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精神在推进广西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建设中的价值及其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优秀学生代表。思想建设是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建设,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关系到党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用集体主义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意义重大。文章立足了广西高校在此方面的现状和经验,提出从用集体主义的优秀文化、时代精神及实践活动等方面推进学生思想建设的路径,从而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集体主义精神;广西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46-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工作,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更应该在思想道德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就要加大力度对学生党员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立足广西实际,把集体主义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
  (一)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准则。罗国杰提出集体主义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要坚持集体利益为先。第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二者辩证统一。没有集体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无法充分保障;个人的利益需求在集体中得不到合理关切,集体便成了马克思所说的“虚幻的集体”,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第三,集体主义从未压制个人利益,相反,集体主义十分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最终要落脚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1]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
  根据心理学中道德构成的四大要素,文章把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分为四个层层递进的层面,即集体主义认知、集体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意志、集体主义行为。
  集体主义认知是基础,有了认知,才会产生集体主义情感、意志、行为。因此,集体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集体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内在要求;其次,要能正确区分“真实的集体”和“虚幻的集体”,厘清真实的集体利益与学生群中结成的“小团体”利益的不同;最后,要明确自己在集体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
  情感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集体主义情感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认同,是在对集体主义有明确的认知后从内心接受并自觉把它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集体主义情感具体表现为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为集体他人服务的自豪感。”[2]
  集体主义意志是集体主义情感的升华,是需要理性和理智参与的思维活动。集体主义意志较强的学生能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通过理智思维克服自己的私欲,做出符合集体利益的选择。
  集体主义行为是集体主义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高校对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最终都要落脚到集体主义行为上,通过行为选择展现出来。
  二、集体主义教育对广西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党的思想建设的目标是让广大党员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的行为与党中央的要求相统一。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有利于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我党历经百年依然充满生机的精神密码,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生党员仍是学生,同样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高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对集体、对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二)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思政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对党的伟大事业的深入认识,在同学中树立榜样,发挥“朋辈”的重要影响。促使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把自身的发展融入祖国和人民这个最大的集体之中。
  三、集体主义精神在推进广西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建设中的经验
  (一)深化集体主义的教育内容
  1. 挖掘广西红色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
  广西是唯一一个靠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面向东盟的窗口。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孕育出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都在广西这片热土上带领广西人民进行过不懈斗争。广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奮斗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广西各院校充分发挥优秀红色文化的优势,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员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中。
  广西最著名的革命事件之一是百色起义。1929年夏天,邓小平化名邓斌,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同年12月,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队以及右江农民军,在百色举行武装起义。百色起义后,初步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革命的一次伟大实践,为进一步推动广西的革命形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用红色文化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对高校学生党员开展思想建设工作时,广西高校不仅注重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如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革命先辈在广西进行的革命活动及这些革命活动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等,而且注重凝练其中体现的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精神,从理想信念方面进行教育,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是为了祖国这个最大集体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从而坚定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
  2.深刻阐释广西传统民俗文化中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
  广西人民注重群体和血缘,凸显集体价值在广西的民俗活动中有很好的体现,如广西最著名的民俗之一壮族山歌。广西壮族古老的山歌集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并在广西本土的节日——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三月三”中进一步得到弘扬。“刘三姐歌谣”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山歌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群体性和生活性特征,人民群众也是演出的主要参与者。从中我们可以挖掘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的集体主义精神内涵,如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灿烂文化、互帮互助、合作利他等。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兼备人才的摇篮,学生党员是高等教育的优秀代表,民俗文化中提炼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能更好地使学生党员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3]
  (二)以广西脱贫的集体主义实践推动党员思想建设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把扶贫作为基本国策,“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生动展现。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2020年底,广西斩断穷根,告别了延续百年的历史性贫困,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清零。广西脱贫的伟大实践正是践行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在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思想建设的过程中,侧重从广西脱贫的实践入手,带领学校党员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党员赴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开展“践行初心使命,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探索用“党建+专业助力扶贫”的工作模式,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和流通。
  四、用集体主义推进广西高职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策略
  (一)用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优秀文化推进思想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最深沉的底蕴,是一个民族的胎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孕育出了悠久灿烂的文明。Hofstede 认为西方文化是个体主义的,东亚文化是集体主义的[4]。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血缘、家庭、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更是把人民这个最大的集体的利益置于最高的利益之上。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同人民群众一致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育出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涌现出一批批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典范,如张思德、雷锋等。这些优秀的文化中所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是进行思想政治建设的宝贵财富[5]
  (二)用集体主义的时代精神推进思想建设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中的人们为了建設祖国、服务人民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格。时代精神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时代精神在不同的时期体现为不同的品质,如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但他们的思想底色都是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时代精神当中蕴含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和激励了一代人,同时也是学生党员进行思想建设的丰富载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在祖国和人民的危难时刻,一大批共产党员、白衣天使、志愿者、干部群众逆行而上,举起了抗击疫情的大旗,挡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体现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人民英雄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依然奋战抗击疫情第一线,他用实际行动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践行了共产党人公而忘私、对国家深厚的情感。对于学生党员来说,这些丰富鲜活的实例更能引起他们的震撼和共鸣。因此,可以通过讲好抗疫故事,特别是挖掘典型人物、身边的例子,从他们的事迹中体会责任与担当。
  (三)用集体的实践活动推进思想建设
  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加强思想建设。如组织党支部或团支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等,通过集体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党的革命和建设,了解中国的国情,增强党性修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深入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从而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专项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成长机制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XZX2017008)。
  作者简介:梁琼方(1990—),女,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吴柳蓉(1982—),女,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 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几个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6):36-39.
  [2] 许珍珍. 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3] 冯丽,刘阳. 后疫情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在统战工作中的价值[J]. 北京教育,2021(02).
  [4] 陈玲丽,金盛华,刘文,等.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跨文化比较——区分参照对象的视角[J]. 心理学探新,2014,34(06):548- 553.
  [5] 秦素琼. 高等教育心理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荐稿人:钟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无论是对教育发展的谋划,还是对培养质量的重视,都是在回归大学“立德树人”的本质。占据大学生主流人群的“00后”成长环境相对孤独,对话语权的需求更加强烈,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针对“00后”的特点和需求,将“倾听”作为思政工作改革和创新的起点,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倾听;“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时代,社会高速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文化融合逐渐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于传统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融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措施。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中国的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走出国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比如外国留学生群体深入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留学生作为宣传中国形象的特有群体,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对留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也具有极大的政治价值。文章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了解目前高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而结合实际思索解决问题的措施,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一些西方国家恶意抹黑中国,在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高校大学生队伍以“00后”为主,高校辅导员也逐渐呈现“95后”的年轻化趋势。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发生的变化,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两个群体的不同特点,文章提出了“95后”辅导员有效开展“0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符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规律,加强高校思创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能够切实拓宽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创新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文章构建“五位一体”的思创融合教育体系,为高校思创融合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思创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即专业课程教学要注重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如今网络发达、社会思潮复杂,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培养其思想政治素养尤为重要。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日语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提升对日交际水平;同时,还应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对日语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也要适当作出调整,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适应新的特点。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高校可借助智能设备与新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全方位实行思政教育,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与方式,运用伟大的抗疫精神激励高校学生成长。文章通过梳理与分析文献,研究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情况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探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涉外网络舆情热度越来越强烈。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大学生思想活跃且敏感,容易发表比较极端的言论,加之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应对人员能力不足、应对方法不佳等多方面原因,极易发生涉外网络舆情,因而各高职院校涉外网络舆情管理的难度和压力日益增长。文章旨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涉外网络舆情的内涵、特征和问题,初步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改善涉外网络舆情
期刊
摘 要:大学是党员培养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整体发展状况。因此,在高校中如何确保高质量的管理党组织,培养出具备优秀品质的大学生党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培养党员过程中发生了类似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党员数量等问题,导致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严重下降。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更要注重党员工作的管理,及时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将党员培养工作与新形势下的新任务相适应
期刊
摘 要: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大学生全面素养的养成有重要意义。文章探析了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课程的结构特点,详细阐述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机融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
期刊