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视功能保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光眼是一种伴有特征性视神经结构性损害和视野缺损的视神经病变.病理性的高眼压、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压降低是其主要危险因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最终共同通路[1].研究认为,视网膜及玻璃体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一氧化氮和自由基增加、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血循环因素和免疫因素也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2].因此,在青光眼的治疗上,不仅强调控制眼压,同时应重视保护视神经[3].研究表明,中药在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方面有很大优势.本文通过查读5年来的文献资料,将中医药保护青光眼视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因斑片以鼻部为中心,对称的分布于颜面皮肤,形似蝴蝶,所以也称蝴蝶斑,古称“皯黯”“黑皯”“肝斑”等.笔者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1 临床用药基础方: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白芍、桃仁、红花、柴胡、桔梗、枳壳、川牛膝、白芷、桑叶.随证加减:若肝郁乳胀者加四逆散;脾虚加白术、茯苓;肾虚加菟丝子、杜仲、山萸肉;偏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
期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在现代社会发病率日益增高,为临床常见病,约占门诊的20%~30%[1]。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或支配区域周围神经的损伤,并由此引起腰腿痛和运动、感觉障碍[2]。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牵引、推拿、针灸等。药物与非药物结合疗法,主要采用手法与中药疗法,中药与牵引疗法等,均可缓解腰腿痛的症状。近期,本科采用眼针治疗一例腰突症合并腰椎压缩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三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内科CSG患者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型组、脾胃虚弱型组、脾胃湿热型组各50例,分别给予自拟方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MTL、GA
吴中朝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澄江针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事中医针灸临床30余年,继承和发扬澄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颇有成就。笔者侍于师侧,历时三年,深得教诲,并有感悟。现将吴教授从风论治偏头痛的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目的 观察加味龟鹿二仙汤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广东惠州第三人民医院乳腺科乳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治疗组49例在化疗同期服用加味龟鹿二仙汤,对照组47例化疗同期服用鲨肝醇.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骨髓毒性、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
第十一条在食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对其安全性的各种要求1 为了保证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的安全性符合本技术法规中的各项要求,及(或)符合在海关联盟其他的技术法规中对特定食品的相关规定,食品的生产者必须在该食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实施安全保障措施.2 食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由食品的制造者独立进行,并且(或)要求第三方介入.3 为了保证食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制造者
期刊
目的 探讨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评价方法,指导评价指标设计,使中医电子病历系统评价工作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方法基于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评价现状及中医电子病历的特殊性,借鉴原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方法和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经验进行中医电子病历功能评价方法学研究。结果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定性定量、评价分值三方面对中医电子病历功能应用进行了评价。结论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评
孙桂芝教授为主任医师,从事肿瘤临床研究40余年,尤其在肠癌的中医治疗方面经验颇丰.具体治疗过程中,孙主任注重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强调辨证,以明确患者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状态;同时,强调辨病,以明确肠癌的部位、病理类型和疾病发展过程.孙主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的药对,这些药对有的是总结古人的用药经验,有的是孙主任自己的经验总结,一般都是针对“症”而设,在辨证用药的基础
期刊
方药的组成是通过药物的配伍实现的,不同功效的药物配合使用,或药量增减及所处方剂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临床功效。现结合个人体会谈药物的几种配伍方法及影响药物功效的因素。
六腑为传化之腑,传化物而不藏,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与大肠相连,共为糟粕传输之通道,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可影响胃气顺降。胃失和降则不能降气至大肠,可致大肠气机阻滞,不能降逆下气,而致大便秘结不通。胃肠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