生在诸多思想问题上产生了无助与迷茫。
2.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下的信仰危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困惑重重。绝大部分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可忽视一小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信仰危机。小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理想错位”、“信仰冷漠”已经出现,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产生了移位。
3.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择业中的困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双向选择成为各院校大学生分配择业的一条主渠道。面对市场经济的人才竞争以及用人单位的挑剔,许多大学生产生消极、焦虑、自卑、困惑的心理,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时刻困扰着大学生。因此,有人发出“天之骄子,骄在何处?”的呼声。部分毕业生强烈的依赖客观因素、依赖政策、依赖家长。同时,大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的直观性,使他们在进行利益权衡时,以自我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中心去择业,往往以眼前经济利益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以是否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利为标准,过分相信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金钱在择业中的作用,进而依赖于关系而忽视了主体素质。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困惑的原因分析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中西文化交汇,多种价值观冲突的年代,面对多种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们常常感到茫然和疑虑。文中从以下几方面对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加以探析:
1.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及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出来。这对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容易产生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在信仰选择、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困惑。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意识到:唯有发展成才,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不感到就业及自身发展的压力。他们最苦恼的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这种压力带来动力,也促进他们更加关注自我,更加务实,极易滋长个人主义倾向。
2.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与以前相比,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提出严峻挑战。在对于“以下信息渠道,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54.03%的学生认为国内广播、电视、报刊等是自己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52.36%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则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同学的交流居第三,占19.44%;而校内教育居第四,仅占15.28%。这个比例值得我们深思。
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上网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生最热心的活动,在宿舍、网吧,有的大学生像着了迷一样“泡”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之中,各种思想的撞击,各种文化的激荡,使这些学生把自己与“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揽在一起,大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入网络,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人心灵扭曲。
3.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不少学生在入学之前,对现实社会,尤其是大学生活不甚了解,凭借自己的想象把大学生活描绘的过于美好和浪漫,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然而,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与理想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感到困惑与迷惘,产生一种失落感,情绪出现低落或起伏波动。
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中学时期的佼佼者。然而,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面临学习成绩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同时伴随着个人爱好、性格及社交能力的差异,不少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学习动力、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和个体化。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更趋向多元化,爱国主义思想有弱化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代社会提倡关注个体生活有关。当代大学生对于教育产生了一种更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他们力求以兴趣和就业前景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自主的为未来勾画蓝图。所以,我们并不能否定当代大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追求,而应积极引导,让他们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成诗.精神世界结构探析[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5).
[2]李靖茂.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J].高教探索,2008(4).
[3]马立群.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分析.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