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初中学生作文生活化写作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生活是写作永远不竭的源泉,文章如果脱离生活,那么这样的文章就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让人感觉写作者就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云里雾里不知所言。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从课堂中走出来,从繁忙的作业中走出来,走向生活,走进生活。我们老师要在生活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去不断地观察生活,感知生活,思考生活。通过不断地习作练习,最终写出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章来。
   首先,让学生走进并欣赏本地特有的自然风光。
   我们这里地处宁夏固原市东部的彭阳县。那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里,几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在繁衍生息;朝那湫的碧波里,荡漾着皇甫谧深情的目光;古道萧关,战马斯鸣,这里曾是秦汉的边疆;茹河两岸漂泊的游牧民族,那是我们的祖先,在蓝天白云下,骑着马儿,领着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丰茂的水草里。那源远流长的历史,那美丽动人的传说,一年四季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都是值得我们利用的“活教材”。在学校里,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转一转,看一看,观察校园及周围的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让学生学会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来的千篇一律走向了多样化和个性化,不再是生编捏造,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不乏一些佳作。
   如下雪了,张怡同学的一首小诗《落雪》就写得不错:帷幕缓缓拉开/一片片 一片片/如漫天柳絮/轻轻落下/落在了梅花上/便燃起了如火的温柔/落在了孩子们的脸蛋上/便滋润出一个美丽的童话/落在了赤裸的石头上/便温暖了整个大地//下雪了/沸腾了/一个个雪球/划出美丽的弧线/编织着我们/最纯真的梦想。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也仿佛也走进了天真浪漫的童年,在雪地里追逐嬉闹,顿时感觉年轻了许多。还有一位叫贠力的同学观察细致,他在《平凡也美丽》一文写到:
   我和同学去办公楼,经过一个栽满假花的花坛时,眼尖的同学发现了假花丛中的什么东西,指着给我说:“看,那是什么!”
   我一脸茫然,摇了摇头,因为假花迷惑了我的双眼。
   他走了过去,拈着一棵蒿草继续问:“认识这个吗?”
   原来是一株普通的青蒿。它细细的茎上生出一两片叶,还支撑着上面一撮一撮的籽,但还是强有力的昂着头,反射出生命的光泽,而它扎根的土壤已经干了。它几乎被假花整个遮掩住了,但这并不影响到它的情緒,它依然顽强地活着,要在假花坛中开出自己独特的风景。
   看着这棵青蒿,我不禁想到了它身上的一份子——青蒿素。前段时间因为诺贝尔医学奖我才知道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非常有效的药,在被研制出来之后,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谁能想到,这样不起眼的青蒿,随处可见的蒿草,落在哪里都可以生根并顽强的生活的蒿草,竟然可以治病救人,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
   不管它有多平凡,它都要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而让蒿草这块“金子”发光的人,就是屠呦呦。在获诺奖之前,她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医学工作者。她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没有院士头衔,也没有博士学位,但是她和她的助手靠自己的知识储量和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180次之后仍然能够坚持研究,终于提取出了新药青蒿素。她刚开始时和蒿草一样平凡,声名被一些知识渊博的学者所淹没,而她对事业的执着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光彩,最终脱颖而出,和青蒿素一起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也许她和蒿草本身就有命运的安排——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思绪又回来了,我看着这棵羸弱而又坚毅的蒿草,一股敬佩油然而生。
   以后每次走过办公楼前,我都会不自觉地望向假花坛。不是因为那里美丽依旧的假花,而是曾经在那里有一株蒿草。
   这样的文章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校园里的一株普通的蒿草,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感悟,可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的土壤,对学生写出生活化的作文有多么重要。
   我们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本地的一些附近美丽的地方。如“茹河瀑布”,“金鸡坪花海梯田”,“贞爱花浴”及灯盏山及五峰山等等,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用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春天来了,家乡彭阳山花烂漫,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四月的彭阳,虽没有南方的枝繁叶茂,蝶舞蜂闹,但也是绿意点点,生机盎然,让人顿觉生命的气息在争先恐后地滋长。周末和班里的几位同学约好骑自行车去五峰山赏花,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山下,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山中,穿越在桃花中。那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和粉嘟嘟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贴在那些像是枯木的枝干上,都有着一种含羞的美,就如不施粉黛素净的女子,不娇弱,不做作,端庄优雅,不急不躁,不惊不慌,在微凉的风里随意摇摆着身子,散发出一种极致的风韵,怎能不令人爱慕呢?我仿佛听到了桃花绽放的声音在空气里涌动,我凑近身子亲吻,一股清香钻进鼻孔,让我陶醉,便情不自禁地掐下一小朵桃花,放进嘴里含着品尝。桃花有一丝丝淡淡的清香,也有一丝丝凉凉的甘甜,沁入心脾,当慢慢地咀嚼时,又有桃仁的清淡苦味,真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一刻,我的身上,也仿佛沾满了桃花的婉约,桃花的芳香,桃花的灵气,我觉得自己似乎也变成了一树桃花,开在明媚的春天里,装点着大自然,也装点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山间小道上,游人很多,大家一边赏花,一边说笑着,不知不觉已到了山顶。放眼望去,任说不出的感觉从从心头缓缓流出,那梯田在一山山中,像虬枝一样伸展,像巨龙一样蜿蜒,依着山势循着地形,向上一层层地铺展开来,犹如天梯一般向前延伸,再延伸,通往云雾缥缈的远方。这里的梯田有的地方如水波轻涌,流线舒朗优美,有的地方则似覆瓦鳞鳞,逸纵跌宕。山上山下,沟畔沟底,庄前庄后,桃花、杏花竞相绽放,婀娜多姿,与层层梯田交相辉映。往下看,山里像落了无数朵彩色祥云,这里漂浮一朵白云,那里游走几朵粉云,一片片,一洼洼,远远看去,恰似一副山水画,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置身其中,我不禁高声吟到:朵朵山花漫山间,层层梯田绕云端。游人如织画中游,醉卧花海不知返。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即使生活在山城(彭阳)的孩子,他们也常常会与山塬沟畔、鸡鸣犬吠相伴,眼中少不了翻滚的的麦浪,金黄的杏子,香甜的玉米棒。他们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平时留心观察生活,那周围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自然风光就为我们的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同时,走进自然,也能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其次,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大山深处,他们都参与过具体的农村劳动。那劳动场景与场面对他来说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进行有效指导,场面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烘托,人物精神如何体现等。有一位大山深处的男孩写到农事《碾场》中的摊场、碾场、抖场、扬场就很到位,我们欣赏一下:
   北方初冬的早晨还是很冷的,男人们早早地来到打麦场。口里呼着白气,也顾不上冷,一个人踩着梯架先要上到麦摞的顶端拆麦摞,把麦件子扔下来,麦摞底下的人便把它们一个个松开,围着场心一个挨一个一圈一圈地摊铺成厚厚的蓬松的一大片。太阳冒花花的时候,场就摊好了,阳光照在上面,金黄的麦穗闪闪发光,远望去像是一块金色的毯子铺在地上。
   牲口套好,两个一对,拉着碌碡逆时针转着圈碾。碾场人鞭子一扬,牲畜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先从外到里碾,中间圈太小转不开,就要到外弯碾,以最边到中心为直径的圆转圈,一圈转圆再向前稍移一点继续转圈,一圈套一圈,直到转回到原地才算碾了一遍,一般最少要碾三遍,直到麦粒全部脱离下来。碾场人专注的拉着牲口,一会儿摔出鞭子狠狠抽打在牲口的屁股上,牲口急忙卖力的往前走。一会儿拿起铁锹,将牲口刚拉下的热乎乎的粪便扔出场外。麻雀们便叽叽喳喳地啄食着,一会儿飞起,一会儿落下。
   每碾一遍,都要进行抖场。抖场先从最外圈开始,透场人一个接着一个,一圈又一圈有序地进行着。随着赶场人的一声“抖场”,牲口停下了,大人们随手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木杈、铁叉将麦杆轻轻挑起来,在空中一跃,抖掉里面裹挟的麦粒,只听见麦秆被挑得窸窸窣窣的,翻个身又安静的瘫软在场里。碾一遍抖一遍,直到全部籽粒和麦杆脱离。
   麦子碾干净了,开始起场。大人们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在场里集合,雄赳赳、气昂昂。起场是要按顺序依每人拿一把木杈或铁杈挑了麦草使劲上下抖,确定麦草中的麦粒落在了地上,把麦草挑成堆,再挑到场的某个角落,专门有人在那里摞草垛,摞成的草垛就如一个长方体上面扣了个半圆柱,主要用于冬天的牲口草料。麦草起完后,用老扫帚扫除碎麦秆麦穗,把和着麦衣的籽粒用木锨或推板推到选定的上风位置,就开始扬场了。
   有人站在场边看看树梢动了没有,风向如何,有风了,赶紧扬!于是男人们站在迎风面,拿木锨将麦衣麦粒扬到半空中,麦粒重基本落在原地,麦衣飘到了一侧,女人们拿扫帚轻轻地在麦堆上来回旋着把麦衣扫出去。扬的扬,扫的扫,整个场上沸腾了,人头攒动,空中麦衣尘土到处飞扬,不一会麦粒和麦衣分离了,看着一堆籽粒饱满黄灿灿的粮食,人们喜逐颜开,估计着今年能打多少担麦子。待到晚霞映红天空时,好多蛇皮袋已被大人们装得满满的,一个个像打了胜仗的士兵,威武雄壮地挺着胸脯。这时孩子们放学归来,在麦场里跳房子,捉迷藏,滚铁环,打沙包,踢毽子,他们跑着,唱着,笑着……
   通过这样的习作训练,我们既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使他们更深切地感受父母的辛劳,生活的不易,从而也培养了他们亲近土地,亲近农民及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当然让学生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感觉写起作文来不生疏,生活处处有素材。
   最后,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细心观察和走访调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感知生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写作时才会有话说,有内容写,有真情抒。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做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做到“风声雨声读书是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们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做小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采访。教师要注意尽可能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并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也可以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和其他场所,如:我让学生走访各个工厂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学生的作文有:《老板的素质!》《效益与污染》等等。学生通过下工厂走访、参观深入生活实际,与生活本身对话,作文自然迎刃而解。在实践参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这也是关注社会,走向生活,防止“闭门造车”的有效方法。有一位农村学生根据对乡干部和他们村上的一位精准扶贫户的采访写到一篇文章,就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村有一位姓赵精准扶贫户,三四十岁的样子,光棍,晒得黑,吃的胖,满身酒气。院子不通车路,一口旧窑洞,窑顶打了摆桩,窑洞里乱得还不如个收破烂的地方。
   问:“年轻力壮的,怎么不出去打工?”
   答:“哎,我腰腿疼的,浑身是病,能打个啥工。”
   问:“你说你浑身有病,看了吗,把看病的票据让我们看看?”
   答:“哎,经常看呢,票据随手都丢了,家里没有的。”
   问:“打不了工,你住的这地方周围宽展,适合养殖,给你给些月子鸡养上?”
   答:“哎,月子鸡养不成,去年养了100只,死了80只,剩下20只还没够野狐子(狐狸)吃,惹得野狐子到现在还朝我家跑。”
   问:“你种点万寿菊么?”
   答:“我从万寿菊地边往过一走,问着那药味就都过敏了,那绝对不敢种。”    问:“那你种点小杂粮也行么?”
   答:“哎,啥都种不成,这二年天气干旱,种啥都贴(赔),去年种了二十亩玉米,害得我贴了八千。”
   问:“给你贷点款,买几头牛养上?”
   答:“贷款下儿子(有利息)呢,那不能贷,我没能力还。白给的话就给几个。”
   问:“你住这窑洞极不安全,政府给你投资个危房你住上?”
   答:“你们要盖,就给我盖个三间五间,盖哈一间,蹲在院里就像个庙,我不要;再说,你们盖个房,将来如果搬迁,整的我还搬不了。”
   问:“你家电线咋断着呢?没电晚上黑的怎么行?”
   答:“电线断了几个月了,我忙的没顾上接。没电能行,我睡得早,起的晚,不用电。”
   问:“你吃的水怎么来?”
   答:“吃水省着呢,我一个人,再没养哈啥,下到沟里提一桶都吃几天。”
   问:“平时咋吃饭?”
   答:“随便日鬼着就吃了么,泡面也一顿,炒点玉米豆豆也一顿。”
   问:“把你低保折子拿来我们看看,看给你把钱打到位着吗?”
   一听查看“低保”,马上强烈反应,一会儿说自己没低保,一会儿说折子丢了,回答躲躲闪闪、含糊其辞,生怕把自己的低保取了。
   ……
   写到这里,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扶贫工作好难!我一次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习总书记说过生活贫困的人是他最牵挂的人,也说过不能养懒汉。我以为,对于这一类懒汉的扶贫,思想扶贫胜于物质扶贫。
   这样的作文,小作者能联系生活实际,有调查,有思考,有深度,有一定现实意义。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不断地深入生活,思考生活,感知生活,才能写出反映生活与反映社会的好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我们身边的这些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写,爱写,乐写。初写时,可能有些粗糙,但总比千篇一律的空洞乏味,无病呻吟的文章要好,只要我们耐心指导,不断训练,就能写出好文章。生活是源,文章是水,离开了生活就是无源之水,就是空中楼,镜中花。作文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写作就是要让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走向生活。在美丽的自然风光里,在具体的生产劳动与广阔的社会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抒写生活,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马智君.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08(04).
   [2]李卫东.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几个议题[J].作文教学新课型探微,2008(07).
   [3]冶正伟 杨占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不应失去“农味”[J].宁夏教育,2015(01).
其他文献
总结淮南潘三矿西风用AS-9/500型立井钻井机的钻井工艺、泥浆和洗井技术、漂浮下沉井壁和壁后充填的经验。
【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富于想象力,能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本诗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趣。  
以凿岩机的钻速来确定岩石硬度系数,结合岩石完整性系数确定岩石的稳定性和分类.
介绍水力膨胀式管子锚杆的结构和压水膨胀方法,在井下试用5368根,支护455m巷道,效果较好.
在高中的诸多学科中,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对较轻松的,这也极易让学生在课堂上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甚至在语文课堂上想着其他学科的问题等现象。这样就存在语文教学在一些学生那里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利用微课的针对性强、富有动感、使用便捷等特点,为学生带来既生动又紧张,既气氛活跃又需要思维灵动的课堂,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最佳选择。  一、精心设
本文叙述了该采煤方法的特点、参数以及取得的效果。
<正>主要旋喷法技术指标表一、旋喷注浆技术的发展旋喷注浆是利用钻机钻进到设计深度后,由钻杆一端安装的特殊喷嘴将浆液高速喷出,以射流搅动土体,同时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土
<正> 中国是世界上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且祖籍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福建、海南、江西、四川、湖南等地的患者最多,尤其广东中西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市、香港及广西
本文讨论了消弧线圈的运行方式和容量选择;装设地点及接线方式;调谐值的选择等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课内外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支撐,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更是如此,它往往需要学生经过长年累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