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建设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加快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在教材内容、教材特色、教材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改革高职教材建设,要加强高职校本教材建设;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强实践教材开发;规范教材评价标准,完善教材评价体系;加强教材间的衔接,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材结构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但是高职教材的改革与创新仍然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一、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材是指经过整理适合教学的材料。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写出版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并带动高职教育改革和整体质量提高的优秀教材,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1]但是,当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还存在着实践教学教材严重不足、教材缺乏企业或行业的指导、教材内容老化、教材缺乏统一标准、立体化教材建设尚未形成规模、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体系不匹配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校本教材偏少,区域与学校特长难以发挥
  校本教材是学校自己开发设计的教材。校本教材有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特色,更加契合所在区域和学校的特点。此外,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开发校本教材的系列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编制、教材实施和评价等,有助于其才能的发挥。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得到充分鼓励。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偏少,所在地区和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很难得到体现,学生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职教材难以发挥不同区域的特色以及不同学校的特长。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了人才需求的不同。高职的课程与教材应当根据当地发展需要灵活设置,争取能及时反映当地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而当前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的教材难以反映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在选购教材的时候没有针对性,似乎选择什么样的教材都行。
  (二)实习实训教材严重不足,高职特色难以彰显
  在全国高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在教材上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照搬本科院校教材,缺乏自己的特色;在高职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习与实训仅仅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没有纳入高职的课程体系,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组织管理的力度比理论教学弱,教学的时数也明显少于理论教学。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凸显实践教学,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数量足够、质量过关的实习实训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职教育重视理论的传授,忽视通过教材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们使用的高职教材主要功能是满足教师的授课,注重理论,教材的编写缺少行业、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加,实习实训的教材比较少,质量不高,教材的实用性比较差,多是从本科教材以及中职教材中筛选出内容,形成“混编版”。这种“混编版”的教材往往更加偏重于基础理论的传授,仍然没有脱离本科教材的窠臼,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高职实习实训的要求。
  (三)高职教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当前,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同类教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各校的教材开发能力都比较薄弱,选用标准也欠科学性,基本由任课教师选择报上级批准就行,至于教材内容与培养计划的知识构成有无重叠,前后所学的知识能否形成完整知识链,很少有人追究。高职院校在自编或者改编一些专业课程教材的时候,由于缺乏统一的专业目录与教材编写评价标准,致使高职教材出版出现混乱局面,个别出版社对出版的书籍不负责任,一些教材随随便便就可以更改主编、副主编、编委,不少教材重复出版,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甚至直接搬用普通教育教材。当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教授时,其重点、难点的把握、课时的分配、教学计划内容的编制与执行差别甚为明显。因此,围绕各种具体专业,制定统一的、全面的、规范性的教材建设标准迫在眉睫。[2]教材标准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高职教材评价问题。
  (四)各门课程教材缺乏沟通衔接
  高职教材在具体的编排顺序上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各个知识模块缺乏有机的衔接,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大部分教材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教材像艰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脱离学生的实践。
  以“现代企业制度”教学内容为例,该内容在众多企业管理类教材中反复出现,《经济法》教材中在讲述“公司法”时它属于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材中它被列为重点章节,《股份经济学》教材中把它列为专论等。由此可知,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非常容易造成授课内容的重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在部分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材中,《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工艺学》,甚至《机械设计基础》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重叠,在授课过程中给老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更严重的是,高职不同教材表述上的不一致,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原本学习能力不足的高职学生的学习障碍。
  (五)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
  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但是高职教材内容跟不上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教材难以及时反映新工艺、新设计、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容易带来人才培养定位错误。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高职教材的编写者缺乏“双师素质”,缺少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直接接触,教材不能体现最新生产技术的应用。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岗位证书。但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
  二、高职教材建设改革的对策建议
  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才能保证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的有效学习。高职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还紧跟经济技术的发展步伐。[3]为培养高职高素质人才,必须改革高职的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的质量,更加体现个性与特色。
  (一)加强高职校本教材建设
  校本化、自主化、特色化是校本教材的最大特色。鼓励高职教师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编制校本教材,使教师能够及时把生产一线的知识、技术引入课堂中,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针对性、适应性。让课程内容关注个体,以个性化为终极追求,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特色。
  同样的专业、相同的课程在各个地区不同学校有不同教材,只能通过高职校本教材的建设来实现。校本教材要很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地方性和适应性,着重抓好两块:一块是专业课程,一块是专业实训课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当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融合学校的特色、优势,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强实践教材开发
  职业教育就是为学生的职业做准备,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性强。各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企业,跟踪企业现有的技术动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发展趋势,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更新课程内容。高职教材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实习实训教材的建设。高职教材应当为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服务,教材建设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以“够用、必需”为原则,强调教材的职业性。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始终贯彻落实好这一教育方针,这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进行教材建设可以组织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以及高职院校内的“双师型”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以及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证书等要求,结合行业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并充分考虑现有的实训条件,编写反映高职特色的实习实训教材。实训教材要突出地方性、适应性、实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行业与企业生产岗位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过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开发,不仅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确保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而且有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高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在实践,应紧密联系实际,将实践性的教学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大力度开发实习实训教材。
  (三)规范教材评价标准,完善教材评价体系
  教材的质量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高职教材亟待建立评价标准,完善教材评价体系。高职教材应当以能力本位、知识够用必需为原则,教材建设应制定教材分析和评价体系以及质量反馈机制。教材开发应当有一个试用环节,调研和跟踪教材试用情况,收集师生的意见,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将学期选用教材的考核融入学生评教系统或学生成绩查询系统,从而形成制度、形成规定、形成自然而然的教学环节,成为教材选用合格与否的主要依据。[4]在高职教材建设中,“需要完善教材评价体系,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相结合,单本教材评价与全套教材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认知因素评价与非认知因素评价相结合,实验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5]
  (四)加强教材间的衔接,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材结构体系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关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办学要关注市场需求,并以之为动力。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结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教材坚持“宽基础”,要做到教材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相邻专业知识相互沟通、融合,强调教材内容的衔接,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化,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而另一方面,教材体系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采用“活模块”方式,提高教材的岗位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教材的结构应该尽量“模块化”,也就是各个模块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可拼接性,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剪裁、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
  总之,高职教材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如何强化高职教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深化高职教材的改革、建设和创新是当前高职教材建设的重点。[6]需要广大的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进一步探究。
  【注释】
  [1]李辉,王革,郭金香,吴博.关于建立高职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0-51.
  [2]赵居礼,王艳芳.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42-45.
  [3]王晓波,陈丽.高职课程内容的探讨[J].职业教育,2011(4):113.
  [4]王晓伟.从一名教务工作者的角度探析高职高专教材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1(3):83-84.
  [5]曾天山.我国基础教育教材改革问题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3):19-23.
  [6]李辉,吴博.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现状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7(4):90-93.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可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和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柔性衔接要坚持一体性、层次性、能力本位性、多元性、动态性和操作性原则,要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科学制定课程教学标准,优化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贯通架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柔性衔接原则路径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虎埠富安,因千年传承的文化底蕴闻名广袤的苏北大地,更因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亲笔题写'中国茧都'而闻名全国。从唐代丝线纺发展到如今的被中科院推广的'富安模式&
红色旅游好,对我们退休的老同志来说同样好。其一,外出旅游换一换天地,看一看外地的发展变化,参观一些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增长知识,增长见闻,达到了旅游的目的,对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
Many fungi have hyphal fusion ability, including rice blast fungus [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 Barr nov. Comb, ( 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 and wh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巨大,影响其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入库径流和泥沙。长江属多沙河流,为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入库径流和泥沙。长江属多沙河流,为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利用效益,必
我县从去年起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新津县水务局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避行讨论研究.提出了三年完成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  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要与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以及地区经济和资源特点相结合,活动类型总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校园社团活动  校园社团活动主要是个人自愿报名参加,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如英语角、跆拳道社、韩语兴趣班、日语兴趣班、乐队等。  (二)校园文体活动  校园文体活动大多以班级为单位,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
<正> Enrichment of copper to the culture mediumcould enhance the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of indica rice variety Qiugui&#39;ai 11. Westudied the effec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